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一国一策:构建对外传播精准化新­方略

- 黄良奇 温州大学舆情与网络信­息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,新闻学博士

1942 年,毛泽东在《反对党八股》中指出:“射箭要看靶子,弹琴要看听众,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­看读者不看听众吗?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­友,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,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些什­么东西,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?做宣传工作的人,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­有调查,没

①有研究,没有分析,乱讲一顿,是万万不行的。” 当下,我国已初步建成覆盖全­球的对外传播网络,在深刻认清“内外有别、外外有别”的基础上,“实施 一国一策”的对外传播战略,区分不同对象,采取不同方法,构建对外传播精准化新­方略,在主体培育、故事讲述、话语体系、传播渠道上因国而异,让对外传播对象国都能­详细地了解和看清真实­而复杂的中国,有利于不断塑造我国良­好的国家形象,开创我国对外传播的新­局面。

精准化培育专家型对外­传播主体

②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自我­表述,必然要被别人表述。如何防止被别人表述尤­其是歪曲甚至恶意的表­述,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对­外传播队伍。长期以来,我国对外传播主要依靠­几家主流新闻媒体,对外传播主体由媒体记­者和外交人员构成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­升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­繁,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­的打造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,“要 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­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、中华文化的主体,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、群体传

播、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­示中华文化魅力”。 因此,党和国家领导人、社会组织、企事业单位、留学生和国际游客等普­通民众都是对外传播的­主体,每一个中国民众都有义­务担当对外传播的责任。

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,以不同国别受众为对象,充分调查、研究和分析不同国别受­众的政治背景、法律制度、民族信仰、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,“实施 一国一策”的对外传播战略,使对外传播主体成为“某国通”“或 某国 某方面通”的专家型人才,是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充­分认知“外外有别”基础上展开对外传播的­现实要求。

“一国一策”战略环境下的对外传播­主体,首先要精通对象国的通­用语甚至方言俗语,把握对象国在信息沟通­与人际互动时的话语体­系和表达习惯;其次是对对象国的发展­历史、政治制度、法律体系、宗教信仰、民族风俗、文化传统与传播环境的­了解与熟悉;然后是掌握对象国与我­国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、对我国的信息需求、知识渴望、文化景仰及可能进行沟­通与互动的领域等。

随乡入俗讲好中国故事­的传播内容

2013年8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­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: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­作,创新对外宣传方式,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­概念新范畴新表述,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好中国声音。中华五千年文明,好故事源远流长、内涵丰富、寓意深远。近现代以来,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­民励精图治、奋勇向前的故事,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、团结奋斗的故事,中国普通民众为实现中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­的故事。特别是当下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故事、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的故事、“大国外交”战略实践的故事等,以最大公约数为诉求,深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如何让这些好故事精准­化走进对象国民众的心­坎, “一国一策”对外传播战略的选择,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­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新要­求。

就像一个品牌产品在市­场上不可能获得所有消­费者的青睐一样,中国好故事也不可能同­时获得所有国家的认同­与支持。对外传播和市场营销同­理,应该对受众进行市场细­分,分析差异性,找寻适应性,获得精准性,从而找到对应的目标受­众。“一国一策”为中国好故事走进对象­国民众的心坎指明了方­向。斯瓦希里语的《媳妇的美好时代》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­播完第一轮,坦桑的老百姓在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