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当前国际涉华舆论存在­的问题及对策

——以新一轮“中国威胁论”为例

- 袁赛男中共中央党校习­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­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­员、哲学博士

一段时间以来,新一轮“中国威胁论”又沉渣泛起,成为误导国际舆论、煽动中外关系紧张的重­要推手。与以往不同,新一轮“中国威胁论”的炒作主体更加多元、内容更加复杂、方式更加直白,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,并及时谋划有效措施加­以应对。本文拟以新一轮“中国威胁论”,为例 对当前国际涉华舆论存­在的问题表现、基本特点、内在实质展开分析,并据此提出若干对策建­议,以期为有效应对国际涉­华舆论提供参考。

一、新一轮“中国威胁论”的主要表现

()一 宣扬“非市场行为论”,称中国抑制全球成长。2017年11月,美国政府发布了新版《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报­告》,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­济地位,并发起了针对中国所谓“不公正贸易行为”“的 301调查”“和 232调查”。2018年2月21日,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­务的副部长马尔帕斯抨­击中国经济政策,称中国一方面声称支持­自由贸易,另一方面却存在“明显的非市场化行为”,“造成全球其他多数地区­的就业减少”,“正在以非市场方式选择­投

资,这抑制了全球增长”。

()二 宣扬“新帝国主义论”,称中国正在以新的方式­塑造国际霸权。这种论调主要呈现为三­种说法。第一种是“债权帝国主义论”: 2017年底,印度学者布拉玛 切拉尼在他的《中国的债权帝国主义》一文中“勾勒”了中

②国以主权债务强迫他国“臣服”“的 帝国主义形象”。 此文发表后,不少国外智库和媒体援­引这一观点。第二种是“新帝国主义列强论”: 2018年2月2日,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­警告广大拉美国家“不要过度依赖与中国的­经济关系”。他强调“拉丁美洲不需要新的‘帝国主义列强’,他们只想为自己的人民­赚取利益……中国国家主导的发

③展模式让人想起过去。这不必成为这个地区的­未来。”受其影响,“中国是新帝国主义列强”的论调在国际舆论 中迅速传开。第三种是“新殖民主义论”:这是西方媒体用以抹黑­我“一带一路”,倡议 指责中国以新的方式塑­造着国际霸权。“在 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­一周年之际,这种论调再次被炒起。

()三 宣扬“打桩者论”,称中国对国际自由秩序­构成挑战。除了美印之外,欧洲也是宣扬新一轮“中国威胁论”的主要参与者。2018年2月17日,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加布­里尔在出席一个国际会­议时提出:“美国的变化动摇了西方­秩序‘大厦’的根基,这个时候,‘别人’就开始在这座大厦的地­基上打桩了”,“目前中国是唯一拥有、而且

④坚定实现全球性地缘政­治目标的国家”。 加布里尔认为,中国正在依托“一带一路”,倡议 着力构建一个区别于自­由、民主等西方价值的国际­秩序。加布里尔的观点并非孤­例,奥地利总理库尔茨也公­开表示:“美国还是在继续退出国­际舞台,而中国正在填补这个‘权力真空’。如果说以前我们担心的­是大鱼吃小鱼,那现在危险的是‘’快鱼 吃

‘慢鱼’”。

()四 宣扬“锐实力论”,称中国严重威胁西方价­值观。“锐实力”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­017年11月的美国­期刊《外交》,上 后被美国国家民主基金­会所引用。2017年12月5日,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发­表了一份题为《锐实力:日益增长的威权影响力》的研究报告,称中国和俄罗斯在硬实­力(军事力量、经济胁迫)和软实力(文化影响力)方面成绩不佳,但其对境外的影响力之­大却前所未有。“他们 明智地采取了软实力的­某些形式而非本质。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可以­更好地理解为‘锐实力’( sharp power)”。 此后,《英国 经济学人》杂志也把中国“锐实

力”作为封面故事进行跟风­炒作。2018年1月,美国哈佛大学教授、“软实力”之父约瑟夫 奈在《外交》杂志上专门发表文章,“将‘软实力’归于西方,而给中俄贴上‘锐

实力’标签”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