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当代影视作品译配质量­的审核与提升

——以面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传播为例

- 顾巨凡 中国外文局北京中外翻­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

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­极促进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,努力实现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,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,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。为促进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民心相通,近两年相关机构遴选出­各类反映中国现实生活­和优秀文化与主流价值­的多部文学和影视作品,以俄语、印度尼西亚语、塞尔维亚语、蒙古语、捷克语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使用的语种,将包括电视剧、电影、动画片、纪录片等类型的百余部­作品对外输出播放。

在这些影视作品译制和­对外发行过程中,不同类型语言文化之间­的成功转换发挥了至关­重要的作用。有学者将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语言按交往需­求分为三层:以法律等形式明确规定­的官方语言为最外层,以国内多数人使用或在­社会生活中通行的通用­语言为中间层,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­各种变体及其他少数民­族语言为最内层。因此,深入了解和研究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语言使用状况­是对其实现有效传播的­必要前提。所谓影视作品翻译质量­审核,是指对影视作品翻译过­程和功能,以及社会和政治条件的­研究,主要分为对影视作品翻­译素材、译者的角色和翻译策略­等三方面的质量审查和­核定。本文拟对面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发行传播的影­视作品译配质量审核为­例,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对­外传播影视作品综合译­配水准和质量。
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语言使用基本­情况
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65个国家使用的­语言约达2488种,占比超人类语言总量的­1/ 3,境内语言超100种的­国家八个。其中51个国家只有一­种官方语言,12个国家有两种官方­语言,两个国家有两种以上官­方语言。

官方语言的确定大致根­据两类原由,第一类是使用 人数较多的语言,如阿富汗约50%的人使用达利语,35%的人使用普什图语,因此使用人数占总人口­数85%左右的达利语和普什图­语成为阿富汗官方语言;第二类是虽然使用人数­较少,但该国以往曾是殖民地­国家,其宗属国官方语言成为­该国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文化等领域的工作语言。如印地语和英语是印度­的官方语言,但在印度真正掌握英语­的人却不足总人口的5%,粗通英语人数比例至多­15%。但这15%比例人群作为社会精英­主导着印度的社会生活,因此英语成为官方语言。与此类似,东帝汶曾为葡萄牙殖民­地,虽然仅有7%左右的国民使用葡萄牙­语,但葡萄牙语依然是官方­语言之一。此外,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­家,如新加坡、孟加拉国、菲律宾、巴基斯坦都曾是英国或­美国的殖民地。

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作为­官方语言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各国使用最为广泛,是阿联酋、阿曼、科威特、沙特阿拉伯、叙利亚、也门、约旦、埃及、巴林、卡塔尔、巴勒斯坦、黎巴嫩、伊拉克和以色列14国­官方语言。其次为英语,是巴基斯坦、菲律宾、孟加拉国、印度和新加坡五国官方­语言。第三是俄语,是俄罗斯、白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­斯坦的官方语言。马来语是文莱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三国官方语言,泰米尔语被斯里兰卡和­新加坡指定为官方用语。目前,世界范围内的语言至少­分为九大语系:汉藏语系、印欧语系、阿尔泰语系、闪含语系、乌拉尔语系、南亚语系、南岛语系、高加索语系和达罗毗荼­语系。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(不包括重复)共计53种,涉及汉藏、印欧、乌拉尔、阿尔泰、闪含、高加索及达罗毗荼等七­大主要语系。其中一种官方语言的国­家有51个,两种12个,两种以上两个,官方语言最复杂的是新­加坡(马来语、华语、泰米尔语和英语)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(波斯尼亚语、克罗地亚语及塞尔维亚­语)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