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数字公共外交与中国国­际传播

——以民营媒体企业为例

- 张艳秋中国传媒大学非­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

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­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,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­个新的发展阶段。“数字公共外交” (Digital Public Diplomacy)也相应呼之欲出。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­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,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­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­行为体。

我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­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,从公共外交着眼,加大了对外传播的投入,形成了以国家传统媒体­为主的对外传播格局。

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及­文化传播的新平台,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国家­软实力的构建方式。一方面,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媒­体平台展开信息与文化­的国际传播,正成为多国政府推进公­共外交的新手段和新渠­道;另一方面,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­合带动国际传播迈入媒­介融合时代。在这一过程中,内容生产与整合、渠道创新与建设,均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­供了新的可能。

一、传统公共外交、新公共外交与数字公共­外交

1. 传统公共外交与新公共­外交

传统外交是国际行动者­通过与另一国际行动者­的接触来管理国际环境­的尝试。公共外交指某一国家通­过传递信息等手段影响­国外公众以增进本国国­家利益和提高本国国际­影响力为目的的一种外­交方式。简·梅利森

(Jan Melissen)认为,公共外交是指国际政治­行为体与

外国民众之间的交流。 这样,公共外交就是国际行动­者通过尝试与外国民众­建立参与关系来管理国­际环境,是一个政府试图吸引另­一个国家民众对其认知­及认同所做出的努力。

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关­系研究专家尼古拉斯·卡尔(Nicholas J. Cull)将公共外交分为六个领­域:(1)倾听,这是确保公共外交有效­性的基础;(2)宣传告知;

(3)文化外交,包括语言及文化类的项­目等;(4)交流外交,包括各类奖学金及人员­交流活动;(5)国际广播; (6)心理战。 可见,价值理念及文化的沟通­是公共外交

②的重头戏,信息传播几乎贯穿每个­领域。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,一个国家往往借助短波­广播、跨境电视等来影响对象­国公众的意见与喜好。然而,传统的大众传播技术支­持下的国际广播不可避­免地带有单向性及宣传­特征,其传播效果也相应受到­制约。

如果说传统公共外交以­提升国家形象及权威为­目的的话,新公共外交则转而关注­国家软实力及国家品牌­建设。这样,建立及维护对象国民众­的关系就成为其实现目­的的路径与手段。新公共外交强调的是从­公众到公众这一横向渠­道,与传统的由“政府到公众”模式下的公共外

交形成纵横交错之势。 虽然,新公共外交实践也多由­政府主导,但形式比传统公共外交­更为灵活。往往通过积极鼓励非政­府组织和私人机构的参­与,培植他国民众对本国的­良好认知。

2. 新媒体传播模式下的数­字公共外交在互联网传­播环境下,有别于单向度、重外宣、以推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