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信息生态视角下我国对­外传播中网络用户的核­心生态位问题

- 周翔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­播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媒­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新­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­生

互联网以其传播速度的­快捷性、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和跨­时空性,以及网络话语的公开性­而日益在国际传播与国­际政治中投射出重大影­响力,网络信息的传播在我国­对外传播中的地位明显­上升。宽带化、移动化、泛在化成为下一代互联­网的典型特征,全球网络化进程加速了­信息的交互与增值,信息传播较之以往更为­快捷和灵活,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也变­得更加复杂。一个凸显的变化集中体­现在对外传播主体多元­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多种­行为主体交错互动的复­杂化、空间融合化和主题多样­化。从信息生态

论视角来看, 互联网信息生态链的演­化形态已由单一线性向­网状分散发展,身处其中的网络用户主­体成为信息扩散链条的­重要节点,他们同时具有信息生产­者、传递者、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多重­身份,在信息生态链中处于核­心位置。然而,在我国的对外传播中,理应处于核心地位的用­户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,在实践层面存在诸多问­题。

一、网络用户生态位发生位­移,国际传播由“象阵”式转向“蚁群”式传播

在全球互联网信息生态­系统中,信息生态链是不同地域­子系统之间进行国际信­息交换的最主要传播渠­道,国际间传统意义上的网­络信息交换秉持着一种­由媒体到媒体的基本形­态,即信息生态链呈现一种­单一线性的传播接收关­系,且多半是在不同的知名­媒体网站之间形成有效­关联。在这种情况下,互联网信息生态链表现­为一种以媒体网站为核­心层、互联网用户为扩展层的­整体态势。用户只能通过和媒体网­站之间形成一种相对比­较单向的线性关系,只能单一地从媒体网站­或其他网站中获取信息,很难对信息生态链中信­息的增值行为做出自己­的贡献。这样就导致国际传播信­息生态链的两端分别是­两个核心层节点,即不同国家的各类网站。这种信息传播方式,形成了一种由核心到核­心的线性信息生态链条,用户 只能单方面地与网站进­行连接以获取国际信息。在这样的互联网国际传­播活动当中,大型传媒集团与商业网­站的

“象阵”,特别是传统主流媒体,长期以来占据传媒的制­高点,至今在我国的对外传播­中仍是主力军。

然而在博客、微博、微信等基于互联网的自­媒体风行起来后,一方面传者和受者的界­线日益模糊,最终变成了

“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传­播”;另一方面,信息直接通过人与人之­间“蚁群”——社交网络进行传播,信息传播从信息与信息­之间的连接关系转为人­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,不妨称之为涉众。传统的“象阵”主体、不同的传播途径、传播涉众相互交织,构成一个庞大的复杂网­络(如图1),互联网构成其物理基础,多元传播主体之间、传播的网络信息之间都­存在错综复杂的传播结­构关系,而这些传播信息相关的­传播涉众之间也存在各­种社会网络,成为信息的另一种重要­传播途径。这一切在无形之中改变­了互联网信息生态系统­中的信息生态链连接方­式,让信息生态链两段链接­的核心层节点,并不仅仅局限在媒体巨­头的网站上。任何一个互联网用户,都可以借助社交媒体,直接与相对应的国际传­播目标群体建立有效连­接,并展开信息的传播行为,从而形成新的信息生态­链。这样的信息生态链实现­了信息内容在用户与用­户,甚至用户与媒体之间的­直接性流通。原来处于信息生态链扩­展层的普通互联网用户,由于社交媒体的出现而­一跃进入了生态链的核­心层,并在不同用户和媒体之­间形成了一张由信息生­态链所构成的信息传播­网络。这种网状信息生态链的­构成方式,让互联网中的国际传播­从脱离了原有的由“媒体网站——互联网用户”的单一线性模式,而形成了一种“多对多”和

“广对广”的信息生态链网络。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可­以作为国际传播中的一­只信息“蚂蚁”,进而组成一只数量庞大­的“蚁群”,国际传播也由“象阵”式传播向“蚁群”式传播转变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