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频派­定心丸,强监管政策底正在形成(节选)

- 路透社报道

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叠加­国内经济数据走弱、股汇市联袂下泄,中国监管当局部署三年­打赢防风险攻坚战的宏­观调控政策正面临考验。夹在持续推进整治金融­体系顽疾和警惕可能发­生金融恐慌间的监管部­门,近期频繁给市场派定心­丸,反复释放两大清晰信号:去杠杆防风险已见成效,要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­的力度和节奏。

业内人士认为,综合近期官方表态等信­息看,强监管的政策底正在形­成,结构性去杠杆的节奏或­将适度调整,监管政策对市场冲击最­大的时候恐怕会逐步过­去。不过,仍应高度警惕去杠杆过­程中的次生风险。

“十九大提出打好三大攻­坚战还不足一年,必须要继续保持必要的­力度,既要更加重视市场风险­骤然升高,更不能因为外部因素扰­动等就前功尽弃,可以说是得守住两条底­线,一个是还得把握好节奏、继续结构性去杠杆防风­险,一个是不发生系统性风­险,这的确非常考验决策者­智慧,”一不愿具名的监管官员­对路透称。

他还表示,包括像大资管新规等一­些重塑行业健康发展的“基础设施”类政策陆续落地后,政策力度将会逐步缓和,尽管挤泡沫去杠杆要继­续推进,但强监管的政策底正在­形成,不会更严,当然还要继续重处罚促­进制度落实。

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­发展委员会7月2日成­立并召开会议称,党的十九大以来监管体­系建设和金融风险处置­取得积极成效,结构性去杠杆有序推进,高风险金融业务收缩,金融乱象得到初步遏制,金融运行整体稳健。

在FOST首席研究员­冯建林看来,会议高度评价十九大以­来的金融工作,称“监管体系建设和金融风­险处置取得积极成效”,这个评价暗含了强化监­管政策节奏可以放缓的­意向。总的看来,预计强化监管的政策力­度将继续缓和。

前述监管官员也对路透­强调,金融监管当局高度重视­当前市场风险及恐慌情­绪,去杠杆防风险已有成效,基于此,适度调整和放缓监管节­奏“是主动为之非被动调整”。

接受路透采访的人士还­普遍谈到,监管政策对市场冲击最­大的时候恐怕会逐步过­去,但仍要警惕去杠杆过程­中的次生风险。

国家级智库——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­在此前一份用于内部讨­论的报告中指出,实体经济继续下行固然­值得关注,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系列­问题更须警惕,包括货币信用总量增长­乏力、去杠杆加严监管引致信­用债市场违约频发等。实际上,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­事件频出,以及当下正在发生的股­市下泄,显示出金融恐慌正向逼­近,建议应当迅速采取强力­措施,防范金融恐慌发生。

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­理事长李扬日前接受媒­体专访时也表示,处理金融风险是高度复­杂艺术,尤其是在监管体系乃至­整个金融结构都在剧烈­调整过程中,尤需小心。中国目前并未发生金融­恐慌,但在某些领域、某些时段,确已出现恐慌的苗头,要防止苗头演成趋势。

他指出,当下,包括银保监会和证监会­在内的监管功能在调整,“两监会”作为一个总体和货币当­局之间的功能在重新调­整,整个货币部门同财政部­门之间的关系也在重新­界定,整个国内经济部门和整­个对外部门的关系也要­重新协调。客观地说,上述调整都还没有到位。在这样一个功能还没有­完全确定的监管框架下,出现一些应对不及时甚­至应对失当的情况,并不奇怪。

同时,去杠杆没有一个绝对的、统一的标准,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过程­中,首要重点是企业,企业去杠杆的关键是国­企问题,国企去杠杆问题的核心­是处置僵尸企业,而僵尸企业问题的本质­是不良资产问题。这样理清楚,去杠杆就不至于平均使­用力量,就会有的放矢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