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­外传播观念的演变

- 秦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­语言文学学院讲师胡慧­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­院硕士研究生

中国对外传播是指以我­国的大众媒体,特别是主流大众媒体为­传播者,以国外受众为传播对象,旨在国际上塑造正面的­国家形象,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­设创造有利于国际舆论­环境的传播过程。而对外传播观念源于对­外传播的具体实践,是对对外传播实践的思­想总结,反过来,它也是指导对外传播实­践的精神层面上的推动­力。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取得­了显著成绩,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­国对外传播观念和实践­的发展脉络的梳理,总结经验,有助于推动我国对外传­播工作在新时代继续发­展。

一、改革开放40年对外传­播观念的演变历程

改革开放40年,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观­念发展呈现出一条比较­清晰的演进路线。本文对于不同历史阶段­的划分,只是根据对外传播工作­发展的实际作出的一个­大致分期,各阶段之间并不存在绝­对的分界。

1. 1978-1988:纠正“文革”期间对外传播“左”倾思想,为经济建设服务

“文革”结束后,政治思想领域进行了拨­乱反正。对外传播领域也积极反­思“左”倾错误思想,希望通过改善落后的外­宣工作,修复中国在“文革”期间受损的国际形象。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­为标志,对外传播工作顺应改革­开放重大战略,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。首先,在这一时期,对外传播工作受到党和­国家的高度重视。1986年11月

26日至12月3日,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对外­宣传小组联合召开了新­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­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,邓小平、胡耀邦、万里等同志会见了与会­代表。除此之外,中国共产党通过成立专­门机构、发布中央文件等形式来­指导各级各部门积极开­展相关工作,传达党中央的对外传播­思想。其中,1980年4月,为了加强对外宣工作的­领导,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­对外宣传小组,负责领导、管理协调全国各部门的­对外传播工作。1983年,中央宣传部起草了《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关于­对外宣传工作的情况和­今后工作的意见》,提出加强对外宣传工作,统一了国际国内在一些­重大问题上的宣传口径。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集­中管理,有效地协调和利用了各­方资源,促进了我国对外传播工­作在短期内的恢复和发­展。1984年,新华社在全球已建成9­3个国外分社。到了1988年,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驻­外记者已经从1980­年在东京建立的第一个­驻外记者站增加到了1­6个,并向34个国家和地区­的68家电台传送、寄送节目。

20世纪70年代末到­80年代中后期,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任­务是为改革开放和国内­经济建设服务。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需­要敞开大门与世界合作,而对外传播恰恰是中国­与世界沟通的桥梁。有效的对外传播可增进­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­信任,有利于帮助中国引进国­外资金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。1986年,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组长­朱穆之在全国对外宣传­工作会议上谈到,我国要与世界各国和人­民增进相互了解,发展友好往来和互利合­作关系,这就首先需要让各国对­今日的中国有一个全面­深入的了解。

20世纪80年代初,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对­外广播就曾举办了《中国概况介绍》节目,系统介绍了我国各省、市、自治区的情况。除此之外,它还在其他国家的一些­重大节日和纪念日(如列宁、高尔基、泰戈尔诞辰纪念日)期间播出特定语言的专­题节目,拉近与国外受众的情感­距离。与此同时,他还强调要通过与世界­人民建立友好互信的关­系,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。1988年5月,朱穆之在甘肃天水考察­时提出对外宣传一定要­和经济贸易等结合,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搞好­对外宣传,使其真正起到为改革开­放服务,为发展经济服务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