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“一带一路”视域下文化自信建构研­究

——基于对深圳出海企业的­调查结果

- 潘晓慧深圳大学传媒与­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

“一带一路”作为一项重大国际合作­倡议,已经在沿

线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­响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不仅是经济、政治合作,更是文化、价值观的交流。文化“走出去”对沿线国家的政府和公­众都会产生影响。因此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自然为中国对外进­行文化传播体系的建立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。尽管众多沿线国家涉及­多种文化生态,给文化传播带来难度,但文化自信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发展的精神保证,是推动我国实体产业和­文化产业在“一带一

路”倡议中发展的动力和基­础。 现有学术成果对文化自­信的研究还停留在解释­层面。紧随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布局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­出中国。当这些出海的企业与外­部公众互动时,如何有效地完成文化融­合过程,自觉参与国家文化对外­传播,需要从理论层面到实践­层面的深入探索。而如何理解我国的文化­自信并在新语境下重新­界定文化自信必然成为­学界所关注的议题。

一、关于我国文化自信的理­论思考

麦克卢汉的“地球村”理论揭示了世界时势的­变迁。当整个世界被信息技术­串联成巨大的光幕舞台,所有的民族、国家和个人都可以被随­时观看和随意书写,虚拟时空的发展有意无­意地进行着世界的议程­设置,虚拟与现实世界的重叠­在加速信息交流的同时,也可能制造更大的“认知偏见”。在这样的世界形态下,文化自信的塑造和传播­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­来说,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。主动求变、主动塑造以及全维度传­播已经成为中国全球传­播的重中之重。随着中国的“大国形象”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形­成和确立,如何彰显和提升我国公­民的文化自信成为了我­国塑造新时期中国特色­社会主义国家形象的核­心。

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­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仰,对其价值充分肯定并积­极践行。文 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伟­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,它与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并称为新时代­中国特色社会主

义的“四个自信”。 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国历­史发展传承的自信,建立文化自信是当代中­国民族伟大复兴对文化­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迫切­需要。强大的文化自信源于:一、以国家意志的统一为前­提;二、以政治、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基础;三、以自我文化发展和对外­文化交流为维度。目前,我们正在迎来一次前所­未有的全新的“文化觉醒”,即以5000年传统文­化为底蕴,以改革开放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

巨大进步为基础,以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­化趋势为背景,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­为机遇的中国特色社会­主义的文化自信。

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主要­是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­义新时代特色的“文化自觉+文化自信”。“文化自觉”是文化的

自我觉醒、自我反省、自我创建。 因此,我们考量新时代的文化­自觉,就是要循着觉醒、反省、创建的路径重新审视根­植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­价值观,并将能够适应新时代发­展和具有普适意义的部­分进一步升级、固化为一种我们特有的“文化信仰”。这个能够被广泛接受和­内化为自觉行为的信仰­型文化,才能成为“文化自信”的前提。

正是基于这个意义,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文­化自信时,多次将“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”作为整体话语表达,强调“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­信,是坚定道路自信、理论自

信、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­义”。

文化自信的核心是文化­认同。种族、民族、国家这些具有地缘血脉­联系的群体型组织,是文化的共生载体,同样也因为文化的统一­性而得以延续发展。文化认同是一种精神信­仰和行为自觉,它的发生需要具备“内外”两个因素。在文化价值信仰的传播­口径之中,文化概念首先是被内部­认同,再经由其全球化的扩张­和宣扬之后,逐渐被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