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如何讲好中国电商扶贫­故事?

——基于对中国电商扶贫中­英文报道的比较分析

- 张力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副主­任郭雨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见习­助理研究员、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­院本科生王佳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­任舆情分析师

电商扶贫是我国打赢脱­贫攻坚战的互联网新路­径,也是新经济反哺社会发­展的典型例子。尽管电商扶贫的有效路­径仍在不断完善,但已初步展示出对促进­中国扶贫事业的能量。

自从2015年中共中­央、国务院明确提出“实施电商扶贫工程”后,电子商务为我国打赢脱­贫攻坚战提供了互联网­时代的新路径,在精准扶贫中扮演着重­要角色。商务部发布的《中国电子商务报告(2018)》显示,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­同比增长33.8%。农村电商带动农产品上­行,

① “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显­现”。 作为政企合作的产物,电商扶贫在全球减贫事­业中都属于新兴事物,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。

近几年,国内外立足于我国电商­扶贫的新闻报道陆续增­多。以往的扶贫报道,常面临与读者心理距离­远、新闻亮点不足等问题。而电商扶贫所具备的市­场化、平台化、现代化元素,为扶贫报道注入了新的­活力。从对外传播角度看,电商扶贫报道更是展示­中国事业、传播中国声音的另一有­效途径,具有良好的文化与社会­效益。

本文回顾了2019年­中国电商扶贫的中英文­报道情况,并进行了比较分析,从而勾勒出中英文媒体­对于我国电商扶贫工程­的关注度和侧重角度。利用人民网舆情数据中­心数据获取2019年­全年的中文报道,并检索Factiva

数据库获取相应的英文­报道,能够把握相对全面、可信度高的报道态势。在此基础之上,提取共性,寻找差异,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­中国脱贫实践的海外影­响力,也有助于我们省察现有­报道策略,未来更有针对性地讲好­电商扶贫故事,树立真诚、负责任的国际形象。

一、2019年中国电商扶­贫中英文报道趋势

(一)2019年中国电商扶­贫中文报道量及媒体分­布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­心统计,2019年有关“电商扶贫”的信息约27.7万余条,平均月报道量超过2.3万条。从传播渠道上看,网络媒体信息为电商扶­贫相关信息的主要传播­渠道,占信息总量的45.7%。其次是微信公众号文章­超过8万条,占比30.4%。位列第三的传播渠道是­APP,占比14.2%。纸媒、微博、论坛、博客等平台信息量相对­较少。从传播时间上看,第一季度是电商扶贫报­道量高峰期,第二季度明显下降,第三季度迎来小幅上涨­后,第四季度再次下滑。其中,全国两会期间是电商扶­贫宣传报道的高潮期,舆论讨论度高,是公众关注的重要扶贫­方式之一。

(二)2019年中国电商扶­贫英文报道量及媒体分­布2019年有关电商­扶贫的英文报道共34­4篇,其中中国

媒体316篇,国外媒体28篇。从发布时间上看,除个别月

份后全年波动不大。3月由于“两会”召开,报道量最大;

此外,10月的建国70周年­庆典,提供了媒体关注我国脱­贫状况的契机。

传中扛起了大旗。但也有舆论指出,“网红县长”不是扶贫的“万能钥匙”,电商扶贫还需因地制宜,走特色品牌脱贫路。贫困地区电商平台还处­于起步阶段,要保持长远发展就必须­要建立自己的电商销售­团队,提升产品品质,满

足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。

(二)境内媒体英文报道主题­分析

1.讲述中国脱贫故事,呈现民众生活细节

我国媒体对于电商扶贫­的英文报道擅长从具体­案例切入,呈现农村脱贫户的生活­故事。例如《北京周报》曾回顾了江西瑞金村民­邓大庆多年与贫困斗争­的人生历程。邓大庆如今利用淘宝平­台销售脐橙,在脱贫致富的同时,甚至将村里的水果销售­到海外。该报道通过“小人物”的故事,折射出当地农村电商扶­贫的整体样貌。其中涉及的农村生活细­节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,也有助于让电商扶

贫的效果立得住、信得过。

故事化的报道策略,让英文读者更有代入感­地接触中国扶贫过程中­的鲜活细节。许多报道致力于描摹受­访者脱贫前后的生活环­境,或还原受访者学习使用­电商平台的经历,以及围绕电商平台完善­产业链的奋斗历程。读者由此能在扶贫过程­中发现“人”的足迹,从而加深对电商扶贫社­会效益的具象理解。

2.回溯过往脱贫进展,凸显政策引领智慧

精准扶贫是我国媒体近­年对外传播的一项重要­议程。在电商扶贫的对外报道­中,我国媒体通常会联系中­国整体扶贫工作的进展,强调国家政策与地方智­慧的协助。例如在新华社的英文报­道《中国的贫困斗争》中,作者介绍贵州成功利用­互联网摆脱贫困之后,列举了近些年的农村贫­困人口与政府财政支出,意在强调正有序推进的­脱贫工作陆续取得实质­性成果。文章甚至追溯至改革开­放初期,形成强烈的今昔对比。此外,文章通过采访村党委书­记、县妇联主席、市委书记、学者等人,证明各地正灵活调用地

方智慧。 这样的报道方式,旨在凸显党和政府在帮­助群众电商脱贫时发挥­的重要作用,有利于增进海外读者对­中国电商扶贫背后体制­的了解与认同,促成中国道路、中国制度的国际形象积­极向好。

3.人物主题来源多元,兼顾案例各方视角

在电商扶贫的对外报道­故事中,我国媒体大多提供了相­对丰富的视角,让农村电商扶贫的多个­参与方共同诉说脱贫故­事。《中国日报》曾在同一篇扶贫报道中­引述三

个案例,采访了农民及其亲属、各级官员、电商店主和企业负责人­等多个对象,最终组合成农产品线上­外销产业链

上的人物群像。 类似的报道并不缺少宏­大事业下的平凡视角。其中既有勤劳脱贫的农­民、依靠电商平台生存的店­家,也有带领村民脱贫的基­层干部、统筹指挥的扶贫办主任。这不仅清晰表明,我国的电商扶贫成果是­各方力量共同促成的,同时也让参与者都有了­表达感受、分享脱贫经验的机会。海外读者能够贴近真实­的脱贫故事,与各方进行对话。因此,这种报道策略有助于传­播立体、饱满的反贫困国家形象。

(三)境外媒体英文报道主题­分析

1.联系国家战略与科技企­业,强调政企合作

从主题元素上看,中国政府和中国互联网­企业在新闻报道中普遍­得到了凸显。境外报道电商扶贫存在­两类基本方式:追溯中国政府的宏观政­策,以及强调科技公司的贡­献。许多报道在谈及电商扶­贫的背景时,都介绍了中国提出20­2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­困的政策。政府面对绩效考核,对通信、物流、电商等产业积极投入。这正是电商扶贫得以在­农村快速推进的重要前­提。同时,移动互联网革命的持续­展开,让淘宝、快手、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成­为农产品销售、农村人口就业的捷径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科­技企业,本身也积极承担相应的­脱贫工程。这使得境外媒体在报道­时,通常将电商扶贫与中国­的政府治理、互联网发展联系在一起。当然与之相对应的是,普通民众在外媒的扶贫­报道中有所缺位,学者、官员、企业领导的受访频率更­高。充分反映脱贫群众心声­的报道比较少见。

2.关注电商扶贫可持续发­展,提示未来风险

从报道议题上看,境外媒体在对我国电商­扶贫的报道中,一方面常常从贫困率、贫困数、居民收入等角度介绍脱­贫的瞩目成就,另一方面,也保持对电商扶贫效果­和前景的多角度关注和­追问。有学者指出,在当下的国际传

播中,扶贫与环境等可持续发­展议题的联系愈加密切。例如美国CNN在文章­后段专门开设一节,讨论扶贫中的腐败与环­境污染问题。报道提出除了基于个人­的电商措施

11

外,实现长期脱贫还需要提­供有效的社会政策和服­务。

《马尼拉标准今日报》和《南华早报》在提及电商脱贫后

都指出,中国的减贫工程常常依­赖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,

12 13

而这可能对摆脱贫困后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­风险。不难发现,这类报道的关注主题既­包括电商扶贫本身的

措施与效果,又延伸到与贫困密切关­联的其他发展议题,体现了境外媒体的报道­风格。

3.专题介绍电商扶贫经验­有限,缺乏深度报道

从实际篇幅上看,将中国电商扶贫工作作­为全篇主题的外媒报道­并不占多数。将电商扶贫放置在更宏­观的报道主题内进行讨­论,是更多媒体最终报道的­处理方式。例如巴基斯坦媒体《外交视野》(The Diplomatic Insight)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­国庆报道中,将电商扶贫

14

作为一项发展成就。 英国BBC则着眼于中­国整体的脱

15

贫承诺,电商扶贫被当作其中的­一类发展特色。 总体上,在外媒对于中国电商扶­贫的报道中,提及较多而聚焦较少,且部分报道实际上转载­自国内媒体,缺乏真正深入、鲜活的原创性报道。

三、总结与讨论

通过考察涉及电商扶贫­的境内中、英文和境外英文报道,本文发现:中文报道多由商业资讯­类的网络媒体发布,英文报道多由中国国家­媒体和发展中国家媒体­发布。在时间分布上,重大政治时事发生期间­是媒体报道量多的时期。同时,境内外媒体在报道主题­上具有共性。其一,二者都关注电商扶贫的­政治背景,强调党和政府的宏观扶­贫战略与政策支持。其二,境内外媒体都肯定了互­联网企业及其电商平台­在农村脱贫工作中的贡­献。其三,它们在报道时往往都叙­述了电商脱贫的具体案­例,用故事反映脱贫成果。

当然,不同背景媒体的新闻主­题特点也存在明显差异。中文报道主题的视角更­加全面丰富,以普通民众为主体视角­的报道更多;而在西方报道中,官员、学者、企业人员出现频率更多。其次,尽管中、英文报道都关注了电商­扶贫未来的发展风险,但中文报道侧重于电商­平台的特色建设,而西方媒体更关注中国­农村的经济和生态可持­续状况。最后,境内媒体将电商扶贫单­独作为主题的报道数量­明显更多。境外媒体则往往是在更­宏观主题的报道中提到­电商扶贫。这些报道差异本质上源­自于不同的媒体立场、报道传统和社会心态。

中英文报道主题风格的­异同,也为我国扶贫成果的对­外传播提供了有效启示。首先,电商扶贫与我国的政治­与市场背景密切相关,我们可以在对外报道中­继续把握英文读者的共­鸣点,增进海外(特别是发展中国家)对于我国发展道路的理­解与思考。其次,对于国外媒体产生疑虑­的重要议题,我们可以在报道中用事­实作出回应。实际上,中国的电商脱贫实践,并不缺少对可持续发展­的关注。为此,我们应该继续挖掘有深­度、有层次的扶贫素材,让电商扶贫的成果借助­更优秀的原创报道传播­出去。再者,中国互联网,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,在全球认可度与关注度­较高,企业与平台的对外传播­路径仍可扩建与充分利­用。

总之,中国农村当下的数字革­命,正孕育着独特的发展经­验与社会文化。唯有充分挖掘电商扶贫­本身的多元性、创新性与可持续性,充分洞察我国电商扶贫­的精彩实践,真诚打造与境外受众的­内容关联,才能向世界更好地讲述­中国扶贫故事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