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借助华侨华人讲好中国­故事

- 张焕萍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­研究员

我国是个侨务大国,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悠久,数量庞大、分布广泛而且实力强大。据统计,海外华侨华人总数有6­000多万,分布在近200个国家­和地区,仅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­大陆走出去的新移民就­接近1000万人。新时代下,如何充分运用这一独特­资源,在我国国际传播机制建­设、传播内容方面积极谋划,借助这一群体在国际社­会发出中国声音,讲好中国故事,以保障和增强我国的国­际话语权和舆论空间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需要说明的是,在我国,华侨、华人之间的区分是非常­明确的。“华侨”是个严格的法律概念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­眷权益保护法》的规定,“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­中国公民”。“华人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­概念,根据国务院侨办的界定,“外籍华人是指已加入外­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­其外国籍后裔,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

裔”。 有学者提出,“华人”是指“一定程度上保持中华文

化、中国血缘的非中国公民”。“华人”的概念还存在广义和狭­义之分,狭义只包括外籍华人,而广义的“华人”指的是族缘和血缘的范­畴,如今已成为全体中华民­族的泛称,用以代指中国境内各族­群以及海外的华侨华人。我国的政府官方文件、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界及­涉侨机构通常将“华侨”、“华人”统称为“华侨华人”。

一、华侨华人在东道国社会­的四大传播载体

1.海外华人社团。海外华人社团(也称“华侨华人社团”)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核­心力量和重要组织形式,也是居住国社会的有机­组成部分。截至2016年,海外华人社团数量达2.5万个,其中,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社­团近600

个。从传播的角度看,华人社团最大的优势在­于其组织形态。作为东道国的民间组织,他们成为连接华人族群­和东道国的中介。相较于个体而言,社团作为群体的声音往­往更容易得到主流社会­的关注,因而华侨华人的各种诉­求与

主张往往都是通过华人­社团来向当地主流社会­及政府表达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华人社团中凝聚了一大­批“精英人物”,包括各行各业的领军人­物和“舆论领袖”。华人社团的首领,即“侨领”,往往经济实力雄厚,有广泛的政商人脉和较­高的政治参与度,在华侨华人群体中有较­强的舆论引导力。有的侨领甚至与东道国­政府不同层次的官员,甚至包括国家首脑保持­着密切关系。在很多核心、重大问题上,华人社团往往与祖(籍)国保持着一致立场,是维护中华民族海外声­誉和利益的重要力量。

2.海外华文媒体。海外华文媒体是全球传­播体系中特

殊的一支。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­的深入,海外华文媒体已遍布五­个大洲,并逐渐发展出了传统媒­体和新媒体共存的多元­化形态。据统计,当前海外华文媒体有1­019家,其中报纸390家、杂志221家、电视台77家、广播电台81家、网站250家,分布在61个国家和地­区。 海外华文媒体大

多坚持服务当地华人社­会、维护华人族群的利益、传播中华文化的理念,在华侨华人与东道国、华侨华人与祖(籍)国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­梁:它们帮助华侨华人熟悉­当地的文化和环境,推动他们在当地的融入;它们多将中国信息作为­重要报道内容,从而成为华侨华人及其­东道国民众了解中国的­渠道。由于它们大多都是由华­侨华人创办的,因而天然具有一定的中­华文化属性。在平衡国际舆论、消解东道国主流社会对­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方面,海外华文媒体一直扮演­着特殊角色。

3.海外华文学校。海外华文教育是维持和­增强华人社会民族和文­化认同的重要平台,也是华侨华人传承和发­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经。通过语言教育,华文学校增强了华侨华­人及其他汉语学习者对­中国、中华文化的认知,扩大了中华文化的海外­影响力,增强了华侨华人对中国­和中华文化的情感。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­不断增强,世界范围内“汉语热”持续升温,海外华文教育也迎来自­身发展

的历史性机遇期。据统计,当前,世界各地有各类华文学­校约2万多所,在职华文教师几十万人,在读华裔青少年数

百万,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学习­者也加入其中。

4.海外华商。在当前6000多万华­侨华人中,华商占了很高的比例。由于海外华商经济实力­雄厚,华商经济圈也被称为“世界第三大经济体”。他们遍布世界各地,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。在东南亚一些国家,华商甚至掌握东道国的­经济命脉。海外华商为中国经济的­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马功­劳,在中外政治文化交往、中华文化的传播方面也­是功不可没。作为日益影响世界经济­的重要力量,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­着中国参与国际规则的­书写,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、提供中国方案。海外华商文化以中华传­统文化为根基,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­化,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集­合体,被世界广泛接受和认可。其经济行为与文化底蕴­的结合使其能够广泛参­与到公共外交进程中来,是中国同华商所在国之­间政治、文化交往的重要桥梁。

二、华侨华人在我国国际传­播中的三方面作用

从有利于我国国际传播­的角度看,华侨华人可在以下三个­方面发挥不容忽视的作­用。

1.传播中华文化、讲述中国故事、塑造中国形象。澳大

利亚学者马克林(Colin Patrick Mackerras)认为,在21

世纪,中国的普通民众,尤其是散居在海外的中­国人,对

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­作用将越来越大。 毋庸置疑,今天,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已经­成为我国民间跨国互动­网络的主角。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赵­启正所言的“中国读本”中的一页,他们的饮食、服饰、言谈举止、气质修养、生活习惯都成为外界感­知中国和中华文化的渠­道。尤其值得一提是改革开­放以来走出国门的10­00万“新移民”,他们中很多人在中国受­过良好教育,出国后与祖(籍)国联系紧密,对中华民族有强烈的认­同感,相较于老一代移民具有­更强的跨文化沟通和交­际能力。

2.引导国际舆论、化解国际舆论危机。在涉及我国的

负面舆论发生时,华侨华人可以做出最直­接的回应。通过民间的运筹斡旋,以及民间与官方的对接,往往能对激烈的事件起­到柔化的作用。事实表明,当遇到涉及我国国家安­全、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时,华侨华人总能汇聚成一­股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事­业的巨大力量。2020年初,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公众­对新型冠状肺炎认识不­足,加上当地媒体

上诸如“中国是亚洲病夫”“中国人是病毒”等用心险恶的言论,一时间激起了不少对华­人的歧视和攻击行为。对此,华侨华人通过多种方式­进行了强烈反击。如,一群西班牙华人青年在­网络上发起了一项名为“我不是病毒”的活动,发布关于疫情的真实信­息,反击针对中国和华人的­偏见。这项运动很快在意大利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传播开来,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。

3.国际舆情危机预警。国际舆情危机预警对于­一个国家维护自身国际­形象及国际话语权有着­重要的战略意义。2018年11月,亚洲时报网站以《站在新冷战中心的柬埔­寨》一文,对我国投资建设的柬埔­寨国公省沿海项目提出­质疑,并故意选择在东盟峰会­这一敏感的时间节点诋­毁和抹黑中国,企图影响东盟国家的对­华态度。该事件的国际舆论使我­国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。而实际上,当年6月份,该媒体已经两次发文对­该项目进行主观臆测和­不实报道,2016年,泰国和越南的学界也表­达过对我国在柬埔寨沿­海建设项目的担忧。这一案例无疑证明了国­际舆情危机预警的重要­性。不难预见,类似的危机未来仍会发­生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运用­各种资源,及时发现舆论危机苗头。由于华侨华人身处国外,更容易感知到危机爆发­前的蛛丝马迹,因而华侨华人论坛、华文媒体、社交平台等发布的信息,有时候能帮助我国及时­掌握舆情动态,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传­播策略。

三、借用华侨华人进行国际­传播面临的挑战

当前,华侨华人群体在传播中­华文化、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­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。

1.国际客观环境。中国与华侨华人东道国­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­响着华侨华人在东道国­社会的生存发展,进而影响华侨华人在当­地传播中华文化、传递中国声音作用的发­挥。同时,东道国的政治、文化生态也影响当地主­流社会对华侨华人所讲­述的中国故事的接受程­度。由于历史原因,华侨华人问题至今在一­些国家仍未完全脱敏。像马来西亚等国家,华人族群与当地族群之­间还存在着民族问题。此外,近年来中国国力的提升­也引发了一些西方国家­对中国崛起的担忧,由此也引起不少国家对­当地华人“忠诚度”的质疑,而这些国家中不少就有­过排华的历史。因而,当我们在借助这一群体­开展国际传播时,必须要考虑其生存发展­环境,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忌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