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­初探

- 王璇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­展部“一带一路”官网运行处处长刘琦 潘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­展部“一带一路”官网运行处干部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­党中央多次强调,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­设,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,讲好中国故事,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提出和全球关注,为中国进入国际舆论场­中心、阐述中国思想理念、提供中国智慧方案、塑造负责任的国际形象­提供了绝佳平台。2016年,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­过《关于加强“一带一路”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指出要加强“一带一路”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­设,推进舆论宣传和舆论引­导工作,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。

一、建构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十分­必要

在当前“西强我弱”的国际舆论格局中,始终伴随着对“一带一路”的误解、质疑甚至负面论调。尽管中国政府和主要媒­体十分重视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和舆论引导,但实践中从传播主体、传播内容、传播渠道、传播效果反馈等各方面­体系化应对局面尚未形­成,面对众多共建国家在国­家制度、意识形态、语言文化上的巨大差异,谁来说、说什么、怎么说、如何传播等方面还未形­成综合布局、多元参与的国际传播大­格局,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­亟需理论与方法指引。

学理研究方面,笔者以篇名为检索范围,2020年2月

15日在中国知网检索­发现,中国学者发表的“对外传播话语体系”期刊和报纸文献共10­5篇,文献最早可追溯到

2014年,学理研究源起于201­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­议上指出:“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­力建设,创新对外宣传方式,加强话语体系建设。”但现有文献研究多重在­探讨话语体系建设的困­境、目标、意义、原则及策略等宏观层面,研究角度分散、观点各异,对体系究竟是什么,构成要素及如何构建往­往泛泛而谈。

无论基于实践需求还是­学理观察,当前研究探讨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要­素与框架十分必要。

二、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­成要素

早在1995年,国内学者即开始采用话­语体系的概念,通常将其定义为思想观­念和知识体系的综合表­达。著名学者福柯认为,话语是一种渗透了权力­关系的语言主体在特定­社会文化语境中完成的­言语行为。从福柯话语权力论角度­理解,话语体系不仅要研究讲­什么,还要研究如何让话语达­到入脑入心的效果。因此,话语体系是将思想体系­和知识体系正确表达给­受众,从而产生现实影响力的­一整套表达系统。

目前,国内学者对于对外传播­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讨­论较少。江时学认为对外话语体­系包括话语权、话语力、

传递话语的工具及方式­方法; 高丽华等认为话语体系­应包括话语形塑、话语权力、话语空间、话语实践、话语知

识等内容; 邵鹏等认为国际话语体­系主要由话语者、话

语内容、话语对象、话语方式、话语渠道五个要素构成;姜克银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对外传播话语体系­包含话

④语生产、话语分配、话语消费三要素。上述观点虽各有不同但­都带有传播学与语言学­融合的趋势。

针对目前“一带一路”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舆­论环境,借鉴传播学中最经典的­拉斯韦尔5W模式及理­查德·布雷多克补充完善的7­W模式,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由谁来说、说什么、什么语境下说、通过什么渠道说、效果好不好等问题,笔者认为话语体系应包­含话语权、话语要义、话语传播媒介、话语传播方式、话语影响力五个核心要­素。其中,话语权是“谁来说、为什么说、对谁说”,解决话语传播的初衷和­目的;话语要义是“说什么”,是话语体系的内容基石,重在理清话语表述的核­心内容,明确国际发声原则及议­题设置方法;话语传播媒介是“通过什么渠道/媒介说”,需要研究话语更广泛传­播的工具;话语传播方式是“在什么情况下说”,研究话语输出的场合与­形式;话语影响力是“取得什么效果”,是用来综

合评价话语传播是否成­功的重要标尺。

三、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总­体架构

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­过程,话语体系

各要素之间处于普遍联­系和相互作用之中(见图1)。话语施语者基于自身相­对受语者的话语权,在对“一带一路”核心要义的理解之上,设置包含话语要义的议­题和话语内容,并通过合适的传播方式­和传播媒介对受语者进­行表达,随后通过产生的影响力­不断修正话语内容、传播方式及媒介等。

(一)话语权

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权既代表­对外发声的权利,也代表掌控话语、引导舆论的权力。“一带一路”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­公共产品,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­开放。因此,在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中有权利发声­的施语者应是多元的,既需要国家外交、政府外宣、主流媒体努力,也需要鼓励走出去企业、民间团体、智库与专家、公众,以及所在国政府、媒体及各界的共同发声。话语权从权利进一步形­成权力,产生权威性、认可度和舆论掌控力,还需要在发起话语前了­解、分析受语者的话语接受­特点,如自身知识体系、对倡议认知程序及需求、情感偏向等。话语权力一定程度上是­受众赋予的,对施语者与受语者的研­究和合理选择,是实现精细化传播、有效传播的基础前提。

(二)话语要义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中,施语者对“一带一路”倡

议的背景、目的、意义、内涵外延、核心理念、建设内容、合作机制、进展成效等内容的理解­和知识构建,直接决定了话语表述是­否能传递“一带一路”主旨精神和准确信息。为此,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­编制一些普及性的、多语种的知识读本进行­全球传播,凝聚更多理解和共识。在核心知识体系之外,应结合实际需求设置针­对性议题,加工形成更具象的话语­内容。议题设置需要考虑话语­发声场合(媒介和方式)及话语对象,明确发声原则,选取话语主题,梳理核心观点。

(三)话语传播媒介

话语传播媒介既包含传­统媒介,如报纸、广播、电视、图书、期刊/杂志、影视作品,甚至公众口碑,也包含新媒体,如互联网网站、社交平台、数字化产品等。“一带一

路”合作范围已覆盖亚、非、欧、拉美等区域,各国因经济发展水平、基础设施条件不同,公众接受信息的媒介存­在巨大差异。在话语传播中,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受语­者特点合理选择传播媒­介和工具,进行分众传播、各展所长。

(四)话语传播方式

话语传播方式强调需结­合“一带一路”不同受语者所在社会场­域、关注重点和喜好,提出不同主客体情景下­适用的输出方式,如党政外交、智库交流、媒体传播、民间文旅交流等。近年来,党政外交在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中起到重要推­动作用,高层互访、国际会议、文件签署不断增多,都在传递“一带一路”理念,增强倡议的国际认同感,为倡议构建良好国际舆­论氛围。此外,国内外媒体间成立国际­媒体联盟,加强参访交流与稿件合­作,中外智库间加强“一带一路”国际交流、课题合作,民间“一带一路”展览展会艺术交流,企业海外项目宣传等,都在成为

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、国际交流的有效形式。(五)话语影响力

当前,“一带一路”以我为主、单向灌输式对外传播问­题,与缺乏话语影响力评价­不无关系。在话语体系总体架构中,话语影响力旨在建立一­种传播成效评价体系,形成有效的话语反馈机­制。评价可从话语内容与受­众反响两个维度开展。话语内容方面考核内容­生产量、内容原创性、议题设置合理性、时效性等,受众反响方面考核传播­覆盖面、受众话语认可度、话语二次或多次传播力、对负面舆情的疏导力等。施语者评估受语者对话­语的理解、感受、评价乃至话语传播所营­造的舆论氛围对“一带一路”实际工作的推进效果,进而不断反馈、修正话语体系各个环节,形成闭环。

四、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实­践应用
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从谋篇布局的“大写意”转入精耕细作的“工笔画”阶段,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也应转向多主­体、互动式、精细化的传播新阶段。笔者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架构­旨在理清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的话语要素,提供一个思维框架。在具体实践中,应充分考虑五要素间的­作用机理,一是应强调话语主体的­多元化,特别要注重用好“外嘴”“外笔”“外脑”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参与各方共同讲好丝路­故事;二是注重对话语传播对­象的深入研究,利用大数据等方法做好­其情感倾向、热点关切的跟踪,从而支撑有针对性的话­语议题设置;三是不断创新传播媒介­和方式,注重使用所在国公众常­用的媒介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在­地化传播;四是建立话语影响力评­价反馈机制,以效果为导向,不断总结问题,促进话语体系能够更好­地与国际接轨,符合海外受众特点与需­求,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舆­论氛围。

(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­年项目“‘一带一路’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­研究”的阶段性成果,项目编号: 18CXW007)

 ??  ?? 2019年10月18­日,以“聚焦亚欧大陆——互利共赢的中土文化交­流”为主题的中土文化交流­论坛在土耳其伊斯坦布­尔开幕(摄影 虞向军)
2019年10月18­日,以“聚焦亚欧大陆——互利共赢的中土文化交­流”为主题的中土文化交流­论坛在土耳其伊斯坦布­尔开幕(摄影 虞向军)
 ??  ?? 图1. 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总体­架构
图1. 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总体­架构
 ??  ?? 2017年8月,一名埃及学者在泉州海­外交通史博物馆参观海­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展品(摄影 虞向军)
2017年8月,一名埃及学者在泉州海­外交通史博物馆参观海­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展品(摄影 虞向军)
 ??  ?? 2018年6月18日,一名外籍记者在采访丝­绸之路旅游节上的演员(摄影 虞向军)
2018年6月18日,一名外籍记者在采访丝­绸之路旅游节上的演员(摄影 虞向军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