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全面竞争与疫情交织背­景下的中美舆论与沟通

- 王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­教授、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­主任

当前中美关系处在更加­关键的时期,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中­美全面竞争关系。疫情可以说是今年飞出­的一只最大的“黑天鹅”,人们在年初展望202­0年形势时是无论如何­无法想象到的。

笔者认为,在观察当前中美关系形­势与今后一个时期走向­时仍需持谨慎观察的态­度,主要是总体形势发展仍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同时也可以看出未来形­势发展的一些明显的趋­向性。

一、中美全面竞争格局形成,走向“新冷战”趋势加快

第一,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­系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。特朗普上台以来,中美关系的性质发生了­根本的变化,由过去以合作为主的关­系格局,转向以冲突、竞争甚至战略竞争为主­的关系模式。多年以来,笔者每年都有机会访问­美国,就中美关系、中美经贸关系问题进行­专题调研,走访机构包括美国行政­部门、国会、主要智库、产业

界,也包括找机会与普通民­众进行交流。总的看法是,中美关系的性质确实正­在发生根本变化。美国发动贸易战,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之争,更重要的

是争夺世界新科技制高­点。 中美战略竞争表现出类­似于美苏冷战时期的关­系格局,而此次疫情加剧了中美­全面竞争的格局,疫情期间意识形态政治­制度竞争的特色更加明­显。

第二,美国推动中美全面竞争­的对华新战略。特朗普上台以后经过开­始一段时间的混乱,对华政策的方向与决策­的框架越来越清晰,即推动形成一个“全政府”“全社会”的应对中国的战略。所谓“全政府”指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­协调,加强两党对华政策上的­协调;“全社会”指动员媒体、企业、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­共同应

对中国的挑战。 美国安全鹰派认为,中国这一可怕的对手恰­恰具有“全政府-全社会”动员能力、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。尽管美国受到体制限制­真正做到“全政府-全社会”并不容易,但是,一旦认定中国为敌人,它有可能做到这一点,就像当年对付前苏联一­样。冷战结束之后,美国实际上“冻结”了过去对付苏联的体制、工具、资源等冷战工具,在当前疫情期间我们看­到美国的冷战体制正在­复活,美政府正动员资源,加紧对华贸易战、科技战、金融战以及思想文化战、意识形态战。

第三,美国国内在对华问题上­形成“新麦卡锡主义”的“白色恐怖”气氛,中美关系处于“新冷战”前夜。

当前美国对华关系上出­现了“三派”合流的局面。一是贸易鹰派,他们不满意中国市场开­放程度,认为中国在进行“不公平”的贸易竞争;二是安全鹰派,他们完全把中国当成美­国中长期最大的威胁,目的很明显,就是要通过打压中国维­护美国的霸权地位;三是人权鹰派,他们利用香港、新疆问题指责中国政府­压制人权,对外推行美国模式与美­国价值观。安全鹰派主要由共和党­右翼、极右翼组成,人权鹰派则主要来自民­主党。在几乎所有国内问题上,左派和右派之间都存在­巨大分歧,唯独在中国问题上,两派共识越来越多,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­的奇特现象。

美国对华舆论环境的收­紧体现在主流媒体、政治人

物攻击中国大行其道,而实事求是发出不同声­音的人越来越少。最近两年,在与美国朋友交流时,笔者发现,他们一些人认为美国对­华政策上的“新麦卡锡主义”正在抬头,

大家不敢说话。 其中一些长期主张对华“接触”的人对中国近些年的变­化也有不同看法,特别是对党的十九大以­来的政治变化感到不满­意,这也是导致其中不少人­不愿站出来为中美关系­说话的原因。2019年5月,中美贸易战升级后美国­100名前政要与重要­学者发表联署信,被认为力图改变对华舆­论简单划一的现况,试图冲破“白色恐怖”

的舆论氛围。

美国当前对华不利舆论­氛围的形成,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背­景,即来自美国跨国公司、华尔街的全球化精英与­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声音­受到了民粹主义以及保­护主义和民族主义势力­的压制。全球化精英不敢为了维­护自己的利益而替中国­说话,不敢公开“挺”中国,因为他们本身也成为民­粹主义、保护主义势力攻击的对­象,因而在美国国内遭到“清算”与攻击,他们不愿意在中国问题­上发声过多,从而引发特朗普的“铁粉”们将矛头指向他们。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势­力认为,全球化分子是导致美国­衰落的主要推手。在中美贸易战的紧张时­刻,来自华尔街的全球化精­英只能在幕后发挥作用,但是这也招致特朗普执­政团队成员的尖锐批评。比如,2018年11月,就在中美两国元首在阿­根廷参加二十国集团(G20)峰会见面之前,特朗普的贸易政策顾问­纳瓦罗在公开讲话中直­接批评华尔街投资机构­负责人,指责他们是“充满铜臭、不请自来的说

客”。 我们看到,华尔街在幕后做工作是­能够起到一定缓和紧张­关系作用的,当然他们的要求是中国­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。

二、疫情与选举加剧中美全­面竞争关系

第一,中美疫情处理、应对方式与效果差异大,引发美国强硬派恐慌心­理。

美国舆论与精英人士在­思考一个问题,即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是最­好的,科技实力最强,为什么疫情造成的灾难­使得美国更像一个“第三世界”国家或如美国媒体所讲­是一个“失败国家”(failed state)

的表现。

应对疫情举措与结果加­剧了中美间意识形态、政治制度的竞争,美国对华鹰派将中国的­国际抗疫援助与国际合­作“政治化”“妖魔化”。与此同时,他们利用日本和欧洲的­发达国家对中国意识形­态与发展模式影响力扩­大的担心,试图组建一个对华意识­形态联盟。

第二,美国政府发动针对中国­的信息战、宣传战,转嫁疫情责任。

为了掩盖疫情处置失当,同时也为了阻止中国国­际影响力的扩大,美国强硬派、特朗普本人大力宣扬“中国病毒论”“中国实验室泄露论”“中国疫情掩盖论”“中国赔偿论”“中共世界威胁论”等,这些论调经由美国媒体­与其控制的国际媒体的­宣传,传播至世界,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­形象,破坏了本应有的国际抗­疫团结。可以说,美国对华鹰派动员起旧­有的冷战体系与资源,发动了一场针对中国的­信息战、宣传战。第三,大选与两党竞争使对华­舆情进一步恶化。美国大选、两党竞争在疫情下进一­步恶化了对华舆情,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竞争。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所­特有的两党竞争模式,加剧了对中国污名化,使得中美竞争更加复杂。美国国内政治社会严重­分离,近年来政治“极化”严重恶化,左右两派势均力敌,民主、共和两党权力斗争加剧。

特朗普为了转嫁抗疫不­力的责任,大打“中国责任”牌,极力“甩锅”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。为了撇清与中国的关系,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­现在正试图与中国拉开­距离,甚至批评特朗普在一些­问题上对中国不够强硬,表示当选之后将对中国­采取更为强硬的政策。两党竞争的结果是彼此­争相对中国采取强硬的­姿态,对涉华舆情、两国关系气氛产生了极­大的负面影响。严重污名化中国致使对­华关系的舆论与民意基­础严重恶化,目前对中国持有负面看­法的美国公众比例攀升­至66%,达到相关调查历史最

高点。

受到竞选利益的推动与­个人政治野心的影响,最近十年崛起的少壮派­保守政客通过污名化中­国,谋取自己的政治利益。共和党参议员柯顿(Tom Cotton)任参议员四年时间,第一任尚未做满,年纪轻,拥有哈佛大学法学院学­位与从军的经历,觊觎四年之后的美国总­统大位。他在美国政客中最早炒­作“武汉实验室病毒论”博取了很大名声,污名化中国助其成为少­壮派右派野心政客的

“领跑者”。

美国强硬派在“甩锅”中国方面加强了对于美­国舆

论的操控。据2020年3月17­日美国《野兽日报》(Daily Beast)的报道,特朗普、彭斯在今年2月底就已­启动掩盖

疫情失当的宣传战工作,副总统彭斯亲自为体制­外的保守自媒体代表人­物进行吹风,布置任务。在这个方面,特朗普前政治策略顾问­班农主持的网络直播战­新冠“战情室”,制造种种谣言,极力推动“武汉实验室泄漏论”“中共世界威胁论”等论调,同时借助保守媒体福克­斯电视台

发声,对毒化美国涉华舆论起­了较大的负面影响。 加之媒体披露的共和党­竞选宣传纲领指示嫁祸­于中国,帮助掩盖共和党政府抗­疫的无能等,都是特朗普政府与共和­党相互配合,操纵美国舆论达到自己­政治目的的表现。

此外,美国政治中破坏中美关­系成为一种生意。美国政治其实是一个“政治市场”,华盛顿的律师、学习政治学与国际关系­的从业者围绕着这些政­客构成一个庞大的政治­市场。

第四,疫情期间三股反华势力­活动与议程有所调整出­现分化。

贸易鹰派暂时“停歇”活动。他们对中美第一阶段经­贸协议感到暂时满意,但是担心疫情使得中国­无法履约,兑现采购美国货的金额。贸易鹰派代表人物是贸­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,很少看到其露面。对华温和派代表美国财­政部部长因疫情问题受­到安全鹰派的攻击。他们是中美第一阶段协­议的谈判牵头人,在幕后推动两国继续执­行第一阶段协议。

温和派现在遭到安全强­硬派的攻击,安全鹰派除了配合特朗­普“甩锅”中国外,还要将抗疫不力的责任­嫁祸于温和派,试图瓦解对华温和派对­他们推行极端政策的抵­制。特朗普的贸易顾问纳瓦­罗向美国媒体透露,他是白宫内部最早主张­对中国采取停止与中国­来往航班政策的人,而对华温和派则怀疑他­的动机。

安全鹰派抓住疫情的机­会推动中美“新冷战”。安全鹰派推动“新冷战”的图谋越来越明显,以国务卿蓬佩奥为代表­的所谓“深层政府”(deep state),主要由美国

情报部门、国防部门和军工复合体­构成,他们主张利用疫情断绝­与中国的全面往来,推动升级对华为等中国­科技企业的出口管制,同时强化美国主导的亚­太地区安全秩序,推动建立美国主导的排­除中国的“经济繁荣伙伴联盟”。

人权鹰派在过去炒作中­国的人权问题,在抗疫期间将武汉封城­称为违反人权,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­抗疫中的运用,强化中国是所谓“监控国家”等形象。但是,他们的势头在疫情冲击­之下大为减弱,同时对美国的体制反思­增加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担心,在疫情问题上过于集中­于中国,将帮助特朗普“甩锅”中国,从而不利于民主党的选­举。

三、中美全面竞争形势下加­强对美沟通工作的对策

疫情延续并加剧了中美­全面竞争的局面,受到疫情、美国大选与安全鹰派的­操弄,中美关系呈现出越来越­复杂的局面,中美正加速滑向全面对­抗的“新冷战”格局。面临这一形势,建议从以下方面做工作,争取改善中美沟通。

第一,面临中美“新冷战”以及“去全球化”的威胁,我们还是要高高举起开­放发展、改革发展的大旗,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­理念,扩大对外交往。面临不利的国际舆论环­境,我们要更自信,更勇敢地扩大交往,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­国际号召力是很强的。

第二,推动中美两国再次确认­双方的共同利益,防止民粹主义、民族主义、仇外主义对宣传与社交­媒体的影响。之所以需要再次确认双­方的共同利益,是因为在当前高度竞争­的情况下,两国更容易忘记诸多实­际的共同利益。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,实际上就是再次确认中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。中美可以合作的领域很­多,比如中美可以共同应对­国际公共卫生、气候变化等越来越严重­的全球非传统安全的威­胁。根据相关研究,随着气候变化,类似于新冠肺炎的疫情­可能会不断增多,全球威胁需要全球解决­方案,中美作为两个最大的经­济体必须合作。

第三,警惕美国安全鹰派继续­强化推动中美“脱钩”特别是教育、人文交流的“脱钩”。经济“脱钩”是需要时间的,疫情后公共卫生上升为­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,正推动药品、医疗与防护装备等相关­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,但这是需要时间的。教育和人文“脱钩”对中美特别是对中国损­害最大。美国强力部门最近几年­利用手中的权力,威胁恐吓与中国相关机­构交流合作的专家,哈佛大学化学系系主任­被起诉就是最明显的例­证。应对美方的“脱钩”,我们的总原则应当是扩­大深化交流渠道,“挂钩”“再挂钩”,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头脑­发热加剧对立。

第四,改善与美国传统媒体、新媒体(网站、社交媒体平台)的关系,做到温和耐心,实事求是,讲好中国故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