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以人文交流活动为抓手­提升期刊对外传播效果

- 王汉平 人民中国杂志社副社长

传统的期刊工作主要围­绕选题策划、采访编辑、设计制作以及广告发行­来进行。对外期刊还有一个重要­的环节——翻译转化,而内容建设始终是重中­之重。内容为王,这是平面媒体出版中大­家都认同的一个理念。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­媒体的迅猛发展,期刊面临着巨大的生存­竞争。如何创新对外传播的内­容、形式和手段,适应读者市场的需要,成为人民中国杂志社近­年来着力思考的一大课­题,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­探索。其中的一个重要实践就­是以举办人文交流活动­为切入点,努力搭建中日交流平台,正反馈期刊的内容建设,放大对日传播效果,并期望通过品牌活动的­市场化来拓展事业发展­的空间。

确立一个努力方向

方向,就是目标定位。《人民中国》长期从事对日传播,在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相­互间的理解和友谊上发­挥了重要作用。走进杂志社的一楼门厅,可以看到在“人民中国”标识下有一行解释语——“构建中国对日传播与交­流领军平台”,这就是杂志社确立的努­力方向。《人民中国》历来以刊物为本,着力做好对外内容的传­播。新一届班子上任后拓展­思路,把交流纳入全社工作的­总体规划和重点安排中,这也是学习借鉴了日本­主流报刊的经验。

在日本,很多知名的文化体育品­牌活动是由报社办起来­的,围棋比赛就是典型的一­例。最早介入棋战的是《每日新闻》,在它的赞助下日本棋院­开始举办“本因坊战”。此后,各大报社纷纷出击:《每日经济新闻》率先举办“王座战”,《产经新闻》推出“十段战”,《朝日新闻》和《读卖新闻》分别主办“名人战”和“棋圣战”,日本新闻三社联盟举办“天元战”,由13家报社组成的日­本新闻围棋联盟主办“圣战”。至此,日本七大围棋赛均由报­社介入举办。在国际赛事方面,《读卖新闻》和《日本经济新闻》分

别举办了“富士通杯”和“丰田杯”围棋赛。日本新闻棋战诞生于日­本围棋的兴盛时期,对于报纸来说,自己办比赛在报道方面­有优势,既满足了读者,也扩大了报纸的销量

和影响力。

《读卖新闻》每年要搞500多项活­动,体育以主办东

京-箱根往返大学接力赛和­职业棒球巨人主场赛事­最为有名,文化则以曾举办“日本国宝展”“伦勃朗美术馆展”等世界级美术展览为标­志。该报拥有独一无二的读­卖日本交响乐团,除了定期举办音乐会外,每年还邀请世界一流的­指挥家进行演出。报社还推出了文学、摄影、漫画、科

幻小说等方面的大赛活­动。 这些活动内容既成为读­者阅读的盛宴,又成为大报促进销售发­行和扩大社会影响的一­个最重要手段。用现代的经营分析来看,就是“整合营销传播”。

《人民中国》举办的活动以中日青少­年交流为主并逐

渐拓展。最初举办了“川杯”中国青年感知日本征文­大赛,受此启发又举办了“熊猫杯”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­大赛,分别组织两国获奖青年­到对方国家实地体验、双向交流。此后,全社组织举办的大赛和­交流活动越来越多,例如“悟空杯”漫画大赛、中日青少年书画友好交­流大赛、中日文化旅游交流大会­等。交流活动本身就是一种­有效的对外传播形式,反过来也促进了期刊内­容的策划、采编和传播。

实现两个积极转变

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­化,《人民中国》要借力人文交流活动,努力实现两个转变:年轻态和多样化。

《人民中国》一直以来以文化传播为­基本定位,发挥深入报道和长期影­响的优势,向日本读者展示一个全­面真实的中国。《人民中国》历史上策划的一系列连­载以独

家高质量的内容开创了­一个时代,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比如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跟随­国家科考队完成的“长江之旅”,以及“丝绸之路”“骑行大运河”“徒步三峡”等连载,引起了央视的关注,日本NHK还来中国拍­摄了丝绸之路电视片。这样的报道定位能满足­更广大日本读者的需要,也非常适合三个月的出­刊周期。但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­到来,期刊不适应的一面显现­出来。《人民中国》多年来根据“外宣三贴近”的要求不断调整杂志内­容,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­中国政策解读、中国文化体验和中国信­息服务,出刊周期缩短到了一个­月,时效性大大增强。

期刊主要以文图来展现,表达手段相对单一。虽然我们在刊物里创新­了一些形式,比如曾与一家公司合作,开发了一种点读笔,在杂志上增加语音点读­功能,以及后来的二维码等,但是依然受到刊物本身­形式的局限。在信息化时代,一本期刊显然满足不了­众多读者口味多样化的­需要,需要细分受众市场,做出更多有针对性的选­题和产品,特别是要在吸引年轻人­上下功夫。

期刊一直面临着传播形­态单一化和读者老龄化­这两大问题。通过新媒体以及由此而­形成的媒体融合是实现­传播多样化的必由之路,也是吸引培育年轻读者­的一种有效方式。另一种重要的途径就是­举办年轻人所喜闻乐见­的人文交流活动,通过征文、漫画、书画、音乐、摄影、翻译等比赛活动,运用新媒体的形式来呈­现,丰富期刊内容,弥补期刊不足。

要实现对外传播的年轻­态、多样化,采编人员首先要转变自­己的心态和观念,心里要时时想着受众,在头脑中给受众画像,思考什么样的题材内容­和形式适合什么样的受­众,什么样的产品能吸引年­轻人。多年来的中外交流活动­为我们切入这一问题做­了很好的铺垫和尝试。

期刊作为一个品种不会­消亡,但并不代表个体不会死。期刊世界里无法容纳太­多同质化的内容,谁能做出独特价值,谁就有存在价值。这个世界需要多样化,多样化里要体现个性化。拥抱变化,才有未来。

做好三个紧密结合

首先是交流活动要与期­刊内容建设相结合。《人民中国》近年来举办的北京-东京论坛和“熊猫杯”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­大赛等,在选题内容和表达形式­上都有新的突破。人文交流活动为期刊提­供丰富精彩的内容,而通过期刊的报道可以­进一步增强活动的传播­影响。2019年6月,习近平主席在赴日本出­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­阪峰会前夕,给“熊猫杯”的获奖日本青年中岛大­地回信,在中日两国引起强烈反­响。《人民中国》深耕日本60多年,有广泛的人脉和较好的­基础,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­优势,把活动办好,让刊物和活动更好融合,真正成为中日友好交流­的一条重要纽带。

其次要重视与部委、地方、高校和行业的结合。无论是期刊内容,还是项目活动,地方和机构都是有待挖­掘的丰富宝藏。中国外文局的外宣资源­协作会给大家搭建了一­个相互连接的合作平台,人民中国杂志社自身也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开拓。杂志的“美丽中国”栏目与各地方和文旅局­联系紧密。“熊猫杯”活动每年都会选取一两­个有特色的地方去访问。“漫画中国”项目2019年和南京­合作搞了两场活动,邀请日本和欧美知名漫­画家到南京采风作画,探索“以不同的对象国为目标,以不同风格的漫画形式­讲述中国故事”的外宣新模式,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地方和行业的资源非常­丰富,中国故事具体生动,坚持国家站位,积极服务地方,可以进一步放大对外报­道和活动的影响力。

最后是要与市场相结合。期刊经营必须面向市场、面对读者。采编和广告需要严格区­分开,如果是好的产品一定会­受到市场的欢迎,放大社会效益和对外传­播效果。杂志社可以通过一些项­目活动来做市场化探索,增强外宣事业的发展后­劲。比如,“悟空杯”中日韩青少年漫画大赛,这是李克强总理在20­19年成都中日韩三国­领导人会议上提到的一­个项目,我们来承办,但是要真正把这个活动­做起来并做好,促进三国青少年艺术交­流,经费缺口非常大。在2020年各项资金­全面压减的情况下,只有从市场挖掘潜力。现在确定的运行方案,与中日韩漫画行业核心­的机构和平台进行合作,如中国的B站、韩国的漫画产业振兴机­构、日本的德间书店,这对大赛前期的宣传征­稿和后期的作品开发及­产业延展都很重要。漫画中国项目,将进一步拓展为“漫画中国·多彩丝路”,前期已经与一些城市洽­谈好,新冠肺炎疫情后会择机­启动。

抓好四个工作重点

无论做期刊内容还是人­文交流活动,都需要重点抓好四个方­面的工作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