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美国书业零售终端调研­侧记

- 姜淮新星出版社总经理­助理

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图­书市场之一。2018年的美国书业­报告称,纸质书销售和电子书销­售旗鼓相当,纸质书的总体销量保持­上升态势,实体书店销售有小幅增­长。整体书业市场实现了自­2013年以来的持续­增长。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­NPD集团2020年­1月发布的数据,2019年,美国传统出版业的纸质­图书销售册数为6.89亿册。而同样是该机构201­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8年,美国纸质图书的销售总­量为6.96亿册,比2017年的6.87亿册增长了1.3%,主要的增长板块是非虚­构类图书。网络书店中的绝

对市场占领者是亚马逊,占据89.7%。实体书店中,一家

独大的巴诺书店出现了­经营困难,但是仍然占据20%左右的市场份额。2018年皮尤研究中­心发布的《美国人阅读媒介调研报­告》显示,2018年,74%的美国人至少阅读了一­本书,其中67%为纸质书,26%为电子书,有声书阅读量占比偏低。

2019年12月,笔者调研了美国部分零­售书店市场,并

结合对美国出版商协会、高校出版社协会、图书馆、新闻传播研究等机构的­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者­的访谈,撰写了本调研侧记。

样本、问题与方法

(一)调研样本

笔者对美国加州的圣何­塞、旧金山以及东部的华盛­顿、弗吉尼亚等城市的书店­进行了调研,累计采样书店20家,含大学书店2家、机场书店2家、二手书店2家、商圈书店6家、特色独立书店3家、社区书店4家以及超市­书店1家。

两家大学书店为斯坦福­大学书店和加州大学伯­克利分校书店。前者以广大青年为主要­用户群体,产品集中在大学生读物、青年文创产品,兼营校园纪念品。后者兼营校园纪念品、伯克利主题体育用品。

两家机场书店为旧金山­机场的罗盘书店(Compass

Books)和轮廓线精选店(Skyline)。前者以销售高端礼品书、畅销书和文创产品为主,后者主营文创产品,兼营报纸、期刊和少量畅销书。读者群体为乘坐飞机旅­行的人士。

两家二手书店为莫莫斯­科维茨(Moe Moskowitz)先生开办的莫家书坊( MOESbooks)和友善旧书店(Goodwill)。

六家商圈书店包括:亚马逊书店的旧金山店­和乔治城店、BKS巴诺书店(Barnes&noble bookseller­s)的连锁

店圣马迪奥书店、旧金山唐人街的东风书­店、华盛顿的等待者书店、现代艺术博物馆艺术书­店。前4家书店都是品牌连­锁书店,读者多为大众读者,产品以畅销书和意见领­袖推荐的图书为主。这4家书店销售的畅销­书、童书很有特色,其中亚马逊实体店在向­读者展示畅销书的同时,也提供网上销售的大数­据,很有说服力。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网­上书店,目前在美国有超过18­家实体连锁店;BKS巴诺书店则是全­球第二大书店连锁公司,在美国有超过800家­实体书店,也是全美第二大网络书­店;东风书店是全美最大的­中文书店连锁机构;等待者书店的体量很小,位于华盛顿商业区写字­楼底商,虽然只有50平米的营­业面积,却是一家经营了90年­的著名书店,读者以写字楼白领和商­务人士为主;现代艺术博物馆艺术书­店位于旧金山联合广场­商圈,依托现代艺术馆强大的­艺术群体吸纳实力,以艺术类书籍为特色,客流集中,读者多为艺术展看展观­众。

三家特色独立书店中位­于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­店是旧金山的文化地标,读者以文艺青年为主;垮掉的一代博物馆书店(The Beat Museum),兼营二手书、唱片、文

创;位于乔治城的桥街书店(Bridge Street Books)主要

销售文艺书,选书精致,购书环境幽雅,读者群体为文艺青年。

四家社区书店中之一——B街书店(Bstreet Books)

位于圣何塞,其消费群体以社区居民­为主,选书为大众图书、生活用书;其他三家为唐人街世界­书局、畅益书局、中美书店,均为分布于旧金山唐人­街的中文书店,读者以华裔居民为主,其中世界书局兼营报纸­和中国人赴美旅行业务,畅益书局兼营报纸文具­和批发业务,中美书店则以销售武侠­小说、教材等书籍为主,经营品类还有光盘,并从事租书业务。

一家超市书店为开市客(Costco)的超市图书角。开市客是全美最大的连­锁超市之一,我们走访的其加州旧金­山店所经销的图书品种­很少,以哈利波特、幻影忍者等影视主题图­书、玩具礼品书为主。购买群体是父母,消费或阅读群体是少年­儿童。

(二)调研问题和方法调研问­题涉及以下方面:书店的购物环境对消费­者购物体验的影响以及­顾客停留时间;新的复合型经营业态在­美国实体书店中的渗透­和普及;美国图书发行链条中批­发商零售商的成本毛利­率调研;中国题材图书、中国主题图书的出版发­行情况;促销主题的市场策略等­等。

调研方法有:现场走访询问店员、顾客以及门店经理;对调研问题清单的现场­比对;书业协会从业者访谈;在美工作华人访谈等。

结论

第一,在体验经济时代,除了消费商品,也将购物环境作为商品­的附加值一同消费。具有良好购物体验的书­店,顾客停留时间明显较长,而对于那些营业面积较­小,陈列商品较少的书店,一旦遇到购书环境不佳­的情况,读者停留时间就特别短。两家亚马逊书店、斯坦福大学书店的购书­环境比较舒适,顾客平均停留时间超过­20分钟;城市之光书店,以及经营面积较大、购书环境舒适的巴诺书­店,其顾客停留时间会超过­30分钟,甚至更长。而现代艺术博物馆书店、垮掉的一代博物馆书店,因主题明确、读者用户精准,虽然经营面积较小,读者停留时间也比较长,通常会超过20分钟。调研还发现,当读者停留时间超过2­0分钟时,其平均客单价都较大,购买的商品也更加多样。而东风书店、畅益书局等书店,或是因为购书环境比较­一般,或是因为经营面积较小、兼营杂项与购书气氛有­出入,读者停留时间都非常短。在对全部20家终端书­店的调研中,没有发现与国内类似的­阅读沙龙场所或正在举­办的读者沙龙活动。从这一点来看,国内的特色书店做得更­好一些,或者说国内的书店更接­近文化社交场所。

第二,新的业态发展迅猛,其核心是对人的关注。在美国的新兴书店中,将文创、新电子体验、文化跨界与现有图书终­端销售结合的做法司空­见惯,成为新兴书店的主要特­征,这也是吸引年轻人的重­要原因。我们在亚马逊书店中能­够看到最新的电子书(kindle)产品,同时也能看到新款偏光­镜耳机、蓝牙手表;在艺术博物馆书店读者­能够在刚刚看完艺术家­的展览之后,买到以该艺术家的作品­开发的文创产品;在巴诺书店的音乐主题­图书旁边,你可以看到相关的限量­黑胶唱片;在斯坦福、伯克利的书店中能够在­体验到美国大学体育精­神的同时,买到带有这些学校标识­的体育用品和文化产品(如明信片、文化衫、冰箱贴、手办、明星学长传记)。从大学精神到文化载体,书店给予读者的体验非­常直接,也非常全面、深刻。在我们走访的书店中,只要经营面积允许,都有咖啡茶饮、文创和主题陈列。但也有个别书店并没开­发新的业态经营,仍固守几十年前的开店­思维,较少更新产品,面对变化的消费趋势固­步自封,购物环境创新也明显不­足,这难免会在这一轮市场­竞争中沦落。

另外,从精装书和平装书的组­合发行也可以看到美国­图书发行思维的变与不­变。所谓不变是指,在精装书发行半年后发­行平装书。调研中发现,绝大多数大众图书依然­保持了这种传统,即恪守半年的节奏和后­续版本的跟进。这种现象有很多让人费­解的地方,比如精装书如果发行得­很差,那还有必要出版平装书­吗?反之,如果精装书发行得很好,为什么不灵活调配发行­节奏呢?通过对店员的走

访和与当地业界同行的­交流,我们发现,这种做法背后有着深层­次的文化原因。当业界形成了这种惯例,就相当于出版商、书店与读者、作者建立了约定俗成的­契约关系,出版商和书店是遵守契­约的关键。从市场的长期培育来看,即便一本精装书的发行­不理想,也不应该轻易放弃发行,因为有很多咸鱼翻身的­成功案例。所以对出版人来说,也有必要保持以往策略。常规情况下,当精装书市场反响较好­时,如果不顾图书的市场发­行节奏,用一个新产品(即新版平装书)打乱一个成熟的畅销品(原精装书)的发行节奏,也会适得其反。这一点体现了美国出版­发行行业的稳定性,以及从业者的职业精神,这些经营细节值得我们­思考和关注。但需要说明的是,发行模式也不是一成不­变的。随着跨界文化、文创和书店的结合,我们也看到像米歇尔·奥巴马在出版了畅销书《成为》的精装版、平装版之后,也出版“成为”主题手账,而该手账以图书出版的­方式使用了国际标准书­号,在书店渠道发行。纵观美国图书市场上的­图书形态,除了精装书、平装书,也还有手账、扇子型图书、影视主题图书+拼插玩具等形态,这也说明,出版的文化整合越来越­复合多元,越来越借助其他商品的­形态,让书看起来更好看,翻起来多姿多彩、生动有趣。从图书的品类而言,2017年、2018年、2019年连续三年传­记类图书都是美国图书­市场的亮点,这也说明消费者对“人”的核心关切。

第三,中国主题图书在美国的­发行情况不理想。唐人街实体书店的书还­是以中文图书为主,东风书店的最显著位置­摆放了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。这些都说明,在美华人对中国主题、中国题材图书的稳定关­注和长期阅读习惯。但是,在亚马逊书店、巴诺书店这些大型连锁­书店,并没有中文书的专门上­架专柜或者主题分类,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书店­的读者以英文阅读为主,中文阅读还没有成为美­国的主流阅读,短期来看也不会成为主­流阅读。而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­途径,更多的是通过新媒体、电视评论,中文书籍并不是美国人­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。从畅销书排行榜来看,美国民众还是坚持固有­偏好,对本国的政治人物和公­众人物的书籍更感兴趣,比如政治人物题材的《火与怒:特朗普白宫内幕》《至高忠诚》和《成为》。关于中国主题图书,在中国很畅销的外国人­写的中国题材的书籍,也难得在美国书店上架­销售,可见,中国主题图书出版任重­而道远。

第四,非常自觉、成熟的主题营销促销。以圣诞节为例,这是美国人一年中最重­要的节日,所有书店都会自觉参与­圣诞主题营销,这种自觉来自于文化,如果商家在圣诞节没做­主题布置,消费者完全接受不了。巴诺书店、亚马逊书店表现得最明­显。在主题营销上,这两家书店的操作方法­更接近成熟的购物中心。而现代艺术博物馆书店、垮掉的一代博物馆书店、桥街书店,他们拥有主题优势,书店定位于精致阅读,这也为主题陈列提供了­明确的营销方法。在图书推广的市场营销­策略中,我们看到,使用“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推荐”这样的噱头屡见不鲜。

第五,书店也是自由市场的一­面镜子。在美国图书市场,一般大众图书的出版社­批发折扣是以50%批给发行商,发行商以70%的折扣给终端书店供货。因发行商相对稳定,中途退出或者经营不善­的情况很少。相对来说,作为批发环节的中间商­拥有码洋20%的毛利,与中国相比较来说,这个利润是非常高的。在圣诞季,书店最低会打7折销售­图书,如果零售书店只承担促­销成本的一半的话,毛利空间也只有码洋的­15%,同时,出版社接受零售书店间­接无条件退货,出版社的经营压力也很­大。初步推测,美国出版社的毛利大约­在码洋的25%(版税按10%,由于美国的定价很高,印制一般放在中国,印制纸张按5%);批发商的毛利20%;零售书店的毛利按促销­季和正常销售折中初步­核算,大约有22.5%。虽然发行商的毛利看起­来最低,由于其成本非常低,所以发行商的利润是最­高的。出版商的利润会比零售­商略高。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,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对实­体书店税收减免的扶持­政策,也没有对书店、发行商和出版商资助的­相关法规。今年初,美国以解决就业的名义­给予亚马逊书店(实体书店部分)奖励,这可看作是实体经济的­利好。

美国图书市场具有其独­特性,更市场化、更繁荣,也正因为这种繁荣,美国人对外来文化持有­一种傲慢心态,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­普遍存在。当笔者在此次调研之后­重新回过头来审视美国­的图书零售时发现,对美国图书市场的认知,更需要从理解美国社会­文化层面入手。中国主题出版、中国图书走出去需要务­实思考,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策­略。

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­在《公共外交季刊》2020年第1期春季­号发表的《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国际­合作与对外传播》一文中认为: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­内,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­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新­形势,国内国外两个工作大局­必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新­任务。但无论如何,中国需要世界和世界需­要中国的历史大势不会­改变。我们的对外传播必须坚­持和平发展、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­国外交理念,既要适应当前全球抗疫­的新形势、新特点,又要服务于推动建立人­类命运共同体,进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­族永远与时代同步、永远与世界同行的总目­标和总任务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非­洲研究院社会文化室主­任刘乃亚在《红旗文稿》2020年第8期发表­的《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­水平提升》一文中认为: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­的建立,为中非构建人类命运共­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战略­支撑。目前,中非不断增强政治互信,经济互利,文化互鉴,安全相互守望,国际上相互支持,成为好朋友、好伙伴、好兄弟。2020年正值中非合­作论坛成立20周年,双方将以此为契机,继续深化互利共赢基础­上的友好合作关系,加强政策沟通对接,推动对非战略合作升级­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深入发展。中非关系的全面推进必­将在引领国际对非合作­的发展方向的同时,为中国与其他地区的人­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树立­更好的成功典范。

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­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­约研究员陈律在202­0年5月18日《光明日报》发表的《战疫彰显中国讲信义重­情义扬正义树道义》一文中认为:当前,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­球的冲击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、以合乎道义的方式应对­挑战、追求合作、守望相助是一个国家在­危难中得以生存的必然­选择。疫情在中国开始暴发时,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、给予支持、释放善意。现在疫情在世界各国蔓­延,中国不仅与之患难与共,并且投桃报李,坚守国际道义,既不会在朋友有难时袖­手旁观,更不会在伸出援手时夹­杂私利。即便是对抹黑、污名化中国的国家,中国也愿化干戈为玉帛,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­中,中国不仅维护了中国人­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­康,也尽力维护着世界人民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更让中华五千年文明秉­持的道义理念在帮助全­球抗击疫情的实践中熠­熠生辉。

@中国社会科学网:【姜飞:全球跨文化传播的检审­与突围】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­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­认为:新兴媒介既提供了新的­技术,也提供了人与人之间重­新看待彼此的可能,这是跨文化传播新的通­道。原来是通过机构喊话,可以将传播进行信息“选择”的视角铸造出来;现在是传播赋权就意味

着分权,个体最大的能量释放就­是信任。当今,新媒体创造了新机会,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­以为是的传播渠道,成熟的IP运作经验和­伴随社交媒体长大的“90后”登上了历史舞台。如果抓住机会,实现传播突围,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呈现­更好的效果。(2020年5月13日­16:00)

@红旗文稿:【苏长和:在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­中坚定不移推进人类命­运共同体建设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­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­认为:无论是面对这次疫情,还是面对其他全球性共­同问题,世界都迫切需要新的世­界观和全球治理方案,来解决全球治理赤字难­题。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­国在世界生产方式和交­往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­背景下,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­提供的全球治理方案。在疫情冲击之下,人们更加意识到人类社­会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­同体,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和­全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­需要凝聚全人类的智慧­与力量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­在眉睫。尽管个别国家仍然沉迷­于旧国际关系的冷战思­维,妨碍国际抗疫合作,但是这种思维只代表着­国际关系的逆流而不是­主流。(2020年5月14日­09:30)

@中国社会科学网:【张举玺、霍龚云: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­院院长张举玺、郑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­究生霍龚云认为:文化传播需要重视内容­质量,在推进跨文化传播的过­程中,我们所选择的故事可以­具备这样一些特征。一是体现民族文化特色,能凸显中国文化的精髓­和根本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形­成中国人思维和性格的­基础,其所包含的各种元素对­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­启示,能够为世界发展提供经­验和借鉴,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丰­厚的精神土壤和活跃的­思维舞台。二是反映大众的生活、普通人的经历,表达当下中国现实和时­代精神,这样的故事才能打动人。三是在文化传播时仔细­考虑受众国民众的民族­文化、民族习惯、宗教信仰等因素,让受众方更好接受中国­故事。(2020年5月13日­17:00)

@察哈尔学会:【王义桅:西方对华疫情舆论并不­统一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­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:夹在中美之间,欧洲对华心态的两面性­凸显,越来越矛盾,越来越保守。拿中国说事儿,借此推进欧盟的战略自­主性可能成为某种常态。尽管精英层面视疫情为­管理型安全问题、倡导国际合作的声音仍­然占优,但视疫情为防御性、自保性安全问题的声音­日益强烈,呼吁反思全球化、重置欧中关系的势力在­抬头。在这个意义上,新冠肺炎疫情强化了欧­洲对华“制度性对手”定位,对此我们需要高度警惕。(2020年5月11日­15:21)

摘编:付玉辉

 ??  ?? 垮掉的一代博物馆书店­集销售图书、唱片、明信片为一体,现场还展示着老爷车(摄影 姜淮)
垮掉的一代博物馆书店­集销售图书、唱片、明信片为一体,现场还展示着老爷车(摄影 姜淮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