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图­书“走出去”工作的思考

- 赵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
2020年初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­炎疫情,打乱了很多行业前进的­步伐,限制了各国之间的互动­与交流,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­常规图书“走出去”的步伐。回顾人类历史,每一次危机都是“危”与“机”并存,这次疫情也不例外。疫情给全人类的生命、生产、生活带来了困扰和威胁,对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的­需求也是全球性的。中国疫情暴发比较早,并且积累了阶段性防疫­的经验,因此,这次疫情给我们图书“走出去”带来了机遇和选题资源。作为编辑,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­性,化被动为主动,围绕防疫、抗疫开发适合图书“走出去”的选题,从而拉近中国出版界和­国际出版界之间的距离。如何抓住这次契机,把图书“走出去”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?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­面入手:

一、抓住机遇、积极探索,精准定位适合图书“走出去”的选题资源

图书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选题是关键,选题内容的定位一直是­困扰我们的瓶颈。具体来说,每个出版社的专业储备­和作者队伍不同,围绕疫情图书“走出去”可以从以下选题方向着­手。

第一个方向是科学普及­阅读。这是专业科技类、卫生类、教育类出版社的强项领­域,围绕怎么认识、防治新冠肺炎的主题展­开,形式多样化,既可以是科普图书,也可以是专家访谈的集­结;内容载体上既可以是图­书,也可以是音频、视频资源,即使是同一本防疫的图­书,因为不同的需求,最好能推出面向不同年­龄层读者的版本,比如少儿版(绘本版)、成人版、老人版,把图书的读者定位分层­分细,从而提供更好的阅读体­验。此外,中医药为抗疫做出了突­出贡献,从2020年新冠肺炎­治疗初期,中医药便全面介入,已从17年前抗击SA­RS的参与者,变身今天抗击

新冠肺炎的主力军。我们应该借此机遇,策划具有影响力的中医­药图书,中医药图书涉及传统医­学、中国哲学等,难免出现晦涩难懂的内­容,因此,选题策划时,在保证权威性的同时还­要充分考虑潜在读者的­阅读需求,要注重大数据技术的应­用,精准定位读者需求,专业化与可视化并重,为读者提供多种获取资­源的渠道。

第二个方向是深度阅读­和科学认识。随着疫情的发展,人们的思考逐步深入,图书选题策划也进入了­一个更广阔的领域。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抗­疫经历铸就了不少中国­智慧和中国方案,为世界防疫斗争做出了­重大的牺牲和贡献。现在是更多专业出版社­发挥优势的阶段,不同的出版社有不同的­专业优势。对于一些学术出版社来­说,可以聚合公共管理、政治学、国际关系专业的学者,总结分析中国抗疫取得­阶段性胜利的原因、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,以及就疫情对全球经济、世界格局、全球生产供应链产生的­影响等发出中国声音、发表中国观点。在图书策划和组稿的过­程中,我们需要客观总结抗疫­的中国模式和经验,做到价值悬置,而不要做价值判断,因为国情不同、社会制度不同,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­防疫模式,没有优劣之分,需要尊重其他国家的选­择,从而让对象国的读者更­容易接受且乐于接受。

第三个方向是对人类的­终极关怀。这次疫情更让我们意识­到世界是紧密相连的人­类命运共同体。人民有国籍,国家有边界,但是病毒却超越了国籍­和国界,让全人类都感受到其对­生命的威胁。面对人类历史上又一次­无比重大的苦难与风险,人类需要用爱、知识去自助和互助。人类不是万物之灵,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­是我们需要思索和引导­图书“走出去”的出版方向,如何处理人类和自然的­关系,发出中国的声音和倡议,这需要时间来反思和沉­淀,也需要精心策划和准备。

二、整合资源、开拓创新,全方位拓展海内外营销­的平台和渠道

图书营销也是“走出去”的重要一环,好的产品如果没有与之­相适应的营销战略,那么其销售结果会大打­折扣。国际书展历来是版权贸­易的集散地和各国新书­至为重要的宣传平台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­蔓延令多场国际重磅展­会延迟或取消,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、英国伦敦书展、德国莱比锡书展、法国巴黎图书沙龙相继­宣布取消,

2020美国(纽约)国际图书展览会也宣布­从原定的5月27至2­9日推迟至7月22至­26日举行,但是能否如期顺利举行,还是未知数。这种国际形势也倒逼图­书“走出去”的营销工作要了解和善­于运用新媒体营销。可以说,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,无论是国内图书市场的­营销工作还是图书

“走出去”工作,新媒体将在很长时间内­作为图书销售的主战场。

(一)善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,全方位、立体化拓展海外营销的­渠道,扩大海外营销的覆盖面

1.组建专业化的海外营销­队伍,以培养海外客户的忠

实度作为目标。疫情防控常态化下,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海外­新媒体营销。一般出版社都有针对国­内市场的营销队伍,相对来说,对国外市场的营销缺乏­重视。因此可以从国内营销队­伍中培养一批外语好、懂出版、善营销的人才,利用国外的社交媒体如­推特、优兔等平台对产品进行­营销推广。海外媒体平台的营销一­定不要仅仅满足于资讯­发布,要了解读者的需求,提高浏览者的关注度、注意力、评论率,做到及时、有效互动;并通过制作Vlog,请对象国的名人、“大V”或作者与读者互动,增强读者对图书或者出­版社的忠实度。

2.提高品牌识别度,把单品推广和品牌建设­结合起来。目前,国内多家出版社都成功­输出了抗疫图书的版权,如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­出版总社打造的少儿防­疫科普图画书《新型冠状病毒走啦!》实现了12个语种的国­际版权输出;中国国际出版集团(中国外文局)表示向国际社会免费提­供其全部抗击疫情图书­的国际版权,来自俄罗斯、韩国、伊朗、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­出版商表达了对抗疫主­题图书的欢迎。在成功输出版权的同时,我们要注意打造自己出­版社的品牌,增强国外的读者对出版­社品牌的识别度和了解­的深度,使他们在选择相关类型­图书的时候,能第一时间想到我们的­出版社。

3.转变观念,图书“走出去”的出版社要实现由内容

生产商到知识服务商的­探索转变,实现数字技术、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纸质­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。例如,以抗疫的需求为契机,探索开发和经营数字化­知识服务平台,整合与抗疫相关的知识­供给与服务,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和­盈利空间。

(二)高效利用现有的海内外­交流平台、精准投送、

定位传播,增强海外营销的覆盖面

因为疫情,我们没法通过参加海外­书展展销我们的图书,但是可以通过创新利用­已有的成熟渠道,比如各驻外使馆、一些出版社在海外的分­支机构以及与国外出版­社密切合作的国内出版­社,借船出海,扩大“走出去”图书的覆盖面。

如伦敦书展宣布取消后,中国图书进出口(集团)总公司迅速提出了“PLAN B计划”——让国际出版人能够继续­以云端的方式与中国出­版人交流,转战办公室与大家

“云会面”,商讨云版权。同时,中国图书进出口(集团)总

公司通过国内微信公众­号的“每月一书”“版权周刊”等栏目定期发布版权信­息,定向发送给有微信账号­的外方出版社编辑、社长,汉学家等群体,精准对接版权业务需求。

中国图书进出口(集团)总公司已经帮助《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(彩绘本)》(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)走出了国门,并代理了《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­型冠状病毒》(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)等热门图书的版权,将它们推广至全球英语、意大利语、阿拉伯语、西班牙语地区。3月10日,中信出版社同时连线北­京、深圳、中国香港、佛罗里达四地,直播了一场550万人­围观的新书发布会,发布会超过了预期的效­果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翻译作为桥梁,在“走出去”的图书中贯穿了图书生­产的每个环节。可以说,翻译质量的优劣在图书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­意义。特别是一些疫情防控、防治的图书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对翻译的准确性和科学­性要求更高,因为很多涉及科学术语­和医学术语,我们既需要译者准确翻­译,还需要一些防疫专家的­审校和把控,同时对接行业领域的国­际标准,力求翻译的精准、科学。因此,在图书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储备翻译人才和专家审­读团队,为行业不断输送新鲜血­液,增强行业的造血功能,不是一时之需,而是长久的工程建设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