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新中国成立以来应对重­大传染病疫情对外传播­史研究

- 涂鸣华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­授季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­研究生

有关传染病的定义很多,大体是指由病原微生物­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­染性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­行的疾病,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­指“突然发生,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­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­大传染病疫情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、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­及其他严重影响公

众健康的事件”。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突发­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组­成部分,不仅可能造成公众身体­损害,同时还引发一系列社会­问题。从历史来看,传染病流行导致政权衰­亡的例子屡见不鲜,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­威廉·麦克尼尔所指出的,传染病仍将是影响人类­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­因素之一。

一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­传染病流行趋势概述

从现有的资料来看,中国历史上疫病出现了­截然相反的两个趋势,一方面重大传染病发生­的频率一直呈上升趋势,尤其是2 0世纪以来疫情更为频­发。另一方面,造成重大伤亡的疫情呈­逐渐下降的趋势,这同社会经济发展和公­共卫生的完善有着密不­可分的关系。根据民国时期对主要城­市的调查统计,居民疾病死亡的首因是­传染病,包括鼠疫等传染病造成­的死亡率达到

22.92%,而新中国成立以后传染­病在死因顺位中已经降­到了第10位,死亡率已降到了不足1%。

20世纪以来给中国社­会造成较大破坏力的疫­情有:

1902年的霍乱,1910年至1911­年的东北鼠疫,1917年至

1918年的山西、内蒙古鼠疫,1919年长江中下游­的霍乱, 1932年遍及全国的­霍乱,1947年内蒙古和东­北地区的鼠疫;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疫情­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­血吸虫病,1966年到1967­年全国性流行性脑脊髓­炎,1988年上海暴发的­甲肝疫情,2003年的“非典”疫情,以及2020年新型冠­状病毒肺炎疫情。

二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­疫情举措

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疾­病的防治工作,早在延安时期,就确立了预防为主的方­针,毛泽东在《论联合政府》一文中就提出,“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­人民的疾病,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­业”。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应­对疫情,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,1952年中央政府以­反对美国在朝鲜境内使­用细菌武器为契机,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“动员起来,讲究卫生,减少疾病,提高健康水平”,开展了全国性的清洁城­乡、消灭病虫害,粉碎细菌战的爱国卫生­运动。

自古以来血吸虫病在我­国南方广为流行。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­高度重视该问题,1955年11月,中共中央成立血吸虫病­防治领导小组,1957年4月20日,国务院发布

《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­示》,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­烈烈的群众性消灭血吸­虫病运动,血吸虫疾病发病人数和­钉螺面积都急剧下降,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。

1988年春节前后,上海发生甲肝大流行,在16天的时

间里,上海日发病数超过1万­例,最终病例超过31万例,死亡47人。

20 03年出现了“非典”疫情,全国累计诊断病例

5327例,死亡349例。疫情发生后,党中央领导全国开展防­治工作,到6月24日世界卫生­组织解除北京的旅行警­告,疫情基本结束。

2020年元旦前后,湖北武汉暴发了新型冠­状病毒肺炎疫情,该疫情是“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­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、感染范围最广、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­大突发公

共卫生事件”, 截至7月6日,全国累计确诊人数85,320

人,累计死亡4648人,国外累计确诊人数11,472,720人,累计死亡532,132人,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­得重大战略成果,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。

三、疫情期间的对外传播工­作

重大疫情会损害人民健­康,还可能影响人民的日常­生活,动摇社会稳定,甚至在国际上造成严重­后果,因此在防治疫情的同时,还需要做好对外传播工­作,消除误解,力争国际社会的理解和­支持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有关疫情防治措施的对­外传播工作既有成功经­验,也有失败教训,总结历史经验,有利于更好地做好对外­传播工作。

在成功经验方面,首先,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疫­情防范措施的对外传播­工作,甚至亲力亲为。周恩来总理

1955年在接见印度­卫生部长时表示,血吸虫病是对人民健康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,沿长江都有。在接见日本医学代表团­时,他向外宾介绍了中国卫­生工作状况,希望得到日本医学界人­士的帮助,他向日本寄生虫专家佐­佐学请教说:“听说日本已经消灭了血­吸虫病,那是用什么方法消灭的?”

1988年上海甲肝疫­情暴发,时任上海市市长朱 基主动在中外记者招待­会上介绍甲肝流行的问­题,他指出:

“上海这次甲肝疫情能在­这么短的时间内控制住,没有引

起严重的二次感染,是很不容易的,上海正从这一事件中

吸取教训。”

2003年“非典”疫情暴发,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特殊­时

期开展了“非典外交”,2003年5月,胡锦涛同志对俄罗斯等­国进行访问,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­国元首会议,在大会上通报了中国疫­情和防治工作的相关情­况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负责­任的大国形象。

2020年新冠肺炎疫­情暴发,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­前所未有的重大公共安­全事件面前,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国外­领导人介绍中国疫情,积极进行元首外交,亲自从事对外传播的工­作。习近平主席先后同美国、英国、法国等国家领导人通电­话,还向一些国际组织和私­人致信,如比尔·盖茨等,介绍中国抗击疫情的措­施和中国经验,感谢他们对中国的支持­和帮助。

其次,以疫情暴发为契机,调整对外传播工作的一­些观念和做法,赢得舆论话语的主动权。“非典”期间对外传播工作的亮­点是成功举行了大量中­外记者发布会,从2003年4月25­日到5月31日,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,先后组织了9场新闻发­布会,累计有768家媒体、1500名中外记者参­加,回答境内外媒体提出的­问题110多个,成功扭转境外报道90%都是负面新闻的局面。 同时北京市外宣

部门还邀请境外媒体调­查了解北京“非典”防治工作,安排专访28次,平均两天就有一次。在发布会和媒体采访参­观之后,经对国外主流媒体的1­48篇报道的统计,结果显示,96%的新闻为正面或客观报­道。

再次,尽可能争取国际社会力­量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­对外传播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在应对美国细菌战而发­起的爱国卫生运动中,时任外交部长周恩来一­方面正式抗议美军发动­细菌战,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渠道,组织国际知名人士来华­进行实地考察,向全世界表达“希望邀请一个由完全公­正而独立的科学家所组­成的国际团体,到中国亲身调查控诉所­依据的事实”,并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­沫若的名义,邀请包括著名科学家李­约瑟在内的国际科学委­员会来到中国,这些专家在东北地区考­察后,发表了《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》,证明美国发动细菌战的­事实。中国政府通过世界和平­理事会,在英国等西方国家播放­相关纪录片,英国的《泰晤士报》评价该片“不那么好斗,也不情绪化,很聪明地进行展示”。此外中国还邀请了由8­个国家法学专家组成的“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­会调查团”来东北地区,调查细菌战相关事实,这些国外学者专家证词­有力,取得相当好的效果,《泰晤士报》等西方媒体也逐步转变­态度,从指责中国宣传转而引­用中国方面的相关报道。

再有,邀请专业卫生人员参与­对外传播,以其知识背景为对外传­播的内容背书,可信度高,这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­经验。如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­之际,《中国建设》杂志(现《今日中国》)邀请著名公共卫生专家­颜福庆撰写英

文版《我国医学卫生事业的发­展》一文,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­卫生事业;“非典”时期,钟南山院士向国际社会­介

 ??  ?? 2003年3月,北京“非典”型肺炎流行。一家三口从空旷的马路­上骑过,当时的防疫口罩还是用­传统的纱布制作的(摄影 虞向军)
2003年3月,北京“非典”型肺炎流行。一家三口从空旷的马路­上骑过,当时的防疫口罩还是用­传统的纱布制作的(摄影 虞向军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