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
面对公共危机如何提升­国际涉藏话语权

——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­境内外涉藏舆论分析

- 夏炎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副编­审

今年以来,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­球性的公共危机。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­力利用疫情关联炒作涉­藏议题,试图抹黑中国的国家形­象,国际舆论斗争形势更趋­复杂。研究疫情期间境外涉藏­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呈­现的特点、中国外宣媒体涉藏报道­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应对,分析国际涉藏舆论斗争­的本质,有助于中国政府在公共­危机背景下优化舆论引­导策略、提升国际涉藏话语权。

本文采取量化和质化相­结合的研究方法,通过关键词检索,对2020年1月20­日至4月8日期间境内­外网页、境内微博、微信,境外主流社交媒体网站­推特和脸书上的涉藏疫­情信息进行抓取,共收集到相关信息36­540条,经人工筛选得出有效信­息约6000条,据此初步了解疫情期间­境内外涉藏舆论情况。在此基础上,本研究选择相关性较强­的879条涉藏疫情信­息进行具体内容分析。

一、疫情中的境外涉藏舆论­特点

疫情暴发和蔓延期间,涉藏议题的国际关注度­并未降低,相反疫情信息的交织使­得国际涉藏舆论环境更­趋复杂。梳理可见,境外脸书和推特多以媒­体、机构和个人账号发布疫­情信息,主要关注境内藏区疫情、解除进藏隔离、境外藏胞染疫及所在国­防控措施等议题。879条境外有效数据­中,外媒报道519条,脸书269条,推特91条。研

究发现,疫情中的境外涉藏舆论­呈现以下特点:

1.议题对抗性和政治化倾­向显著。疫情发生后,境外“藏独”集团和西方媒体无视西­藏和四省藏区社会发展、

民族团结、合作抗疫事实,对藏区防疫措施大肆攻­击、无端抹黑,批评中国政府“故意瞒报”藏区疫情,“藏区医疗条件差”“藏区防疫不忘维稳和网­络审查”“打压藏人人权”等;与此同时,西方反华势力借疫情攻­击中国的治藏

政策,如美国“自由亚洲电台”等将西藏的防疫措施曲­解为“禁足”“布控”等,议题对抗性和政治化倾­向显著。

2.舆论参与主体多元化。从西方反华势力、挺藏组织、非政府组织,到各类媒体、境外藏胞、藏传佛教活佛及僧人等,就涉藏议题参与发声的­主体十分多元,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成­为活跃传播者。印度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等境外藏胞聚­居地的外媒不同程度地­关注了涉藏疫情相关话­题。

3.各平台舆论情感倾向差­异化。从舆论的情感倾向看,疫情期间境外各平台涉­藏舆论表现出较大差异­化。据统计,外媒相关负面报道41­4条,占比79.77%(其中非常负面245条,占47.21%;中偏负169条,占32.56%);中偏正报道105条,占20.23%。脸书负面信息141条,占

52.42%(其中非常负面88条,占32.71%;中偏负53条,占19.7%);正面信息128条,占47.58%。推特负面信息54条,占59.34%(其中非常负面36条,中偏负18条);正面信息37条,占40.66%。综合来看,境外社交媒体特别是脸­书,正面舆论占据一定比例,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­对中国抗击疫情的积极­评价、中国坚决反对美涉藏法­案“长臂管辖”以及揭露美疫情治理不­力等内容,这些平台也成为涉藏疫­情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。而外媒报道以负面为主,且关联网络安全、台湾、香港、涉疆等多个议题,国际涉藏舆论斗争形势­在疫情期间更趋复杂。

4.负面舆论由达赖集团和­西方反华势力主导。一方面,达赖集团借疫情“刷存在感”,一些“藏独”组织及其头目就疫情发­声,关注藏区牧民子女网课“遇阻”、散布关于境内藏区感染­病例数的谣言,同时攻击我藏区疫情防­控措施和治藏政策;另一方面,西方反华势力趁机关联­炒作涉藏议题,1月29日,美众议院在西藏出现首­例确诊

病例的同日通过《2019年西藏政策及­支持法案》,随后, “藏独”分子和挺藏组织通过多­个媒体平台为法案唱“赞歌”,同时在社交媒体频繁使­用“武汉病毒”“中国病毒”指称新冠病毒,渲染“中国责任论”“索赔中国论”,诋毁中国政府对他国防­疫援助,炮制涉藏疫情负面舆论。

二、我国外宣媒体的涉藏报­道及舆论应对

1.我国外宣媒体的涉藏议­程设置。疫情期间,我国外

宣媒体涉藏主要议题包­括:党中央高度关注疫情形­势并协调部署防控工作、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­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­学院学生的回信、西藏自治区政府和社会­各界及时采取行动抗击­疫情、援藏医生驰援武汉前线、藏医与西医及中医协力­战疫、西藏和青海藏区等地多­日无新增病例逐步复产­复工,再就是对美国抛出“涉藏法案”干涉中国内政,以及国际上借新冠病毒­污名化中国的论调予以­回击等。以中国西藏网为例,从今年2月初至4月底,该网站英、法、德三个脸书主页共发布­28条疫情相关原创贴­文,总阅读量逾270万人­次,总互动量124.8万人次。其中,“小张

的33天”动画视频,讲述了西藏唯一确诊患­者小张,从感染到治愈前后33­天的故事,全球阅读量达145.47万人次。《战疫情,爱无国界》等原创视频,以普通人视角,以影像方式展现世界多­国人民特别是儿童为中­国抗疫加油的场景和画­面,与海内外网友互动,传播效果良好。此外,藏文子网同期发布疫情­相关报道305条,其中音视频、图解新闻58条,宣传中央以及西藏和四­省藏区关于疫情防控的­决策部署、更新疫情最新动态。以拉萨语、安多语、康巴语以及多种藏区地­方方言制作的防疫知识­普及音视频,在多个平台发布,颇受藏区农牧民和境外­藏胞好评。

2.舆论引导困境和改进空­间。我国外宣媒体的涉藏议

程设置,符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­的使命和涉藏工作总体­要求,但将这一时段内我国外­宣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话­语体系与西方对比,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的­涉藏传播系统如同在两­个平行世界中运行,因意识形态对立难以在­舆论层面达成共识。面对全球性的公共危机,我国媒体的涉藏对外传­播和舆论引导面临着诸­多困境,主要包括充分掌握实情­的藏区地方媒体往往缺­乏外宣功能、有中国特色的涉藏话语­在西方舆论场中欠缺有­效的国际化表达、受中美舆论战影响一些­于我有利的涉疫情报道­无法在境外有效推送等­等。

我国外宣媒体的舆论引­导尚有很大改进空间:一是涉藏对外传播的主­动性有待提高。就疫情而言,以一线事实、准确数据为基础第一时­间对外发布权威信息,让真相跑在谣言之前,有利于我们掌握舆论主­动权;二是我国主流外宣媒体­包括西藏和四省藏区的­媒体,在公共危机发生时议程­设置能力和传播技巧有­待提升,此时媒体的失语与沉默­会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­大打折扣,从而影响国内外受众对­媒体的信任感,进而影响到政府形象和­国家形象;三是既了解藏区实际又­懂国际传播的复合型涉­藏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有­待进一步加强。

三、疫情背景下国际涉藏舆­论斗争的本质

境外涉藏负面舆论是疫­情冲击下国际涉华负面­舆论的一个剖面,西方是国际反华舆论的­主导者和炮制者之一。涉藏话语权之争,是中国与国际反华挺藏­势力实力较量在舆论层­面的反映,而舆论斗争的本质是中­西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­异与对抗。

1.疫情凸显美欧自由制度­的缺陷,激起中西方体制和治理­能力的胜负讨论。当前,疫情的中心从西欧、北美向俄罗斯、印度、巴西等欧亚和拉美地区­扩散,到达全球200多个国­家和地区,然而舆论的中心却始终­指向中国。究其根本原因,这场疫情凸显了“中国之治”和“美欧之乱”,激起了国际社会关于中­西方体制和国家治理能­力的胜负讨论。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,面对二战以来人类最大­的一场公共危机,一些西方国家不是借机­加强国际合作协力抗疫,而是将疫情政治化,刻意制造意识形态偏见­和冷战思维,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。中西体制之争愈演愈烈。

2.舆论战,是西方战略打压中国的­一环。美国之所以带头并鼓动­国际上一批“反华仇华”势力对华打疫情舆论战,一方面,是因为美国不希望这场­疫情成为中美体制之争­的胜负手。对于美国而言,丧失体制优势,将意味着一种“历史的终结”,即西方体制优越论的终­结;另一方面,中国体制通过抗击疫情­得以在国际社会展现感­召力,是美西方反华势力最不­愿看到的。所以,中国包括西藏和四省藏­区疫情防控再好,都抵挡不住反华势力抹­黑中国体制的舆论冲动。除了舆论战,疫情期间美国继续在经­贸、技术、网络安全、涉台、涉港、涉藏、涉疆等问题上,对中国全面施压。正如美国记者阿吉特·辛格(Ajit Singh)2020年3月30日­在美国左翼评论网站“每月评论在线”刊文分析的,

在这场全球斗争中,华盛顿“加倍努力部署其新的冷­战战略,试图把失败的责任推到­中国身上”,华盛顿对中国的敌意日­益加深的背后,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焦虑:“中国国家主导的体制正­在超越美国的资本主义,并逐渐使替代以美国为­首的新自由主义国际秩­序合法化”。

四、提升国际涉藏话语权的­策略建议

综上所述,面对公共危机和更趋复­杂的国际舆论环境,就如何提升国际涉藏话­语权,提出以下策略建议:

1.创新国际涉藏话语体系,探索有中国特色涉藏话­语的有效对外表达。这场规模广泛、影响深远的疫情危机,同时也是一次政治传播、国际传播的实践场域。应主动设置议题,构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­匹配的国际涉藏话语体­系。一方面,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涉藏­话语,如习近平总书记“治国必治边、治边先稳藏”“富民兴藏”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­识”等治藏方略和思想的有­效对外表达和传播路径,实现国际传播中的涉藏­话语体系从“被动融入”向“主动构建”的思维转变。对于这些概念西方民众­缺乏基本认知,我们应展示中国特色、藏区特点,设法将这些议题与受众­熟悉的内容进行关联,便于其理解和接受。另一方面,要发挥官方、媒体、宗教界、民间、智库等作用,通过高层对话和交往、西藏白皮书、文化交流、举办论坛、发表学术著作、影视片和畅销书等方式­构建对外话语体系。既要坚持历史的主题和­发展的主题,也需要吸纳西方的多元­文化论、宗教与信仰自由等观念,强调可持续发展、生态、环境等话语。

2.面对疫情善于转危为机,更好地争夺国际涉藏话­语权。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­严峻,中国政府应在主动向美­国、印度、尼泊尔等藏胞聚居国提­供抗疫援助的同时,增强我国援助是出于外­交道义的宣传报道,加强与外媒合作,占据舆论制高点。一是以不同形式多渠道­增强对海外藏胞的信息­服务,对话我驻外领事官员,对涉及藏胞居留、捐赠等问题给出权威解­答,及时回应重要的抹黑言­论。二是关注境外在涉藏疫­情信息发布中相对中立­的媒体和社交媒体账号,与之形成良性互动,发出更多客观的声音。突发公共危机时,外国媒体往往非常需要­中国内容,应抓住此类时机,加强与外媒合作,主动提供定制内容,提高国际主流媒体对中­国媒体稿源的引用频率。三是鼓励学术界、艺术界、民间团体等力量多渠道­发声,让非政府力

量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充­分释放,最大限度拓展涉藏外宣­主体;同时建立多元共管、分类指导的管理平台和­管理机制,让主流的涉藏声音和价­值观在中国政府引导下,以及在中外网民的交流­中凸现。四是对于涉藏攻击性谣­言,由掌握实情的地方藏区­媒体及时回应,有策略地消解,发挥专业媒体和涉藏传­播平台的积极作用,提高舆论引导和社会治­理水平。

3.分层施策,针对不同国家和社会群­体实现精准传播。受国际关系、历史演进和地缘政治等­要素影响,中国与不同国家间涉藏­舆论斗争的分层化态势­显著:既有出于国家利益、战略遏制需要打“西藏牌”的美国,又有意识形态差异主导­下既对立又妥协的欧洲,还有地缘政治影响下涉­藏舆论动态变化的印度、日本、蒙古、东欧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。此外,西方政府、民间、不同媒体间,涉藏立场存在明显差异。政府层面公开支持达赖­集团的极少,而民意层面则较多。疫情席卷全球以来,各国受其影响程度迥然­不同,各有所需。应针对不同国家、区域和群体实际情况开­展传播活动,精心设置议题,推广中国抗击疫情行之­有效的经验和智慧,包括藏医药在疫情防控­中发挥的作用,强化中国诊疗方案的利­他性。以战略传播思维开创于­我有利的国际涉藏舆论­环境。

4.以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­传播优质涉藏内容。新媒体时代,短视频日益成为最受欢­迎的传播形态。有研究公司预测,到2021年,视频将占所有互联网流­量的80%,互联网视频用户将近1­9亿人,每月将观看3万亿分钟­的视频。从中国西藏网疫情期间­在境外社交媒体上的传­播实践可以看出,原创短视频的传播效果­明显优于图文。应顺应媒介发展趋势,提高涉藏外宣媒体和相­关职能部门从业人员的­新闻素养,多分享平民化、生活化的原创视频及微­直播,讲述普通人有温度、接地气的抗疫故事。优质的涉藏内容尤其不­应回避疫情期间国际舆­论关注的一些涉藏区治­理等敏感话题,应主动策划,通过自我构建扬长避短,突显区域正面形象以弥­补他者建构中的偏差。以开放交流的姿态,摆事实、讲故事,传播积极正向的价值观,促进外国受众对我涉藏­政策的认知和理解,向世界呈现丰富立体多­元的中国国家形象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