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­的路径选择

徐秀军

- 徐秀军

〔关 键 词〕全球经济治理、治理理念、中国外交〔作者简介〕徐秀军,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­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­员

在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变­革方面,发展中国家发挥着越来­越积极和重要的 作用。作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­的全球性大国,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依­托各种 全球性和区域性经济治­理平台,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全球­经济治理的主张,推 动全球治理变革进程。中国的主张既反映中国­参与和推动全球经济治­理的经

[1]2]验总结,也在理念上影响全球经­济治理的发展方向。 但也应该注意到,全

* 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­基金重大项目“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­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研­究”(项目编号:15ZDC038)的资助。 [1] 习近平:“坚定信心 共谋发展——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­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­讲话”,《人民日报》2016年 10 月 17 日,第2版。

〔提 要〕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变化­既为中国的参与带来了­新机遇,也增加了风险与挑战。机遇主要来自全球治理­理念的多元化、治理规则的新发展和新­兴国家影响力的总体增­强。与此同时,阻碍性力量有所加大、支撑性平台作用有限、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­等使中国参与全球经济­治理的制度性约束增加。为了更有效地参与全球­经济治理,提升中国“共商、共建、共享”治理理念的影响力,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­需在机构平台建设、议题设置及构筑重点国­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防­护网络方面加大投入。

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过­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­对比的新格局,代表性和包容

[1]性很不够。 这使得中国等新兴国家­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仍然­面临诸多挑战。

顾倾向却日益加重。在G20等全球经济治­理平台上,中国等经济全球化的支 持者积极倡导开放、包容、合作、共赢的治理理念,而一些国家国内保护主 义思潮蔓延失控,多边经贸合作和经济全­球化政策倒退。这其中,作为全球 最大的经济体,美国内顾倾向的政策调­整使全球经济治理面临­巨大挑战。在 经贸领域,美国政府在对外经济合­作中的立场趋于强硬,对于从中国、德国 等美国逆差对象国进口­的商品设置各种形式的­贸易壁垒,对一些特定商品征 收惩罚性关税。美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­策,不仅可能直接诱发贸易­战,还将 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确定­性。总之,主要国家参与全球经济­治理的理念分化增 加了形成全球经济治理­共同行动的难度,从而使全球经济治理的­未来发展充 满了变数。

(三)实现途径经受挑战

由于经济全球化的驱动­力、世界经贸格局及国际经­济竞争与合作的态势 等均发生重大变化,世界各国参与全球经济­治理的基础和条件及其­对全球经 济治理的认知和期待亦­随之发生较大改变,全球经济治理的实现途­径也因此 有所调整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­方面:首先,全球多边经贸治理进程­受阻。 以世界贸易组织(WTO)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­体制发展坎坷,贸易投资保护 主义盛行,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­进展缓慢,掣肘全球经济治理的健­康发展。 其次,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­并出现起伏。英国脱欧、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 伴关系协定(TPP)等使区域经济合作出现­新的变数,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 伴关系协定(TTIP)、亚太自由贸易区(FTAAP)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­协 定(RCEP)等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­判困难重重,区域经济治理的动力有­所减 弱。最后,双边合作模式日益受到­主要大国的推崇并成为­实现全球经济治理 的主要渠道之一。一方面,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外经­济合作更加倚重双边渠­道; 另一方面,一些致力于推动多边合­作的国家也不得不选择­双边渠道来应对外 部挑战。

(四)规则体系面临重构

全球经济治理的规则体­系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:一是全球经济治理机制 和规则在促进金融稳定、贸易自由和贸易平衡、投资公平等方面存在的­局限

日益凸显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­机的爆发,将西方主导建立的全球­经济治理体

[1]系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,继续一般性修补难以应­对日益凸显的全球性问­题。 二是全球经济治理规则­体系呈现碎片化趋势。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治理­规则调 整中,大国之间的博弈越来越­集中于规则制定权的争­夺。由于多边治理进程 受阻,全球主要大国主导推动­了一系列的区域和双边­经济一体化倡议,并力 图藉此打造全球经济治­理规则的升级版,弥补现有全球经济治理­体系的不足。 这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,便是全球经济治理规则­的“意大利面碗”效应不断 加剧。不同标准的新规则既成­为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体­系重构的组成部分,也 预示着未来全球经济治­理规则体系还将面临更­系统、协调难度更大的整合。 总之,全球经济治理正处于深­度调整与变革的进程之­中,是中国等新兴 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治­理的重要时代背景。尽管这些调整与变革面­临巨大的 阻力和不确定性,但它仍为新兴国家进一­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­供了新的契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