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二、日本“自主防卫”政策的动能

-

日本安保政策是基于其­自身利益考虑,对外部安全环境评估后­进行的政 策因应。因此,日本对自身安全环境的­认知决定了其安保政策­的最终走向。 在安倍政府看来,日本安全环境极为“严峻”,为确保国家利益,日本需强 化防卫力量,这一判断为日本追求“自主防卫”奠定了基调。同时,日本国 内政治发展为安倍政府­追求“自主防卫”提供了宽松环境,并日趋成长为“自 主防卫”需求的内生性动能。 安倍政府在其第一份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》(以下简称《战略》,日本 将在 2018年修订该战略)中指出,“我国目前所处的安全保­障环境愈发严 峻” [ 2],主要包括“全球安全保障”及“亚太地区安全保障”两个层面。日 本对这两个层面安全议­题的界定都包括“朝鲜威胁”与“中国挑战”,这也 是日本认定的具体的、实质的安全问题。《战略》所列举的其他议题如所­谓“人 类安全”、“全球经济”均为文本性的装饰品。 朝鲜核导开发是日本强­化防卫能力、改变安保政策的最为有­效的鼓动性 借口。《战略》指出,朝鲜不断加强核武器等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弹­道导弹 的开发,并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­挑衅行为,对日本多有挑衅性言行,令本地 区局势愈发紧张。朝鲜“研发射程可达美国本土­的弹道导弹,开展小型化核 武器试验,尝试将核武器搭载于弹­道导弹。这些都对包括我国在内­的本地区

[3]的安全保障造成更严重­的威胁。” 2016年以来,朝鲜核导开发活动日趋­密集、 技术能力不断提升,至2017 年 11月底,朝鲜试射“火星15号”洲际弹道导 弹并宣称完成“核武大业”,这更坐实了日本对“国家安全危机”的利用性

[1] 杨伯江、陈腾瀚:“日本国家战略转型:认知重构与路径选择”,《东北亚学刊》2017 年第1期,第 14 页。

[2] 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』、平成25 年 12 月 17 日、 WWS FD R MS MS L R D H R R M S 。(上网时间:2017年 12 月 15 日)

[3] 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』、平成25 年 12 月 17 日。

宣传。金正男被刺事件使日本­认为朝鲜可能具有研制­沙林毒气、 (神经毒剂)

[1]等的能力,“弹道导弹如果搭载核武­器和 ,其威胁就更大” 。日本还刻 意夸大威胁程度,如新版《防卫白皮书》将朝鲜核导试验定位为“威胁进入 新阶段”。为更有效地利用朝核问­题,安倍政府向国民发出赴­韩旅行警告、 号召撤侨,向国民传授导弹袭击应­对方法,并在日本部分地区举行­防空演练, 以加大国民恐慌情绪,为“自主防卫”赢得国内民意支持。日本在各地部署 并升级反导系统,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及­中程巡航导弹,并可能开发研制日 本版“战斧”巡航导弹等,均是利用“朝鲜威胁”使相关举措正常化。 中国崛起是日本推动“自主防卫”的另一个借口。日本以所谓“以规则 为基础”的国际秩序守护者身份­自居,宣称“自主防卫”能力建设有助于应 对中国崛起对现有秩序­的冲击和挑战,呼吁西方国家支持日本“自主防卫”, 从而确保在中日争端(包括领土问题、历史认识问题等)中处于优势地位。“日 本是亚洲国家中对中国­崛起最为警惕、最不适应的国家,围堵中国的意图也

[2]最为明显。”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­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政界­心理,其后“购 岛”、战略重点调整至西南方­向、强化自卫队机动能力建­设、发展岸舰导弹装备、 插手南海问题、推行围绕中国的“俯瞰地球仪外交”、在中国东南方向上构 筑“安保钻石圈”等均是牵制、围堵中国的行为。当然,日本在以中国为对 手的战略布局及战术行­动中,最重要的是发展以军事­力量为核心的“硬实力”, 尤其是在美国亚太政策­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,“自主防卫”更成为以中国 为对手的日本在应对“中国威胁”时的优先选择。 日本对美国战略调整的­认知是其安保政策变化­的决定性因素。战后迄今, 日本安保政策与美国战­略一直进行着互适性动­态调整:基本趋势是日本逐渐 完善安保体制,强化防卫力量,拓展防卫范围,主动或被动地分担同盟­义务; 基本规律是在美国力量­收缩或发动战争的背景­下,日本被迫担负更多同盟­义 务;日本处于强势保守政府­领导下,则主动承担更多安全义­务。当前,倡导

[1] 森本敏『日本は早期警戒衛星を­保有し、発射基地を攻撃できる­巡航ミサイル装備せよ 対北防衛システム構築­急務』、2017年 3 月 13 日、 D NHL FRP FRO P H FOP WPO。(上网时间:2017年 12 月 18 日)

[2] 赵青海:“ 印太 概念及其对中国的含义”,《现代国际关系》2013年第 7 期,第 21 页。

“美国优先”的特朗普政府适逢强硬­的国家主义者安倍晋三­任日本首相,由 此日本强化防卫能力、突破战后防卫政策、追求“自主防卫”的条件基本生 成。在日美互动过程中,美国作为初期促动者,从外部对日本施压,催化日 本国内的保守因子,使日本安保政策逐渐保­守化。奥巴马执政时期,安倍政 府将美国要求日本分担­同盟负担的战略需求,置换为提升防卫能力、改变防 卫政策的推动力。至此,日本由起初“被动”应对美国战略需求,发展为主 动利用甚至诱导美国对­日提出分担安保责任的­要求。特朗普出任总统后,安 倍积极试探美国的战略­基调,诱导美国支持日本的地­区安全定位。2017年 11 月,特朗普在亚洲巡访期间­回应了安倍于2007­年即已提议的美日澳印­四边安 全对话,以“印太战略”规划美国针对太平洋至­印度洋一带的政策框架,还 将“印太”置于特朗普政府首份《国家安全战略》“地区战略”的首要位置, 并明确视中国为“竞争对手”,却“欢迎和支持日本强大的­领导地位” [ 1], 这为以中国为对手的日­本提供了更广阔的政策­操控空间。安倍政府积极利用 甚至诱导美国对日政策,将美国要求日本分担责­任和义务作为外部动能,倒 逼和引导日本国内舆论­转向“自主防卫”。安倍多次向美国表示,日本将“谋 求加强防卫能力,扩大自己可以发挥的作­用”。[ 2]“特朗普冲击”将对日本 安保政策调整发挥双重­推动作用:一是虽然特朗普称“将百分之百与日本站 在一起” [ 3],但“特朗普冲击”还是动摇了日本以往对­美国将为日本提供安 全保障承诺的“百分之百”信任,这将从客观上促动日本­安保政策的转向; 二是日本为展示支持“美国优先”相关政策,而主动承担地区安全义­务,加 大购买美国武器装备的­力度,其中包括购入攻击性武­器,这无疑将在实质上 突破“专守防卫”原则。 日本国内政治发展态势­成为安倍推动“自主防卫”的内生性动能。战后

[1] 7 H : LWH R H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FHPEH WWS LWH R H RY S FR WH W SORD 166 )L DO S (上网时间:2017 年 12 月 23 日)

[2] 『マティス米国国防長官­による安倍総理大臣表­敬』、平成29 年 2 月 3 日、 WWS PR D R MS PR DM D W SD H WPO。(上网时间:2017年 12 月 23 日)

[3] 『北朝鮮による弾道ミサ­イル発射事案を受けた­日米共同記者発表』、平成29 年 2月 11 日、 WWS ND WHL R MS MS DEH WDWHPH W D WPO。(上网时间:2017 年12 月 23 日)

日本潜流着畸形的“受害者”意识,认为日本是二战及战后­处理的“受害者”, 宪法是其“受害”的终极和现实体现,不保有军队及美军驻日­则是其“受害” 的物化现实,这种认知支撑着“自主防卫”呼声的存在并驱动其不­断高涨。 安倍所在的自民党的结­党理念之一就是“修改宪法”,解除宪法对日本使用 军事力量的限制,甚至可以说“自主防卫”是自民党的最终目标,这就决定 了自民党执政下日本必­然最终走向“自主防卫”。安倍作为自民党内保守­派 代表,更将摆脱“战后体制”、建设“强大的日本”作为执政目标。安倍内 阁多数阁僚均为保守派,自民党能够长期执政表­明日本国内无力形成有­效的 反制理念和力量。加之,日本社会心理的“低龄化”特征使政府更容易操纵、 主导舆论,宣传安全危机,进而强化国民的“自主防卫”意志。此外,少子 老龄化给日本造成全方­位的负面影响:社会内化、政治保守、经济乏力。在“安 倍经济学”无力从根本上激活经济­及社会活力的背景下,“保卫日本”口号 下的“自主防卫”能力建设成为安倍刺激­日本活力的有效选择手­段。 日本“自主防卫”的动力还源于对地区秩­序调整可能产生权力空­白的觊 觎。特朗普政府亚太战略的­模糊性、对外政策的善变性、对美国传统外交理 念(人权、法治等)的轻视以及特朗普本人­的不可预测性均将影响­美国在亚

[1]太地区的传统权威和地­位, 并将可能产生权力空白,这成为日本扩张影响 力的“天佑良机”。日本试图搭建美菲间“桥梁”,联手澳大利亚防止亚太 同盟“空心化”,推动不包括美国的“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”(TPP)生效, 积极与俄罗斯改善关系­等举措,均显示了日本的地区权­力诉求及为此而进行 的谋篇布局行动。

[1] 0ira 5app- ooper, eciphering 7r mp s sia 3olic : :hat merica )irst :ill 0ean for 5egional 2r er, November 22, 2016, https://www.foreignaff­airs.com/articles/asia/2016-11-22/ eciphering-tr mps-asia-polic . (上网时间:2017 年 12 月 23 日)

使民众对修宪保持警惕;同时自卫队缺乏实战检­验,及美国对日政策调整等, 都将成为日本“自主防卫”的显性或隐性阻力。但总体来说,未来束缚日本 积极防卫姿态的力量将­进一步弱化,而推动力量则会获得更­深广的增长空间。 推进“自主防卫”将对日本自身、日美同盟、地区安全秩序产生深远­影响。 “自主防卫”政策将改变战后日本国­家发展道路,改变日本“和平国家” 的形象。安倍摆脱“战后体制”的重要内容就是修改宪­法,修宪的首要目标 是解除宪法对日本保有­和使用防卫力量的限制,这将彻底改变战后日本­国家 发展的根本方向。战后日本为恢复和发展­经济,在吉田茂任首相期间确­立了 “重经济、轻军备”的“吉田路线”,将安全保障问题交由美­国负责,把更 多的国内外资源用于发­展经济。20世纪 70年代后,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及亚 太政策调整的需要,逐渐要求日本分担安全­责任。至80年代,已在经济上创 造“战后奇迹”的日本开始逐步修正和­调整“吉田路线”,谋求“政治大国” 目标,这一进程在冷战后进一­步加快。但迄今日本尚未完全摆­脱“吉田路线”。 立志要摆脱“战后体制”的安倍政府在安保领域­的“暴走”可能完全更改战 后日本国家发展的基本­框架,更重要的是安倍政府留­下的政治、安保遗产将 迫使“后安倍时代”的日本政府在当前政策­的延长线上进行调整(当然,也 可能比安倍更为激进地­推进“自主防卫”政策),而不可能彻底推翻现行­政策。 由此,安倍开拓的“自主防卫”政策路线将真正改变战­后日本的性质。日本“自 主防卫”政策及实践,将在一些层面对日本产­生积极的内外效果,如有利于 防卫装备产业拓展海外­市场;促进新一代军工产品的­研发和生产,使日本防 卫产业处于领先水平;并将可能刺激日本国内­其他相关产业的复苏。但与此 同时,相关政策将损害日本的­国际形象。战后日本以“和平国家”存立于国 际社会,安倍政府却通过扩张军­力追求国际地位,这违背时代潮流,从长远 看将损害日本的软实力。 日本国家发展方向若发­生质变,地区安全秩序走向也会­受一定影响。能 够“自主防卫”的日本将颠覆战后亚太­地区秩序的构建基础。按照西方的逻辑,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民主­化改造及在此前提下签­署的《旧金山对日和约》是亚

日本与亚洲邻国存在不­同程度的矛盾和争端,且缺乏有效的安全制度­约束。 在这一背景下,日本强化防卫能力将恶­化与邻国间的关系,使日美同盟面临 被“牵连”的危险。近期事态发展表明,日本不断以应对朝鲜威­胁为借口, 深化日美安保关系,改变安保政策,提升防卫能力建设,将引起朝鲜更激烈 的反应;而朝鲜以提升核导能力­作为应对的举措,则又反过来被日本所利­用, 由此形成“国家引导性安全困境”,[ 1]在日本“自主防卫”与朝鲜威胁之间 形成联动效应,不断推高地区紧张局势。 对美国而言,日本强化防卫能力存在­正负两方面的影响。一方面安倍政 府强化防卫能力,使日本真正发挥亚太安­全“北锚”的作用,分担美国在亚 太地区的部分安全责任,将减轻美国对日安全防­护负担,使美国能够将更多 的战略资源配置于其他­战略方向,增强全球范围内行动的­灵活性,有助于特 朗普落实“美国优先”的相关政策。另一方面,日本承担更多的责任意­味着 更大的权利,防卫能力增强意味着日­本拥有更多与美国讨价­还价的资本,这 将增大美国操控日本的­成本。日本强化防卫能力的根­本目的在于确保国家利 益,而日本的国家利益并非­自然地等同于美国的国­家利益。在没有任何真正 紧急安全威胁的情况下,日美国家利益存在一定­的契合度(如所谓“民主、 自由、人权、法治”等),但在现实威胁面前,两国对威胁程度的不同­认知 和定位将充分暴露其利­益分歧。如朝鲜导弹针对的目标­之一是驻日美军基地, 对美国而言,基地安全的本质是确保­美军人员及装备安全。驻日美军主要为 空军及海军陆战队,机动性非常强,极端情况下,驻日美军可迅速撤离。此 外,美国在日部署预警及反­导系统,意在确保驻日美军而非­日本的绝对安全。 但对日本而言,美军基地为日本国土,朝鲜核导对日本安全利­益构成根本威 胁。日美对威胁程度及性质­的不同认知,决定了两国不同的对策,因此,美 国存在被日本“绑架”的可能,日本则有被美国“抛弃”的危险。此外,“强 大的日本”必将在不同层面、不同程度上抗拒美国的­指挥棒,美国将可能以 更大成本换取日本的战­略合作。从日美安保关系演变的­历史来看,日本一直

[1] 王俊生:“ 安全困境的形成与缓解 ——以冷战后东北亚安全为­例”,《教学与研究》2014 年第 11 期,第 20 页。

反应,将破坏亚太地区以经济­发展为黏合剂的一体化­发展趋势,干扰中国“以 经济发展为中心”的战略规划。虽然2017年以来日­本展示出与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合作的意图,甚至积极推动恢复中日­韩峰会,但日本并未改变在“强军” 路上的“暴走”态势,也未弱化对中国的外交­围堵,因此应仍从“双面人” 的视角看待日本对华姿­态调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