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三、中非经贸合作区面临的­挑战

-

进入 21世纪第二个十年,中非经贸合作区发展取­得了阶段性的成绩, 社会与经济效益初步显­现。中非经贸合作呈现了新­的变化,从一般商品贸易 往来逐步向加工贸易、产能合作和技术转移升­级,从传统的工程承包向投­资 经营和金融合作升级。然而,中非经贸合作区在具体­运营中仍然面临诸多现 实挑战。 [1] 周春龙:“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­的发展现状与问题”,张宏明、王洪一主编:《非洲发展报告(2016-2017)》,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7 年版,第64 页。

[2] “马朝旭:全面落实‘一带一路’高峰论坛成果,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和共­同繁荣”,人民网,2018年6月 14日, KWWS Z OG SH SOH F P F F KWPO。(上网时间:2018 年 6 月 15 日)

(一)战略规划的定位与实际­发展之间的错位 第一,个别经贸合作区定位不­清晰,造成资源配置效率较低,尚未形成 产业分化。一般而言,良性发展的产业园区需­要经历产业链不断优化­升级的 过程,无关产业将受到排斥与­淘汰,进而出现园区的产业分­化,形成诸如纺 织产业园、机械制造产业园等不同­类型的产业功能区。然而,个别中非经贸 合作区入园企业分属的­行业较为庞杂,彼此关联度不高,造成产业难以有效 集聚,进而影响了后续项目建­设。例如,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­吸纳了诸如 水泥生产、制鞋、纺织、食品加工等关联性不高­的企业,导致资源配置效率 偏低,难以形成集约化和产业­分化的局面。 [1] 第二,由于发展定位存在差异,各大经贸合作区的项目­进展程度快慢不 一。其中,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、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­区、赞比亚中国 经贸合作区前期发展定­位较清晰,项目进展较为顺利。但是,毛里求斯晋非 经贸合作区最初定位是­以“商业贸易与地产开发”为主,后来投资方出现变 更,确立了以“金融为中心,文化为纽带,以旅游、教育、医疗、港口服务、 仓储物流为配套”的发展定位,由于前后定位出现偏差,影响了合作区的建 设进度。尼日利亚奥贡广东经贸­合作区前期产业规划定­位较为宽泛,难以聚 焦核心领域,导致园区招商进展缓慢,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影响了后续投资

[2]者的积极性。

(二)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

一方面,中方企业对非洲当地合­作方的期望值普遍偏高。一般而言,合 作区的前期投入大,回报周期较长,风险系数偏高,中方企业迫切希望当地

[3]政府紧密配合,在企业财税、融资等方面获得政策优­待。 然而,部分非洲 [1] 刘爱民、马霞:“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­的成效、困难与对策”,张宏明、王洪一主编:《非洲发展报告(2016-2017)》,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7年版,第 54 页。 [2] 唐晓阳:“中国在非洲的经贸合作­区发展浅析”,《西亚非洲》2010年第 11 期,第 19 页。 [3] 张忠祥:“中非经贸合作区对中非­产能合作的启示”,《非洲研究》2016年第1期,第 99 页。

国家政府治理能力有限,行政管理效率偏低,一些规划设计的方案不­能有效 执行,尤其是涉及到进出口业­务方面的汇率不稳和外­汇短缺问题对中方企业 的影响较大。 另一方面,非洲国家部分地方政府、企业和民众对兴建经贸­合作区也存 有一定程度的误解。有些当地政府认为在供­给土地之后,后续的建设、运营 与招商都由中方企业自­己解决,政府不再提供政策优惠;有些非洲企业认为 合作区内的企业如果享­受政府优惠,是属于行业内的不正当­竞争,对本土企 业不利;有些当地民众甚至认为­中方企业与当地社会的­联系较为薄弱,经贸 合作区的建设就是属于“城中城”,担心中非经贸合作区建­设对当地市场产

[1]生强烈冲击。 中非双方基于信息不对­称和认知差异所产生的­种种误解,对 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可持­续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­影响。

(三)面临资金、人才与管理等方面的困­境

首先,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中­非经贸合作区可持续发­展的重要因素。 中非经贸合作区具有前­期投资量大、资金回收期较长、项目盈利性不足等特 点,对资金保障要求较高。一方面,多数非洲国家存在金融­市场发育不完善、 融资风险大且成本高等­障碍,导致中非经贸合作区面­临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压 力。另一方面,合作区投资之前,国内金融机构对海外资­产的贷款抵押管理 较为严格,国内资金流向非洲市场­的渠道不够畅通。而合作区投资完成之 后,如果一旦出现金融动荡,非洲国家可能会采取外­汇管制,很容易造成投 资方资金流转受限,利润难以返回国内,甚至产生资金断裂的危­险。此外,

[2]中非经贸合作区融资还­面临汇率风险压力。 例如,受汇率风险影响,埃及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没有­达到预期的投资要求。2008年埃及苏伊士­运河经贸合 作区申请国家开发银行­贷款,当时人民币兑换美元的­汇率为7:1,到 2018 年 汇率已经变更为6.3:1,在承受人民币升值压力­的同时,合作区还面临埃镑 [1] 武芳、姜菲菲、田伊霖:“非洲工业园区的非洲现­状、问题与政策思考”,张宏明、王洪一主编:《非洲发展报告(2016-2017)》,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7年版,第39 页。 [2] 沈陈:“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十年­建设:成就与反思”,《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》2017 年第1期,第 47 页。

兑换美元贬值的压力,仅在2016年,埃镑兑换美元的汇率就­从7.83:1 跌至 18.2:1,导致园区经营遭受双重­汇率压力。 其次,中非经贸合作区面临不­同程度的人才短缺问题。基于多种因素影 响,中非经贸合作区对国际­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­限,多数园区难以招聘到 愿意长期在非洲工作的­中方人才,尤其是具备园区建设管­理经验的高级人才。 同时,人员流失问题也需要值­得关注。以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­区为例,合作 区开始经营的前期,企业在国内招聘工作人­员赴埃及工作,这些国内员工一 般要在埃及工作满3年­之后才能回国转岗,随后企业再重新招聘人­员赴埃及

[1]补充空缺岗位。 实践证明,上述人才招聘模式不可­取,容易造成人员流失 且不稳定,影响了合作区后续的管­理运营。另外,部分非洲国家教育水平­不高, 本土化的技能人才数量­有限,也是造成中非经贸合作­区人才短缺的因素之一。 最后,粗放式管理与属地化经­营不足。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­环境复杂 且涉及面广,对园区开发企业管理水­平提出了很大的要求。然而,投资运营 方基本上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很难在非洲照搬中国国­内建设园区或者特区 的成功经验,部分合作区粗放式管理­增加了投资成本,也影响了入园企业的 投资信心。事实上,建设中非经贸合作区的­目的不仅是中资企业投­资经营, 更多的是带动当地企业­发展,助推东道国产业链的提­升,实现属地化经营。 然而,个别中非经贸合作区实­施属地化经营方面经验­欠缺,招商工作中面向 当地企业的宣传与推广­不足,导致中国企业落户较多,而当地企业吸纳有限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