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national Studies

印度“重新重视”孟加拉湾:举措与制约

- 李益波

〔提 要〕 近年来,孟加拉湾在印度战略布­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。印度与沿岸国家在高层­互访、互联互通、安全合作及人文交流等­领域取得突破。印度试图通过整合“邻国优先”和“东向行动”政策、提升与孟加拉湾沿岸国­家的双边关系、推动并领导地区合作机­制建设、积极提供区域公共产品、强化军事安全存在、改善区域互联互通水平、加强同域外国家的伙伴­关系等措施,重塑孟加拉湾战略秩序,恢复和巩固印度传统优­势地位。印度“重新重视”孟加拉湾的动力不仅与­该地区地缘战略环境的­巨大变化有关,也与印度自身的战略文­化、实力变化、利益需求和威胁认知有­着密切关系。尽管受制于自身实力、域内国家互信水平和域­外大国介入博弈的不确­定性等因素,但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­内,印度在孟加拉湾地区的­基础设施投入、海洋安全合作及多边机­制建设方面还会继续发­力,这将给环孟加拉湾地区­安全秩序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扎根当地带来多重­影响。

〔关 键 词〕印度、孟加拉湾、印度外交、南亚形势〔作者简介〕李益波,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­义学院副教授〔中图分类号〕D835.12

〔文献标识码〕A

〔文章编号〕0452 8832(2020)6 期 0094-21

[1] 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的­东北部(也有学者称之为“东北印度洋”),

* 本文受北京高校中国特­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­同创新中心(北京工业大学)支持。部分内容曾在 2018 年 3月的“国际海洋形势及应对策­略”研讨会上宣读,感谢专家的批评指正。

面积约 217万平方公里,是世界第一大海湾,沿岸国家包括斯里兰卡、印度、孟加拉国、缅甸、泰国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。[1]长期以来,孟加拉湾远离国际事务­的主流,但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­东移、印度洋地区战略重要性­的上升以及孟加拉湾沿­岸国家政治经济变化,孟加拉湾逐步转变成“印太”视阈下新的“战略竞争要地或中心”,引发各国政府与学者的­关注。[2]作为孟加拉湾地区综合­实力最强的国家,印度对该地区的政策从“善意忽视”到“重新重视”、从重置双边关系扩展到­全面加强次区域外交,这一变化趋势在莫迪任­内表现尤为突出。本文通过梳理莫迪政府­孟加拉湾地区政策的演­变及其背后的战略动机,以研判其政策前景以及­对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合­作、安全机制建设的影响。

一、印度的举措与特点

冷战结束前,印度经济上实行内向型、国家干预政策,国内市场与外界

[1] 这是孟加拉湾地区在地­理意义上的界定,但在地缘政治、地缘经济领域,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围。例如,该地区唯一包含“环孟加拉湾”字样的多边组织——“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­技术合作组织”,并不包括印尼、马来西亚和新加坡,而内陆国尼泊尔和不丹­却被纳入其中。本文采取折中方案,兼顾地理和现实因素,孟加拉湾地区特指孟加­拉湾海域及濒临的斯、印、孟、缅、泰和印尼六国。广义上的环孟加拉湾地­区除上述六国外,还应包括其他地理临近­及利益攸关的国家,如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中国、尼泊尔、不丹和马尔代夫。[2] 澳大利亚和美国学者对­这一区域的研究开展时­间较早,近年来,印度、孟加拉国

Monsoon The Indian cean and

和斯里兰卡也涌现出一­大批研究成果。参见 Robert. D.kaplan,

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wer,

New Yor : Random House Publishing, 2010 Kent E. Calder, “The

The Sasakawa Peace

Bay of Bengal: Political-economic Transition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­ns,”

Foundation SPF Report,

July 2018, p.78 David.brewster, “The Bay of Bengal: A New Locus for Strategic Competitio­n in Asia,” Asia Pacific Bulletin, No.263, May 15, 2014 David Brewster, “The Rise of the Bengal Tigers: The Growing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Bay of Bengal,” Journal of efence Studies,

Vol.9, No.2, April-june 2015 Mohd Aminul Karim, “21st Century Maritime Power-politics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Bay of Bengal,” Pacific Focus,

Vol.32, No.1, April 2017 Mohd Aminul Karim, 21st Century High Politics in the Indo-pacific and the Bay of Bengal, New Yor : Nova Science Publishers, 2017。《印度洋地区研究》(Journal

of the Indian cean Region)在

2019 年第3期上组发一系列­关于孟加拉湾的文章,集中展现当前学术界的­关注热点和研究成果。国内学者专门研究孟加­拉湾的文章并不多,《南亚研究季刊》2019 年第 2、3期分别刊发了两组有­关孟加拉湾的研究文章,涉及海上安全治理、恐怖主义、区域合作机制等,但专门系统论述印度对­孟加拉湾政策的成果尚­付阙如。

分离;安全上专注于应对北部­陆地边境的安全威胁而­无法转向海洋;外交上实行强硬的“英迪拉主义”,与周边国家关系普遍紧­张,孟加拉湾在印度的

[1]

外交政策和经济关系中­处于“边缘地位”。 随着拉奥政府提出“向东看”政策,印度战略目光超越印度­次大陆开始投向东南亚,但是对濒临孟加拉湾的­近邻

仍然采取“善意忽视”。[2] 在“古杰拉尔主义”指导下,印度于1997 年发起了“环孟加拉湾多领域技术­与经济合作倡议”(简称BIMSTEC),但多年来发展迟缓。1999年印巴卡吉尔­冲突后,瓦杰帕伊政府对海上事­务开始产生更大兴趣。2001年印度在安达­曼-尼科巴群岛建立第一个­三军联合指挥部,参与 2004年印度洋海啸­的救援活动。不过总的来说,冷战后孟加拉湾既不是­亚太战略棋局的一部分,也不是印度战略关注的­重点区域。

莫迪政府上台后,印度对大国地位的追求­更加强烈,在远离印度本土和邻近­区域的“大周边”开展主动进取的外交活­动,对印度洋海洋安全事务­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升。随着孟加拉湾战略环境­的变化和亚太整体格局­的转型,莫迪先后提出“邻国优先”和“东向行动”,逐渐打破把南亚与东南­亚分开处理的思维定势,注重对孟加拉湾地区的­系统整合,并改变西重东轻、陆重海轻的安全战略布­局,全面提升对孟加拉湾海­洋安全的重视程度和战­略投入。2019 年 5 月 30日,莫迪在第二任期的就任­仪式上,邀请了BIMSTEC 全体成员国首脑作为嘉­宾出席,有评论指出:这表明在莫迪2.0时期,印度将继续

[3]

奉行“邻国优先”外交政策,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与孟­加拉湾沿岸国家的接触。[1] Jayati Bhattachar­ya and Silvia Tieri, “India’s New Geopolitic­al Paradigm and Reintegrat­ion

ISAS Working Paper, of the Bay of Bengal,” No.296, June 4, 2018, p.4.这一时期,印度与濒临孟加拉湾的­东南亚国家(缅甸、泰国、印尼和马来西亚)关系大都处于“疏远”和“不信任”状态。参见李益波:“印度与泰国战略伙伴关­系:现状、动力与前景”,《东南亚南亚研究》2014年第1期;李益波:“印缅关系:从疏远到合作”,《东南亚研究》2006年第1期。

[2] 原因如下:其一,冷战结束后,美苏相继减少了对印度­洋和南亚的干涉,印度在孟加拉湾方向的­安全担忧减轻;其二,在干预斯里兰卡内战失­败后,印度实施“古杰拉尔主义”的睦邻政策,缓和了与周边邻国的紧­张关系;其三,冷战结束后初期,印度面临严重的经济政­治危机而无暇他顾。

[3] Maha Siddiqui, “Invited for Modi’s Swearing-in, Are BIMSTEC Nations Now India’s Preferred Choice Over SAARC?,” May 30, 2019, https://www.news18.com/news/india/invited-formodis-swearing-in-bimstec-nations-are-indias-preferred-choice-for-engaging-with-neighbours-2164735. html.(上网时间:2019 年 9 月 3日)

事实上,在莫迪第一任期里,印度在政治、经济、安全、人文交流等各领域就已­经开始加强对孟加拉湾­沿岸国家的外交力度。

第一,加强高层交往,全面提升与孟加拉湾沿­岸各国的双边关系。2015年 3月,莫迪访问斯里兰卡,这是自1987年拉吉­夫·甘地后,印度总理时隔28年首­次访斯。在此之后,莫迪又先后于2017 年 5 月和 2019 年 6月访问斯里兰卡,如此频繁的首脑访问在­两国历史上不多见。印孟关系也有较大发展,两国妥善解决了边境飞­地和海洋争端问题。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库马­尔(Raveesh Kumar)评论道:两国关系从未如此紧密。[1]2017 年 9 月和 2018 年 12 月,莫迪和印度总统科温德(Ram Nath Kovind)先后访问缅甸。印度这两次高层访问的­时机恰恰是昂山素季政­府因“罗兴亚人问题”而饱受批评之际,来自印度的理解和支持­可谓是“雪中送炭”。2018年 5月至6月,莫迪访问印尼、马来西亚和新加坡。莫迪出访印尼时,双方发表《加强印太地区海上合作­的共同愿景》,强调印度“东向行动”外交、“萨迦”构想(SAGAR)与印尼“全球海洋支点”战略的对接,这是印度和东南亚国家­之间首次共同发起此类­文件。

第二,积极推动和引领区域多­边机制建设。BIMSTEC自 1997年成立以来,一直都没有什么起色。真正发生变化的起点是­2016年的金砖国家­领导人果阿峰会,峰会期间,印度邀请 BIMSTEC成员国­的领导人与金砖国家领­导人举行一场扩大会议。2017 年 6月,莫迪在 BIMSTEC 成立 20周年上讲话指出:它是印度实现“邻国优先”和“东向行动”外交政策的天然平台。[2]在印度的主导和大力推­动下,该组织在机制建设和合­作水平方面都有明显提­高,合作领域也由经贸合作­扩大至安全合作。[3]印度还在其他印度洋多­边治理机制和[1] “India-bangladesh Li ely to In 6-7 Pacts Shei h Hasina, Narendra Modi to Inaugurate

Indian E press,

Three Projects,” October 5, 2019, https://www.newindiane­xpress.com/nation/2019/ oct/05/india-bangladesh-li ely-to-in -6-7-pacts-shei h-hasina-narendra-modi-to-inaugurate-threeproje­cts-2043264.html.(上网时间:2019年 11 月 15 日)

[2] India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, “Prime Minister’s Message on 20th Anniversar­y of Establishm­ent of IMSTEC,” June 6, 2017, http://www.mea.gov.in/speeches-statements.htm?dtl/28514/ Prime_ministers_message_on_20th_anniversar­y_of_establishm­ent_of_bimstec.(上网时间:2019

年10月11日)

[3] 戴永红、王俭平:“环孟加拉湾多领域技术­经济合作倡议:转型与前景”,《南亚研究季刊》2019 年第3期。

二轨机制中扮演“驾驶员”角色,如环印度洋联盟(IORA)、印度洋海军论坛(INOS)、印度-印尼-澳大利亚三边合作机制、“瑞辛纳对话会”(Raisina Dialogue)和“印度洋会议”(indian Ocean Conference)等。

第三,强化印度在孟加拉湾的­军事存在,积极发展与孟加拉湾沿­岸国家的安全合作。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孟加­拉湾和马六甲海峡的监­控能力,印度加大力度提升安达­曼-尼科巴战略司令部的港­口设施和军备实力,新建科哈萨基地、扩建跑道及附属设施以­备 SU-30MKI、P-8I 飞机的长期部署等。[1]印度为了提升其对孟加­拉湾的掌控力,还积极与孟加拉湾沿岸­国家开展双边和多边安­全合作(尤其在海上安全领域)。近年来,印度防长和三军高官频­繁访问相关国家,签署了一系列防务安全­合作协定,其中值得注意的有:2018年5月签署的《印度-印尼防务合作协定》和2019 年 7月签署的《印缅防务合作协定》;印度与斯里兰卡、孟加拉国、缅甸、泰国、新加坡和印尼在孟加拉­湾都举行过年度双边海­军军演;[2]印度还积极向相关国家­提供巡逻艇、声

呐、鱼雷甚至潜艇等装备,[3]向孟加拉国、缅甸提供海岸雷达监视­系统;[4]

South [1] Sohini Bose, “The Andaman Sea: India’s Geostrateg­ic Gateway in the Indo-pacific,”

Asia Voices,

July 3, 2019, https://southasian­voices.org/andaman-sea-indias-indo-pacific-gateway; Darshanam Baruah, “The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: India’s Eastern Anchor in a Changing InoPacific,”war on the Rocks,

March 21, 2018, https://waronthero­cks.com/2018/03/the-andaman-andnicobar-islands-indias-eastern-anchor-in-a-changing-indo-pacific/.(上网时间:2019 年8月 28日)

[2] 2018 年 3月,印缅海军在孟加拉湾举­行了第一次双边联合军­演;2018年 11 月,印度与印尼海军首次举­行代号为 Samudra Shakti 联合军演,2019 年 11月,这一演习移师到孟加拉­湾举行;印新双边海军军演已开­展二十余年,每年轮流在孟加拉湾和­南海举行,2019年1月,这一演习吸纳泰国参加,三国首次在安达曼海举­行联合海军演习,据称该演习将成为年度­例行演习;2019 年 10月,印孟两国海军在濒临孟­加拉湾的维沙卡帕特南­军港举行首次双边联合­演习。

[3] 2017 年 4月孟加拉国总理哈西­娜访印,两国签署安全合作协定,印度向孟加拉国提供 5亿美元贷款,以帮助其从印度购买军­事装备,这是印度首次向南亚邻­国提供类似的防务贷款;2019 年 7月,印度与缅甸签署重要防­务合作协定,并于2019年底向缅­甸提供一艘“基洛”潜艇,这是印度首次对外援助­潜艇;印度果阿船厂分别于2­017、2018 年向斯里兰卡海军交付­两艘先进的近海巡逻舰。

[4] 这套海岸雷达监测系统,印度在毛里求斯、塞舌尔、马尔代夫都有部署。通过这套系统,印度可以对进入印度洋­的船只予以监控(特别是潜艇)。印度最早在2015 年就有这个提议,但孟加拉国一直没有同­意。2019年 10月,哈西娜访印正式敲定。印度下一步计划是在缅­甸沿岸部署该系统。

此外,人员培训是印度军事外­交的一个重要内容,斯里兰卡80% 的海军军官有在印度受­训的经历,印度还将帮助缅甸培训­潜艇人员。在多边安全合作领域,印度每两年在安达曼-尼科巴群岛举行的“米兰”(MILAN)军演的规模逐年扩大,由最初的五个参演国扩­大到2018 年的 16国,孟加拉湾沿岸7 个国家全部参加。原定于2020 年3月的“米兰”军演计划有超过40个­国家参与,后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取­消。该军演体现了印度试图­打造一个类似于“东盟防长扩大会议(ADMM+)海上联演”或“太平洋军演”的海上安全合作平台。机制化水平不断提高的 BIMSETC正成为­印度开展次区域多边安­全合作的另一个抓手,如 2018 年 9月在印度浦那举行首­次 BIMSTEC 联合军演、BIMSTEC 国家军队首脑举行年度­会晤(2017—2019年先后在新德­里、达卡和曼谷举行)、BIMSTEC 海岸安全工作组也正在­筹建中。此外,印度还积极推动印-斯-马、印 - 澳 -印(尼)小多边海洋安全合作。

第四,积极参与该地区的基础­设施建设。莫迪上台以来,印度积极参与投资孟加­拉湾沿岸国家的基础设­施建设,推动区域互联互通,并取得了较大成效。在斯里兰卡,印度投入巨资参与该国­的炼油厂、港口、机场和公路建设。2019 年 3月,印度计划投资 38.5亿美元在斯修建炼油­厂,这将是斯里兰卡引入的­最大外资建设项目;2019年 5月,印度、日本和斯里兰卡三国政­府签署备忘录,印日联合出资在科伦坡­港口东码头新建一个集­装箱码头;2019年 11月,戈塔巴雅·拉贾帕克萨当选斯里兰­卡新总理后首访印度,莫迪送上大礼包:向斯里兰卡提供4亿美­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­设,其中1亿美元用于帮助­斯里兰卡发展太阳能。[1]印度与孟加拉国陆海相­邻,取道孟加拉国是印度本­土通往东北地区最经济­的运输通道,也是相对封闭的印度东­北各邦到孟加拉湾的最­便捷路线。因此,孟加拉国成为莫迪政府­推进周边基础设施联通­的重要国家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印度主导的“孟不印尼”倡议在孟加拉国落地的­项目较多,推进的步伐也较快。2019年 3月,孟加拉国政府启动金额­为601.4 亿塔卡(约

[1] Archana Chaudhary, “India Offers Sri Lanka $400 Million to Develop Infrastruc­ture,” Bloomberg, November 29, 2019, https://www.bloomberg.com/news/articles/2019-11-29/india-offerssri-lanka-400-million-to-develop-infrastruc­ture.(上网时间:2019年 12 月 23 日)

合 6.6亿美元)蒙哥拉港设施升级项目,印度提供445.9 亿塔卡(约合 4.9

亿美元)贷款。[1]2019 年 10月,哈西娜访问印度,双方签署了印度使用吉­大港、蒙哥拉港口出口货物等­多项协议。印度与缅甸基础设施合­作的标志性项目就是“卡拉丹项目”和“印度-缅甸- 泰国高速公路项目”[2]。2016年9月,在万象峰会上,莫迪提出,把正在实施中的印度- 缅甸 -泰国三边公路项目扩展­到柬埔寨、老挝和越南三国。2018年 5月,莫迪访问印尼,两国宣布将共同开发具­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印尼­西部港口城市沙璜。第五,多渠道促进人文社会交­流。由于地理及历史上的原­因,印度文化

[3]

在孟加拉湾地区有着较­强影响。 莫迪政府通过旅游、宗教、教育、电影等手段,积极加强与环孟加拉湾­国家的人文交流。2018年共计有 424887 名印度游客

[4]

赴斯里兰卡旅游,占斯里兰卡总旅游人数­的18.2%,是其最大的旅游客源国。印度政府把佛教视为提­升印度软实力的重要工­具,参观佛教寺庙成为莫迪­出访行程中的“标配”。2018年8月,印度宣布将于2020­年举办国际佛教大会,并邀请所有 BIMSTEC成员国­首脑为会议嘉宾(受疫情影响改为线上举­行)。2020 年 9月,莫迪和斯里兰卡总理马­欣达•拉贾帕克萨视频会晤,印度宣布向斯里兰卡提­供1500万美元援助­以加强佛教交流。[5]印度还注重利用高等教

[1] “印度将为孟加拉国蒙哥­拉港升级项目提供贷款”,商务部网站,2019年3月 28日,

http://www.mofcom.gov.cn/article/i/jyjl/j/201903/2019030284­7465.shtml。( 上网时 间:2019 年10月9日)

[2] 关于卡拉丹计划的详细­情况,可参考Anasua Basu Ray Chaudhury and Pratnashre­e

ORF,

Basu, “India-myanmar Connectivi­ty: Possibilit­ies and Challenges,” December 2015, https:// www.orfonline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15/12/indiamyanm­ar.pdf。(上网时间:2019 年10月2日)

[3] 关于这一点,赛代斯在其《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》和阿姆瑞斯在其《横渡孟加拉湾》都有详细论述。详见[ 法 ]赛代斯:《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》,商务印书馆,2018年;Sunil S.amrith, Crossing the Bay of Bengal:the Furies of Nature and the Fortunes of Migrants, Boston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13。

[4] “India-sri Lanka Economic and Trade Engagement,” https://hcicolombo.gov.in/economic_ Trade_engagement.(上网时间:2019 年 8 月 29 日)

[5] Dipanjan Roy Chaudhury, “India Extends $15 Million Grant for Promotion of Buddhist

The Economic Times,

Ties with Sri Lanka,” Sepember 26, 2020, https://economicti­mes.indiatimes. com/news/politics-and-nation/india-extends-15-million-grant-for-promotion-of-buddhist-ties-withsri-lanka/articlesho­w/78334018.cms?utm_source=contentofi­nterest&utm_medium=text&utm_ campaign=cppst.(上网时间:2020 年 10 月 22 日)

育合作、海外侨民、宝莱坞电影和瑜伽等渠­道或方式来拓展其在该­地区的软实力。

总体看,莫迪上台以来印度对孟­加拉湾地区的外交经营­力度明显加强,呈现以下突出特点。

第一,突出基建和安全合作,展示印度具有较强的公­共产品提供能力。莫迪政府试图把孟加拉­湾与亚太地区联通起来,其在该地区主导或参与­的基础设施联通工程都­体现这一目标,这也是印度强化“邻国优先”和“东向行动”政策的重要领域。此外,莫迪还格外重视海洋安­全合作,积极扮演“净安全提供者”的角色,主要手段是展示其可信­的海军力量存在、推动多边安全机制建设、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其海­洋安全能力等。例如,印度军舰频繁开展港口­访问和双边演习;向缅甸、斯里兰卡提供潜艇巡逻­艇,推动BIMSTEC 成员搞联合军演;积极在孟加拉湾打造海­域感知系统系统(MDA),以监测进入孟加拉湾的­潜艇和舰船;推动沿岸国家签署“白色航运协议”(WAS),各国海军对进出孟加拉­湾的商船彼此交流信息。2018年 12月,印度成立“信息聚集中心—印度洋地区”(IFC-IOR),孟加拉湾国家全部参与­其中分享信息。

第二,抓关键国家,双边与多边齐下,试图打造一个以印度为­中心的次区域。在孟加拉湾沿岸诸国中,斯里兰卡、孟加拉国和缅甸是印度­外交的重点对象。近年来,印度在政治、经济和安全各领域对上­述三国投入了大量的精­力和资源,签署了一些重要协定,妥善解决了一些海洋、领土争端及历史遗留问­题,双边关系都处于一个快­速上升状态。与此同时,印度自2016 年以来积极推动BIM­STEC建设由“贸易主导”向“金融控制”、“经济实体”向“安全实体”、“设施联通”向“军事投射”的转型。[1]在印度看来,孟加拉湾诸国命运彼此­相连,它是一个“共同空间”。[2]印度强调这个组织排除­巴基斯坦,也拒绝未来吸纳中国的­可能性,毫无疑问,印度试图在这个新兴次­区域中扮演主导角色。[1] 戴永红、王俭平:“环孟加拉湾多领域技术­经济合作倡议:转型与前景”。

[2] India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, “Prime Minister’s Message on 20th Anniversar­y of Establishm­ent of BIMSTEC”.

第三,采取“合作与相对温和”的方式,软硬结合,持续发力,注重实效。历史上,印度在这一地区一直以“老大哥”自居,在处理邻国关系时惯于­居高临下,动辄武力干预(如对斯里兰卡)或者是民主干预(如对缅甸政策)。莫迪的外交相对更加灵­活务实,不局限于局部利益和道­德约束,例如与孟加拉国妥善处­理飞地和海域争端(印度有所让步);在“罗兴亚人问题”也尽量考虑缅甸政府的“难处”而尽量理解;在发展对斯关系时,对泰米尔人问题的关注­也让位于对战略利益的­追求。另一方面印度也注重提­升自身实力,并特别是军事实力,并且不掩饰其动用硬实­力来维护其区域主导权­的决心和信心。

第四,与域外大国发展伙伴关­系,以扩大印度在孟加拉湾­地区的影响力。印度此前度长期对孟加­拉湾区域外大国的渗透­和军事介入都极度敏感,现在情况发生明显变化,印度把一些域外国家视­为“志同道合”的伙伴,不断提升海洋安全合作­水平及引入先进技术装­备,以此来壮大其在该地区­的影响力,主要包括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法国和新加坡等国家。印度与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的海军频繁在­孟加拉湾开展双边或三­边军演;[1];对美日澳海军在

孟加拉湾与周边小国的­双边海洋合作活动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;[2]与美日合作开展基础设­施建设,例如印日共商建设“亚非增长走廊”,携手在孟加拉国、斯里兰卡开展基建合作,引入日资开发印度东北­和安达曼-尼科巴群

[1] 2013 年 12月,印度海军和日本海上自­卫队首次举行双边军演(JIMEX-13),地点就是在孟加拉湾;2017 年 7月,美日印在孟加拉湾举行“马拉巴尔”演习,美国和日本分别派出航­母参加;2018年,印度和法国海军在阿拉­伯海、孟加拉湾和西南印度洋­举行代号为“伐楼拿 -18”(VARUNA-18)演习;2019 年 4月,印澳海军在孟加拉湾举­行代号为 AUIEX-2019 双边演习;2019 年 5月,法美日澳海军在孟加拉­湾举行联合军演;2019年 11月,美印在孟加拉湾首次举­行代号“老虎凯旋”三军联演。这些演习对提升印度海­军的战备能力尤其是反­潜战力是大有助益的。

[2] 2017 年 10月,美国“尼米兹号”航母编队访问科伦坡;2019年 3月,澳大利亚海军“印太奋进-2019”联合演习编队访问斯里­兰卡,并举行联合演习;2020年 9月,美国与马尔代夫签署了­一项《防务安全关系框架协议》,印度一改之前的反对态­度,对此表示欢

The Hindu,迎。Suhasini Haidar, “India Welcomes U.s.-maldives Defence Agreement,” Sepember 14, 2020, https://www.thehindu.com/news/national/india-welcomes-us-maldives-defence-agreement/ article326­01889.ece。(上网时间:2020 年 10 月 12 日)。

岛等。[1]印度还和日本、美国合作联手干预相关­国家的大选,其在马尔代夫、斯里兰卡大选中经常上­演“双簧”戏码。[2]2018年 1月,印度海岸警卫队和日本­海上保安厅在印度金奈­港海域实施了海上联合­演习,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首­次加入此次联合演习,未来这种印日(或印澳)+第三方的海上安全合作­模式还将会进一步推广。

进入 2020年,尽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,但印度与域外国家在孟­加拉湾的安全合作呈加­速之势。2020年 7月,印度海军四艘舰艇与美­国“尼米兹”号航母编队在安达曼-尼科巴群岛附近举行联­合演习;9月,美国 P-8A 反潜巡逻机首次在安达­曼-尼科巴群岛接受加油及­后勤补给;10月,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印,双方签署《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­与合作协议》(BECA),下一步将签署海上信息­共享技术协议(MISTA)。2020 年 6月,印澳首脑举行视频峰会,发布了“印太海上合作的共同愿­景”,并签署了相互后勤保障­协议(MLSA);9月,印澳海军在东印度洋举­行防空演习;11月,澳大利亚时隔 13年再次加入“马拉巴尔”联合军演。2020年 9月,印度与日本签署《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》(ACSA),为两国相互使用彼此在­印度洋的基地打开了方­便之门。

二、动因分析

印度积极经营孟加拉湾­地区,与印度战略文化、外交历史传统和国家利­益定位息息相关,旨在维护和巩固其势力­范围,确保其在该地区地缘政­治、经济乃至文化中心主导­地位。(一)重塑孟加拉湾战略秩序,恢复和巩固印度传统优­势地位。自英国于 1968年从苏伊士以­东撤回之后,印度凭借其特殊的地理­位置

ORF Paper,

[1] Vindu Mai Chotani, “India and Japan: Conneting in the Bay of Bengal,” 2016.

[2] Constantin­o Xavier, “India’s ‘Like-minded’ Partnershi­ps to Counter China in South Asia,” Carnegie India,

September 11, 2017, https://carnegiein­dia.org/2017/09/11/india-s-like-mindedpart­nerships-to-counter-china-in-south-asia-pub-73079.(上网时间:2019年 12 月 12 日)

及相对实力优势长期以­来在孟加拉湾占主导地­位。近年来,孟加拉湾地缘战略重要­性日益凸显,各国在 “印太”战略的指引下纷纷加大­了对孟加拉湾事务的关­注和参与。印度认为这些变化可能­使得孟加拉湾成为“大国竞争时代”新的“角斗场”,而印度并没有做好充分­准备,并为此感到担忧。印度学者莫汗较早就提­出:辛格之后的下一届印度­政府必须认识到孟加拉­湾是一个战略枢纽(stategic hub),必须发挥坚强的领导力­来整合国内发展战略、快速发展的周边区域和­以印度为中心的经济地­区主义。因为印度不做的话,其他势力会插手进来(chip in)。[1]他还指出:印度在这一区域做些实­事远比

抽象地讨论印太概念更­重要。[2]

基于上述认识,印度迫切希望重塑孟加­拉湾战略秩序,恢复和巩固印度在这一­区域的传统优势地位。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迅­速,自身信心满满。2015 年 2 月,莫迪声称要带领印度发­展成为“全球领导大国”(leading power),而不只是一支制衡力量 (balancing power)。[3] 为实现这一目标,莫迪一方面强调基于印­度教民族主义的现实主­义外交原则。与尼赫鲁强调印度应发­挥道义的力量不同,莫迪则更倾向于在提升­实力的基础上发挥其安­全作用,例如加大军力建设、确保航线安全和扮演“净安全提供者”角色等。特别是在美国实力相对­衰退的背景下,野心勃勃的莫迪政府在­孟加拉湾的行

[4]

动模式兼具“搭便车者”和“治安官”的特点,而且后者的特点越来越­突出。

The Indian Express,

[1] Raja Mohan, “Losing the Bay of Bengal,” March 4, 2014, https:// indianexpr­ess.com/article/opinion/columns/losing-the-bay-of-bengal/(.上网时间:2019年12月1日) [2] Raja Mohan and A. A.wagle, “Returning to the Andaman Sea”.

[3] Press Informatio­n Bureau Government of India, “PM to Heads of Indian Missio,” February 7, 2015, https://pib.gov.in/newsite/printrelea­se.aspx?relid=115241(.上网时间:2019年11月12­日)

[4] 根据詹姆斯·福尔摩斯的定义,“搭便车者”模式发生在以下场景:美国海军继续保护航行­自由并且不对印度构成­威胁却能提供大量公共­产品,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发­展壮大还尚需时日。在这一模式下印度乐于­与美国及其他国家海军­合作,同时加紧提升海上实力,使用武力不是外交政策­的优先选项;“治安官”模式则有以下特点:印度有足够信心去采取­更加自信的区域政策以­确保其主导地位,为维护次大陆周边海洋­上的治安,印度将运用居中调解到­出动蓝水海军的所有手­段。福尔摩斯接着指出:如果出现切实证据表明­外部势力想要与印度争­夺地区主导地位,印度政府可能在刺激下­向“治安官”甚至“铁腕强人”模式转变。[ 美 ]詹姆斯 •R•福尔摩斯等:《印度二十一世纪海军战­略》,鞠海龙译,人民出版社,2016年,第 78-88 页。

另一方面则重视周边区­域外交,在实力基础上塑造有利­的周边环境。印度传统的周边外交设­计是:把周边小国彼此之间、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,让它们乖乖地听从印度­的支配,“印度从未主动思考如何­在周边实行积极主义以­巩固自己在地区内的安­全”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相­关国家的政治经济转型,印度发现这个思路行不­通。在孟加拉湾地区,我们可清晰地看到:印度正在对“邻国优先”和“东向行动”进行整合,主动地提供各类区域公­共产品,积极塑造一个对印度有­利且以印度为中心的、排他的“次区域共同体”。以BIMSTEC为例,印度政府始终强调“先巩固而后再考虑扩容”,反对斯里兰卡提出的扩­容建议,其意图是保持一人独大,防止其他竞争者以“观察员国”身份逐渐渗入从而稀释­其领导权。(二)推动孟加拉湾基建联通­和区域合作助推印度经­济发展

印度约有3亿人生活在­濒临孟加拉湾的东海岸(包括泰米尔纳德邦、安得拉邦、奥里萨邦和西孟加拉邦),另有4500万人生活­在相对封闭且发展落后­的东北地区,如何推动这些地区的经­济发展、加强其与亚太经济体的­联系、摆脱贫困落后状态,是莫迪积极推动孟加拉­湾地区一体化建设的重­要内因。

孟加拉湾拥有丰富的能­源、矿产和渔业资源,发展蓝色经济的潜力巨­大。在孟加拉湾北部,油气资源的规模和密度­都相当大,据埃士信咨询公司(IHS)的数据,截至 2017年年底,共发现油气田82个,已发现石油可采储量1­000万吨,天然气可采储量1万亿­立方米,累计石油产量200 万吨,天然气 1700亿立方米。最近几年,在北孟加拉湾盆地多处­接连发现大型油气矿,上述评估数量估计还会­增长。2012—2015 年,先后有6 个大型油气矿被发现。[1]该地区丰沛的油气资源­吸引了大量国际能源公­司的关注,作为主要能源进口国

的印度也希望参与开发­以保障其能源安全,特别是天然气的供应。[2] [1] 张功成:“全球深水油气重大新发­现及启示”,《石油学报》2019年第1期,第19页。[2] 为应对气候和环境的变­化,印度未来对天然气的需­求将大幅度增加以减少­原油的消耗,由当前的日消耗1.45 亿立方米增长到 2030 年的每天5亿立方米,对能源的进口依赖将进­一步加深。Aslam Jony, “How Energy Demand Affects the Bay of Bengal,” Dhaka Tribune, April 16, 2019, https://www.dhakatribu­ne.com/opinion/op-ed/2019/04/16/how-energy-demand-affects-thebay-of-bengal。(上网时间:2019年 12 月 1日)

孟加拉湾沿岸各国有着­庞大的年轻人口,有着庞大的基建需求和­市场发展潜力。印、孟、缅、印尼不仅人口众多,而且年龄结构趋于年轻,潜在的人口红利和消费­市场巨大。近年来,斯、孟、缅、印等国的经济势头发展­不错,2012—2016 年间经济增长率都在 3.4%~7.5% 之间。美国智库IHS Global Insight 把斯里兰卡列为最有吸­引力的10大亚洲市场­之一。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­行(AIIB)新近发布的《2019亚洲基础设施­融资报告》,孟加拉国要实现“2021愿景”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,其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­求达240亿美元;走向开放的缅甸也被视­为亚洲很有潜力的“下一只小虎”;印尼发展前景也十分看­好,预计到2030年将成­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。这些国家对提倡“印度制造”的莫迪政府而言是具有­吸引力的,如何改善基础设施的区­域联通、提升区内贸易水平、开发利用人力资本优势­和加强与东南亚市场的­联系,是印度重新重视孟加拉­湾的重要原因。

受印巴矛盾的牵制,被印度一度寄予厚望的­SAARC 发展迟缓甚至停滞,这也迫使印度将区域合­作的目光从南盟转移至­BIMSTEC 上。[1] 在经济全球化出现“回头浪”的大背景下,印度也急需在区域经济­合作中经营自己的“小池塘”。2019 年 6月,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表­示,在未来五年里,推动BIMSTEC 合作是印度外交的优先­事务。[2]2020年新冠疫情的­蔓延对印度经济冲击巨­大,印度经济在4—6月大幅萎缩23.9%。印度迫切希望与 BIMSTEC 邻国加强合作,共同打造区域价值链,早日恢复经济活力并减­少对中国产业链的过度­依赖。[3]

South Asian Voices,

[1] Fizza Batool, “Why Dismissing SAARC’S Revival is Premature,”

April 15, 2020, https://southasian­voices.org/why-dismissing-saarcs-revival-is-premature/.(上网时

间:2020年7月8日)

[2] Dipanjan Roy Chaudhury, “SAARC Has Problems, BIMSTEC Full of Energy, Says

The Economics Tims,

Jaishankar,” June 6, 2019, https://economicti­mes.indiatimes.com/news/politicsan­d-nation/saarc-has-problems-bimstec-full-of-energy-says-jaishankar/articlesho­w/69684367. cms?utm_source=contentofi­nterest&utm_medium=text&utm_campaign=cppst.(上网时间:2019 年11月2日)

ORF Issue,

[3] Suparna Karmakar, “Reimaginin­g India’s Engagement with BIMSTEC,” No.404, September 30, 2020, https://www.orfonline.org/research/reimaginin­g-indias-engagement­with-bimstec/.(上网时间:2020年 10 月 9日)

(三)应对孟加拉湾传统安全­和非传统安全挑战

印度长期以来把孟加拉­湾视作印度安全的第一­道屏障。潘尼迦(K.M. Panikkar)的观点一直影响印度安­全决策者:控制孟加拉湾和阿拉伯­海对印度安全至关重要。拥有安达曼-尼科巴群岛可以为东海­岸提供保护,确保对

孟加拉湾进行充分控制。[1]澳大利亚学者布鲁斯特­称这一地区是印度抵御­来

自或通过东南亚群岛形­成的潜在威胁的关键空­间。[2]因此,印度对该地区的力量结­构变化及域外国家的任­何存在十分敏感和警觉。在冷战期间印度主要担­心美国(因此它引入苏联舰队予­以制衡),现在它把目光集中放在­中国身上。印度把中国与缅孟斯的­经济安全合作、中国海军在孟加拉湾的­正常活动以及拟议开凿­的“克拉地峡”视作中国推行“珍珠链”、包围印度的证据。有学者写道:“尽管没有官方证实,但中国在东南亚的反拒­止/介入完全有可能成为印­度在孟加拉湾做出反应­的催化剂”。印度战略评论家莫汉指­出:对中国舰船和潜艇在北­安达曼海执行任务的预­期将给印度的投射能力­造成严重影响。这势必会导致印度海军­采取一些侵略性的反机­动措施。例如,当中国向孟加拉国提供­潜艇后,印度也向缅甸移交一艘“基洛”级潜艇作为应对; 2019 年 12月,印度海军就在孟加拉湾­海域驱离了一艘中国海­洋考察船“实验 1号”;拟定于 2020 年 3月举行的“米兰”军演也没有邀请中国。印度对中国的海上安全­防范心理还是很强的,为此,印度一方面大力提升自­己的航线控制与监查、远程投射和海上拒止作­战的能力,一方面试图拉拢或压迫­斯、孟、缅与其开展联合作战演­练,建立以印度为主导的“辐轴式”双边安全合作体系。

印度也需要借此应对非­传统安全挑战,如气候灾害、海盗、跨境难民、毒品犯罪等。孟加拉湾气候形势多变,重大自然灾害频发,例如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造成数­十万人员伤亡(印度伤亡人数排第三);孟加拉湾还是连接“金

[1] K.M. Panikkar, India and the Indian Ocean:an Essay on the Influence of Seapower on Indian History,

London: G. Allen & Unwin, 1945, pp.92-96.

[2] [ 澳 ]大卫•布鲁斯特:《印度之洋》,杜幼康、毛悦译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 2016 年,第 169 页。

三角”到阿富汗的重要毒品“通道”。印度试图以非传统安全­合作为突破口,拉拢濒临海湾的国家,培养合作习惯,为未来打造多边地区安­全机制作准备。

总而言之,孟加拉湾地缘战略环境­的新变化、印度在该区域的利益定­位和决策层对该方向威­胁认知的变化及由此产­生的战略焦虑,是推动莫迪政府“重新重视”孟加拉湾的重要原因。此外,印太整体战略环境的变­化及域外大国对印度的­竞相拉拢也使得印度看­到了“重塑并主导”孟加拉湾区域秩序的机­遇。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一­个关键因素就是拉拢印­度,印度由此成为美国在孟­加拉湾实施“离岸平衡战略”理想的责任承担者。美国许诺帮助印度提升­其在孟加拉湾的军备力­量以及鼓励其东进西太­平洋,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巨­大的诱惑。美国一方面极力渲染中­国的“潜艇威胁”和“建港背后的军事目的”,意图利用印度对中国进­入印度洋的天然敏感和­警惕,主动干扰和反制中国;另一方面大力拉拢印度,提供先进装备和培养合­作习惯,帮助印度增强对抗中国­的实力和信心。美国积极帮助印度提升­东部海军基地的反潜能­力(如出售 P-8I 和MQ-9B)和水下预警系统的建设­就是一个例子。在美国新安全中心的报­告中还提出,如果中印未来在孟加拉­湾开打,印度可依赖外

国战略盟友以增强其海­洋监视能力。[1]还有美国学者煞有介事­地从英国撤出苏伊士运­河以东的历史教训来论­证,如果没有一个占主导地­位、大多数时候

都亲善的海洋大国来阻­止后起之秀争夺海域,竞争或冲突就会随之发­生。[2]

印度也有学者唱和道,正是因为印度无法单独­阻止实力雄厚且不守规­矩的中国进驻这一海域,因此有必要借用美日澳­的力量。莫汉曾撰文分析“印度为

何必须把澳大利亚拉入­孟加拉湾”。[3]印日联手打造 “亚非增长走廊”,在

[1] 该报告暗指,在关键时刻美国可向印­度提供空基和海基监测­信息。Daniel Kliman, Iskander Rehman, Kristine Lee and Joshua Fitt, “Imbalance of Power: India’s Military Choices in an Era of Strategic Competitio­n with China,” CNAS Report, October 2019, p.19。

[2] [ 美 ]詹姆斯·R·福尔摩斯等:《印度二十一世纪海军战­略》,第243 页。

[3] C. Raja Mohan Darshanam M.baruah, “Why India Must Draw Australia into the Bay of

Carnegie India,

Bengal,” June 7, 2017, https://carnegiein­dia.org/2017/06/07/why-india-must-drawaustra­lia-into-bay-of-bengal-pub-71193.(上网时间:2019年 12 月 12 日)

孟加拉湾沿岸国家开展­第三方合作,也有针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意图。[1]概而言之,美国希望借助提升印度­的海军实力以分担其在­孟加拉湾“遏制中国”的战略负担,挑动中印之间的海上竞­争从而扮演“离岸平衡者”角色;印度则乐于与美国及其­他国家的海军合作,争取时间发展自己,以实现自己的“小目标”—— 加强对孟加拉湾地区的­战略控制。

三、制约因素

相比较前任辛格而言,莫迪的孟加拉湾政策可­谓是“奋发有为”,印度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人文等领域多管齐下,这将对双边关系及地区­秩序产生新的影响。莫迪推行以基建联通和­多边机制建设为核心的“区域再整合”政策,客观上有助于改善和提­升孟加拉湾的发展基础­设施水平,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­的发展和人文交流创造­有利条件;印度大力强化孟加拉湾­方向的军事安全投入和­对外援助,一方面有助于联手应对­区域非传统安全挑战,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­孟加拉湾“军事化”趋势;印度打着“民主”的旗号对孟加拉湾邻国­的内政进行干预,其背后带有明显的地缘­政治竞争的意图,以其对华亲疏与否实行“双重标准”,这并不利于改善双边互­信;印度的多边机制外交带­有明显的排他性和针对­性,参与其中的小国将面临“选边站队”的压力,长期发展前景堪忧。印度能否与相关国家一­道成功整合孟加拉湾,引导这一“破碎地带”转变成一个繁荣稳定的、印度居于中心地位的“地区共同体”,这中间必然充满许多挑­战和不确定性。印度的政策能否达到预­设战略目标,将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­制约。(一)自身实力和战略意图存­在差距印度究竟愿意在­该地区付出多少、政治与安全承诺到底有­多坚定和持久是主要问­题。印度周边外交的一个最­大特点就是缺乏连续性,说得多做得少,

[1] 关于印日在孟加拉湾地­区的基建合作及其影响,参见李益波:“日本全面渗透环孟加拉­湾地区:现状、动力与影响”,《南亚研究季刊》2019年第2期。

缺乏深耕细作的耐心和­坚持不懈的投入。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­为例,孟加拉湾基础设施建设­每年的资金缺口高达2­500亿美元,单凭印度的实力根本无­法满足这一需求,特别是在其经济增速明­显减缓的困境下。斯里兰卡在印度的压力­下推掉中国投资的项目­但印度又无力填补;印度在孟加拉湾经济一­体化的核心作用也并不­突出(印度与周边小国的贸易­都处于顺差地位),无法做到“多予少取”,因此该地区的一体化进­程长期处于较低水平,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弱­于他们与区域外的联系;在区域安全公共产品提­供上,印度的能力已大有改善,但离扮演好“净安全提供者”角色仍有不少差距。印度海军在三军中素有“灰姑娘部队”之称,在国防预算中的份额远­低于陆军和空军。在印度最新的国防预算­中,海军预算所占的比例仅­为13%,比 2012 年下降 5%。[1] 印度计划到 2027 年军舰数量达到200­艘,而如今只有137 艘,当

前经济形势下该计划的­实现有一定难度。[2]孟加拉湾区域同样还存­在多样而复杂的非传统­安全挑战,单靠印度来承担公共安­全产品也是不可持续的。

就战略意愿来看,莫迪东进孟加拉湾的决­心很大,但受制于印度战略文化­中轻视海洋的传统、以及来自巴基斯坦的陆­上牵制而困难重重;印度国内也有不同声音,担心战线扩展造成东西、海陆不能兼顾。我们可以看到,莫迪第二任期以来把大­量的精力放在处理边境­争端及国内政治事务上,无暇东顾。此外,一旦政治强人莫迪的任­期结束,印度是否能继续在孟加­拉湾这一方向的投入,存在一定变数。再者,环孟加拉湾地区(特别是南亚部分)是个典型的“断裂带”,充斥着错综复杂的宗教、民族、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矛盾­等,印度能否去妥善处理,也是个问题。(二)“印度优先”与“邻国优先”存在矛盾

印度与周边国家互信程­度较低,且对区域秩序前景存在­不同认知。历史

[1] Abhishek Bhalla, “Navy’s Modernisat­ion Plans Take A Blow with Massive Fund Crunch,”

India Today,

December 3, 2019, https://www.indiatoday.in/india/story/navy-s-modernisat­ion-planstake-a-blow-with-massive-fund-crunch-1624872-2019-12-03.(上网时间:2020年 1 月 2日)

The [2] 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­n, “The Trouble with India’s Slow Naval Buildup,”

Diplomat, October 4, 2019, https://thediploma­t.com/2019/10/the-trouble-with-indias-slow-navalbuild­up/.(上网时间:2019年 12 月 2日)

上对周边国家内政有过­多次干预。莫迪政府虽然没有对邻­国采取冷战时期惯用的­军事干预手段,但是对孟加拉湾邻国的­内政干预也毫不掩饰。正是出于这一考虑,这些国家在接纳印度投­资时也保持一定戒心。例如在斯里兰卡,印度选择的投资地点都­集中在泰米尔人相对聚­居的贾夫纳地区,斯里兰卡政府担心印度­的投资可能会影响其经­济独立和民族问题等。印度石油公司下属的独­立子公司 Lanka IOC是斯里兰卡国内­最大的润滑油供应商,市场份额占17%。印度提议由该公司接管­亭可马里的99个储油­罐,但遭到了斯里兰卡工人­的强烈抗议。[1]类似的情况在孟加拉国­也存在,特别是因为移民和水资­源分配问题上的矛盾,印孟之间的猜疑还是很­深的。孟加拉国因不满印度通­过《公民身份法》修正案,其内政部长和外交部长­先后取消了访印计划;莫迪原计划 2020 年 3 月 17日访问孟加拉国,并参加纪念孟加拉国建­国领袖拉赫曼诞辰 100周年活动,因为孟加拉国穆斯林的­强烈反对而取消。

此外,环孟加拉湾中小国家多­有“不结盟或中立”外交传统,不愿意成为大国竞争的­牺牲品,因而普遍采取“对冲策略”或“软平衡”。例如在BIMSTEC­中,小国希望能效仿东盟中­小国家,以多边机制和规范来制­衡或者对大国进行“社会化”或“反向规范”,防止大国“公权私用”。而莫迪政府大力推动 BIMSTEC建设的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搞“孟加拉湾印度化”,这对于本来就对印度心­存疑惧的国家而言是不­可接受的。就具体国家而言,斯里兰卡试图在中印之­间保持等距离平衡,并通过机制建设和规范­塑造,在大国权力博弈中间扮­演“地区规范引领者”,从而实现地区的整体稳­定。[2]斯里

ORF,

[1] Avijit Goel, “Is India’s Sri Lanka Policy Working at all?,” August 28, 2017, https:// www.orfonline.org/expert-speak/india-srilanka-policy-working/.(上网时间:2019 年 12 月 5日)

[2] Prashanth Parameswar­an, “Asanga Abeyagoona­sekera on Sri Lanka’s Foreign Policy Challenges,” The Diplomat, February 12, 2019, https://thediploma­t.com/2019/02/asangaabey­agoonaseke­ra-on-sri-lankas-foreign-policy-challenges/; Shakthi De Silva, “Trapped between the

Sri Lanka Dragon and South Asia’s Big Brother: The Case of Sri Lanka’s ‘Balanced’ Foreign Policy,”

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, Vol.41, No.2, 2018; Barana Waidyatila­ke, “A New Role for Sri Lanka in

The Lakshman Kadirgamar Institute,

Asia’s Changing Geopolitic­s?,” January 7, 2019, https://www. lki.lk/publicatio­n/a-new-role-for-sri-lanka-in-asias-changing-geopolitic­s/. (上网时间:2019年11月22­日)

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在­2019年底访问印度­前表示,斯里兰卡实行等距离外­交,在大国竞争中保持中立。孟加拉国与缅甸的想法­也基本与斯里兰卡类似。孟加拉湾小国在面临印­度这种“非对称性”合作伙伴时,更希望其扮演一个“和平、宽容和慷慨”的角色,而不是处处强调“印度优先”。至于中等国家印尼,它也不太可能接受莫迪­设想的“印度洋领导者”角色。印度如果走不出对“门罗主义”的迷思和“印度优先”的执念,将很难消除邻国的疑虑,BIMSTEC的健康­发展也将受到影响。

(三)战略自主和“搭便车”存在矛盾

如前所论,印度对美、日、澳在孟加拉湾扩大势力­存在,持默许甚至支持态度。印度的意图是通过“搭便车”方式来谋求自身力量的­快速增长,并主动与所谓的“志同道合”国家合作来阻止或平衡­中国。莫迪上台以来,印度在战略自主性的坚­持上已有所松动,莫迪本人及其所在的印­人党受不结盟传统政策­束缚较少,认为不应该教条式地理­解不结盟,而应根据国家利益遵

循“战略自主”。[1]当前美印军事安全合作­水平不断提升,美国在印度下的赌注越­来越大,印度则显得愈加小心谨­慎,毕竟印美之间多年的宿­怨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­化解。伯科维奇(Gegoge Perkovich)指出,在行使海权的时间、地点和方式上,印度可能不会与华盛顿­政府的判断完全保持一­致,从而将令

美国政府震惊、失望。[2]印度拒绝或排斥中国进­入孟加拉湾,并不等同于义无反顾地­登上四国同盟战车去对­抗中国。当前,印度以夸大中国威胁来­取悦美国,欢迎美国海军提升在孟­加拉湾的存在;美国则默许印度在孟加­拉湾实施更为积极、干涉性更强的区域安全­政策,这种貌似似良性的合作­并不会持续太久。正如梅农(Shiv Shankar Menon)所言:“像印度和中国这样具有­传统治国之道的新兴大­国,它们会甘心被别国政策­操控吗?不论这种政策讲

[1] 楼春豪:“战略认知转变与莫迪政­府的海洋安全战略”,《外交评论》2018年第5期,第 106 页。

[2] 见[ 印 ]莫汉:《中印海洋大战略》,前言。

得如何巧妙。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”。[1]一旦印度经济和军事实­力继续增强,两者在印度洋上的结构­性矛盾将重新凸显。(四)推动区域合作和排斥中­国参与存在矛盾

2018 年 6月,莫迪在香格里拉发表关­于“印度印太战略”的讲话,“印度并不把印太地区视­为一个战略,也不认为它是一个由有­限成员组成的俱乐部,也不是一个试图占主导­地位的集团。我们绝不认为它是针对­任何国家的。”从莫迪的言论中,很多学者注意到其强调“包容”这一令人乐观的信号,这一点应该与“一带一路”的精神主旨是相通的。客观地讲,两国在孟加拉湾基础设­施建设、经贸合作乃至应对非传­统安全问题都有共同利­益,这一点印

度学者也不否认。[2]再加上两国在孟加拉湾­并不存在海洋权益冲突,完全有可能开展合作。但现实是,莫迪的孟加拉湾外交排­他性十分突出,尤其是对中国(甚至是对印尼)的防范和排斥。最近印度将与孟加拉国­联合搞 “海岸雷达监视系统”,有对中国不信任的因素,这种不信任必将影响环­孟加拉湾的发展与稳定。伴随中国实力的增长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稳步推进,中国必将成为成为环孟­加拉湾地区一支不可忽­视的力量,这是一个客观趋势,没有中国参与的环孟加­拉湾区域合作是不现实­的。

四、结语

莫迪政府从地缘战略和­区域一体化的角度“重新发现”孟加拉湾的重要性,由之前的“被动适应者”转变为“主动塑造者”,其目的是建立以印度实­力增长为基础、以印度为主导的孟加拉­湾地区秩序。莫迪的孟加拉湾外交名­为“打造地区共同体”而实为“巩固势力范围”,这一理念及规划与莫迪

Maritime Affairs:

[1] Shiv Shankar Menon , “Maritime Imperative­s of Indian Foreign Policy ,”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 of India, Vol.5, No.2, Winter 2009, pp.15-21.

Future

[2] Raj Mittal, “Sino-indian Relations in the Indian Ocean: Conflict or Convergenc­e?,”

Directions Internatio­nal, November 26, 2019, http://www.futuredire­ctions.org.au/publicatio­n/sinoindian-relations-in-the-indian-ocean-conflict-or-convergenc­e/.(上网时间:2020 年 1 月 28 日)

在香格里拉倡导的“开放、包容、非对抗”印太战略有明显矛盾。印度要想在环孟加拉湾­地区赢得尊重和收益,并且维护稳定的周边海­洋安全秩序,就应当秉持互利共赢、合作安全的理念,摒弃霸权的诱惑,与各利益攸关方平等合­作,共商共建,扎实推动次区域一体化­建设,为次区域治理贡献“正能量”。

中印作为影响环孟加拉­湾地区秩序的关键国家,应尽力避免重复18 世纪末欧洲列强竞逐印­度洋和20世纪60年­代伴随英国衰退、美苏恶斗印度洋“真空地带”的历史教训。中国在孟加拉湾拥有合­法利益存在,中国应积极与印度在孟­加拉湾开展非传统安全­领域的合作,如打击海盗和灾害救援­等,为建立海上安全信任措­施打好基础;[1]同时,中印可进一步探索两国­在印太海权实现协调的­新模式,在兼顾国际原则和历史­依据的基础上,主动考虑对方的安全担­忧,彼此尊重各自在特定临­近海域的权利,以避免域外势力的挑拨­和干扰。当前孟加拉湾有进一步­军事化的趋势,但总的来说军事竞争对­抗的现实压力是比较低­的(比起东地中海、北极和波罗的海而言),求稳定谋发展是区域各­国的共同愿望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­下,孟加拉湾沿岸各国迫切­需要携起手来走出困境,中印两国应抓住这一“时机窗口”,从历史大局和长远战略­目标出发,以首脑外交为引领,加强战略沟通与协商,以区域共同利益为最大­公约数,尊重彼此的利益关切,妥善处理分歧,培育合作领域及机制,共同携手把孟加拉湾打­造成“希望、繁荣和稳定之湾”。

[1] 2017年11月,在印度洋海军论坛多边­海上搜救演习中,代表中国海军参演的“运城舰”和来自孟加拉国、印度及印度尼西亚的另­外5艘舰艇一起,参加了搜救失事飞机课­目演练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