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中国利用外资区位条件­的变化: 基于中美制造业成本的­比较分析

杨丹辉(研究员) 渠慎宁(副研究员) 李鹏飞(研究员)

- 杨丹辉渠慎宁李鹏飞

着劳动力、 能源、 土地等生随

产要素价格攀升, 加之国内资本积累和技­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, 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区­位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, 外商投资在资本,形成中的作用逐步下降 表现为FDI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­的比重

20 90

在 世纪 年代中期达到高点之(1995 15 65% ),后 年这一比值高达

21 世纪后持续快速回落, 2010进入

FDI

年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­的比2 84% , 2016

重降至 年则仅为1 22% , 而同期制造业实际使用­外资占实际使用外资总­额的比重也由超70% 2016 30%过 下滑到 年的不足

(29 3% )。 值得注意的是,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, 美国等发达国家实,施再工业化战略 引导制造业回流, 重振实体经济。 近年来, 美国鼓励制造业投资一­些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, 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投­资者选择到美国投资制­造业。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国­劳动力成本和能源价格­的变动发现, 中美制造业的要素成本­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, 进一步凸显出我国利用­外资传统区位优势的弱­化态势。

一、 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­的比较

(一) 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­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

1990 —2015 年, 中国制造业2073年­平均工资由 元提高到 55324 , 16

元 年间劳动力成本上升

26 倍。 而同期,了 美国制造业年2817­3 55292平均工资由 美元上升至美元, 1 9 倍。劳动力成本仅上升了其­中, 汇率波动是影响中美劳­动力成本的重要因素。 考虑汇率因素后,若统一按人民币计价, 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­的相对差距在缩小, 而2008

且这种趋势在 年之后更为显著(见图1)。 1990—2015 年, 中国制造10%业年平均工资增速基本­保持在以上的水平, 几乎一直高于美国(见图2), 美中之间制造业平均工­资1990 65 2015的差距已由 年的 倍降至

6 倍。

年的

(二) 美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­本产出比超过中国, 吸引制造业投资的区位­优势增强

1990 —2015 年, 美国制造业3 16 倍,人均增加值上升了 而制1 91 倍,造业人均工资仅上升了

1 98这使其劳动力成本­产出比由

3 27,

上升至 即每支付美国制造

1 美元,

业工人 可以创造的制造业19­90 1 98增加值由 年的 美元上升2015 3 27 ( 1)。至 年的 美元 见表相比之下, 同期中国制造业人均增­24 73 倍,加值虽然提高到 但由于26 69同期制造业人均工­资上升到倍, 导致劳动力成本产出比­不升反降, 2 59 2 40,

由 降至 即每支付

1 元人民币,中国制造业工人 可以1990创造的制­造业增加值由 年的 2 59 2015 2 40 元。元降为 年的对比美国制造业的­劳动力成本产出比一直­稳步提高的情况,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­本产出比则经历了先“驼峰”上升再下降的 式变化过( 3)。

程 见图 在这种此消彼长的过程­中, 2008 年起,自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­产出比已经低于美国, 这意味着美国制造业可­以通过“消化”更快的劳动生产率增速­其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­本。 而反观中国, 1997 年以来,自 制造业劳“跟上”动生产率的增速只能勉­强劳动力成本增速, 劳动力成本产出比止步­不前。 2008

随着 年后制造业人均工资进­一步上升, 中国劳动。力成本产出比甚至出现­下降 因此, 从总体来看, 目前投资美国制造业在­一定程度上比中国更具“性价比”, 这也是导致部分美国、企业回流本土 一些中国企业“出走” 美国的重要原因。

(三) 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­的地区分化严重, 其相对 “落后”地区与中国的差距更小

21 世纪,进入 金融部门膨胀和数字经­济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­美。国各州之间的经济发展­水平 目前, 美国各州之间制造业劳­动力成本存在较大差距。 其中, 以加利福尼亚州、 马萨诸塞州、 哥伦比亚特“发达”区为代表的 地区的工资、水平几乎是阿肯色州 密西西比

州、 “落内布拉斯加州这些所­谓后” 2 ( 2)。地区的 倍 见表 相比之下,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­的地区。 、差距则明显小于美国 江苏 广东、 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市的­名义工资水平仅比西部­的陕西、 甘肃、 宁10% ~ 20% ,

夏高出 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优­势并不突出。 2015由于 年“落后” 45000美国较为 地区 美元左右的平均工资较­全美平均工资5529­2 20% ,美元还低近 其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­相对差距更小。 再考虑到美国较高的劳­动生产率, 加之美国部分州政府为­吸引外国投资采、

取了税收 土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 未来一段时间美国这些­相对“落后” 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产出­比优势将更为显著, 或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企­业投资美国的首选地区。

(四) 中美两国新兴产业的劳­动力成本均享有一定的 “溢价”新兴产业的劳动力成本­较高是中美两国的共同­特点。 ICT (以 信息通讯技术) 产业为例, 2015 年, ICT 67204 8美国 产业人均工资为美元, 1 25是制造业平均工资­的倍, ICT

而中国 产业人均工资达到11­2042 元人民币, 是制造业人均2 03 ( 3)。 然而,工资的 倍 见表

ICT

相比美国 产业工资溢价倍数一1 20 左右的水平,直稳定在 中国ICT 产业由于起步较晚, 人均工资与制造业之间­的差距更大, 但随着时间推移, ICT 产业的工资溢价倍数不­断下降。 这表明, ICT 这类新兴产业, 在产业发展初期为了吸­引更多人才进入, 会提供高于传统行业的­薪资, 但当产业逐步进入成熟­期后, 其与传统行业间的收入­差距会逐步缩小。

需要高度关注的是, 近年来,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­战略的效果初步显现, 大数据、 云计算、 人工智能、 物联网、 虚拟现实、 可穿戴、 3D 、 无人驾驶汽车、设备 打印高端机器人等一批­具有颠覆性的前沿科技­成果相继步入产业化阶­段。在由初创向成熟演进的­过程中, 这些新兴产业往往对劳­动力成本并不敏感。 现阶段, 掌握尖端技术的企业更­加注重研发的内部化, 以便将附加值最高的环­节掌控在企业内部, 最大限度地防止创新成­果过早扩散, 形成利基市场, 延长获利周期。 而在国家层面, 发达国家对颠覆性技术­投入巨大, 必然会对每一项重大科­研成果及其产业化实行­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, 意欲将高附加值、 最前沿的创新活动控制­在本土。 因此, 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­的竞争从来不是围绕劳­动力成本展开, 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成­本和资源价格为核心的­固有比较优势与区位条­件对新经济发展并不具­备吸引力。

二、 中美能源价格及成本的­变化趋势

作为制造业重要的生产­要素,能源价格高低及其变化­趋势同样是影响制造业­企业投资区位决策的关­键因素。 目前, 在制造业企业使用的主­要能源产品中, 除原油成本中美基本相­同之外, 其他能源产品,中国的价格均显著高于­美国。 在中美制造业引资竞争­中, 美国能源价格具有较为­明显的优势。

(一) 中美两国电力成本的差­距明显

从全国平均水平看, 中国工业

60%。用电成本比美国高 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发­布的数据显示, 2016

年 月美国工业部门的终端­用电平7 15 美分/ kWh。 6 9元均成本为 按人民币/ (下同),美元的汇率折算

0 493 元/ kWh。 2016 8约合 年 月下旬, 0 79中国工业用电平均­价格为元/ kWh, 1 6 倍。 其中,是美国的

10美国制造业增加值­排名前 位的州中, 9

有 个州的工业用电成本比­中国工业电价水平最低­的新疆还要低。 另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­析局发布的数据, 10美国制造业 强州占56 71%。全美工业增加值的比重­达

10 个制造业强州中,在这 除加利(13 86福尼亚州的工业用­电价格 美分/ kWh) 较高之外, 9

其余 个州的7 3 美分/ kWh工业用电价格均­低于

( 4)。 ,

见表 换言之 美国绝大部分制造业强­州的工业用电成本低于­0 5 元/ kWh。 与之相比较, 2016

8 月下旬, 31

在我国 个省级行政区中, 工业用电价格最低的是­新疆, 0 51 元/ kWh。

为 中国工业增加值

10 位的省份中,排在前 用电价格最0 91 元/ kWh,高的是湖北的 最低0 64 / kWh ( 4)。的是河北 元 见表

(二) 受能源结构及资源性产­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, 中国煤炭成本高于美国­尽管不同煤炭产品的品­质和价格存在较大差异, 但从可比性最强的电煤­和焦煤看, 中国工业企业的。煤炭成本显著高于美国­同行 首先, 中国电煤价格的全国平­均值是1 6 倍,

美国的 电煤最高值中国略,

低于美国 最低值中国略高于美国。 2016

根据 年美国能源信息署

《煤炭行业年报》 (发布的 Annual Report),

Coal 美国电煤价格全国 42 58 / 。平均值为 美元 短吨 按6 9 /美元的汇率折算,元人民币

324 / 吨。 在各州中,约合 元 新罕,布什尔州的电煤价格最­高 为97 56 / 短吨;美元 北达科他州最低, 20 71 / 短吨。 2016仅为 美元

11 月,年 中国电煤价格全国平均­522 / 吨。

值为 元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, 广西的电煤价格最高, 712为

/ 吨; 新疆最低, 166 /

元 只有 元 吨( 5)。 再从焦煤价格来看,见表 中1 44国的全国平均价格­是美国的倍, 1 69 倍,最高值是美国的 最。 《煤低值略高于美国 另据美国炭行业年报》, 其焦煤价格的全国11­8 69 / 短吨,平均值为 美元 约合903 / 吨。 在各州中,元 印第安纳州的焦煤价格­最高, 130 64

为 美/ ; ,

元 短吨 俄亥俄州最低 为118 44 / 短吨。美元 而在中国各主要地区中, 西南地区的焦煤价格最­高, 1685 / 吨;

达 元 西北地区最低, 943 / ( 5)。

为 元 吨 见表 (三) 对比两国的油气成本发­现, 中美原油几乎没有价差, 但中国成品油价格明显­更高由于国际原油市场­高度一体化, 加之中国的原油进口依­存度很高, 因此中国原油价格基本­与国际市场联动。 2016 12 21

年 月 日的时间截面上, 美国西德克萨斯中级( WTI) 51 59轻质原油 现货价格为美元/ 桶; 当天, 中国的胜利原油现51 47 美元/桶,货价 大庆原油现货50 5 美元/桶。价 而从成品油市场看, 2016 12 5 日,

年 月 美国普通汽2 208 美元/加仑, 6 9油零售价 按元人民币/美元的汇率折算, 约合5439 元/ 吨; 当日美国公路用重型柴­2 48 美元/加仑, 4535油零售价 约合元/ 吨。 2016 12 9 日, 93#年 月 中国7938 元/ 吨, 97#汽油零汽油零售价

8420 元/ ,0# 6508售价 吨 柴油零售价元/ (见图4),

吨 这意味着中国汽油1 46~1 55 倍,零售价格是美国的

1 44 倍。柴油零售价格是美国的

(四) 页岩气量产强化了美国­天然气的价格竞争优势

,“页岩气革命”近年来 的成功使美国天然气价­格大幅下降。 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­数据显示, 美国2008 7工业用气价格已由 年 月的13 06 美元/ 2016千立方英尺降­至 年

9 3 72 美元/ ,8年月的 千立方英尺

70%。 6 9内降幅超过 按 元人民币/美元的汇率换算, 2016 9

年 月美0 91 /m3。国工业用气价格约为 元国内目前还没有全国­工业用气价格数据, 在沿江、 西南、 西北、 华南、华东、 华北、 7

东北等 个区域的工业用气市场­价格中, 2016 9 月,年

, 2 19西北地区的价格最­低 为/m3,

元 是同期美国工业用气价­格的2 4 倍; 华南地区的价格最高, 为 4 26 /m3,

元 是同期美国工业用气价­4 7 (见图5)。

格的 倍

三、 结论与政策建议

(一) 几点结论通过以上中美­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及主­要能源价格的比较分析­可以看出, 以劳动力、 能源为代表的中美制造­业主要生产要素成本的­相对差距明显缩小, 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­产出比高出中国, 其主要能源品种的价格­优势明显, 对投资者形成了一定的­吸引力。

首先,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­和综合成本攀升, 以劳动力总量和成本为­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由­逐步弱化加快转为系统­性减失, 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­成并发挥作用, 在 “很多领域发展动能出现­了 青黄不接” 的现象。 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创新­步伐加快、 新兴产业群体性推进与­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­的“双重挤压”, 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国际­竞争新优势。 其次, 尽管中国制造业成本明­显上升, 但成本上升并未带来应­有的福利效应。 由于住房等生活成本激­增, 生产企业的一线员工普­遍感受不到与工资上涨­同步的福利改善, 加之运营中遭遇的其他­困难, 进一步挫伤了国内外企­业家继续投资中国实体­经济的信心。 再次, 目前美国劳动力成本的­总体水平虽然仍高于中­国, 但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­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, 制造业日益智能化、 数字化,将对两国制造业的成本­结构带来新的影响。 可以预判, 美国在智能化、 数字化方面的领先优势­将进一步抵消其与中国­劳动力成本的差距。 同时, 更为现实的挑战是, 一“减税、旦特朗普推动的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、 贸易保护、 放松环境规则、 生产者主导的美国能源­独立” 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­到位, FDI

美国吸引 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, 并将刺激全球投资向美­国集聚, FDI会对中国吸收高­质量 形成更大的挤压效应。

(二) 利用外资与供给侧结构­性改革

应该看到, 中国利用外资区位条件­的变化既是中国经济快­速增长、 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结­果, 同时也受汇率等多种因­素的影响。 伴随着这一过程, 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外资­的追逐动力减弱, “外资偏好” 出现下降的迹象。 特别是部分沿海发达地­区的地方政府和开发

区, 当地外资存量较大, 优惠政策空间被压缩, 项目储备减少。 同时, 随着国民待遇的落实,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­推动制度变革的环境发­生了很大变化, 在日益开放的条件下, 外商投资通过突破市场­扭曲形成的制度创新效­应日渐式微。一方面, 从国内市场的竞争态势­来看, 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提­升, 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在­技术、市场、 人才等各个环节展开了­激烈的竞争。 目前, 这种竞争已经不再局限­于传统领域。 在互联网经济、移动支付、 云计算、 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, 以华为、 阿里、 腾讯为代表的国内企业, 其产品开发和技术水平­以及运营能力不仅与在­中国市场上的跨国公司­不相上下, 而且在全球市场上都处­于领先地位。 这些企业对当下新经济­发展以及新技术革命带­来的商业逻辑重构有着­不逊于跨国公司的理解­能力和市场敏感度, 研发投入力度大, 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更­灵活。 相比之下, 一些大跨国公司对中国­市场的定位和策略明显­滞后, 仍然把中国作为区域运­营中心, 总体创新活跃度不足,岗位设置僵化, 研发活动碎片化,技术导向偏于应用, 致使本土的专业人才被­固化在没有太多延展性­和创造性的岗位上, 其发展空间、 薪资水平以及晋升制度, 对高端人才越来越失去­吸引力, 在部分环节的竞争中已­经处于劣势。 可以肯定的是, 未来国内企业赶超世界­先进水平的步伐加快, 将由技术进步和行“”、“模仿者”业发展的 跟跑者

“同行者” “转变为 甚至是 领跑”。 在这种情况下,者 不少跨国公司将中国企­业视为现实或潜在的竞 争对手, 双方基于传统合资合作­方式的空间逐步缩小。 另一方面, 近年来, 我国利用外资的整体环­境虽有所改善, 但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扩­大利用外资的动力不足、 抓手不够等问题, 投资软环境不佳, 深化改革有阻力, 简化行政管理不到位、外资管理模式创新滞后, 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中­国作为投资地的整体吸­引力。对于中国这样走过赶超­式、 压缩式工业化道路的发­展中大国,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­革的目标下,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­和效率, 必须全面提升包括劳动­力、 土地、 资本、 技术和制度在内各类要­素的整体素质。 虽然随着我国进入工业­化中后期, 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上­升是必然趋势, 但不论从国家层面应4 0

对工业 时代实体经济领域新一­轮高层级的国际竞争, 还是从地方经济发展的­现实需要出发, 制造业高质量外资及其­蕴含的技术转让和技术­溢出机会都不容忽视。 通过吸收高质量的外资, 有助于强化竞争效应, 挤出低水平产能。 同时, 有“针对性地利用外资服务­于 补短”, 应,板尽快形成示范和学习­效 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、 各类市场主体之间、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­多样化、 良性互动, 从而切实扩大有效供给, 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­需求结构变化。

(三) 塑造利用外资新优势的­建议从人口规模和工业­化发展水平来看,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内­制造业仍有巨大市场和­发展空间。 要素成本优势持续弱化­引发的资本外流和产业­转移, 势必对国内就业形势和­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冲击。 为此, “用一方面要尊重福耀玻­璃等企业脚投票” 的投资决策, 特别是对于外商投资企­业撤离中国, “善做好后” 工作; 另一方面, 对资本流失带来的中国­实体经济空心化风险必­须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­重视, 采取“脱切实有效措施避免因­经济过快实向虚”、 资本流失导致中国制造“”、“快盛快衰”。未强先空

(1)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­定性, 提高政策透明度。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­放的核心内容之一,稳定、 透明、 可预期的外资政策和管­理制度对于继续扩大利­用外资,甚至是维护中国政府公­信力至关重

要。 为此,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保­持决策定力, “新20 条”以落实 为契机, 不断提高政策制定实施­的科学性、 创新性和连续性, 切忌朝令夕改, 忽松忽紧。 近期应把政策功夫下在­改善营商环境上, 多渠道加强宣传, 引导外商重塑信心。 在战略上盯住美国政府­的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­走向的同时, 不宜走单纯靠拼优惠政­策的老路, 避免新一轮优惠引发政­策寻租、 利益冲突和各方质疑。

(2)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助力各类企业降成本。 一要坚持企业在产业转­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,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新产­品, 开拓新市场, 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和产­品质量, 延展产业链, 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。 二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、 物联网和新一代通信技­术, 加快工业基础设施升级­换代, 全面提升智能化、 绿色化水平, 改善企业成本结构。 三要加快推进资源性产­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, 短期内以工业用电增量­为突破口, 积极推进大用户直购电, 降低工业用电成本; 不断增强煤炭企业降本­增效能力, 确保电煤、 焦煤价格不出现连续快­速上涨; 全面推进油气领域混合­所有制改革, 提升炼制、 储运和销售环节效率, 逐步降低成品油价格; 创新体制机制, 把页岩气开发和输送列­PPP 模式的重点领域,入推广 改善天然气供应条件。 四要进一步落“”,

实 放管服 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的服­务意识和能力,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,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。

(3) 继续把制造业吸引外资­作为利用外资工作的重­点, 加快培育利用外资新优­势。 《

细化 中国制造 2025》 实施方案和相关专项规­划, +、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参与­互联网工业强基工程、 绿色制造、 智能制造、 服务型制造等重点领域­的技术创新, 瞄准前沿科技和新兴产­业,鼓励国内企业引进实力­强的国外投4 0 的技术、资者共同研发面向工业­工艺和产品。 同时, 抓住机遇, 鼓励一些与发达国家处­于同一起跑线或差距不­明显的领域开展颠覆性­创新, 引导企业投入商业模式­和产业化创新, 实现重点突破,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, 为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­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机­遇和选择,进一步拓展合资合作空­间。

(4) 创新领域外资方式。 一要强化外资政策与金­融政策协同,放宽外国风险投资基金、 私募基金在中国开展业­务的限制条件, 积极试点, 推动金融部门协同配合, 对、

跨境并购 上市融资提供更为便利、 专业化、 多样化的金融服务,降低外资并购的交易成­本。 二要加、快国内创业园区 创客空间等“双创平台” 对外开放, 实行统一政策、 统一待遇, 着力吸引海外优“秀创新创业团队加入 双创活”, “双创”动 不断提高 事业的开放度和国际影­响力。 同时, 引导国外投资者在国内­设立规范的天使基金, 带动国内创业创新育成­机制不断完善, “大众创业、拓宽 万众创新” 的融资渠道,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, 加快创新型中小微企业­成长, 完善创业企业的治理结­构。 三“一带一路” “亚投行”要依托 和等国家重大战略平台­建设,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沿­线国家和地区投资, “以出带进”,扩展 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的­产能合作, 形成资本 对接融合的长效机制, 全面提高要素互联互通­的层级和水平。

(5) 推动园区整体对接, 鼓励沿海地区外资优先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。 加强信息沟通和要素对­接,搭建市场导向的引资平­台, 增强引资中介服务功能, 参照国际产能合作模式, 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外商­投资园区, 一对一地引进沿海地区­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园区­管理模式, 打造中西部地区加工贸­易转型升级产业集群; 加快物流业等配套服务­产业发展和商务服务体­系建设, 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利­用外资的区位条件; 参照落后地区开发政策­的国际经验, 对中西部地区在财税金­融、用地规划、 市场准入、 教育资源配置、 人才引进等方面, 考虑实行差,

别化政策 尽快推动社保全国统筹, 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对­外商投资的吸引力。

(6) 拓展引资渠道, 吸引欧美中小企业来华­投资。 着眼于全球价值链整合­优化, 创新海外招商推介方式, 为欧美从事专业化制造­的“隐形冠军” 式中小企业量身打造投­资项目, 吸引汽车关键零部件、精密仪器、 精细化工等行业的专业­化企业来华投资, 补齐关键零部件“”,

的 短板 促成相关领域中外中小­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, 加快形成更加完备、 优质的产业链, 完善外商投资的产业生­态体系。

[本文为国家发展改革委­课题“美国制造业回归可能性­及应对之策研究” 的阶段性成果。]

(作者单位: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­济研究所; 责任编辑:刘建昌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