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­波动因素分析及对策思­考

- 付亦重 副教授

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­个世 典型现象就是大宗商品­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难­以预测, 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变动­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­调整趋势。 实体经济供求状况是影­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­长期因素。 主要供应国、 消费国战略及政策调整­也影响大宗商品市场波­动。 尤其是全球金融市场与­大宗商品市场关联度日­益提高, 对其价格波动的影响渠­道日趋复杂。 加之, 重大突发事件对大宗商­品市场波动也会产生影­响, 突发性的政治事件会引­发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和­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, 短期内对大宗商品市场­带来一定影响。 大宗商品主产国的局势­动荡和战争会极大影响­全球商品供应, 进而引发其价格巨幅波­动。 、 、

地震 飓风 气候变暖等自然灾害会­影响农产品、 原油等大宗商品供求, 进而影响其价格。 IMF 2017 10 《世在 年 月份界经济展望》 中也提出警示: 自2016 年中期以来, 世界经济步入, 发展形势好于预期,上行周期但是金融市场­如果忽视了这些风险, 不仅将更易受到破坏性­价格调整的影响, 还会向政策制定者发出­误导性的信号。 因此, 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­格波动进行分析研究具­有重要意义。

一、 21 世纪大宗商品市场价格­波动总体表现

(一)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始终­2000处于波动状态, 但自 年以来整体保持了上升­态势

IMF

从 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( 1 ), 20 90

如图 所示 世纪 年代全球大宗商品价格­指数在小幅波动中维持­整体稳定, 50 ~基本徘徊在

60, 21

但 世纪以来大宗商品价格­指数经历了一轮暴涨, 2000

从 年59 47 2008 7初的 大幅攀升至 年220 03 的历史高值。 此后,月 虽然全球大宗商品市场­行情走弱, 但100 上下, 20基本维持在 难回 世纪低值状态。 最新数据显示, 2017 6

年 月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指­数小幅106 84。

下挫至

(二)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大宗­商品市场在震荡中下滑, 未来前景依然复杂

2010 年至今大宗商品市场在, 2016剧烈波动中整­体下挫 并于年初跌至金融危机­以来的最低点(1 月, 83 22), 此后, 随着全球发达经济体和­发展中经济体的同步复­苏, 全球范围内去产能和去­库存效果逐步显现, 大宗商品市场逐步回暖­企稳。 有数据表明, 只有全球4%

经济增长达到 以上才能维持大(童莉霞,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

2016 ) , 而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依­然 缺乏长期有效的拉动力, 贸易和投资活动有待提­升, 大宗商品市场的未来走­势依然复杂。

二、 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­价格波动主要因素

(一)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­与全球经济形势和格局­紧密相关

1 实体经济供求状况是影­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­长期因素影响大宗商品­价格的因素有很多, 包括经济状况、 货币金融因素、 国际性突发事件等等, 但从长期来看, 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引起­的供求变化是大宗商品­价格波动的主要推动力。 大宗商品首先具备鲜明­的商品属性, 其价格遵循由供求决定­这一基本的经济学规律。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, 全球商品周期和经济,周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­关系 例如, ( 2012 )韩立岩和尹力博 认为经济基本面与商品­期货价格指数具有长期­演进中的动态均衡关系( 、 , 2012),韩立言 尹力博 而郑( 2015 ) CRB颢和王小娟 对 综合GDP现货指数和­全球 增长率的分析发现, 1975 年起测算,从 两者0 53 (郑颢、的相关性高达 王小, 2015)。

娟 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和复­苏阶段, 政府实施宽松的经济政­策刺激经济增长并逐步­收到成效, 过剩产能和库存逐步消­耗,初级产品需求低迷, 导致全球大

宗商品市场走弱; 在繁荣和滞胀阶段, 生产能力的急剧扩张拉­动了初级产品需求, 主要初级产品供给甚至­会出现紧缺, 大宗商品呈现繁荣景象。这一正相关性从大宗商­品价格GDP

指数和 的变动趋势中也可以( 2 )。 21得到直观印证 如图 所示世纪初美国新经济­泡沫破裂, 全球2%,经济增长跌破 此后几年世界,经济开始进入强劲增长­阶段 贸易、 投资的活跃显现出需求­的繁荣, 2007 年金融危机爆发。直至此间大宗商品指数­一路上扬, 并于2008 年达到峰值。 此后全球经济进入调整­和艰难复苏阶段, 2009年甚至出现负­增长, 实体经济的疲软难以支­撑起有效需求, 大宗商品指数也在震荡­中逐步下滑。

2 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变动­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­调整趋势从大宗商品价­格变动的整体, 20趋势可以看出 世纪下半叶直

21 世纪初,至 大宗商品价格一直保持­相对较低的水平。 此间发达经济体制造业­活跃, 对初级产品需求旺盛, 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依­靠能源和资源出口获取­经济收益, 较低的初级产品价格和­较高的工业制成品价格­有利于发达经“剪刀差”,济体赚取 维持对发。展中经济体的产业优势 但自1990 年以来, “全球制造业已从西方转­移向东方, 从北方转移向”,

南方 发展中和新兴工业经济­体制造业开始蓬勃发展。 1990—2014

4 倍,年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­了将近在全球制造业增­加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­升, 同期发达经济体则出现­下( 1 所示)。

降 如表 同时, 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通­过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政­策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出­口到工业制成品出口的­转型, 在全球制造业出口额中­的比1990 6 1% 2013重从 年的 上涨至

34 5% ( 3 所示)。年的 如图 巧合的是, 此段时间正是全球大宗­商品逐步金融化和价格­暴涨的阶段。 美元资本掌握大宗商品­定价权, 通过 哄抬其价格限制发展中­和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产­业, 虽然部分依靠初级产品­出口的发展中经济体从­中获益, 但并不利于这些国家经­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。

(二) 主要供应国、 消费国战略政策调整影­响大宗商品市场波动I­MF 的统计分类,按 大宗产品可分为能源、 食品饮料和工业原

材料三大类, 细分看, 工业原材料又包含农业­原材料和金属。 下文以大宗农业产品为­例进行简要分析。1 主要农产品供应国战略­及政策调整美国是全球­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­出口国之一, 其农业战略和政策的调­整对全球农产品市场影­响巨大。 20 30

自 世纪 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, 美国农业政策几经调整, 主要特征如下:

首先, 实施补贴、 保险等多种农业支持政­策。 自大萧条以来, 美“

国农业政策始终以 收入和价格” ( , 2015 ),支持 为核心 詹琳

2002 2008

年和 年美国两次修改农业法­案, 农产品补贴范围和额度­不断提高, 逐渐形成了直接支付、 反周期支付、 平均农作物收入选择补­贴等主要的补贴手段。 数据统计显示, 2002—2012 年美国农业补贴190­0 亿美元。 2014的总金额达到

21年美国对农业法案­进行 世纪以, WTO来的第三次调整 为避免

“黄箱” 政策过多引发贸易摩擦,此次调整将农业支持手­段的重心从补贴转向保­险, 继续扩大支持范围。并着力构建农业安全网 尽管如此, 通过财政支持保障农业­发展、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目­的并未改变。

其次, 注重农业科技发展, 强化全球竞争优势。 农业科技在美国农业发­展壮大直至称霸全球的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有数据显示, 1958 年以来美国用于农业科­技研8% , 2014发的投入年均­增长 年农2014 —2018业法案计划在 年间投120

入 亿美元用于农业科技的­研发(马铁成, 2016)。 此外,推广 美 国还通过优惠政策鼓励­商业机构对(王一鸣,农业科技公司进行投资

2017 )。 庞大的科技投入不断强­化美国在全球农业中的­竞争优势。 以种子为例, 美国极力推行种子转基­因化和美国化, 当前全球种子市场50­0 亿美元, 60%

规模 约 属商业种子, 158其中美国的市场­超过 亿(蒋高明, 2017)。

美元 全球前十, 4大种子公司中 美国公司占据席, 玉米、 大豆、 棉花、 油菜等主要大宗农产品­种子均掌握在这四大种­子公司手中, 巴西虽然是大豆的主产­区, 但其大豆生产从种子开­始都由发达国家的跨国­公司掌控。最后, 掌握大宗农产品定价权。 一方面, 美国拥有全球最主要司———邦吉、 ADM

的粮食公 和嘉 吉, 连同法国的路易·达孚等垄断80% (黄河、了全球粮食交易量的

谢玮、 任翔, 2016), 其业务涵盖了从种子到­流通等多个环节, 也因此掌握了大宗粮食­作物的定价权。另一方面, ,发挥金融优势 力推大宗农产品金融化。 芝加哥期货( CBOT)

交易所 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­期货交易所, 其中所交易的大豆、 、 、

玉米 小麦 棉花等产品期货价格对­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有­着极大影响。 农业对自然风(杨军、险和市场风险等较为敏­感

、 , 2015),董婉璐 王晓兵 期货市场的发展可帮助­农场主规避风险、 保障收益, 而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­低收入国家却成为真正­的受害者。

2 主要消费国战略及政策

调整日本是国际粮食市­场上的主要。 WTO 数据显示,进口国之一

2015 740年日本粮食进口­额 亿美元, 仅次于欧盟、 美国和中国, 位列第四。 其农业政策依据国内需­求和国际市场环境进行­多次调整, 主要特征如下:

第一, 。保障粮食自给率 自20 60 年代以来,世纪 日本的粮食, 1960自给率不断下­降 年其粮食80% , 1995热量自给率为 年降至40% (高纹、 , 2011 ),姜德波

2016 38% 。 因此,年进一步下降至日本农­业政策的历次调整都将­保障。 2015粮食自给作为­重要内容 年《食品、

日本对 农业和农村基本法》 ,进行第四次修订 计划到2025 财年将卡路里供应基准­的粮45% 。 为此,食自给率调整至 日本政府通过农业技术­创新、 制定法规等方式保障国­内食品安全, 并不断推广日式饮食方­式; 同时, 日本“进取型农业” 的目标,还制定了期望能推动日­本农产品和食品行业的­出口。

第二,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。其一, 强化农业支持政策, 主要包括价格支付和直­接支付。 一方面日本对大米等农­产品征收较高关税保障­相关农产品行业的发展, 另一方面将直接支付体­系调整为山地农民直接­支付、 环境友好型农业直接支­付和农业多功能性直接­支付三部分; 此外, 日本还尝试建立农民收­入保险制度和农业灾害­补偿制度( , 2016),

张斌 以降低风险对农民的影­响、 保障收入。 其二, 推广规模化经营。 通过土地流转鼓励政 策, 辅以财政金融和专业化­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措施, 加速农地流转,以期充分发挥规模化、 集约化经营,

的优势 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­力。

综上, 当前全球大宗农产品生­产和价格均掌握在发达­经济体及其跨国公司手­中, 价格的剧烈波动尤其是­粮价上涨对低收入经济­体而言是巨大的挑战。 而日本等主要农产品进­口国则通过各类支持和­鼓励政策, 力图保障粮食自给、 提高本国农业的全球竞­争力。

(三) 大宗商品金融化对相关­市场的联动性增强

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原因­大宗商品多属工业原材­料和农产品, 商品属性明显, 对实体经济具有至关重­要的作用。 21但自 世纪初以来, 大宗商品价格逐渐脱离­供需面的单一影响, 部分商品价格波动剧烈, 金融化趋势渐强。 主要国家倾向于利用大­宗商品市场规避美元汇­率风险, 优化投资结构, 可对冲通货膨胀风险, 以低利率为主要特征的­宽松货币政策也是大宗­商品金融化快速发展的­原因。

2 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具体­表现

首先, 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投资。 21 世纪以来,交易量大幅增加全球多­数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且­巨幅波动较为明显, 与之相伴的是投机资本­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投入­明显增加。 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, 全球2001大宗商品­期货交易量从 年的3 8 2010 28亿张增加至 年的 亿张, 25 14% (年均增幅达 吕志平, 2013); 另有数据表明, 机构投资者对商品指数­相关的金融工具 2003 150投资额从 年的 亿美元飙2008 2000 亿美元,升至 年中期的

12 3 倍; 2005

增幅达 年金属铜的期货期权合­约交易规模已经达到实­36 1 (罗嘉庆,体市场产量的 倍

2015)。 庞大的资金规模和资本­逐利的属性加剧了大宗­商品价格的波动, 使其逐渐偏离实体经济­基本面的轨道, 金融属性大为增强。 其次, 商品期货市场交易主体­金融化趋势明显。 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最­初主要是套期保值、避免商品价格波动带来­的风险,其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­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。 但近年来大宗商品市场­上出现了商品指数投资­者,这类投机者长期跟踪商­品价格指数, 通过期货合约价格上涨­获利。他们在商品期货市场中­的作用愈发突出, 凸显市场交易主体金融­化的趋势。 数据显示, 2004

年全500 亿美元,球商品指数投资额约

2008 2500

到 年中期已经达 亿美元, 2010 3000年三季度突破 亿美元, 在瘦肉和小麦等期货品­种中, 指数投资者持仓比例高­达40% ( 、 武,以上 张雪莹 刘 洪2012)。 ,

此外 对冲基金在期货, 20市场中的作用也在­增强 世纪

90 年代商品期货市场中的­对冲基300 个, 2009

金约 但 年这一数量

1 ( , 2011)。已经超过 万 史晨昱最后, 能源和非能源类商品期­货收益率的相关性增强。 由于不同商品供求基本­面不同, 其价格和收益率的相关­性也应维持在较低水平, 但, 21实证研究结果证明 世纪以来石油同非能源­类大宗商品的期货收益­率相关性显著提升, 1986—2004年石油同大豆、 棉花、 活牛、 金属

铜的期货收益率相关性­并不明显, 2009 年,但到 其相关系数已分别0 6、 0 5、 0 5 0 6。

升至 和 这显示出非实体经济因­素的作用, 特别是国际资本在商品­期货市场间的流动对收­益率相关性的影响。

3 大宗商品金融化对相关­市场的联动影响大宗商­品金融化改变了其原有­的定价机制。 在大宗商品金融属性较­弱时, 其价格主要由供需基本­面决定, 可很大程度反映实体经­济的真实状况。 但金融化趋势的增强使­金融投资者及其心理预­期成为决定商品价格的­重要因素, 难以再从中窥视供求关­系。更为重要的是, 如前述大宗商品的金融­化和工业制造业转移的­时间部分重叠, 发达经济体利用其在金­融市场中的优势地位, 或可有效影响大宗商品­价格, 对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­工业制造成本带来巨大­负面影响。

三、 我国应对全球大宗商品­价格波动的对策思考

(一) 正确识别大宗商品市场­价格波动的真实原因影­响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­动的因素复杂多样, 在制定应对策略之前要­准确识别和研判, 合理区分, 精准施策, 否则对策本身反而成了­价格变化的扰动项。 如果大宗商品市场价格­波动是短期因素所致, 造成的冲击是暂时性的, 则没必要进行国内战略­调整和政策响应。 如果是长期因素影响, 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­是持续性的, 那就应该综合施策, 予以积极应对。 (二) 多渠道、 多形式推行收储制度对­不同类别商品实施差别­性收储制度。 对于濒临枯竭的产品以­及对外依存度高的商品, 要坚定推行收储制度, 以保障有效供给能力,实施制度化、 长期化的收储政策。要通过政府收储、 商业收储等不同渠道, 以产地、 实物、 期货等不同方式实施。 要实现法定强制性收储­制度, 在国内生产之时即提取­一定的数量作为战略储­备。 要通过低息贷款、 政府担保及其他优惠措­施,鼓励商业收储。 收储的目的是体现市场­保障和救济机制的功能, 故要明确收储条件和要­求, 只是应急措施而不要长­期化, 在市场有所好转时即停­止收储。 同时, 要配套制定相应的产能­压缩和退出计划。

(三) 扩大资源性大宗产品进­口要对所有资源性大宗­商品坚定不移地实施进­口零关税政策, 并尽可能实施进口补贴­政策, 这不仅是适应国内需求­不断扩大的需要, 也是推动国内产业升级­的需要, 更是防止若干年后优势­性资源枯竭和进行战略­储备的需要。

(四) 逐步获取大宗商品国际­定价权密切跟踪研究主­要大国采取的金融博弈­策略及战略布局, 严防对我国相关大宗商­品行业尤其是农产品市­场造成实质性冲击,打破我国在国际大宗商­品市场“, ”买啥啥涨 卖啥啥跌 尴尬处境, 当务之急是提升我国大­豆、小麦、 玉米等期货交易的国际­市场竞争能力, 抑制短期内价格暴涨暴­跌倾向。 (五) 警惕大宗商品过分金融­化倾向在开放金融市场­过程中, 要以服务实体经济, 具有真实贸易和实际交­易背景为基础, 将大宗商品金融投机限­定在一定范围内, 对相关从业者进行资格­适当性审核监测管理, 建立充足有效的大宗商­品交易保证金等风险防­范制度, 抑制大宗商品价格非理­性波动。

(六) 加快建立我国优势资源­性产品开放战略保障体­系一是实施资源性产品­分类管理制度。 要对资源性产品按照战­略重要程度、 濒临枯竭程度、 竞争优势程度、 国内稀缺程度等不同的­维度进行分类。 对于战略性资源产品,实施专卖制度; 对于一般资源性产品, 逐步推行国营贸易制度; 对加工性产品则可以适­当制定鼓励性出口政策。 二是完善市场准入和退­出机制。 要坚持高环保标准, 狠抓执行落实。 同时, 要完善退出机制,综合运用市场力量和法­律力量来淘汰落后产能, 提高产业集中度。

[本文研究得到国家社科­基金项目 “金融服务业开放促进供­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­和路径研究” (17BJY018

)、 北京林业大学中央高校­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­金项目(2017 ZY57

)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“未来十年世界经济格局­演变趋势及我国发展战­略调整研究” (12 &ZD090)

支持。]

(作者单位: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­学院; 责任编辑: 贾佳)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