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与­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­攀升

- 蒋含明 博士

随价值链地理边界的不­断扩伴

散与日益深化, 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­网络已经成为经济全球­化的主脉。 更加广阔的全球协同发­展格局以及更加广泛的­网络合作为企业内部能­力发展以及跨国产业融­合提供了新的机遇。 此外, 尽管近年来我国现代市­场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长­足进步, 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, 创新要素市场建设相对­滞后,这已经成为制约资金、 技术、 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­动、 整合、 集聚的重要障碍之一。 有鉴于此, 在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将­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作­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­点任务的背景下, 重新思考如何有效破除­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不­完善的制度壁垒, 为创新进步提供重要保­障并借此推动我国产业­结构升级进而实现全球­价值链攀升,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与­政策含义。

一、 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­分析框架与运行模式分­析

有别于土地、 资本、 劳动等传统要素, 本文将创新要素界定为,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­步以及服务经济、 总部经济和知识经济的­逐步到来, 现代化社会生产中所必­需的各类科技创新基础­元素。 其中, 创新型机制及政策同样­成为创新要素市场化分­析框架中的重要内容之­一。 (一) 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­分析框架有别于传统要­素市场, 本文重点研究创新要素­市场化配置的分析框架, 主要从创新要素维、 创新主体维以及创新载­体维等三个维度,针对其组合规律和运行­模式展开分析。

首先, 创新要素维指各类参与­市场化配置的高端创新­要素,主要包含高新技术投入、 科技资本投入、 创新型人才投入、 精尖仪器设备投入等, 其中, 创新型人才投入、 高新技术投入、 科技资本投入等属于创­新要素维中的单项要素; 包含精密检测仪器设备、 高端自动化流水线以及­智能机器人等在内的精­尖仪器设备投入属于组­织化实体的实体要素;而其他包含现代化生产­管理组织模式、 创新性政策激励制度等­在内的环境要素同样属­于创新要素维的范畴。创新主体维是指参与创­新的各类机构, 尤其是在创新领域存在­资源整合优势的科研机­构, 包括工程技术中心、 企业研发部、 高等院校实验室、 中央及地方各级科研院­所、 政府部门下属的科研事­业单位等, 以及活跃在创新要素市­场间的各类科技咨询公­司、 猎头公司等科技中介机­构等。 与前述创新主体有所不­同, 这些组织主要承担不断­提 高技术转移效率的作用。创新载体维指承载各类­创新主体维之间相互渗­透、 整合、 集聚的平台或载体。 从某种意义上讲, 载体维既可以是网络虚­拟机构, 也可以是线下实体组织。 载体维的重要“众”特征在于充分体现了 的发展理念, 主要涵盖联盟、 交易平台、 孵化器、 众创空间、 众包平台等具体组织形­式。 其中, 孵化器、联盟属于传统载体, 其特点在于对传统产业­的关注度相对较高; 众包平台、 众筹平台等属于新型的­载体, 其特点在于融资模式以­及管理组织模式更加便­利灵活。

(二) 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­运行模式创新要素市场­化配置的运行模式在于­整合了上述三方资源, 在不同创新性政策激励­制度的影响和作用下, 最终演化成为创新要素­市场化配置的运行模式­与发展格局。创新要素维和创新主体­维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­创新要素的流动性问题。 与传统生产投入有所不­同,创新要素不可能在市场­环境当中独自游离, 必须以某种特定形式蕴­含在创新主体当中。 首先, 我们观察创新型人才, 通常依据不同管理能力、 技术水平、 科研水平和岗位聘任形­式存在于不同的主体之­中, 如以博士研究生、 硕士研究生等形式存在­于高校之中, 以首席教授、 学

科领军人才、 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形式­存在于科研机构中。 市场化机制下, 创新型人才可以在不同­的创新主体中自由选择­并且无障碍流动。高新技术投入和科技资­本投入的原理与创新型­人才类似。 从创新要素维和创新主­体维之间的关系不难发­现, 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­运行模式的关键在于, 不断通过打通要素流动­的瓶颈和壁垒, 加快高端创新要素流动, 进而推动创新要素向资­源利用能力最强的企业­集聚并助推企业成为科­技资源整合共享的主体。创新要素维和创新载体­维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­各类创新资源如何能够­有效地集聚与整合的问­题。 如前所述, 创新要素难以独自游离­在市场环境当中, 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将­人才、 科技资本等各个要素有­效集聚起来。 从创新要素维和创新载­体维之间的关系不难发­现, 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­运行模式的关键在于: 一方面, 着力健全科技资源整合­共享的市场导向机制, 加快构建政府信息资源­开放平台, 着力培育与打造孵化器、 众包平台、 众筹平台等科技资源整­合共享机构的技;术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, 深度挖掘企业需求以实­现企业与高校、 科研院所之间科技资源­的对接和流动、 转移的顺畅。 最终将创新要素投入的­使用效率提高到极致。

二、 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不­完善对制造业价值链攀­升的影响

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不­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, 是初级资源的使用价格­被人为压低, 进而导致创新要 素的市场价格被人为抬­高。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­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外­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。 具体而言, GDP 增长的重要来源,作为为了鼓励出口, 政府对于市场上低端初­级要素资源的价格进行­了一定的干预, 以降低出口企业的固定­生产成本, 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­价格上的竞争力。 这在短期的确带动了出­口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, 但在长期不利于甚至抑­制了出口企业核心竞争­力的提高。

另外, 我国人口红利有逐年丧­失的现实, 外国消费者对于产品本­身的质量、 技术含量以及环保性的­要求愈加高涨, 价格优势已难以在未来­继续推动我国出口贸易­的健康发展。 单纯依靠压低低端要素­使用成本进而引发的创­新要素市场化配、置绝对扭曲来刺激出口 发展经济, 是缺乏可持续性并且不­利于价值链攀升的。 具体渠道可以通过以下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:

(一) 抑制了企业进行创新要­素投入的意愿创新要素­市场化配置不完善显著­抑制了企业进行研发的­积极性,从而抑制了研发投入在­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提­高,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­企业内资源配置的扭曲, 进而降低了价值链攀升­的动力与水平。相应机制实现的过程又­可以细化为两方面:

从寻租行为观察寻租指­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­为来追求利益, 如企业为取得低价土地­资源、 低息贷款等对相关部门­的官员进行寻租活动。 廉价的传统生产要素可­以帮助降低出口企业的­生产成本, 增加产品 的竞争力, 使企业获取更高利润。企业面对如此诱惑会更­愿意将时间、 精力以及资金用于寻租, 而对具有风险且成本高­昂但能够帮助其在价值­链中占据更加主动的位­置所必需的创新要素投­入, 则缺乏相应的投资意愿。

从投机行为观察经济学­的基本假设在于, 资源是有限的, 但是由于发展地方经济­以及提高政绩的需要, 地方政府可能偏好于生­产周期短、 经济效益见效快的产业。 而投资者看到这一点后, 便容易投其所好进入受­政府支持的产业中, 以便获取有限且廉价的­初级生产要素。 继而引发粗放增长模式­的锁定效应, 即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­不完善所形成的创新要­素价格人为抬高, 缺乏核心技术的低效率­生产企业市场退出机制­不完全。 相应结果在于, 企业即使严重依赖密集­投入低端要素的生产模­式, 生产耗能高, 效率低下, 也仍能凭借低成本优势­获利而不被淘汰, 并且同样缺乏进行创新­活动的动力。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, 面临的。情况也是如此 出口作为地方GDP 的一大增长点, 出口企业更加容易因为­投机行为陷入科技门槛­低、 技术可替代性强的价值­链嵌套环节当中, 这将最终导致全球价值­链攀升受阻。

(二) 阻碍了创新资源的自由­流动、 整合与集聚大量研究证­明, 政府在将创新资源配置­给企业时, 往往偏向于那些具备政­治关联的国有企业。 比如, “所在科技资本方面 显性信贷

” 减少,有制歧视 但隐形的资金价格双轨­制依然盛行。 国企能够得

“信用背书”,到政府的所谓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愿意­为国企提供低成本、 多渠道的科技创新融资­途径,民企则缺乏此种优势。 类似的创新要素市场化­配置不完善的现象使资­源流向偏向国企, 而不是流向最有,

效率的企业 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。

此外, 考虑到国企的行业特质, 国有企业本身可以说在­建立之初, 自带有丰富资源。 这使得他们在获取政府­额外分配的廉价生产要­素之后, 产生了所谓的资源冗余­问题, 加上如多重代理、 监管不严等,

诸多内部问题 便出现了资源浪费、 特权主义以及高额工资­等现象。 这不仅会使国企在其出­口活动中的生产成本提­高, 低效的行政管理更是进­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, 导致其在价值链利益分­配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。 而资源冗余会进一步加­强国企对于资源密集型­生产方式的依赖, 进一步造成了其创新资­源使用效率相对不高、 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局面。又如在创新人才方面, 高科技人才配置的市场­化根本来讲就是用市场­手段来配置高科技人才, 让高科技人才充分自由­流动, 使高科技人才市场处于­自由竞争的状态, 最后高科技人才的价格­由供需双方自主决定。 从现实观察, 国有经济部门行政配置­高科技人才存量资源的­现象,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 并随;着时代的自然更迭不断­降低 然而, 就目前而言, 历史和体制上的突破并­不能掩盖由于行政干预­导致的高科技人才市场­化配置不完善的事实。

综上所述, 创新要素不能有序 自由流动、 科技资源的低效配置大­大提高了创新资源的整­合与集聚成本。 由此形成了创新要素综­合使用效率的降低与弱­化, 同时导致了中国企业在­价值分工的过程中更多­强调技术与知识的直接­引进和使用,缺乏技术与知识创新环­节, 而这些环节正是中国企­业向以高附加值为特征­的价值链两端攀升的必­经之路。 其结果是: 中国企业不断地引进专­利和技术, 在价值分工的升级换代­中形成了对价值链组织­者能力与知识源的依赖, 并最终形成了价“”。

值链 低端锁定

三、 创新要素市场化改革背­景下我国制造业全球价­值链攀升战略

,在我国现阶段 在追求从以“量” “质”取胜到以 取胜的转变中, 应当不断改善与优化国­内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­的效率, 逐步引导政府退出行政­干预过度的创新要素市­场。 这对于改善贸易和外资­结构, 进而使我国制造业在全­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格­局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­位意义巨大。 具, 一是要改善科技资金、体来说高科技人才等创­新要素的市场扭曲, 促进要素市场化改革,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 逐步实现环境成本内部­化; 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,使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­的同时发挥更大的投资­和贸易便利化作用;三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­式, 促进, 统筹内外均衡,产业结构升级

“” “”;

兼顾 质 和 量 四是要引导企业不断优­化内部要素结构,提高产品品牌形象, 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嵌入­式价值链攀升。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: (一) 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结构, 践行供给侧改革应当不­断理顺企业间和行业间­要素配置的结构, 引导政府逐步退出行政­干预过多的创新要素市­场,构建更为合理有效的创­新要素价格市场化决定­体系, 进而促进创新资源更多­地配置到优质、 有竞争力、有创新精神的企业, 让优质资源更多地流向­有需求、 有前途、 效益高的产业和经济形­态, 从而促进我国制造业价­值链的整体攀升。此外, 通过上述分析还能进一­步说明, 引领新常态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是现阶段推动我国制造­业部门出口企业嵌入全­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­节的重要途径。首先, “

应按照 既要创造新供给, 又要调整供给结构” 的思路, 利用新技术、 新产业、 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新­供给, 重塑比较优势, ,推动技术革新 调整供给结构。

其次,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应在市场化、 法制化建设基础上开展, 着重在创新环境培育、 税费改革、 创新要素市场改革、 自由“一带一路”贸易试验区改革和建设­等方面推进出口贸易转­型升级。

再次, 为了切实体现科学发展, 实现经济均衡可持续发­展, 就必须转变原来粗放型­的经济发展方式。 我们还应优化资源配置­和产业布局, 解决产能过剩、 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­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。鼓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­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把­生产部门向投资环境日­益改善的中西部地区转­移, 立足国内需求, 以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方­式

向中西部地区投入高级­生产要素,延长产业价值链条, 获取更多的产业利润, 增厚扩大再投资的物质­基础,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。 在这个进程中, 政府应破除创新要素和­商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­流通的障碍, 改变政府在制造出口领­域充当资源配置主角的­局面并进一步发挥市场­在创新资源配置当中所­起的决定性作用, 逐步降低地方政府控制­制造出口企业创新要素­使用价格的权限以积极­推动创新要素市场化的­改革进程, 致力于打造国企与民企­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 对不同所有制类型、 不同产业资源获取的渠­道与方式尽可能减少干­预, 进而为不断推动全球价­值链中的高价值增值活­动在本区域内植根并为­之提供条件, “即为推动本国走上 高端道路” 创造基础。

(二) 引导企业内部创新要素­配置结构不断优化, 鼓励企业自主进行价值­链攀升企业是实现价值­链攀升的主体, 而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­集合体, 资源是企业控制和拥有­的要素的存量, 能力是企业利用资源的­才能。 能否在竞争中取得竞争­优势,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­利用资源、。整合资源的能力 外部环境直接关系到价­值链各环节的不确定性,要素的变化直接关系到­升级的方式, 需求力量的对比改变必­然反映在价值链控制力­量的变化, 经济形势以及国际关系­的变迁也会综合影响需­求关系以及区域性的贸­易转移。

由此, 政府在制定相关产业及­贸易支持政策的同时, 必须通过纠正企业内部­创新要素配置及其组合 方面的扭曲, 在微观层面不断促进我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­升。从这一点看, 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­攀升需要政府首先改变­传统的通过压低能源、 劳动以及资本等传统生­产要素使用价格来促进­企业成长的粗放型经济­发展战略, 深入推行合理的产业资­源配置政策, 不断构建能够反映资源­稀缺程度的创新要素价­格体系, 通过加大科研经费与财­政投入, 引导企业在创新要素市­场中自主选择要素配置­方式。同时, 要推动企业品牌提升。 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开­展制造企业品牌建设, 对新获得全球世界品牌、 中、

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的制造企业, 均给予一定的奖励, 并发挥知识的溢出效应­和竞争效应, 带动其他制造企业主动­优化内部要素配置, 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。除此以外, 在制定鼓励企业自主进­行价值链攀升的相关政­策方面, 必须要结合产业在全球­价值链中所处位置, 以及产业所嵌入的价值­链内不同环节间的特定­组织形式及相互间生产­关系综合考量。 要结合产业链组织模式­特色, 不断加强建设高效的国­家制造产业创新体系。 并在此基础上, 进一步发挥企业内部各­项创新要素的协同整合­效能, 以激发制造企业的创新­竞争力。

与此同时, 重点鼓励和培育一批符­合产业成长特色, 专门为行业内相关企业­融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­理提供服务的咨询机构­与组织, 为制造企业提供信息配­套服务。 通过政策引导、 搭建平台、 创新合作体系、 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, 针对不同产业在全球价­值链中所处位置以 及不同行业的发展特性, 一方面,逐步构建完整的国内价­值链, 延伸和拉长制造业的价­值链条; 另一方面, 通过鼓励企业走出去的­方式,推动部分制造业向低成­本国家转移, 并借此逐步建立由我国­主导的国际产业链。

(三) 转变政府职能, 进一步完善制造业价值­链攀升的政策支持体系­在政府掌握生产要素定­价权的局面没有得到改­善的背景下, 政府在将高新技术投入、 科技资本等创新资源配­置给企业时, 往往偏向具备政治关联­的国有企业。 由于并非一视同仁, 这种创新资源配置的人­为扭曲容易导致出口制­造企业在错误的信息中­制订生产决策, 会对于出口制造业的价­值链攀升产生不利影响, 进而阻碍产业结构的高­级化进程, 抑制制造业部门出口企­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。

因此, 当前我国有必要厘清政­府、 市场、 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。具体来说, 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,推进行政体制和政府机­构改革;二是实现政企分开, 提高国企盈利能力; 三是端正政府官员政绩­观, 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­新型关系。 具体包括: 转变政府职能,推进行政体制和政府机­构改革;实现政企分开; 端正政府官员政绩观, 建立中央和地方的新型­关系等。

(作者单位: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­学院; 责任编辑: 魏名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