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­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升­级的思考

- 孙玉琴(教授) 郭惠君②

一、 引言

对贸易结构的分析是国­际贸易领域一个重要的­课题, 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分析­在近年来更是得到了广­泛关注。 2010

我国 年制造业出口占88 2% , 2015 94 3%。总出口的 年为制造业出口在我国­出口贸易中的分量一目­了然, “大”然而 已不是目,“强” 才是必然选择。的 制造业出口结构升级成­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­整的一个重要环节。 2017 年政府《中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­深入实施2025》,

国制造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­迈进。因此, 实现制造业出口结构升­级不仅是实现结构性改­革的实践, 同样也为制造业的转型­升级奠定了基础。随着全球分工的日益深­化, 产品从概念提出、 设计、 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各个­工序各个环节分别在不­同的国家和地区完成, 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现­在国际分工的主要模式。 制造业出口结构正是体­现了一国参与制造业国­际内部分工的地位, 谁掌握了高新技术, 谁就能在这种分工体系­中获得更多利益。 一方面发达国家不断改­进技术,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;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将落­后产业或成熟产业转移­到发展中国家, 然后集中力量搞研发。 虽然这种分工模式为发­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程­度的技术进步, 但发展中 国家仍然位于价值链的­低端,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­链分工体制下获得较少­的贸易利益。 iPhone 手机就, iPhone是一个典­型的例子 一部

500 美元的销售收入中,手机 我国6 5参与的加工组装环节­只获得美元。衡量制造业出口技术结­构主要: Lall有三类方法 一是根据(2000) R&D等人对制造业按照的­投入多少划分的不同技­术水平产业; Hausmman (2007)

二是 等人GDP

基于人均 的出口复杂度的衡量; 三是基于国内增加值的­衡量。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­下, 由于产品生产的各环节­各工序分布在不同国家­不同地区, 中间产品贸易大大增加, 因此, 基于国内增加值的衡量­更能够说明一国在价值­链的地位。 本文关于我国出口技术­结构的WIOD考察主­要基于利用 测算的制造业各产业的­国内增加值。

二、 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­构的演进及特点

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, 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­增加值逐渐增加, 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­度逐渐加深, 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­地位不断提高, 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不断­改善, 但制造业出口仍处于全­球价值链的中低端。 由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­指数计算依据了国际投­入产出 表, 鉴于国际投入产出表数­据的时间限制, 以下对我国制造业出口­技, 1995术结构的分析 年之前的部分以不同技­术水平的商品出口结构, 1995的变化为主来­衡量 年之后以基于国内增加­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和­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来衡­量。 综合来看, 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­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­下几个阶段: (一) 初级产品出口向制造业(1979—1986

出口转变 年)这一阶段, 我国制造业出口数量增­加, 出口从初级产品为主向­制造业为主转变, 但出口的大都是劳动密­集型产品。

20 70 年代中后期,世纪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制造­业成本优势的逐,“亚洲四小龙”渐丧失 通过主动承接西方发达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 引进外资和技术, 实现了经济。 20 70 80发展的奇迹 世纪 年代末年代初, 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了产­能过剩和滞胀, 大量闲置资本需要寻找­新的投资场所, 日本、 “亚洲四小龙” 面临货币升值的压力, 需要向外转移劳动密集­型产业。 恰逢此时, 改革高度集中的外贸体­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给­我国承接产业转移、 吸引外资、 引进技术带来了新。 1979—1981 ,的机遇 年间 出口10% ,额年均增长超过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出口­技术结构发生了根本性­的转变, 1978 年我国出口产品

50% , 1980中初级产品占­比超过年初级产品出口­和工业制成品出口,

已平分秋色 制造业出口额超过90 亿美元, 1986 年,到 制造业出60% 。 其中,口比重超过 制成品出口以纺织品、 鞋类、 服装、 玩具和运动用品为主。

(二) 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升级(1987—1991

年)

这一阶段, 我国出口技术结构虽有­提升, 但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­产业。 加工贸易在这一阶段快­速发展且从简单来料加­工向进料加工转变, 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和­结构升级也促进了我国­出口技术结构的提升。这一阶段经历了东欧剧­变、 苏联解体, 国际国内环境较为复杂,对外开放的国内环境也­经历了一些波折。 即使如此, 我国制造业规模仍获得­了较大的增长, 制造业出口77% 。 另外,比重增加到 加工贸易在这一阶段高­速发展, 加工贸易1987 22 3%出口比重由 年的 上升1991 45 1% , 同时,到 年的 加工贸易也从简单的来­料加工向更为高级的进­料加工转变。 制造业出口中轻纺产品、 橡胶制品、 矿业产品、机械及运输设备增长较­快, 机械运输设备出口占制­造业出口的比重由19­87 6 64% 1991

年的 增长到 年的12 84% 。 、这一时期电信器材 家用电器、 机械运输设备出口增长­较快, 但这些产品大多数都是­以加工装备形式进行的。

(三) 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(1992—2001

加 年)

这一阶段, 制造业出口数量持续增­长, 加工贸易超过了一般贸­易成为主要的出口贸易­方式, 中等技术产品和高技术­产品出口比重上 升, 机械及运输设备成为最­重要的出口产品, 制造业出口贸易技术结­构显著提升。冷战结束后,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­国, 区域经济一体化、 经济, 1992全球化速度加­快 年我国明确建立社会主­义市场经济体制,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。 1994 《对年

》 实施,外贸易法 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­市场建立, 更是为我国对外贸易的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。1995 年开始加工贸易出口超­过一般贸易成为这一阶­段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­方式。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­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世­界范围广泛运用, 信息化的发展带动了我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­显著提升。 从1

图 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出­口国内增加值比率变化­可以看出, 低技术产业的国内增加­值比率下降, 中等技术和高技术产业­的国内增加值比率上升。

(四) 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超(2002越低技术产品 年以后)这一阶段, 我国制造业更加深入地­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分­工体系。 伴随着制造业出口数量­的飞速增长, 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­一步增加且超过低技术­产品出口比重,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得到­了显著提升, 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­仍处于中低位置, 转型仍将继续。这一时期, 各国更多地参与到全球­价值链分工体系。 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和­科技的进步也为我国引­进技术、 实现生产力跨越奠定了­基础。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­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­进入了新阶段, 为我国制造业开辟了更­为广阔的国际市场。 人口红利、 制度红利 的比较优势, 使得我国加入世界贸易­组织之后制造业迅速成­长, 制造20%业国内增加值以 以上的比例增加。 2 所示,如图 高技术产业的国内增加­值比率不断增加, 2006年超过了低技­术行业的国内增加值比­率。

Koopman et al (2010)

在对“增加值”出口产品 分解的基础上构建了全­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。 其(GVC_Pat_f)中前向参与度指数表示­一国作为他国中间产品­的提供者, 其间接增加值出口与总­出口的比例; ( GVC _ Pat后向参与度指数

_b) 表示一国作为其他国家­中间产品的接收者, 国外增加值出口占总出­口的比重。 两者之和表示全球价值­链参与度, 值越大, 说明一国。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­越深 从2 可以看出,图 我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­逐年增加, 2008 年前后受金融危机影响­有波动; 后向参与度始终高于前­向参与度, 后向参与度和前向参与­度的差额有减小,特别是近些年两者已非­常接近,说明我国出口到他国的­中间产品逐渐增加, 和我国进口他国中间产­品的差额逐渐缩小, 我国的出口贸易技术结­构明显改善; 从全( GVC _ posi⁃球价值链的地位指数t­ion) 再次印证, 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­中的地位在近些年提升­较为明显, 但即使如此, 我国仍然处于全球价值­链分工中的中低位置。

三、 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技­术结构升级的因素分析

从初级产品到制造业产­品、 从以来料加工为主到以­进料加工为主、 从低技术产品到高技术­产品,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