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中国企业 “走出去” 宏观竞争力分析

- 林奇炼① 黄梅波(教授) ②

一、 引言

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­离不开经济全球化。 近年来, 全球经济在以发达国家­为主导, 跨国公司为主要媒介的­发展过程中, 通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­围流动和配置, 有效提升了要素使用效­率, 优化了全球产业布局, 形成了高效规范的市场­运转模式。 在此背景下, 中国政府提“走出去” 战略,出 鼓励国内企业加入经济­全球化浪潮, 参与国际分工与要素配­置, 提高企业自身生产效率­与经营管理水平, 进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­力。

“走出去” 战略实施以来,自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­参与到全球竞争与国际­化进程中来,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­持续上升趋势。 截至2016 年年底, 2 44

中国 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外­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­3 72 万家, 190

业 分布在全球 个国家, 5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­额为 万亿美元。 中国投资者在国际市场­与产业链中的作用越来­越重要, 地位不断上升。 2016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19­61 5 亿美元,资净额为 对外直接13573 9 亿美元。投资累计净额达

2016 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净­额为1 45 ,

万亿美元 年末累计净额为26 16 万亿美元, 以此为基数计算的中国­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­球当年13 5% , 3 6净额的 较上年提升 个百 分点, (地区)位列全球国家 排名的第二位, 5 2% ,占累积净额的 提0 8 个百分点, 2015升了 全球排名由年的第八位­上升至第六位。一般来说, 随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的快速发展, 企业的国际竞争。力水平也将得到提升 李优树(2002) 指出, 公司竞争力的提高来源­于其海外企业的增值活­动以及跨境的战略联盟, 对外直接投资是提升企­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­段。目前,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­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研­究大多集中。 , Hymer在微观层面 一方面

(1976) 基于企业特定优势的角­度分析了企业国际化水­平与企业绩效水平的关­系, 他认为在不完全市场的­情况下, 企业国际化可以通过特。 Yu定优势获取高额的­垄断利润(2007) Wang ( 2010 )

与 也认为企业投资绩效与­竞争力的最重要评价标­准是企业的利润。另一方面,蒙大斌、蒋冠宏等(2014、2016), 通过数据匹配法及倍差­法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­投资可以显著提升企业­的“生产效率”, 同时检验了海外并购与­行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­关系,认为企业生产效率越高, 产业出口竞争力越大, 盈利能力越强, 海外并购规模就越大。 国内外研究者基( World Economic于世­界经济论坛

Forum) “竞争力报告组”、 洛桑国( IMD)

际管理学院 以及中国企业 联合会的指标评价体系, 通过如总资产收益率、 净利润、 研发投入比、海外资产及员工占比等­一系列企业财务与绩效­指数构建了一套复合指­标体系来评价中国对外­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­水平。 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竞争­力研究小组、 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评估­体系、 赵文昌等学者构建了企­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­系, 将“走出去”

中国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评­价指标归纳为四个方面: 企业规模因素、 企业效率因素、 企业成长因素以及企业­国际化程度。 其中,企业规模是体现企业竞­争力的主要方面, 企业规模的大小主要通­过销售收入和利润两个­指标来衡量; 企业效率是构成企业竞­争力的重要内容, 反映企业效率的指标主­要有总资产收益率、 人均收入和销售利润率; 企业成长性即企业的持­续发展能力, 主要通过企业平均销售­收入增长率、 平均利润增长率以及研­发投入比例这三个指标­进行衡量; 企业国际化程度是评价­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­指标, 度量国际化程度的指标­主要包括海外资产占总­资产的比例、 海外收入占销售收入的­比例、海外员工占总员工的比­例。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­国家整体竞争力水平的­提升并不是企业个体竞­争力水平的加总, 除了投资规模、 投资效益、 劳动生产率等指标, 可能还涉及投资模式、 产业结

构、 区位选择等因素。 并且, 中国“走出去” 企业依旧是以国有企业­为主, 对外直接投资受国家政­策激励影响较大, 因此, 从宏观层面分“走出去”

析中国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­中国整体竞争力水平的­影响十分必要。 然而基于宏观层面分析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与国家整体竞争力水平­的研究相对稀缺, 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研­究。本文首先立足于宏观视­角,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规模­绩效、 质量绩效及结构特征等­指标, “走对中国出去” 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­合理的评价与分析。 其次, 从企业内部能力、 环境以及资源三个角度­对对外投资企业整体竞­争力绩效不佳的原因进­行分析。 最后, 基于目前中“走出去”

国 企业的现况与竞争力水­平, “一带一路” 背景,结合 试“走出去”图对中国 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­提升提出合理的政策建­议。

二、 中国 “走出去” 企业竞争力评估

, “从理论上来看 中国 走出去” 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与其­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水­平直接相关,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­效水平越高,那么反映出企业的竞争­力水平越高。 因此,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中国­整体对外直接投资的绩­效水平以及“历年变化趋势来衡量中­国 走出去” 企业的竞争力水平。 本文参考现有文献,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­及指标的适用性要求, 通过三个角度来衡量中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­水平: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规模­绩效指数来反映中国对­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绩效­水平;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与来华直接投资收益率­及其差异的变动趋势来­反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的质量绩效水平;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投­资主体、 产业结构和区位分布来­判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­投资的结构特征。

(一) 中国 “走出去” 企业的规模绩效对外直­接投资绩效指数是联合( UNCTAD ) 2001国贸发会 在 年的世界投资报告中构­建的指标, 用以反映控制母国经济­体规模之后一国对外直­接投资的相对份额。 其公式为:

OFDIi / OFDIw =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

GDPi / GDPw其中,

OFDI 表示一国当年对外直接­投资流量,

OFDI 表示全球OFDI 总流量,

当年 GDP 表示该(GDP)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规模, GDP

GDP 表示全球当年 总规模。 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­可以用来反映在去除母­国经济规模的影响因素­后, 一国在世界对外直接投­资市场上的真实投资规­模水平。 如果1,绩效指数大于或等于 则表明该国对外直接投­资的绩效水平达到或高­于世界的平均水平; 如果绩效指1,

数小于 则说明该国对外直接投­资的绩效水平低于世界­平均水平,该国的对外投资规模相­对于其GDP 规模相对滞后。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­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,当所有权优势、 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­较为明显时, 一国的跨国公司具备对­外扩张的潜力和能力, 在东道国市场更具竞争­力, 这样对外直接投资量也­会越大。 换言之, 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­越大, 那么一国的对外直接投­资的规模越大, 表明 该国企业对于所有权与­区位优势的利用越充分, 该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­的竞争力就越强。

1 中可以看出,从图 发达国家1~对外投资规模绩效指数­一直在

1 2 之间波动, 且保持稳定趋势,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领­先于世界平均水平, 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­接投资规模绩效指数低­于世界平均水平, 但是一直保持着稳定上­升的趋势。 美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­国家,对外直接投资拥有悠久­的历史。 从实际投资量上来看, 2000 年以来,美国每年的对外直接投­资净额均占10% 以上,世界总投资净额的

2000 —2016 年间最高占比达到23 08% ; 但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­绩效指数上来看, 美国的规模绩效指数波­动幅度较大, 但是绝大多数年份低于­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。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­绩效指数不高的原因在­于, 金融危机后, 美国推“再工业化”行 促进制造业的复苏, 海外企业以及对外直接­投资开, 2017始逐渐向国内­回归 尤其在

,“逆全球化”年特朗普上台之后思潮­兴起, 这都使得美国对外直接­投资下降。 此外, 经过数十年的对外直接­投资, 美国的对外投资战略不­再单纯关注投资的规模, 而是更注重投资的质量, 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更­有选择性、 针对性, 投资的效率更高。 与美国不同,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­之后发展起来的发达国­家, 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相­对于美国较短。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规模­绩效指数始终保持上升­趋势, 且在2012 年之后高于发达国家平­均水平, 这表明日本的对外直接­投资规。 2008模绩效水平很­高 年经济危

机发生后,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相­对保守。 近年随着日本经济的不­断恢复与日元的不断升­值, 对外直接, 2011投资总额不断­上升 年相对2010 85% ,

年增加 此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。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­步较晚, 2000 年中国对外投资规0,模绩效指数接近于 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­平还远低于发展中国家­水平; 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规模, 2016绩效指数飞速­上升 年对外0 85,投资规模绩效指数为 首次超过发展中国家平­均水平; 但就总体来看,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­绩效指数低于发展中国­家平均水平,其增长变化趋势大致与­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变­动趋势相符合。 印度与中国一样作为新­兴市场国家的代表,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水平­与中国有一定的差距, 近年的规模绩效指数有­下降趋势。

(二) 中国企业 “走出去” 的质量绩效对外直接投­资规模绩效指数可以很­直观地从宏观层面上表­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­规模程度, 但是并不能反映投资的­质量水平。 通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与外商来华投资收益率­以及收益率差额可以衡­量中国“走出去” 企业在海外环境下的总­体质量绩效。 近年来,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收­益总额一直保持着强劲­的上升势头, 2016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19­84 亿美元, 2000资收益达到 较 年123 15 倍,的 亿美元的总收益上涨约

23 22%。 但是,平均年增长率为 就对外投资收益率来看,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­量绩效水平并不高。 中2005—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­率

2016 2 9% ~ 3 8%年间始终保持在 之间,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 两者的差额并没有明显­改善。 2012—从

2016 年数据来看, 中国对外直接投3 10% ,资平均收益率为 而同期外商来华投资的­平均收益率为5 85% , -2 75%,两者平均差额为

- 4 12%。相较而言,最高差额高达美国的五­年平均对外投资收益率­达7 67% ,

到 日本的平均收益率为7 42%。 此外, 同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印­度五年对外直接平均投­资收益 2 85%。 可见,率为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­质量绩效远低于以美国、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, 略高于印度为代表的新­兴市场国家。

(三) 中国企业 “走出去” 的结构特征

投资模式对外直接投资­的主要投资模式有绿地­投资和跨国并购。 跨国企业通过绿地投资­方式可以对新设立的境­外公司的资源和技术具­有较高的

控制权, 但是绿地投资的固定投­资成本很高。 绿地投资的主要形式有­两种: 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, 其形式有国外分公司、 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­地公司; 二是建立合资企业, 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­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。 跨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­可以取得东道国企业的­相关资源, 包括技术、 研发、 品牌及营销网络等。 从跨国公司理论上来看,跨国并购虽然固定投资­成本较低,但是需要更高的沉没成­本来达到整合并购资产、 协调管理等目的, 这要求跨国并购的企业­具有更高的可(高生产效率、转移优势 研发投)。 因此,入等 相对于跨国并购而言, 绿地投资对于跨国企业­的生产率水平要求低, 且更有利于不具有可转­移优势的企业, 从而可以由一国企业的­投资进入模式来侧面反­映该国企业的竞争力水­平。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方­式以绿地投资为主, 3 中所示,如图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­跨国并购金额不断上升, 2016 1353 亿美元。年高达尽管如此, 2016 年外,除了 中国跨30% ~ 40%之间,国并购占比基本在

2008 年起保持下滑趋势,自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是­以绿地投资为主。相较而言, 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­50% 以上, 通过收购、购金额达到兼并快速渗­透进入世界其他国家市­场; 2014

同时日本从 年开始并购金额占对外­直接投资的比例增加到­50% , 依托国内企业进行海外­并购投资成为日本对外­投资的最重要渠道。

产业结构从企业数量角­度, 1从表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, 2016 年年底,截至 “走出去”

中国 企业主要活跃于批发和­零售业、 制造业以及租赁和商业­服务业等行业, 投资这三个行业2 3 万家,企业数量高达 占所有企业62 58%。 其中,的 批发零售业的企106­48 家,业数量高达 占所有对外直28 65% ;

接投资企业的 制造业其次, 占所有对外投资企业的­20 78% ;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企­业4889 家, 13 16% ,

为 占比 位居第三。 其余各类别行业企业分­布较广且分散, “走出去”充分说明了我国企业多­元化的趋势。 其中, 建筑业2386 家, 6 42% ;

企业 占比 信息传输、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­企业1745 家, 4 70% ; 农、 林、 牧、占比

1737 家, 4 67% ;渔业企业 占比 科1578 家,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­业

4 25% ; 1516 家,占比 采矿业 占比4 08% ; 交通运输、 仓储和邮政业企100­4 家, 2 70% ;

业 占比 其余各类1000 家。行业企业数量均低于从­投资额角度, 4

从图 中可以看出, 2016 年年末,截至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­最大的租赁和商业业, 4739 9服务 投资总净额高达 亿美元, 远超其他各类别行业的­存量; 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总­净额为1773 4 亿美元, 是仅次于租赁和商业服­务业的最大行业; 对外直接1000投资­总净额在 亿美元以上的行业还有­批发零售业、 采矿业以及制造业, 是历年来中国对外直接­投资的主要领域。综合来看,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­要领域为租赁和商业服­务业和批发零售业。 这两类行业投资存量大, 投资企业数量多但对外­直接投资并不直接从事­生产活动, 多以商贸和投资形式存­在, 其中包括以投资控股为­主要目的的对外投资活­动,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、 开曼群岛、英属维尔京群岛、 卢森堡、 荷兰等( )。

国家 地区 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总­净额较大, 但企业数量较少,且企业多为国有企业为­主的大型金融机构。 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总净­额较小, 但企业数量很大, 这表明了“”

走出去 的制造业企业规模较小, 一般为规模以下的中小­型民营企业。 近年来制造业的投资净­额及企业数量都上升较­快, 越来越多的

“走出去”,中国制造业企业 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的新动力。 其余各类别行业的对外­直接投资规模都相对较­小, 投资企业数量也相对较­小。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­业主要、 、集中在金融保险 开采业 制造业、 批发零售以及投资行业, 2015年对非银行金­融机构的投资额度为2­5822 亿美元, 51 23% ,

占比 制造业排名第二, 13 1% ,

占比 对金融,保险业的投资位列第三 占比12 2%。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行­业集中在制造业、 金融业、 交通运输业及采矿业。 2014 年年底,截至 制造业、 金融业、 交通运输业及采矿业对­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所­占比重分46 24%、 19 22%、 13 71%、别为

8 08%。 对外投资的行业选择明­显表 现出以自身优势产业直­接开拓国际市场为主要­目的的特点。

区位选择

2016 年年末,截至 中国境外37164 家,投资企业数量高达 覆盖81 5%的国家与地区。 其中,世界亚洲的覆盖率最高, 97 9% ,达到且企业数量最多, 20784,高达 占“走出去” 55 93% 。所有 企业的

5 中可以看出,从图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净­额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与­地区, 尤其是亚洲及拉丁美洲­地区, 67% 15% 。 2分别为 与 从表 中可以看出, 2016 年, 流向亚洲地区1302 7 亿美元,的直接投资流量占当年­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6­6 4% ; 流向拉丁美洲地区的投­资272 3 亿美元, 占当年对外直接投 13 9% ;

资流量的 流向北美洲地203 5 亿美元,区的投资 占当年对10 4% ;外直接投资流量的 流向106 9 亿美元,欧洲的投资 占当年5 4%。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 虽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开始逐渐转向发达地区, 但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地­区还是以亚洲与拉丁美­洲为主。根据跨国公司理论, 越发达的东道国, 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门­槛也越高, 对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­要求也越高。 亚洲与拉丁美洲等东道­国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, 投资进入的门槛相对较­低, 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对外­投资企业的竞争。力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 美国2015 年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区­域集、

中在以欧洲 大洋洲以及加拿大等为­代表的发达地区。 具体来看, 71%

美国有 的总投资集中在经合,

组织国家 其中对欧洲的占比最大, 58 5%。占对外直接投资的日本­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­的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、 中国、 英国和澳大利亚。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区­位有两个明显倾向: 一是重视对经济发展水­平高、 市场规模大、 法律制度相对完备的地­区投资, 二是重视对东亚邻国的­投资。

(四) 小结

2002 “走出去”自 年将 战略写入十六大报告中­之后, 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许­多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走­出国门, 开拓新的投资领域。 十, “九大会议中指出 要以 一带一路” 建设为重点, “引进来”坚持

“走出去” 并重,和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,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, 形成陆海内外联动、 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­局, 进一步支持国内

“走出去”

企业 参与国际分工与

国际市场竞争。但从以上分析可知, 从规模绩效角度, “走出去”在 政策的激励下,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­明显,“走出去”增加 企业的数量与投。 2016资量均显著上­升 年中国对2000 39外投资规模较 年增长 倍之多, “走出去”中国 企业运用所有权优势与­区位优势的能力也显著­提高。 但比较而言,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­模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­的差距, 与发展中国家的总体水­平亦有较大的距离。 从近年来看, 这种差距并没有显著下­降, 规模绩效指0 23 左右,数差距稳定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­模依旧滞后于其GDP 水平,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 从质量绩效角度,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外­商来华投资的投资收益­率差额较大, 2005 —2016

并且 年间并未呈现改。 “走出去”善趋势 这表明中国企业在海外­的总体经营水平不佳,收益能力远低于国外企­业在中国的收益能力, 并且收益能力并未因为“走出去”政府 政策的推广而得到改善。 从结构特征角度, 中国“走出去”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是,以绿地投资为主 产业结构以能源、 建筑以及制造业等行业­为主,投资区位以亚洲、 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­为主; 以美国、 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对­外直接投资以跨国并购­为主, 重点投资产业领域覆盖­科技创新以及服务业, 区位的选择也更加多样­化。 中国企业从投资结构来­看, 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­差距,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­力相对较低。

三、 影响中国企业 “走出去”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

,从前文的分析来看 中国“走出去” 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­模不断增加, 但依旧滞后于当前中G­DP 水平, “国的 同时中国 走出去” 企业普遍质量绩效水平­不高,结构也并不成熟, “走出去”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­的整体竞争力水平较弱。 并且从时间上来看, 这种,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­善 在“引进来” “走出去”与 并举的对外开放新时期, 境外投资成为中国企业­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­重要方式。 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­投资绩效水平不高的症­结和原因, 切实提“走出去”

升中国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, 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­的健康发展与政府对外­开放战略的切实实施显­得格外重要。

(一) 自身因素企业的自身因­素是影响中国“走出去” 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最直­接因素。 对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,中国企业联合会认为应­从经济效益、 财务状况、 管理水平、 科技进步、 员工素质、 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效­益七个方面进行。 中国人民大《中学竞争力评价与研究­中心在国国际竞争力发­展报告》 中提出,企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公­司业绩、 劳动力成本、 管理效率、 劳动生产率。和公司文化等因素的影­响 中国“走出去” 37164 家,企业多达 微观个体之间的对外投­资动因及经营,情况等都存在着很大的­差异 因此, “走出去”需要立足于中国企业的­整体情况, 抓住这些企业的共性, 以此解释企业自身因素­对于 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影响。其一, “走出去”中国 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。 6

从图 中可以看出, 2006 年国有企业占对外直接­81% ,投资企业的比例高达 虽然近年民营企业及其­他成分的企业逐渐走出­国门, 但国有企业依旧是中国­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­主体, 2016 54 3% ,年占比为 仍超过半数以上。 因此, 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水平­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­效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­影响很大。 国有企业受到中国政府­的支持, 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, 在对外直接投资初期, 经验不足、 外部环境风险不确定的­情况下, 国有企业可以起到很好­的试点作用, 也可体现国家整体的战­略布局。 但是,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经验­的逐渐积累, 中国的国有企业产生于­特殊的时代背景, 其形成与发展并不完全­遵照比较优势原则, 往往缺乏自生能力。 且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政府­政策主导的, 一些投资项目是基于政­治或者战略安全方面的­考量,而非追逐利润最大化; 同时, 国有企业产权不明确、 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仍然­存在, 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企业­员工及其管理者的报酬­之间关系不明确, 因此国有企业普遍经营­效率低下, 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中国“走出去” 企业的竞争力水平。其二, “走出去”中国 企业对外投资历史短, 缺乏足够的经验,海外经营适应能力差。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, “引进来”一直推行 的政策, 鼓励国外的厂商在中国­境内投资办厂等。 2002中国政府在 年中“‘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坚持 走出去’ ‘引进来’ 相结合的方针,与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”, 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­进行境外投资活动。 自此之后, 中国企业才陆续走出国­门, 加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­竞争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的发展历史很短, 7 中可以看出,从图 中2003国企业对外­直接投资是从 年之后开始飞速增长的, 目前依旧处于起步阶段。 一方面缺乏足够的跨国­企业经营经验, 对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­有待提高; 另一方面缺乏具有较高­的外语水平和经营管理­能力的人才。 海外的投资环境受到东­道国的政策制度、 文化等因素的影响,与国内的经营环境有着­较大的差别, 人才不足、 海外经营能力的不足造­成对外投资企业难以适­应东道国制度和文化差­异的背景, 无法统筹兼顾国内母公­司与东道国子公司的经­营, 无法实现公司整体的战­略目标, “走出去”影响了中国 企业的竞争力水平。 另外,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历史较短, 项目大多处于起步阶段, 由于项目投资周期一般­较长, 即便是收益率高的投资­项目, 在投资初期的收益成果­往往也不明显, 影响了总体的收益水平。其三, “走出去”中国 企业缺乏品牌意识, 且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­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­差距。“走出去”中国目前的 企业的动因以自然资源­获取型及市场寻求型为­主, 大多数企业存在创新性­不足、 技术研发能力弱等问题, 在微笑曲线和价值链上­往往处于最低端, 对外直接投资的利润水­平低。好的品牌是企业核心竞­争力的主要表现, 也是中国企业区别于其­他国家企业的标签。 品牌可以提升消费者的­忠诚度、 增加企业知名度、 降

低企业的营销成本并帮­助企业收取更高的品牌­溢价。 世界上优秀的公司在制­造产品的同时, 也会拥有对于品牌的创­造、 维持、 保护和拓展的能力。 目前, “走出去”中国 企37164 家,

业多达 分布涉及众多行业, 但是中国企业普遍在国­际上知名度不高, 拥有国际知名品牌较少。

8 , UNCTAD 统计,如图 所示 据

2016 100

年世界前 强的非金融类跨国公司­中, 22 个,美国企业占据 英

15 个, 法国、 11国 德国及日本各占个, 4 个,而中国仅有 其中中国大

2 个, 1 个;陆 香港及台湾各占 世界(World Brand Lab)品牌实验室 根据市场占有率、 品牌忠诚度及全球领导­力构建了品牌影响力的­综合评价体系, 2016 《

其 年编制的 世界品500 强》 排行榜中,牌 美国企业占227 席, 36 席;据 而中国仅有 福布(Forbes) 2016

斯 公布的 年度全球( 100最具价值品牌排­行榜 共 个品牌) 中并没有看到中国企业­的身影。,技术创新能力弱 品牌知名度不高, 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激­烈的国际市场上竞争。

(二) 环境因素

“走出去”影响中国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­效水平与竞争力的因素­不仅仅取决于企业自身, 更是取决于企业所处的­环境。 Mintzberg Henry (1998) 阐明了环境的独特性与­组织的特别属性之间的­关系, ,认为外部环境越稳定 组织结构, 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。越正规

Teece (1997) 认为, 竞争并不是组织之间的­针对性的竞争与冲突, 而是组织为适应环境要­求而展开的竞争, 当企业符合环境的要求­时, 企业就能够生存下来。 外部环境考验 着企业, 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条件,同时也说明生存下来的­企业具有竞争力。 这些研究都表明企业所­处的环境对企业的竞争­力有很大的影响。1

国内环境中国目前国家­整体宏观经济水平、 综合国力都不断提升, 在国际,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这对于“走出去” 企业而言都是利好的。但是, 中国的制度安排与政策­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­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­资, “走出去”抑制了中国 企业的竞争力。 根据华尔街日报与20­16美国传统基金会 年发布的《经济自由度指数》 报告, 2016

年52 7,中国的经济自由度指数­为

60 7, 178远低于世界平均­水平 在个统计的全球国家与­地区中排名第139 位。 中国经济自由度低、 国家体制独特性造成了­政府政策、 制度“走出去”安排等因素对于中国企­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水­平及竞争力水平都有很­大的影响。其一, 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是

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水平­提高的基础。 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包­括有效的资源配置、 信息的充分利用以及激­励相容。 在此制度安排下, 资源与信息可以有效地­利用,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­一致。 但是,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制­度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­对外直接投资制度,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­制度变迁中常处于被动­地位。 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­资更多的是出于国家利­益考量, 忽略了企业自身经营收­益情况;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也很可能是为了迎合政­府的政策鼓励, 而非出于企业发展的战­略需求, 企业往往在未充分考虑­企业自身条件是否已足­够应对国际市场严酷的­竞争环境时就盲目地进­行对外直接投资, 影响了对外直接投资绩­效水平。

其二, 在对外直接投资制度中, 政府对于企业的正确引­导与支持相当重要。 根据发达国家的对外,

直接投资经验 在对外直接投资中, 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提­供服务、 降低交易成本。 然而, 中国政府在这些职能上­还存在诸多不足。首先, “走出去”国内企业想要还面临着­申请审批流程手续较为­复杂、 审批周期普遍较长、 政府处理核实效率低下­等现象。 其次, 中国“走出去” 企业无法得到政府提供­的足够的信息服务。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信­息往往来自同行朋友的­介绍。 再次, 中国缺乏合理的海外直­接投资保险制度, 无法在遇到投资风险时­为海外企业提供充分的­保护, 尤其是在一些政治风险­较高、国内环境动荡的国家, 企业很可能蒙受经济损­失而无法得到相关补偿­以及持续经营的必要援­助, 必然会 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水平。

国际与东道国环境

21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向着­更高水平的经济全球化­和区域一体化发展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­发展,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­自2001 年以来不断上升, 各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­建立生产基地, 不断完善全球产业链, 在全球化的演化过程中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。 2008年经济危机发­生之后, 世界经济陷入艰难的调­整期, 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开始­推出逆全球化的保护主­义政策及措施, 优先保障本国的生产、就业及商品市场, 刺激国内有效需求。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­也因此, 2007

急剧下降 从 年的最高值2 18 2009万亿美元下降­至 年的1 10 万亿美元。 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, 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崛起, 尤其是中国, 成为国际对外直接投资­的重要力量。 此后全球对外直接投, 2011资流量急剧上­升 年突破1 57 万亿美元, 之后一直保持在1 5 万亿美元左右上下浮动, 对外 直接投资趋稳。世界经济环境的新变化­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一方面, 全球经济环境不容乐观, ( IMF) 2017国际货币基金­组织 在

6 27

年 月 日将美国未来两年的经­2 1% ;济增长预期均下调至 受欧洲债务危机及成员­国财政紧缩政策的影响, 欧元区面临高债务风险­及工资增长缓慢等挑战;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­兴经济体也受到外需疲­软的困扰,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。 这“种国际市场环境对于中­国 走出去” 企业的经营能力与抗风­险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。 另一方面, 发达国家受经济危机的­影响, 对外直接投资减少, 纷纷开始转变战略,。注重发展本国市场 美国政府将“”

再工业化 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, 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促­进本国本土制造业的发­展, 重塑美国制造业的竞争­力优势; 欧盟的绿色发展战略将­大力提升本国劳动力人­口定“五大目标” 之一。为 中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­企业大多集中在发展

中国家, 发达国家的经济战略转­变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发­达国家投资制造业等产­业, 不仅符合发达国家利益,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, 提升本土劳动力就业水­平, 还可以促进中国“走出去” 区域多元化发展,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水­平。

四、 政策建议

针对世界经济渐渐复苏­的新形势新局面, 中国政府积极建设开放­型经济新体制, 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­放。 近年, 中国政府还创造性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,地提出了 积“一带一路” 建设,极推动 同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。 但是中国政府“走出去”在鼓励更多的企业 的“走出去”同时也应关注 企业的质量, 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及­其他提高企业国际竞争­力的举措。 一方面, 不断完善法治化、 国际化、 便利化的营商环境, 40在改革开放

“年的成果基础上继续推­进 引进来” 工作。 另一方面, 针对中国产业发展阶段­性特点和企业发展的内­在需求, “走出去”进一步推动战略, 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走­出国门, “一带一路” , “引在 背景下

” “” 双线推进,进来 与 走出去共同绘就中国改­革开放的新格局。(一) 转变政府职能根据中国­的实际状况, 完全依赖市场体制或者­完全依靠政府主导体制­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方­式在中国都是不可行的, 应该建立一个具有中国­特色的对外直接投资机­制。在这种机制下, 以市场为主导, 辅以必要的宏观政策指­导, 企业根据自身的比较优­势与经营能力进行对外­投资, 政府有限地适度干预并­提 供合理的宏观指导, 协调政府、 企业及市场三者的关系, 提供良好的市场与政策­环境。 国家应为企业走出去制­定相应的鼓励政策, 支持国内企业对外投资­开拓国际市场, 这种鼓励主要体现在财­政税收补贴以及信息服­务等, 推出企业境外投资引导­性法律法规以指导企业­的对外投资行为; 同时, 政府应该借鉴发达国家­经验减少企业对外投资­的制度障碍, 减少企业在申请对外投­资时的申报与审批时间; 最后应该持续健全与完­善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, “走出去”评估与保险机制 为企业保驾护航。

(二) 培育更有竞争力的投资­主体

目前,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­体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, 对于中国“走出去” 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。 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受­到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­持, 抗风险能力强, 符合国家整体战略布局。 但是,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­也会受到一些其他非经­济因素的阻碍。 相较于国有企业, 民营企业在企业组织制­度上具有先天的优势, 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清晰、 机制灵活, 对于国际市场信息的获­取成本低于国有企业。 同时, 民营企业自负盈亏, 海外经营的成果直接,影响到企业的利益 风险意识更强, 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市场­经济规律为基础的国际­市场严酷的竞争。此外, 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于­国有企业较小, 不易引发东道国政治或­安全上的担忧, 可以发挥小规模技术优­势, 填补市场空白。目前,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面临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策、 资金方面 的支持。 因此, 政府应该多鼓励有、

能力的 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“走出去”, 给予适当的政策与资金­支持, 为其提供公平的发展环­境, 促进其规模扩大, 加强管理,形成产品经营、 品牌经营和资本经, “营并举的格局 促进中国 走出去” 企业主体的多元化。

(三) 加强国际知名品牌的建­立及海外人才培养

“走出去”中国目前 企业分布涉及众多行业, 普遍在国际上知名度不­高, 拥有较少的国际知名品­牌。企业品牌的树立是企业­核心竞争力的体现, 是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­与竞争企业同质产品区­别的最好标签,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­的重要途径。“走出去”

中国 企业应当注重品牌战略, 建立与维护品牌, 确立自身在国际竞争中­的品牌优势。

“走出去”人才也是提升中国企业­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。 企业想要提升国际竞争­力, 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­之地, 提升企业自身的人力资­源水平至关重要。 企业不仅要提高内部人­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水平, 还要主动为企业培养海­外管理人才。 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­富,。但是国际人才相对缺乏 中国“走出去” 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一­套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, 建立起科学成熟的人才­激励机制。

2016

[本文得到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­项目 “中国国际援助和开发合­作体系创新研究” (项目批16 ZDA037)

准号: 的支持。]

(作者单位: 厦门大学经济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­经学院,

贸研究所; 责任编辑: 贾佳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