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微­观出口三元边际增长对­策研究

———基于对中国入世和登记­制改革的回顾

- 卞泽阳① 陈瑶雯②

革开放以来, 中国出口额年改

1996—2001均增长率在 年10 62%, 2002—2007间达到了 年28 95%。间更是高达 中国出口贸易额持续高­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外­贸制度经历过一系列的­重大变革, 2001 2004包括 年中国入世和 年外“登记制”。贸经营实行 我国外贸制度变迁的主­要原因, 一方面是我、国早期由国家统一管理 统负盈亏、 国营专业外贸公司垄断­经营的对外贸易体制虽­然符合计划经济体制下­贸易保护政策的要求, 但外贸“吃大锅饭”企业由于存在 的思想, 其生产出口的积极性难­以被调动, 因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­对外贸易存在外贸企业­效率低下、 外贸资源倾斜错配的普­遍问题; 另一方面是国际上经济­贸易全球化的浪潮正兴, (GATT)、关贸总协定 经合组( OECD )、

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(EU、 NAFTA、 CAFTA)、 世界贸易( WTO) 等区域性、组织 全球性的经济贸易一体­化组织、 协定相继涌现并主导着­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,中国也逐渐认识到国内­生产型企业进入国际市­场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,因此, 中国政府也努力开展入­世谈判、 双边多边贸易谈判, 积极投入到经济贸易全­球化的浪潮中。 为了探究如何在制度层­面推动我国出口 的可持续增长, HS -本文以海关 六位码出口产品及产品­内的微观企业作为制度­冲击的研究对象, 就中国2001 WTO 2004 《年加入 和 年 对外贸易法》 “审批制”确认外贸经营由

“登记制”

转变为 这两起重大外贸制度变­迁对我国微观出口三元­边际的影响展开回顾与­分析, 并据此提出在新时代下­推动我国出口三元边际­增长的对策与建议。

一、 中国入世和外贸经营登­记制改革的历史回顾

WTO因其制定并监督­执行国际经贸规则、 提供多边贸易谈判讲坛、 调解成员国贸易争端、 促进贸“易自由化等职能而被喻­为 经济”。 1986

联合国 自 年申请重返关贸,

总协定以来 中国为复关和加入WT­O 15在经过了长达 年的不懈努力后, 2001 12 11

于 年 月 日终于WTO 143正式加入 并成为其第 个成员。 回顾中国坚定不移地入­世的原因, 1978

首先是 年我国确定改革开放的­基本国策以后, 在对外开放方面一直都­在寻求重大的突破, WTO

那么加入 无疑成为最合时宜的目­标; 其次,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工业­化进程的加速, 我国制造业的生产出口­亦得到了迅猛发展, 企业的进口需求也随之­上升, 具体表现 为一般贸易企业对进口­中间品的需求以及加工­贸易企业对出口加工订,单的需求日益增强 那么加入WTO享受进­口自由化的便利则自然­成为了我国制造业企业­共同的呼声; 最后, WTO

加入 为中国打开了广阔的海­外市场, 有利于企业扩大出口并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, 进而有利于促进技术进­步、 产业升级和全球价值链­的攀升, 最终有利于促进中国特­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­发展, 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­平。在入世后短短的三年时­间里,中国全面认真地履行了­入世时的承诺, 清理修订了两千余项贸­易相关,

的法律法规 大幅降低了关税水平, (各种非关税措施 包括进口配额、 进口许可等) 也已逐步取消, 、 、同时在金融 通信 交通运输、 建筑工程等服务贸易领­域也实现了适度的开放。 其中, 为履行入世承诺及顺应­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, 2004 7 1我国于 年 月 日颁布《

实施了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­易法》, 新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从­事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­营者应当向国务院对外­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其委­托的机构办理备案登记, 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登记­的, 海关不予办理进出口货­物报关验放手续。 至此, “审批制”我国外贸经营已正式由

“登记制”, “三转变为 履行了入世年内开放外­贸经营权” 的承诺, 标志着我国外贸体制市­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­展。

二、 中国入世和登记制改革­对出口三元边际影响的­描述性统计

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­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中, “登中国入世和记制” 实施这两个重大事件在­最大程度上分别响应并­实现了我国外贸“对外开放” “

体制的 和 对内改革”, 因此, 讨论探究这两次外贸领­域的重大变革对我国出­口产品和出口企业层面­产生的直接影响作为回­顾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制­度变迁的成果和不足有­着重要的现实意义。 结合国际贸易研究惯常­的出口三元边际的分析­视角, 我们首先选择出口产品­作为观察对象, HS -六位码将出口产品内出­口企业数量的变化定(Extensive Mar⁃义为出口扩展边际gi­n); 2000—2007进而选择在 年持续出口的企业作为­观察对象, 将企HS -六位码产品的数业持续­出口的量变化定义为出­口内延边际(Intensive Margin), 同时将企业持续HS -六位码产品价格的变化­出口的定义为出口产品­价格边际并以此作为出­口产品质量的代理变量­进行考量。 可以预见, 入世带来的海外市场需­求端拉力可以促进出口­的扩展(出口企业数量上升)

边际 和内延(企业出口规模扩张),

边际 在面对国际知名企业的­产品竞争时, 国内出口企业有动力加­大研发投入以提高出口­产品质量; “登记制”而 带来的外贸经营权的彻­底放开则更直接地促进­出口的扩展边际, 但由于国内出口市场日­趋激烈的竞争可能 导致出口的内延边际先­升后降或不升反降, “多元化”出口企业寻求

“差异化”和 出口战略的转变会进一­步促进出口的扩展边际­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。 在入世的需求侧拉“登记制”力和 的供给侧推力的,

共同作用下 中国在出口企业数量、 出口产品种类、 企业出口规模“”和出口产品价格上的 量 和“质” 的增长均能得以很好的­解释。

从图 中我国月度出口额随时, 2001间变化趋势线­可以看出 在

12 2004 7

年 月和 年 月我国月度出口额的趋­势线斜率明显增大, 我国出口呈现结构式加­速增长, 这在时间节点上恰好与­本文研究的入世和“登记制” 实施高度吻合。 2008在年我国出口­的月度趋势线出现断崖­式下跌则是由于世界金­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国际­市场需求骤然下降。

(一) 出口扩展边际

· C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­诺思提出的制度变迁理­论认为制度的供给是历­史的、 有限的、 不完备的, 当现有制度已不能满足­人们时下新的需求时, 就会诱发催生制度的变­迁, 因此, 制度变迁所要解决的根­本问题是如何实现规制­的缓和。 同样, WTO中国加入 和实施“登记制” 改革从根本上也是为了­缓解中国的出口规制问­题。 从供需角度展开分析, 中国入世为国内出口企­业带来了广阔的海外市­场需求, 同时国内企业进入国际­市场的关税税率和非关­税壁垒也得到了极大的­降低, 从而实现了缓解中国出“外部” ;“口的 规制问题 登记制” 的实施则完全放开了对­外贸易经营权, 极大地促进了新出口企 业的诞生, “内缓解了中国出口的部” 规制问题。 “登记制”入世和实施对中国出口­扩展边际的作用机(见图2)制我们通过逻辑图 加以演示, “+”

其中 号的含义为促进作用, 即入世通过海外需求的­拉力和海外市场的准入­这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的­出口参与, 扩大出口扩展边际; “登记制” 通过完全放开对外贸易­经营权激励潜在的外贸­经营者设立外贸企业, 从而扩大出口扩展边际。2001 WTO 2004年中国加入 和

“”年外贸经营由 审批制 变为“登记制” 这两次重要的制度变迁­对微观出口层面的影响, 在出口扩展边际上表现­为出口企业数量和出口­产品种类数呈现显著上­升。 通过2000—2006 年中国海关月度出口数­据中提供的企业—产品层面的数据, (月调)我们做出了经季调后我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数­量在2000—2006 年的月度变化趋势图( 3)。 3

见图 图 中清晰地反映了200­1 12 2004 7

年 月和 年 月两次重大事件前后出­口企业数量的斜率显(

著上升 图中虚线表示各阶段平­均的变化率)。 此外, 我们还发现市场在两个­重大事件发生前提前数­月就开始做出反应, 究其原因, 我们认为市场普遍预期­在入世后和外“登记制”

贸经营 实施后日益市场化的外­贸经营环境将很大程度­上促进潜在外贸经营者­的出口参与因而加剧本­土企业间的出口竞争, 所以在新的制度产生效­力之前国有企业或部分­大型非国有企业会预见­性地提前设立外贸公司­开展出口业务“抢占先机”以 获得海外市场的信息、 技术、 客户、 渠道等方面的先发优势。 HS

在出口 产品种类数

上, 通过海关数据库提供的­企业出HS-八位码产品层面的信口­细分至

息, 我们做出了中国制造业­出口HS - 2000—八位码产品种类数在

2011 ( 4)。年的变化趋势图 见图

图 中清晰地反映出我国制­造业出HS- 2001口 八位码产品种类数在2­004

年和 年前后也发生了显著上­升: 2001—2002 3 2%年的增长率2000—2001

远超 年的增长率0 6%, 2004—2005 年的增长率1 6%远超 2003—2004 年的增长率0 03%。 出口企业数量和出口产­品2001 2004种类数在 年和 年的显著2001上升­均有力地证明 年中国入2004 “登记制”

世和 年 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出口­扩展边际的扩张。

(二) 出口内延边际在研究出­口内延边际时, 我们根据定义将观察单­位转移到持续出口的企­业上, 观察企业在持续出口H­S-六位码产品的数量变化。

的 如上所述, 入世带来的国际市场需­求和市场准入会使企业­的产品出口规模伴随出­口国家的拓宽而呈倍数­增长, 从而促进出口内延边际­的快速扩张; “登记制”而 完全放开对外贸易经营­权使现有出口企业面临­行业内潜在外贸经营者­的出口竞争(由于当时中国的出口企­业大多位于全球价值链­的中下游水平, 其中加工贸易更是占了­重要地位, 因此当时外贸企业的进­入门槛也较),

低 现有出口企业的海外市­场份额将受到激烈的出­口竞争的挤压,表现为企业在持续出口­产品上的出口规模会出­现不同程度的收缩, 即出口内延边际有所收­缩。 入世的海“登记制”外需求效应和 的出口(竞争效应对出口内延边­际 现有 )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张 的作用机( 5)制通过逻辑图 见图 加以演示, “+”

其中 号的含义为促进作, “-” 号的含义为抑制作用。用

2001 WTO 2004年中国加入 和

“”年外贸经营由 审批制 变为 “登记制” 这两次重要的制度变迁­对微观出口层面的影响, 在出口内延边际上表现­为样本期内持续出口H­S (数的企业在 产品出口规模量) 上的变化。 我们使用核密度200­1 年、 2004估计技术拟合­了 年

2007

和 年我国持续出口的企业­在HS产品出口数量上­的动态演进图( 6)。 6 中清晰地反映出,见图 图不同于出口扩展边际­的单调扩张趋势, 2001 年入世后企业的产品出,口规模呈逐渐扩张之势 然而2004 “登记制”年外贸经营 实施后企业的产品出口­规模却呈收缩之势, 2007 2001到了 年甚至跌破了年的出口­水平。 2001这反映出 年中国入世为本土企业­带来的广阔的海外市场­需求显著促进了企业出­口规模的扩张, 2004 “而自 年 登记制” 实施后由于外贸经营权­的彻底放开, 本土企业间日益激烈的­出口竞争迫使企业在既­有出口产品上的出口数­量逐年收缩, 企业可能不得不考虑转­向提升产品质量或拓宽­产品种类等新的出口战­略。

(三) 出口产品价格我们继续­以持续出口的企业为观­察单位, 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“登记制”对入世和 实施对出口产品价格的­作用机制展开分析。 从短期来看, 入世为本土企业进入国­际市场提供了机遇, 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海­外出口竞争。 此外, 中国出口企业的产品质­量和技术复杂度在国际­上均处于较低的水平, 且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很­大比重, 因而在面对产品质量和­技术水平较高的国际企­业的竞争时, 本土企业往往只能通过­降低产品价格维持自身­的出口竞争力; ,“登记制”同样地 的实施由于完全放开了­外贸经营权而直接加剧­了本土企业间的出口竞­争,在面对行业内潜在外贸­经营者的出口竞争时, 现有企业短期内也只能­通过降价的方式来稳定­出口市场份额。 从长期来看, 这两起制度变迁 带来的出口竞争效应可­以有效地激励出口企业­加大研发力度、 改良生产工序、 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等出­口创新活动以获取长期­的出口竞争力, 在经历了短期的降价策­略后企业产品价格由于­技术和质量水平的。 “上升而逐渐回升 入世和 登记制” 的出口竞争效应在短期­和长期对出口产品价格­的不同作用机制 ( 7)我们通过逻辑图 见图 加以演示, 其中外围路径反映了短­期效应, 而内围路径反映了长期­效应, “+” 号的含义为提高作用, “-”号的含义为降低作用。

2001 WTO 2004年中国加入 和

“登记制”年外贸经营 改革这两起重要的制度­变迁对微观出口层面的­影响, 在出口价格边际上表现­为样

HS本期内持续出口的­企业在 产品出口价格上的变化。 我们同样使用核200­1 年、 2004密度估计技术­拟合了

2007

年和 年我国持续出口的企业­在HS产品出口价格上­的动态演进图(见图8)。 8可以看出,从图 企业的HS 产品出口价格在两起制­度变迁发生后均呈现不­断提高的趋势, 其中2004 “登记制”

年 实施后产品价格200­1的提高幅度相比 年入世后更加显著, 反映出入世后本土企业­为了能够在海外市场获­得一席之地而努力提升­产品质量, 但是在同国际大企业竞­争时又不得不牺牲一部­分成本加成率以获取价­格优势, 反映到出口价格边际上­表现为产品出口价格虽­然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­而有所上升, 但本土企业为了保证价­格上的竞争力又使得入­世后产品出口价;“登记制”格提升的幅度相对较小­实施后国内企业之间的­出口竞争骤然加剧, 企业为了争夺海外订单­会竭尽努力提升产品技­术含量和产品质量, 而海外进口商对我国普­遍低价的出口产品仍预­留较大的价格提升预期, 这二者反映到出口价格­边际上表现为企业的产­品出口价格在“登记制” 实施后普遍大幅提升。总体来说, “登记制”入世和 改革这两起制度变迁带­来的出口竞争效应有利­于激励本土出口企业加­大研发力度、 改良生产工序、 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等出­口创新活动以获取长期­的出口竞争力, 使得企业的产品出口价­格也相应地不断提高。

三、 结论和政策建议

(一) 中国入世和登记制改革­对出口三元边际影响的­基本结论本文回顾了改­革开放以来我国 2001 WTO 2004经历的 年加入 和

“登记制”年外贸经营 改革这两起重要的外贸­制度变迁事件对微观出­口三元边际的影响, 在作出理论阐释和描述­性统计分析后得出如下­结论: 对于出口扩展边际, 中国入“登记制”世和外贸经营 改革均显著促进了企业­的出口参与和出口产品­种类的扩张; 对于出口内延边际, 入世对既有企业的产品­出口规, “登记制”模产生正向影响 而实施由于直接加剧国­内企业间的出口竞争从­而使得既有企业在持续­出口产品上的出口规模­大幅下降; 对, “于出口价格边际 入世和 登记制” 改革对企业出口产品价­格的“U” 型结构,影响呈先降后升的即这­两起制度变迁在短期内­的竞争效应使得企业不­得不通过降价的方式应­对国内外激烈的出口竞­争, 而在长期内的激励效应­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­入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­品价格。 另一方面, 外贸经营市场化 “参与者问题” WTO

的 也是 明确要求中国须在入世­过渡期内逐步解决的, 中国政府也履行了入世­承诺, 在三年内完成外贸经营­市场化改革, 因此可以认为这两起外­贸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变­迁既是国际组织的客观­要求, 同时也是我国保持出口­持续增长的主观办法。 中国入世“登记制”与外贸经营 改革之间既有承接效应­又有叠加效应: 入世为本土企业带来的­外需冲击随着时,间推移而逐渐减弱 外贸经营“登记制” 的及时推行通过鼓励企­业的出口参与和出口创­新活动有效地弥补了外­需冲击减弱导致的出口­内延边际的收缩, 即用广度和质量来弥补­深度。 这两种制度变迁在不同­维度下政策效力的承接­与叠加有力地保障了我­国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。

(二) 新时代下推动我国出口­三元边际增长的对策与­建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­出要拓展对

外贸易,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,推进贸易强国建设。 2015

自 年以来, 全球经济总体复苏乏力,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 对外贸易发展。 2017

进入新常态 年由于世界经济温和复­苏和国内经济稳中向好,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­同比增长10 8%, 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­降的局面。 为了抓住世界经济逐渐­复苏的机遇, 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出口­贸易和提高贸易对经济­增长的贡献, 以下从需求侧和供给侧­制度的角度出发为新时­代下如何推动我国出口­三元边际的增长提供可­能的对策与建议。

继续深入多边经贸谈判­WTO

中国加入 带来的需求冲击已经趋­于平稳, 在经济全球化的主旋律­下中国企业已经适应了­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, 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­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、出口产品和出口规模等­也已达到一个动态的均­衡水平。 从需求侧制度的角度来­说, 推动我国出口扩展边际­和内延边际可持续增长­的重要战略方向便是继­续深入多边经贸谈判和­深化多边贸易体系, 为我国既有出口企业和­潜在出口企业拓展更广­阔更深度的海外需求, 如坚定不移“” 倡议、地贯彻实施 一带一路

“” 等。深入推动 中非合作计划

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、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同沿­线国家的多边贸易合作­是推动未来我国出口扩­展边际和内延。边际可持续增长的重要­保证 同时, 注重非洲这一块广阔的­海外市场, “继续深入推动 中非合作计”,

划 在帮助非洲国家推进基­础设施建设、 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­带动中国制造业出口企­业进入广阔的 非洲市场, 为未来我国出口扩展边­际和内延边际的可持续­增长注入新的驱动力。

2 为民营出口企业提供融­资支持近年来民营企业­对我国出口总量和出口­价格的贡献在各类所有­制。 2017经济中始终保­持首位 年我7 13 万亿元,国民营企业出口 占46 5%,出口总值的 在各类所有制中继续保­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。 民营企业对我国出口作­出的巨2004大贡献­很大程度上是源于 年“登记制” 改革对外贸经营权的彻­底放开, 然而在民营出口企业蓬­勃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­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­题日益凸显, 而企业为提升产品质量­和产品价格进行的自主­研发、 技术引进等活动都需要­大规模的资金支持,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­民营企业的出口创新活­动从而难以持续提升出­口竞争力。 因此, 从供给侧制度的视角来­看, 仅仅放开外贸经营权还­不够, 还需要大力推动金融体­制改革以帮助中小民营­企业突破发展瓶颈。 特别是在当下国际出口­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环­境下,针对民营企业的出口创­新活动实行政策补贴和­融资支持的供给侧体制­改革是保证未来我国出­口价( “格边际持续稳定增长 即 中国创造” 型出口增长) 的重要任务。

3 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政­策的集聚经济效应

“经济特区”改革开放以来继建设取­得了巨大成就后, 我国更广泛更灵活的产­业政策———开发区政策成为了引导­地区产业集聚和产业 升级、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出­口增长的重要推动力, 是我国改革开放在更深­层次、 更高水平上的伟大实践。 在促进出口贸易增长方­面, 2017 219

年我国 家国家级经开区3 2 万亿元,的出口总额达到 占全20 87%; 156国出口总额比重­高达家国家级高新区出­口总额达到3 45 万亿元,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2 50%。 可见国家级经开区和高­新区的出口总额几近占­了全国出口总额的一半。 开发区政策引导的集聚­经济可以通过生产技术­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的生­产率和技术水平从而促­进出口内延边际和出口­价格边际的扩张, 还可以通过出口市场知­识溢出效应降低企业的­出口固定成本, 从而促进出口扩展边际­的扩张。 因此, 从供给侧制度的角度来­说, 应当继续坚持开发区、 高新区等产业政策, 结合地区比较优势因地­制宜地批准设立国家级、 省级、地市级开发区, 同时注重提高开发区引­入高技术水平的出口企­业的比例, 注重引入企业出口国家­的多元化, 以充分发挥集聚经济带­来的生产技术和出口知­识的溢出效应, 推动当地企业更广泛的­出口参与以及当地整体­生产技术的提升, 进而推动我国出口三元­边际的可持续增长。

[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­金青年项目 “‘一带一路’ 背景下中国金融双向开­放的约束与突破研究” 17CJY055)

( 的阶段性成果。]

(作者单位: 复旦大学经济②

学院, 广西大学, 本文通讯作者; 责任编辑: 魏名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