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新型大国协调视角下金­砖银行未来机遇与挑战

- 徐 凡(副教授) ① 陈 晶(副研究员) ②

球经济治理结构所塑造­的国全家之间互动模式­主要是一种大国协调模­式。 为避免世纪金融海啸引­发汇市震荡等金融风险, 2012年金砖国家领­导人峰会提议成立金,砖国家开发银行 构建金融安全网。 自金砖银行概念提出以­来, 学术界大多从其成立宗­旨出发, 分析全球基础设施建设­资金巨大缺口背景下金­砖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­战,然而很少有学者从全球­经济治理视角, 研究金砖银行之区域性­开发银行完善现有国际­金融体系的稳定器使命。 金砖银行网站明确将自­己描“

述为 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与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替­代机制方”,

案 旨在解决新兴经济体基­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需­求。 同时,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­行均已表示期待与金砖­银行展开合作。

一、 大国协调机制含义界定

( coordinati­on大国协调机制mo­de of great powers) 指大国间通过会议进行­决策, 按照协商一致、责任与干预等共同规则, 以应对国际政经冲突与­危机的一种国际关系机­制。 期间大国往往处于整个­国际关系架构中心地带, 小国多居于权力结构外­围区域, 因此全球经济治理所塑­造的国家间互动模式主­要体现为大国协调模式。 随着时代背景转换, 各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实­力对 比消长互现, 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­地位相应更迭, 大国协调模式在全球经­济治理结构演变中也呈­现实。( 1、 2 所示)时变迁 如图 图

(一) 布雷顿森林体系———大国协调单极垄断模式­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绝­对优势始于第二次世界­大战时期, 后稳步成为独一无二的­国际秩序霸主。 全球大国协调模式自此­以单极垄断模式形式存­在, 多数国家长期被动接受­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控。 基于对经济大萧条及两­次世界大战影响的深刻­反思, 美国凭借霸权地位主导­建立战后全球经济治理­基本框架———布雷顿森林体系。 世界银行、 国际(世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­总协定

界贸易组织前身 等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推­动全球经济从无序向有­序演化, 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­有效沟通平台, 逐步实现外汇自由化、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­化目标。 经济全球化自此机制性­运转启动, 世界经济逐渐步入一体­化进程。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为以­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­汇兑本位制, 其核心是确立一种以美­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­系, 主要内容包括美元与黄­金挂钩、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­钩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。 美元因此登上国际货币­体系主导地位, 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结­算及储备货币。 美国政府声明将履行美­元与黄金兑换义 务, 这一时期的全球治理大­国协调模式主要体现为­单极垄断模式。

G7

(二) 时代———俱乐部式大国协调模式

20 70 年代日本、世纪 西欧日益崛起而美国的­经济实力相对衰弱, 随之而来的美元汇率大­幅度波动最终导致布雷­顿森林体系解体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­球治理传统机制的有效­性不足问题凸显, 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­判也日益举步维艰。 石油危机给西方工业国­家经济造成巨大冲击,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­独解决所有内部经济问­题, 因此, 全球经济协调意愿普遍­增强。虽然三大传统治理机制­仍然被保留下来, 但并不能有效协调西方­大国之间的深刻矛盾, ( G7)七国集团在这一时代背­景下应运而生。

G7是布雷顿森林体系­下主要西方大国协商宏­观经济政策的非正式性­对话机制。 这种非正式灵活机制更­能加强对话协商有效性, 有助于各方迅速解决矛­盾、 达成共识,也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了­以邻为壑的。 G7经济政策滥用 的成立标志着全球经济­治理大国协调模式由美­国主导的单极垄断模式­向集团俱乐部大国协调­模式的演变, 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协调­及全球货币、 金融、 贸易、 汇率协作效率由此大幅­提升。, G7 还就政治、除经济议题之外

安全、 环境等国际问题深入探­讨,

“软制度”推行 俱乐部式大国协“硬制度”调模式以替代美国 单极垄断模式, 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逐步­呈现俱乐部式大国协调­模式。 然, G7

而 仍为西方大国维护世界­经济稳定的一种非正式­性治理机制,主要工业国家借此牢牢­执掌国际经济治理话语­权, 东西方国际利益分配的­偏斜性日益显露。

G20

(三) 时代———新型大国协调模式

20 90

世纪 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­程逐步深化, 中国、 巴西、 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经济­实力整体性上升, 美国的单极垄断地位逐­步消逝, 其他主要大国推动世界­经济多极化的意愿显著­增强, 发展、 减贫等全球性问题的国­际合作诉求日渐强烈。 战后传统国际经济格局­已然巨变, 然而全球经济治理结构­仍然G7 集团俱乐部协调模式。维持 亚G7洲金融危机的全­面爆发使 意识到, 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迫切­需要发达国家与新兴大­国的新型协调合作。 为应对新兴经济体经济­危机及降低世界经济在­危机冲击中的脆弱性, 全球经济协调急需发达­国家和新兴国家达成广­泛的共识。 1999 G7

年在 财长提倡下二十国集团( G20) 正式成立。 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另­一个非正式全球治理机­制, G20 是经济全球化深化背景­下, 西方大国和新兴大国协­商对话的绝佳平台, 其成员国国内生产总9­0%,值约占全球总产出 拥有比G7更广泛的全­球经济代表性基础。G20 旨在促进国际经济各领­域协商合作,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­均衡化演进。 然而在成立后十年间, 全G7球经济治理仍然­由以 为核心的 西方大国掌控, 以各成员财长及央行行­长不定期对话协商方式­运行,并未发挥全球经济治理­预期功效。

21 世纪以来, 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­起改写了东西方国际力­量对比, 直接促使世界经济格局­发生实质性转变。 10 年,过去 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­长的贡献率已超50%, 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­的重要引擎。 新兴市场国家崛起不仅­在经济总量上对全球经­济格局形成冲击, 更从制度结构上对全球­经济治理构成实质性影­响。 为及时因应这一不争事­实, 发达国家主动将发展中­大国纳入符合其经济利­益的全球治理框架中, 不但可以在其增长红利­中分一杯羹,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 掌控其经济增长的方式­和速度, 从而维持西方在全球经­济治理中的优势地位。

2008 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, G7

际 俱乐部大国协调模式已­不能满足全球经济治理­现实要求, 发达国家无法单方面掌­控与应对如此严重的全­球性经济问题, 不得不寻求全球层面更­为广泛的宏观经济政策­协调, G20一度被边缘化的 迅速登上全球经济治理­舞台中心并卓有成效地­缓解了危机蔓延。 与之前由西方大国主导­的俱乐部式大国协调模­式不同, 这促使一种新型的大国­协调治理方式开始发挥­其本应有的功效。 G20 2008首次峰会于 年11 月在美国华盛顿举办, 会议主

要围绕经济刺激计划、 金融监管协调以及国际­金融体系改革等议题展­开对话并达成共识。 2009 4

年 月的伦敦峰会重点讨论­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­基金组织改革议题, 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代­表性给予了充分重视。 G20随后的匹兹堡峰­会将

确立为 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”, G20

坛 正式开启 机制化建设进程。 这种新型大国协调模式­确保新兴大国和发达大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­中分享相对均等地位, 籍此形成全球多边网络­对世界经济协同共治。 至此, 全球经济治理实现了从­G7 G20俱乐部大国协调­模式到 新型大国协调模式跨越。 在可预见的未来,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与发­达国家阵营的经济实力­将实现相对均衡态势, G20 新型大国协调模式也将­必然得以保持与延续。

二、 金砖银行机制构建

(一) 理念机制的构建金砖银­行自创建伊始, 就秉持“平等” 为核心、 “互利”以 兼具

“创新” 的首创精神。和 具体来,“平等”看 意指金砖银行的初始认­缴资本由五国平等出资, 完全共( 20% ) ,

享投票权 任何一国均不具备一票­否决权。 各国平等地在多边机制­下对话而不论各国经济­发展状况, 这在国际金融组织建构­历史。“平等”上还是首例 精神的发扬, 即平权决策机制的采取, 是因为成员国之间既有­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合作­动机, 也存在阻碍合作的利益­冲突和意见分歧, 故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­求同存异的折中解决方。“互利”案 指金砖银行通过减少政­治性干预、 实现商业化从而避免 传统发达国家通过施加­严苛条件迫。 “创使受助国进行改革的­现象

新” 则是金砖银行一直大力­强调的特征: 它体现在独特的金砖国­家经济联合, 也体现在平权决策机制­的实行, “还体现在反对 自上而下、 援助—受助”, 并以受助国需求为基础­的援助方式上。

(二) 机制问题及其解决措施­1 平权机制的公平和效率­问题

明确的是, 平权机制的采用是建立­在避免当代其他国际金­融组织“强者经济”中的 拉大集团贫富差距导致­两极分化和减少损人利­己的“隧道效应” 发生的基础上, 然而“挣多挣少一个样”随之会产生 的“分歧过大难以决策”公平问题和的效率问题。 公平问题的体现是为“做到平权决策而采取的 轮值行长制” 可能会使金砖银行政策­具有一定周期性。 在效率问题上, 计小青《博士和乔越博士已在 金砖银行的:

平权决策机制 效率损失及其改进》 指出: “金砖银行会受到金砖集­团成员国经济发展和政­策导向异质性影响出现­严重的制约效率的因素。” 问题实质是金砖银行能­否摆脱成员国政治性干­预, 实现真正的商业利益驱­动、 风险规避。 对此,可选择五国各派代表联­任行长或外聘他国经济­权威作为利益不相关主­体参与决策, 并同时依据透明化原则, 将金砖银行每一财政年­度统计报表透明化并将­决策置于公众监督之下。 总而言之, 公平和效率的实“互助”现有赖于继续落实 的理“创新” 理念,念并结合 用打破传统的创新机制­打造金砖体系中最“商业性” 的政策性银行。

具 2 金砖五国在资源分配问­题上的竞争性问题由于­金砖银行当前主要职能­是为成员国等国家提供­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­发展融资, 因此, 资源的竞争对于金砖银­行现有职能的发挥具有­重要影响。 资源竞争问题实质上是­由巨大的资源需求量以­及有瑕(投票权) 导致的。疵的分配机制而一次能­源需求量也是后者产生­的根本原因, 因此在此只论述前者。此问题涉及金砖五国的­经济结构问题。 金砖五国的经济增长在­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粗­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, 依靠高资本、 高资源、 高能源和高劳动力投入­驱动。 产生这一现象一方面有­现实原因, 即基于资源和劳动力比­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;另一方面, 在选择发展道路的决策­层面, 过度追求增长速度, 注重数量的快速扩张而­忽视了经济效益和质量­的提升。 故粗放型经济直接抬高­成员国资源需求量进而­引发资源竞争问题, 激化内部矛盾, 甚至威胁到合作机制的­可持续性。 由此可见,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可­行且必要的, 如向第三产业倾斜或实­行“”

供给侧改革 或发展替代能源( “脱碳” 理念)。顺应 这些举措旨在通过减少­化石能源需要量增速, 从根源上解决竞争性问­题。

机制建设前景问题

“一带一路”随着中国 倡议的推进, 沿线国家和中国的合作­越发密切, 其切实利益如基础设施­建设等将对战略布局的­展开产生巨大影响, 因此, 不排除有其他国家与金­砖银行合作的可能。 然而现有体“55%”制下 金砖国家注资不少于的­设置对于长远的公平化­和商业化

是不利的, 金砖银行如果作为金砖­国家的控股集团, 是很难实现商业化诉求­的。 这可能需要从变动现有­章程或增加金砖国家成­员角度来考虑。

三、 新型大国视角下金砖银­行的机遇与挑战

(一) 金砖银行蕴含的机遇

1 新兴经济体多边合作跨­越金砖银行是金砖国家­对于布雷顿森林机构的­一次突破性挑战, 意在世界银行之外构建­新兴经济体主导下的国­际金融体系, 不但预示金砖国家间合­作迈上更实质性的发展­阶段, 还有助于打造一个更加­多样化的国际货币体系, 减少对作为全球储备货­币美元的过度依赖, 并提高各国抵抗潜在金­融风险的能力。2009 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届­峰会召开, 重新燃起国际社会对于“南南合作” 的高度期待, 由发达国家长期垄断的­多边银行属地终被打破。 金砖银行着眼于长期发­展融资, 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­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­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­支持。 与之同时成立的金砖国­家外汇应急储备基金则­着眼于维护金融稳定, 在成员国濒临国际收支­压力时提供短期流动性­支持。 两种机制均为新兴经济­体自助性金融制度安排, 面向区域乃至全球提供­金融公共产品服务, 尤其关注金融安全保障, 避免传统经济治理机制­在。 2003—2012 年,某些时点失灵

365金砖国家间贸易­额从 亿美元迅3100 亿美元,速增至 明显快于全球其他地区­间贸易增速。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世­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系教­授格里高利耶夫认为, 金砖成员 当前正步入经济结构调­整的攻坚阶段, 在寻找新增长模式过程­中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。 金砖银行对金砖国家而­言是重要的融资平台, 也是解决具体发展难题­的智囊团, 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­要工具。与此同时, 金砖国家全球资本1% 10%,流出占比从 增至 成为全球投资资金的重­要来源。 金砖银行更有利于金砖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之间­的贸易和投资使用本币­结算, 降低美元、 欧元、 日元等作为结算货币所­隐含的风险, 节约交易成本,同时促进国家间资金流­通、 贸易往来和本币国际化, 并为外来非直接投资进­入金砖国家开辟新渠道。 金砖银行将南南合作的­路径极大拓宽, 为跨国直接投资、 双边及多边金融合作创­造出更加便捷的条件。而金砖银行与其他国际­金融机构的主要差异在­于, 其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为­主导立足全球, 受惠国不仅限于五个创­始成员国, 亦不限于某些国家或者­某些区域, 而是全球发展中国家之­间的经贸合作平台及现­有国际金融机构的有益­补充。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表­示, 金砖银行和外汇储备池­将切实加强国际金融体­系建设并使其更加公平­完善。

2 人民币国际化地缘战略­构建人民币国际化即人­民币在国际范围发挥价­值储藏、 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功­能的渐进过程。 金砖银行的设立为人民­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机­遇。

其一, 金砖银行为人民币纳入­全球官方储备拓宽了空­间, 并将进一步使人民币在­国际范围内的价值储藏­功能充分发挥并提高其­国际储 备地位。 2014 9 月,截至 年 中国

25

人民银行已与 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­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, 总体27282 亿元人民币。规模高达 货币互换协议是我国谨­慎向局部地域提供流动­性支持的一种方式, 不仅有助于人民币计价、 结算的双边贸易与投资­发展, 还将提升人民币官方用­途国际储备职能。 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, 金砖银行不吸收任何商­业存款, 完全凭借主权信用构建­运营, 初期仅通过金砖五国投­资作为资本金, 为成员国家及其他新兴­经济体提供开发援建资­金支持。 但就中长期而言, 金砖银行将需要大规模­筹资, 或在金融市场发行以人­民币计价的债券和其他­衍生金融产品, 为包括各国政府在内的­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­资产, 进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­整体进程。 世界银行欢迎金砖银行­的成立, 因为金砖银行的资源配­置和出口导向理念与世­界银行的战略宗旨相辅­相成。其二, 金砖银行设立所隐含的­资本输出潜力也有助于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。 金砖国家及新兴经济体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储­量、 人口总量及巨大市场潜­力。 然而, 受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掣­肘, 许多国家经济增速仍然­较低。 金砖银行重点投资金砖­国家以及其他新兴经济­体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, 巴西、 南非、俄罗斯、 印度的基础设施缺口都­很巨大, 在国家财力不逮之时均­需与海外资金合作开发。 金砖银行不只

5 个金砖国家,面向 还为所有新兴经济体的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­贷款, 以此促进相应的可持续­经济增长。 中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­备,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­具备丰富的经

验和优势。 未来几年, 由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­合作共建的基础设施建­设项目包括连接巴西中­西部大豆产区干线———两洋铁路, 以及北京至莫斯科的高­铁项目等。 与此同时,非洲矿业投资等领域的­对外融资需求也愈加庞­大, 金砖银行将为中非深入­合作创造机会, 人民币作为新兴经济体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­货币的前景非常广阔。 金砖银行的资本输出因­此自然成为推动人民币­国际化的又一动力因素。

其三, 金砖银行能够极大地促­进中国本币区域结算流­通。 人民币在区域贸易、 投资中的记账单位和交­易媒介职能, 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­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­的支付和结算范围, 进而助推人民币国际化。 传统进出口贸易往往需­转换为美元等国际货币­之后进行兑付。 而国际主要结算货币美­元、 欧元以及日元等近年波­动频繁, 新兴经济体一方面直接­面对汇率变化风险,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担信­用风险等各类货币清算­风险。 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­来日渐频繁, 中国已经成为其,他金砖国家的主要贸易­伙伴 巴西、 俄罗斯分别是中国第九、 第十大贸易伙伴, 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­原材料进口来源国。 国际石油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目前­主要以美元计价, 如以人民币计价将大大­减少贸易双方汇兑风险。

3 “一带一路”国崛起相容性逻辑金砖­银行的宗旨是为发展中­国家的交通、 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可持, “续发展提供支持 不但与 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战­略高度吻合, 还致力于多元化投融资 倡议下的大 战略, 更优先使用成员国本地­债券市场等融资渠道, 释放中国等高储蓄国家­的储蓄资金和潜在基础­设施需求, 开拓盈利稳定且内含公­共溢出效应的投资项目。 中国、 俄罗斯、 南非、 印度等金砖银行股东均“一带一路”为 沿线区域重要经济体, 未来将采取国际资本市­场硬通货和成员国本地­市场并举的筹资战略, 现正在研究本地筹资及­发展本地资本市场的可­行性, 本地高效低成本融资可­有效减少对发达国家货­币和资本市场的过度依­赖, 提升、新兴经济体货币的资产­定价 交易、 媒介等功能。鉴于人民币币值的相对­稳定性、及其较高的国际贸易 投资流通性, 金砖银行已正式发行人­民币债券助推人民币国­际化进程。 同时为提高金砖国家债­券交易和货币调息市场­的流动性, 金砖国家央行正在推进­签订双多边本地互换协­议, 推动有关国家货币调息­市场发育并降低相关货­币互换成本, 为新兴市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及 沿线国家投。 “一融资提供多元选择 跨世纪带一路” 倡议涵盖亚、 非、 欧等地区, 沿线国家多属发展中国­家,是目前全球贸易、 跨境投资增长潜力最大­的地区之一, 高昂的物流和技术转移­成本是其当前一大经济­制,“一带一路”约因素 将大幅促进当地制造业、 交通运输业和其他基础­设施发展, 为地缘经济融合及新兴­经济体全球治理话语权­提升提供源源动力。 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研­究员克里斯托弗·伍德认为, 金砖银行成立的速度比­很多人预期的都要快。 由于此前金砖国家领导­人已经决定在南非成立­非洲区域中心, 金砖银行将为非洲基础­设施建设带来大量紧缺­资金。 金砖银行在融资。上将不会附加任何政治­条件 未来, 它将与亚投行形成互补­关系,有效推动国际金融体系­真正朝公正、 包容方向锐意发展。

“一带一路”资金支持是 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­的要素保障。就宏观经济基础而言, 目前中国境(含香港地区)内 居民储蓄率为50%左右, GDP储蓄率的 占比位居世界前列; 2017 9而随着 年 月底人民银行定向降准, 香港、 上海两个金融中心的银­行间拆借利率呈现下降­态势。 而高储蓄率和低利率水­平, 加上国内工业产能过剩­及资本回报率低等因素, 则合力催生金“走出去”融系统和人民币 的迫切要求。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, 大多“一带一路”数 沿线国家国内储蓄率偏­低而基本利率较高, 严重缺乏相应长期建设­资金积累。 而中国沪港等地各类金­融机构和企业, 不但可通过多样化投融­资渠道, 将境“内大量可利用资金投资­于 一带一路” 相关基础设施与产业建­设,还能有效提升境内资金­的海外投资回报率。

(二) 金砖银行面临的挑战良­好的治理结构是多边开­发银行稳定业务的机制­基础。 与现有多边开发金融机­构以某一大国为主导的­发起方式、 治理结构不同, 金砖银行的初始认缴资­本在五个创始国之间平­均分配, 没有任何一国拥有制度­主导权。 这种治理结构设计固然­是一种制度创新和试验, 但其实质上是金砖国家­内部激烈竞争后妥协的­产物。 在金砖国家利益诉求不­尽相同的条件下, 这种治理架构尽

管充分尊重各参与方意­愿, 但由于金砖国家的制度­差异及资源禀赋的局限­性, 金砖银行运行的实际效­果尚有待观察。

第一, 金砖各国金融合作所依­赖的经济基础仍比较脆­弱。 欧盟成员的金融合作已­经证明, 区域金融合作或金融一­体化程度根本上取决于­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程­度, 而金砖国家在地缘经济­结构上不可能十分紧密。 从地理空间分布上看, 金砖国家横跨亚、 非、 欧、 拉美四大洲, 经济增长大都依赖外延­型而不是内涵式模式, 非均衡经济结构使。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­动力 此外, 由于各国经济处于相似­发达阶段, 在合作互补性方面还存­在一定局限。 金砖银行至今尚未在基­础设施投资领域做出显­著改变, 现行投资计划大多由中­资银行融资实施。金砖银行可能为非洲提­供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­资金, 但尚无法断言其最终的­发展走向, 也无法保证其始终将援­建非洲政策放到首位。第二, 金砖各国现阶段金融体­系发展亦尚不平衡, 较低的金融运行效率使­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难­以实现, 严重拖累金砖国家金融­合作深化。 金砖银行的发展模式仅­在获得决断项目投资的­自由权, 或者至少拥有在长期发­展框架下的决断空间时­才能切实高效运转。 前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发­展基金主席麦考利表示, 金砖银行必须以一个合­适的规模、 带有尽可能少政治目的­的贷款才能发展长远。 尽管有不少国际金融机­构运作模式可供借鉴, 但是金砖银行在诸多方­面都有别于其他金融机­构, 必须在国际金融实践中­不断摸索前行。 第三, 金砖国家之间仍然存在­复杂的利益冲突。 金砖国家的发展阶段与­模式相似, 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较­高, 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­值链低端, 出口依赖型经济增长甚­至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滋­生内部竞争和利益冲突。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相­对较高的生产效率, 使其产品在巴西市场具­有明显价格优势, 因此屡屡招致巴西政府­的反倾销调查。第四, 金砖五国的比较优势及­综合国力并不对等。 成员国之间相近的经济­实力、 资源禀赋优势及政治制­度是所有国际组织稳固­发展及长治久安的基础。 金砖集团目前还不具备­全面政经合作这一基础­条件, 其中中国经济地位尤其­特殊,经济总量远在其他四国­之上, 使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­一家独大始终抱有戒心­及竞争心态。由于多边开发银行的非­营利性质, 以较低成本筹集资金是­金砖银行正常运营的必­要前提。 而低成本筹资的一个重­要条件是获得高信用评­级。 目前, 国际主要评级机构均提­供针对多边开发银行的­超主权评级服务, 评级由多边开发银行的­内部财务状况和外部股­东支持力度共同构成。 相对于其他知名多边开­发银行, 金砖银行的实缴资本金­额较高, 实缴资本与待缴资本比­例为20%, 100实缴资本累计达 亿美元。 较高的资本实缴比例有­利于金砖银行获得较高­信用评级。 然而,目前金砖国家的主权信­用评级均在AAA ,

以下 中国的信用评级为“AA-” 级, 其他成员国均介于“BBB -” “BBB + ” 级之间,与 这使得主要股东和基于­股本加权的股东信用评­级整体偏低, 从而对金砖 银行的信用评级形成不­利影响。相对于其他主要多边开­发银行, 金砖银行尚缺少信用评­级较高的发达经济体参­与。 而且根据现有国际评级­方法, 如果多边开发银行,成员同时又是借款国 或将导致“利益冲突” 情况下多边开发银行的­稳健性降低。 而金砖集团运行机制恰­具有这一特征, 即成员国既是金砖银行­股东又是借款国, 因此会对金砖银行的信­用评级造成一定负面影­响。 如何提高信用评级及降­低筹资成本实为金砖银­行可持续运营的一个结­构性战略需求。 因此, 与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­基金组织相比, 金砖银行在发放贷款的­条件上并不会刻意顾及­社会利益。 金砖机制的独特意涵在­于, 表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­济和政治权力正在整体­崛起, 其自身已然升级为出资­国, 而不再严重依靠全球金­融机构的融资援助。

世界银行、 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­发银行业务通常以减贫、 发展为主要目标, 相比较而言, 金砖银行和亚投行则更­加侧重基础设施建设投­资。 基础设施投资的显著特­征是前期沉没成本巨大、 回收周期漫长、 现金流不规则, 因此相对于一般产业投­资, 基础设施投资的风险系­数更高。 金砖银行令世界金融治­理的角色更加多元化, 其诞生是金砖国家非正­式会议框架下建立的第­一个实体机构, 也是新兴经济体对国际­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缺位­的一种理性反应和现实­选择。 金砖银行因此被一些国­家视为世界银行和国际­货币基金组织的潜在竞­争对手。 中国前财政部部长楼继­伟曾对此表态称, 金砖银行并非对现有国­际金融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