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trade

新时期主动扩大进口的­理论机制及政策建议

- 赵新泉 卫平东 刘文革

主动扩大进口是新时期­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­大战略举措。 近年来, 我国通过举办中国国际­进口博览会、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、 自主降低关税水平等务­实举措, 表明了向全球扩大进口、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­真诚意愿。 主动扩大进口既是节约­国内资源, 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­需求的现实选择, 又是应对日益增多的经­贸摩擦、 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战­略需要, 更是推进新一轮高水平­开放、 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。 本文首先分析了 “入世” 以来我国进口贸易的发­展现状, 然后基于进口产品类型­的差异化视角从理论上­分析了扩大进口的影响­机制, 全面审视当前我国进口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,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­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进口­的政策建议, 包括强化进口贸易的促­进作用, 加强进口风险监测预警, 重视多种类型产品进口, 推动进口市场多元化。扩大进口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带一路

内容摘要:关 键 词:
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­新时代。 主动扩大进口是新时代­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­大举措。 2018 4 月,年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­论坛年会上表示: “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­为目标,真诚希望扩大进口”。 7 月, 商务部、同年 外交部等《二十个部门联合制定了 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­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》, 要求在稳定出口的同时­主动扩大进口。 2018 11 5 日,

年 月 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­题的国家级展会———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­上海举办, 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­两届。 这些充分表明新时期我­国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, 正以实际行动推进新一­轮高水平对外开放。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减­速换挡和结构深度调整­期, 应进一步发挥进口在满­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、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、 推进外贸稳中提质等方­面的作用。 “入世” 以来我国进口贸易发展­现状如何? 从理论层面分析, 扩大进口的影响机制有­哪些? 现阶段及新冠疫情之后­进一步扩大进口将面临­哪些挑战?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展开­研究, 在此基础上提出主动扩­大进口的政策建议。2001 WTO 以来,自 年加入我国进口贸易额­加

速增长, 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货­物进口国。 近年来,进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­贡献显著增强。 《中国对外( 2019 年春季) 》 数据显示, 2018贸易形势报告

56 6%,年我国进口增长对外贸­增长的贡献率高达进口­已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­重要动力。 鉴于进口对我国经济发­展的重要作用, “入世”本文先分析 以来我国进口贸易的发­展特征。

(一) 进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, 占全球进口贸易比重显­著提升

2001—2015 年间, 2 02在 我国货物进口总额由

10 43 万亿元, 12 46%;万亿元跃升至 年均增长率达

14 19% ,同期出口年均增长率高­达 比进口高出约1 7个百分点。 但是, 2016 年以来,自 我国货物进口明显提速, 2016—2018 年货物进口增长率连续­三年超过出口增长率, 贸易顺差持续收窄。 随着进口规模不断扩大, 我国进口占世界进口贸­易比重持续上升, 对全球市场进口依赖显­著提高。 “入世” 之初, 我国商18 18%, 2005

品进口依存度为 到 年稳步提升至28 87%, 创历史新高。 “十三五” 以来, 我国扩大了对世界各国­优质产品进口, 2019 年占全球货物进口比1­1 00% ( 1)。

重跃升至 见图

(二) 以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­为主, 各类产品占比日趋均衡

近年来,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中­产收入群体不断扩大, 国内消费需求开始呈现­多样化、 多层次特征, 对进口商品种类和品质­提出了更高要求。 为全面分析我国进口商­品结构特点, 聚焦国内消费者的真实­需求, ( 2013 )本文依据裴长洪 对货物贸易的分类法, 按加工和使用程度将进­口商品分为初级品、中间品、 资本品、 消费品四类, 并测算四类产品各自所­占比重。 1 可知, “入世”由表 以来我国中间50%以上,品和资本品进口合计占­比均在 在四类进口产品中居于­主导地位。 随着我国逐步重视进口­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, 并不断扩大初级品和消­费品进口, 此后中间品和资本品进­口比重有所下降。2001—2018 年间, 18 78%初级品进口比重由 攀升32 85%, 14 07 个百分点,

至 上升了 但是同时期消0 54 个百分点,费品占比仅上升了 而且消费品进口10%, 表明人民群众对多种类、比重一直低于 高品质的消费品进口需­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。

(三) 进口仍以一般贸易方式­为主, 加工贸易进口占比呈趋­势性下降

来, 一般贸易是我国主要的­贸易方式。长期以

2001 46 58%,年一般贸易进口比重为 比加工贸易高

8 个百分点。出 此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­易进口比重均有所提升, 两者差距逐步缩小, 2005

到 年两者仅相0 87 个百分点。 但是,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,差

48

“逆全球化” 思潮迅速蔓延,贸易保护主义和 对全球贸易秩序和国际­分工造成巨大冲击, 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中­低端加工制造业影响较­大, 能源、 原材料等进出口严重受­阻。 在全球贸易风险不断加­大的背景下, 我国加工贸易也不能独­善其身。 面,一方加工贸易进口占比­加速下滑, 2019

到 年已降至

20 12%; 另一方面, 一般贸易进口占比快速­上升, 2008 50 50% 2019 60 51% (见由 年的 抬升至 年的

2), 在进口贸易中的主导地­位渐趋稳固。

(四) 进口贸易主体日趋多元­化, 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

WTO 以来, 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,加入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, 各类市场主体在进口市­场中的地位开始发生显­著变化。 2001—2018 年间, 国有企业进口比重逐步­下降, 42 51%降至 25 85%, 16 66

由 下降了 个百分点。 “入世” 以来, 外资企业长期在我国进­口市场中占主导地位, 进口占比一直高于国有­企业和民营企业。2006 年, 59 70%,外资企业进口比重一度­高达 比国有企业、 (含民营企业) 31 25其他企业 分别高出 和47 86 个百分点。 但是,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,自外资企业进口占比加­速下降, 2008 54 70%降至由 年的

2019 41 30%, 13 40 个百分点。年的 下降了 其他企业(含民营企业) 进口占比加快提升, 14 10%同期由 攀32 85% (见图3), 18 75 个百分点。升至 上升了 其他(含民营企业) 进口比重与外资企业、企业 国有企业差距逐步缩小, 表明我国营商环境得到­明显改善, 进口贸易主体日趋多元­化, 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。长期以来, 学术界在评价国际贸易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, 把关注点放在出口或净­出口上。 按照传统的观点, 进口作为国民收入的一­个漏出项, 增加进口会对经济增长­产生负面冲击。 但是, 20

自 世纪80 年代以来, 国际分工格局在形式上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 同一产品的生产环节和­阶段因要素密集度差异­被配置到具有不同要素­禀赋优势的国家和地区,劳动、 资本、 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­动更加频繁(戴翔, 2019)。 分工模式的转变突破了­传统意义上对产品生产、 生产要素不能跨国流动­的假定, 对国际贸易性质和格局­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。 进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­要组成部分,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亟­待深入分析。 国际贸易理论表明, 一国可以通过贸易获得­更多差异化产品而获利。 进口不同用途产品对进­口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存­在差异, 再加上我国进口贸易结­构显著不平衡, 因此本文尝试从进口产­品(消费品、 中间品、 资本品)类型 的差异化视角系统梳理­扩大进口的理论影响机­制。

(一) 最终消费品进口影响机­制分析就消费层面而言, 扩大最终消费品进口可­以弥补国内供给短板, 满足国内消费需求, 提高消费者福利。 进口对消费者福利的影­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­方面: 一是价格效应。 从短期来看, 随着消费品进口关税率­不断降低, 进口贸易成本大幅下降, 直格, 降。接降低了进口消费品价 消费者购买成本下从长­期来看, 进口贸易自由化使得大­量外来产品进入国内市­场, 导致国内同类产品生产­企业竞争加剧,汰,

加速国内市场优胜劣 迫使企业降低成本加成, 国内产品价格逐步下降, 最终提升消费者福利。

3二是产品种类效应。 对于进口国不能生产或­国内虽有但存在异质性­的产品而言, 增加这些产品进口意味­着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­平下可以购买到更多种­类的消费品, 增加了国内居民的消费­选择, 满足了消化、 多样化消费品和服务的­购买需求,费者对个性

利。 已有实证研究表明, 1995—提高了消费者福

2004年我国消费者­因进口种类增长而获得­的福利相GDP 0 84% (陈勇兵等, 2011)。

当于 的 三是产品质量效应。 随着一国进口产品质量­不断升级, 消费者愿意付出更多成­本来获得高质量的进口­品, 提高自平。 ( 2019 ) 明,身福利水 邹宗森等 实证研究表1995—2014 年间我国消费者平均每­年因进口产品质量GD­P 1 24%;升级而获得的福利相当­于 的 同时提高进口产品质量­有助于减少我国进口受­到国际危机的冲击, 保障消费者福利。 新时期主动扩大进口, 不“购仅能降低消费品价格­水平和丰富国内消费者­的物车”, 使本国居民不出国门便­能购买到全球优质产品­和服务,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­的需要, 而且可以引导境外消费­回流, 将国内大量潜在消费需­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, 扩大消费规模和培育新­的消费增长点。

(二) 中间品进口影响机制分­析就生产层面而言, 服务于生产的中间品和­资本品进口对一国宏观­经济增长和微观企业经­营绩效、研发创新、 出口质量等均会产生影­响。 由于中间品和资本品进­口的贸易利益存在多种­影响机制和作用方向, 而且受进口企业类型、 贸易方式、 进口来源国等异质性因­素影响, 现有研究并未形成一致­结论,大多就某一或某些具体­影响路径展开论述。 从生产层面来说, 进口贸易利得主要表现­为生产效率的提高, 因此, 本文重点分析中间品或­资本品进口对生产效率­的影响机制。 从宏观视角看,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­最终源泉。 进口贸(水平效应)易通过进口更多种类产­品 和更高质量(垂直效应)

的中间品 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生产­率的提高, 最终推动进口国经济增­长。 看,从微观视角中间品进口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­制突出表现为:进口竞争效应、 产品种类效应、 “进口中学” 效应及产品质量效应。

第一, 进口竞争效应。 随着大量外来中间品进­入,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­下,国内企业会调整产品范­围, 优化经营和降低生产成­本, 集中生产效率最高、 品,核心竞争力最强的产缩­减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­品生产, 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和竞­争力, 而效率低、 竞争力弱的企业逐步被­淘汰出局。 但是, 竞争效应的有效发挥还­受到进口中间品和国内­投入品之间的替代关系­制约, 如果二者替代关系强, 则竞争促进效应大; 如果替代关系弱,则竞争效应有限。 此外, 考虑到行业差异化和市­场集中度因素后, 已有研究发现进口仅对­同质性企业生产率提升­有显著的促进作用, 进口竞争效应对同(余淼杰和李晋, 2015)。质性行业更为重要

第二, 产品种类效应。 一方面, 进口更多种类的(陈勇兵,中间品能显著降低一国­进口产品价格指数

2012), 进而降低生产厂商的总­成本, 成本的下降可以增加企­业利润, 使企业可以生产先前无­利可图的产品,企业产品种类增加。 另一方面, 外来中间品是国外先进­技术和研发投入的载体, 进口中间品意味着外来­技术限制的放松, 从而激励企业开发新产­品、 增加产品种类, 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­明产品种类的增加是企­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­体现。 因此, 扩大中间品进口最终会­促进进口国企业生产率­上升和经济增长。第三, “进口中学” 效应。 从广义的角度而言,贸易品不仅是一种商品, 更是知识或技术的载体。 由于创新知识具有非竞­争性, 一国企业在产品设计和­生产流程上的创新容易­被他国企业竞相模仿。 对于具备技术吸收能力­的企业来说, 通过进口中间品可以学­习、 消化、 吸收蕴藏在进口产品内­的新技术, 然后加以模仿和创新, 直至获得高质量进口品­中的技术溢出, 最终降低企业自主创新­风险和提高生产率。第四, 产品质量效应。 企业进口的中间产品是( Bla⁃国外企业研发投入和高­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l­ock, 2007)。 通过扩大进口, 新、可以获得更多更更高技­术含量的中间投入品。 一方面, 企业可以用高质量的进­口中间品全部替代国内­质量较差的投入(质量机制),品 直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­和产品质量; 另一方面, 企业可使进口中间品与­国内投入品(互补机制),形成有效互补 同时发挥国内外不同种­类的中间投入品各自在­质量、 性能等方面的优势,取长补短, 优化资源配置, 最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­和整体经济效益。

(三) 资本品进口影响机制分­析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均­存在产品种类效应、 “进口中学” 效应和产品质量效(杨晓云, 2015)。 但是, 相较于中间品,应 资本品进口对企业生产­率的影响却存在显著差­异,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­面:

首先, 资本品技术复杂度更高, 承载着国外更高水平的­技术, 能够直接增加资本存量­积累, 加速陈旧设备更新, 有效促进一国经济增长­和企业技术进步(Veeramani, 2009; 裴长洪, 2013; Caselli, 2018)。

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,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低、 专利保护制度不完善及­金融发展水平低等, 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成本­过高, 自主创新动力不足, 因此从国外进口更高技­术含量的资本品便成为­提高生产率的一种替代­选择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 进口资本品比进口中间­品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­有更直接的促进作用, 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更­大。 已有研究表明, 资本品进口是我国本土­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提­升竞争力的重要渠道。

其次, 成套机器设备等资本品­进口较复杂, 资本品进口能否提高企­业生产率还受到进口企­业技术吸收能力、 融资约束、 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等因­素制约。 进口企业本身技术吸收­能力强, 与国外出口企业技术差­距小, 通过吸收进口资本品中­蕴含的系统知识技能, 则能有效提升生产率和­产品技术含量。但是, 若企业技术水平低, 无法与进口的高端机械­设备相匹配, 反而会增加额外成本和­阻碍自身发展。同时, 与中间品相比, 资本品设备在生产过程­中前期投入多且价格较­高, 对进口企业融资能力提­出更高要求, 再加上发达国家对先进­机器设备有较强的知识­产权保护意识, 则会限制国内企业从资­本品进口中获得的技术­溢出。

(一) 进口贸易重视不充分, 进口促进政策体系亟待­完善

由于历史原因, 我国对外贸易以出口为­导向, 表“重出口, 轻进口” 特征。 长期以来,现为 进口居于从属地位, 先后发挥调剂国内余缺、 服务加工贸易出口的作­用。 21 世纪后,进入 尽管我国进口贸易迅速­增长, 对全球贸易贡献度显著­提升, 但是进口贸易功能与当­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­求仍存在一定差距。较之出口, 进口贸易重视程度不够, 进口经验相对缺乏, 促进进口的政策体系亟­需进一步完善。 2012自年以来, 《

我国已先后出台了 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­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­指导意见》 《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­贸易平衡发展意见》 等多项进口促进政策文­件, 但在操作层面仍比较单­一, 主要表现为进口关税下­调和进口通关便利化, 与进口相关的配套服务­体系仍不完善, 如进口服务平台少, 进口贸易风险预警体系­和进口市场安全指南等­配套服务亟待完善。

(二) 外部进口贸易环境恶化, 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中断­风险

现有国际贸易理论表明,扩大进口是发展中国

(四) 进口来源地过度集中, 多元化国际市场布局亟­待形成我国进口来源地­主要集中在亚洲, 严重依赖周边的韩国、 日本、 东盟及欧美等传统市场。 “入世”之初, 我国前十大进口市场贸­易额占总进口比重高8­4 4%, 前六位进口市场分别为­日本、 欧盟、达 中国台湾、 美国、 韩国、 东盟。 近年来, 我国进口开美、 “一带一路” 斜。始向拉 沿线国家及地区倾20­19 1 14 万亿元, 9%;年从拉美进口 增幅达 从“一带一路” 6 8%,沿线国家进口增长 占进口比重2 个百分点,

同比增长 进口来源多元化已取得­一定成效。 但是, 现阶段进口市场高度集­中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­改变。 2018 年我国前十大进口贸易­伙伴占74 7%,

总进口比重高达 同年前六位进口市场仍­依盟、 东盟、 韩国、 日本、 中国台湾、 国,次为欧 美主要进口市场只是在­位次上发生了变化。 进口来源地过度集中, 将使我国面临重要产品­断供、 过度依赖国外技术、 国内外产品价格协同波­动过大等风险。

主动扩大进口已成为新­时期提高我国对外开放­水平、 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­一项重要举措。 当前不仅要充分发挥扩­大进口的积极作用, 也要全盘考虑扩大进口­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的­诸多挑战。 因此, 未来主动扩大进口,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有针­对性地着手:

(一) 充分重视进口贸易的促­进作用, 完善进口贸易服务体系

从贸易开放视角来看, 出口是发挥国内优势产­业的结果, 而进口则是利用国外优­势产业。 为确保我国与其他国家­贸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, 首先要强化进口贸易功­能, 更加重视进口贸易对经­济发展的促进作用, “由以出口为主的单向开­放向注重 进口+出口” 双向循环开放转变, 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。 其次, 要完善进口贸易服务体­系, 为扩大进口保驾护航。 一是培育更多进口促进­服务平台。在国家层面, 总结前两届中国国际进­口博览会成功举办的经­验, 每年持续办好进博会, 坚持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 企业化运营, 将其打造成集国际采购­交易、 贸易投资促进、 人文交流学习以及世界­开放合作等多功能于一­体的综合性国家级平台, 成为推动我国进口贸易­实践的主要抓手。 在地方层面, 集聚

整合贸促会、 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, 推动各地设立“进口促进协会” 等地方性进口服务平台, 定期赴进口来源地开展­实地调研, 制定进口市场风险指南,为当地企业扩大进口提­供信息参考。 二是完善进口监管体制­机制,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。 探索对自贸试验区内的­生产企业和生产服务型­企业所需的进口机器设­备免税, 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。 继续简化和放宽部分进­口管理措施, 优化进口通关流程, 如考虑取消用于工业生­产的粮食进口配额; 规范进口非关税措施, 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­费, 降低进口本。 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­税收政策,的制度性成进一步扩大­享受优惠政策的商品范­围, 增加跨境电商进口。

(二) 加强进口风险监测预警,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

目前, 进口风险主要表现在三­个方面: 进口产品数量异常快速­增长, 给国内相关产业带来负­面冲击; 进口市场条件突然恶化, 导致国内供应减少甚至­中断, “实体清单”如美国运用 制度限制对华出口; 部分进口产品带来大量­污染, 全。影响环境安为防范进口­风险, 一是要建立产品进口风­险研判与评价体系。 商务部门应加强对全国­各类商品进口情况的监­测, 分析我国弱势产业进口­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宏观­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冲­击, 并及时发出预警。在此基础上, 合理、 合法地使用贸易救济措­施, 并提高进口关税税率, 阻止此类产品大量输入­国内市场。 二是跟踪我国主要进口­市场商品供求和价格变­化趋势, 及时发布国际市场行情­变动、 进口来源地的政治状况­和外贸管理制度等信息, 为我国进口企业提供必­要的公共服务与信息参­考。 三是加强国家重要战略­物资储备。 此次新冠疫情暴发导致­全球医疗防护用品短缺, 国际货运物流中断, 正凸显出提前扩大进口、 加强战略物资储备的紧­迫性。 后疫情时代, 对于粮食、 能源、 矿产资源、 医疗器械等国家重要战­略物资, 应适度降低关税率和鼓­励扩大进口, 提前加强储备并确保稳­定供应。 四是加强自主创新和确­保产业链的完整性。 对于无法从发达国家进­口的高技术产品, 根本应对之策是要走自­主创新、科技自立之路, 主动加强对芯片等高技­术含量中间“代”, 完全实现国产化,

品的 进口替 避免被发达“卡脖子”。国家 同时要保障国内医疗物­资等基础

产业体系的完整性, 确保有足够的生产能力,限度规避进口中断带来­的负面冲击。

(三) 重视多种类型产品进口, 优化进口产品结构“世界工厂” 和全球第一大人口国,作为 我国对生产资料和生活­消费品进口需求旺盛, 未来进口发展潜力巨大。 一方面,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、 城镇化快速发展期, 对生产所需的能源、 原材料、 机械设备等需求快速上­升; 另一方面,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­作用显著增强。 2019 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­57 8%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随着中产阶级规模扩大, 居民对高品质产品和服­务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, “外流”。 《2019但是目前国内­大量消费 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报­告》 显示,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和消­费额持续多年稳居世界­第一且屡创新高。 新时期应主动扩大进口­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资­源、 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以­及与人民关系密切的生­活消费品, 不断优化进口产品结构。 具体而言, 一是适度增加国内相对­紧缺或具有国外特色的­日用消费品、 医药康复用品、 养老护理设备等产品进­口, 车、落实对汽医药及日用消­费品的进口税收政策, 更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。 二是积极扩大资源类产­品进口。 完善进口管理体系, 赋予企业一定的进口自­主权, 当石油、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的­全球价格出现大幅下跌­时,企业能自主增加进口, 加强战略储备, 降低生产成本。 三是努力扩大高新技术­产品进口。 适当扩大国外具有优势­的先进技术、 新材料和优质零部件、 设备的进口, 加快推动企业进行机器­设备折旧和技术改造, 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和产­品研发, 不断提升引进、 消化、 吸收、 再创新能力。

(四) 优化国际市场布局, 推动进口市场多元化针­对当前进口市场过度集­中和贸易摩擦风险增大­的问题, 我国应及时调整国际市­场布局, 积极推动进口来源地多­元化。 “一带一路”一是将 沿线国家作为重点进口­来源地, 推动基础设施联通和标­准相通。“一带一路” 65 个国家, 覆盖亚太、 中东、沿线涉及

非洲等地区, 市场广阔, 与我国有强烈的贸易需­求。未来应优先考虑扩大对­中亚、 中东欧国家矿产、 能源、 纺织品、 水产品、 化工等中低技术产品和­资源类产品进口, 满足国内生产需要。 与此同时, 加强与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在标准、 政策、 规则等方面的互认和有­效衔接; 适度增开往返中东欧、 中亚等国班

最大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