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如今所见日常,来得并不寻常

改革开放 年,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变化?有多少人的改革勇气与­实践值得铭记?有多少故事曾经发生,至今仍带着历史的温度?又有多少经验需要总结,以使我们更好地前行? 40 今年,围绕改革开放 年,出版了非常多的主题图­书。本版择其部分予以推荐,以致敬即将到来的中共­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周年纪念日40 40 。

-

影像时间带来诗意和力­量

改革开放 年 给我们带来多少变化?一图胜千言。《时间的力量 改革开放 年40 ,

影像记 用会说话的照片 多维度 客观地展: 40

现 年间 国人在衣食住行 消费理财、社》 , 、交互联等诸方面的变化 这是中国普通人的40 , 、

日常。

,年前 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­是“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”,是 牛肉炖土豆”;40 年40 ,

后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之­中的人 想的是, “如何让精神世界不寂寞 这 年 社会和经, ,济呈现几何式发展 摄影师以记录时代为己。 40 ,

任 用影像作为日记本 用相机为这个时代,描绘了全景式的速写 这是时间带来的诗意, ,

和力量。

作者柴继军, 曾是新闻界知名摄影记­者,年,他离开报社,创办了图片版权互联网­交易平台———视觉中国, 他的人生角色的转20­00变,何尝不是中国改革的一­个影像?年的变化,也尽在 年的报章里。《报章里的改革史》,以 旧报新读 的形式 对改40 40

革开放 年历程中具有鲜明的时­代印记、“” ,反映改革征程中人们思­想观念的激荡和转40­变的典型性的人和事进­行解读 让读者看到改革开放 年来中国的思想解放 社会转,型与文化嬗变。正如主编刘昆所说:你如今看40 、见的日常,来得并不寻常。

全景为改革画像,为人民存史

年改革开放是一幅宏阔­的历史长卷,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、人民出版社联合各地人­民

40出版社编写出版《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》丛书,共 卷,其中中央卷 卷,31 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各 卷。

32 1丛书生动记录了我党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

1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­伟大实践,集中反映改革开放和社­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­的历史成就,为改革画像,为先贤留名,为人民存史。

同样是全景式的表述,《试点:改革的中国经验》将我国 年改革开放的实践,在与其他国家改革发展­路径和方法的比较中,提炼出我

40们的规律性经验。全书既从现象层面梳理­试点的丰富案例,又从经验层面总结试点­的具体路径和做法,还从认识层面论证试点­所包含的客观规律,理清试点的逻辑,归纳阐释中国方法与中­国经验的重大意义。

纪念改革开得万世功

站在改革开放 年这个时间节点, 更令人深切缅怀改革开­放总设计师邓小平。

40

《邓小平在 1984》讲述了邓小平在 年的主要工作和对中国­改革开放所作出的重要

1984贡献:开启了全面的经济体制­改革,提出中国的发展战略是­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­等发达国家水平,全面阐述了建设中国特­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构­想,等等。

该书用丰富、详尽的史料充分展现了­总设计师的高超智慧、果敢和魄力。

勇气“吴市场”与“红手印”

他力主市场经济改革,被人们称作“吴市场”,即便这样让他在获得大­量支持的同时,也承受巨大压力。他是中国比较制度分析­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,也是“整体改革论”的主要代表人物。他引介传播了众多对中­国改革有助益的现代经­济理论和国际经验。他在不同时期的理论主­张和政策建议 (如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、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、反对权贵资本主义、推动增长模式转型等), 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­前进他就是著名经济学­家吴敬琏。 在 年

。这个特殊的年份,他的关于改革最重要的­三本

2018专著 《论竞争性市场体制》《当代中国经济改革》《中国增长模式抉择》结集出版,这套《中国改革三部曲》, 完整讲述了中国市场经­济改革故事, 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­市场经济的信心。

与学界创新勇气相呼应­的 是来自基层的改革实践 年 位农民以 托孤”的

方式 冒着极大的风险 立下生死状 在土地

。1978 ,18 “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­印 由此拉开中国改

, , ,革开放的序幕。《小岗村 年 一书 还原了

,这场精彩序幕。

40 》 ,

特区时代创造新名词

改革开放第二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­深圳、珠海、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­门市试办出口特区, 很快又改称为经济特区。1988 年 月,海南经济特区设立。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带­来的新名词。

4《我们深圳四十年》以深圳市民的视角,回顾和分享近 年围绕深圳发生的大小­事件, 以鲜活

40 的人物和故事,再现改革开放对深圳的­深远影响。

《我的海南梦》作者迟福林,亦是海南建省办特区 周年的亲历者,他个人的峥嵘岁月,早已融入海南改革开放­的熔炉中。

30虽非特区,但浙江在改革开放中是­个特殊的省。有人说,读懂了浙江,就读懂了中国。确实,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的­浙江, 最早呈现民营经济的蓬­勃生机。《东方启动点 浙江改革开放史(1978-2018)》,是多年追踪、研究、记录浙江改革

———开放“第一人”胡宏伟的力作,这部浙商成长进化史,绘出了“中国第一商帮”的逼真群像。

上海晚了更要努力干

上海的改革开放,始于浦东的开发开放。年 邓小平第四次在上海过­春节。这次,小平同志在上海密集视­察,同时连续发表讲199­1 ,

话:“开发浦东 不只是浦东的问题,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, 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­展长江三,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。”他还对朱镕基等当时的­上海市领导说:“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, 要努 力干啊!”

报告文学作家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­建明采访了上百位浦东­开发开放的亲历者, 他的长篇报告文学 浦东史诗 以饱满的热情 独特的视角、翔实的资料和鲜活的语­言,从经济、政治、《 》 、

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诸领域 全景展示浦东开发开放­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­时代画卷。、 、 ,

邓小平还曾说:“浦东开发晚了,是件坏事,但也是好事。可以借鉴广东的经验,可以搞得好一点 搞得现代化一点,起点可以高一点。”后来居上, 上海的改革开放在很多­方面更具突破性。由中共上海市委改革办­主编的《东方潮———上海,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­例选》一书,选取了上海技、个具有首创性的事件案­例,党建等各方面走在前列­的事件展示上海、科从经济、 文化40年发展。 40

上海改革开放 年大事研究丛书 更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­层面,《 40 系统研究上海在全国》率先探索和实践, 并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­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

有系统的研究。 也有个案的剖析 比如《破冰———上海土地批租亲历者说》一书;有理论的, ,梳理,也有情感的重温,比如《上海改革开放年———那些年,我们的故事》。 40

科技生动诠释“第一生产力”

年 月 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­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­状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­1988 6 ,了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 中国改革,

开放即是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推动下,以” 。经济建设为中心 使得整个社会得以全面­发“”

展。

, 科技重塑中国 聚焦中国重大科技工程,如北斗导航系统 高铁 大飞机等 多维度分析《 》这些领域的发展历程、主要成就和关键节点;聚、 、 ,焦中国科学评价体系中­的大事件, 揭开其背后鲜为人知的­故事, 凸显科学评价体系的重­要作用;聚焦科学领军人物,如钱学森、李政道、杨振宁、钱三强等,呈现他们为中国科技发­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­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科­学精神。一本书,生动地诠释了一句话。

高考知识青年命运的转­变

级、1978 级现象,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可­与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­大现象相映生辉,但有1977

关西南联大的作品易寻,有关 级、1978 级的作品却不多见。

1977

《我们的 ———高考重启与大学生活回­忆》的每一位作者,都是 级的天之骄子,他1978

们亲笔记录了自己在 年前后的人生经历, 1978也记录了中国­恢复高考前后最真实的­知识青年1978命运­的转变。回忆里的煎熬与辛酸、希望与喜悦,历 年而未减淡。作为教育部主题出版的《教育现代化的中国40

之路———纪念教育改革开放 年》丛书,则以教育的现代化为主­线, 从 年教育改革的主要领4­0域和关键环节提炼出­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规­律, 40进一步明确培养什­么人、怎样培养人,办什么教育、怎么办教育的根本问题,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­中的教育篇提供经验总­结。

影响一条“世界性洋流”

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,不是一条平静的“内流河”,而是时刻与全球经济交­融激荡的“世界性洋流全球 位亲历者在《我的四十年》丛书中,

”。纷纷讲述自己的故事。他们由新华网、国家外国

120专家局国外人才­信息研究中心和 “华人头条”一起,在全球征集、遴选出来,120 人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行业、不同文化背景,他们多角度的记忆,展现了一部真实、立体、全面的改革开放史记。

明天揭示未来中国种种­可能

年的征途仅仅是开始,面对全球政治局面不明­朗、经济萎靡不振的国际环­境,以及中国内

40部的供给侧改革、产业结构调整等,中国下一步改革该往哪­个方向走?

林毅夫、周其仁、张维迎、姚洋、黄益平等学者,在《改革的方向 1:新时代,如何续写“中国奇迹”》与《改革的方向 2: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企业­和社会 中 纷纷贡献自己的智慧 这套出自北京大学国家­发展研究院的书, 聚焦中国全面改

》 , 。革,梳理国家政策 审视新时代下的改革难­题,揭示未来中国的种种可­能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