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追梦“接力赛”与时代同频共振

父亲参加高考是为了告­别贫穷的生活,而我们的梦想是看看远­方自由飞翔

- ■本报记者 程沛

今年,我回到家乡———河南省西南一个并不出­名的小县城, 参加了一场高中同学会。毕业近 年,回到昔日的校园,本想找寻些许回忆,却被狠狠地刷新了一波­认知。10

走进教室的那一刻,黑板当中一块醒目的液­晶屏就吸引了我的目光,在播放视频的时候,我才发现这还是块触控­屏。

“百万大军过独木桥”

记得我读高一那年,教室才装上了幻灯片放­映设备,当时也只是块“幕布”。有老师开始神气地提着­县城还未普及的笔记本­电脑穿梭于校园,当时我心中暗自兴奋:“这就是奔小康了吧?”而如今的这块电子触控­屏让我开始羡慕还在读­高中的“00后”了。但没想到的还在后头:班主任提到 年母校的高考成绩,考入清华、北大的有2017人,一本进线人数近人。要知道我高考那年,学校进一本线的8 800只有 多人呀!这组数字让我一边替生­在年代”的孩子感到振奋,一边感慨万千。100 “00 我那远去却并不模糊的­高中生活, 几乎都被高考占据。河南素有“高考大省”之称,年我参加高考那年, 全省的考生达到200­9

万人,后来查询得知,那年一本进线的人数不­到95.9 万人,竞争程度可谓“百万大军过独木桥”。初中开始上早、晚自习,高中开始,周4末也只放半天的假­期, 连课间都是一路小跑去­厕所。我们明白,在这座四面环山的小城­之外,有一片广阔的新天地,只有翻过“高考”这座大山,才有可能望见一马平川。

等我考上, 以后一个月工资买你地­里全部的粮!” “

尽管“黎明前的黑暗”很难熬,但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往­事让我意识到,父辈的青春时光远不如­我们这一代人幸福。

父亲的高考故事漫长而­多艰,但他始终念叨着 “是高考改变了我们农村­孩子的命运”。1979 年,父亲第一次参加高考。父亲说,当时从老师到学生都是­刚刚放下地里的锄头,开始重拾课本,“几乎从头学起”。第一年,当然是以失败告终, 只是离本科线所差不多­给了父亲极大鼓舞。为了改变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生活,他辗转从乡镇到了县城­的高中,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路。他告诉我,刚恢复高考的时候,由于考生数量多、条件不足,须先通过“高考预选”才能参加高考,因此,有很多人不得不中间离­场,拿不到考试资格。

我佩服父亲的毅力, 他在复读三年后,终于于 年考上本科。他还清楚地记得,这届全县考上本科和专­科的人数加在一起

1983 也只有 人出头。而这些人中,也多数是复读了又复读,才金榜题名。50

母亲的奋斗故事对我则­近乎一种鞭策。她说,那年麦忙季节遇阴天,外婆叫她去地里收麦子, 她因为在准备考试而忘­了这事。外婆对这种行为不甚理­解:“只知道学习,家里活都不干了,眼看要下雨,等着麦子被雨水淋透吗?”母亲则顶嘴:“等我考上,以后一个月工资买你地­里全部的粮!”

“不是每个人都能恰逢伟­大的时代,要感恩”

和他们相比,政策的一步步优化已经­让我们的高考容易太多。而他们在追梦路上所遭­遇的观念阻力,离现在已经遥远,甚至已全然反转。

有人说“恢复高考是迎来改革开­放的一声春雷”,而正是这声惊天响的“春雷”,让我们一家人的梦想都­有了依托。 从 年改革开放开始, 我的父辈开启了这场追­梦旅

1978

程 年的时光见证了我家这­场梦的接力赛。只是,从前半段到后半段,两代人的梦想

,40已经在发展的大潮­中悄然变化:父亲参加高考是为了吃­上“商品粮”,告别贫穷的生活;而对已经不知饥饿为何­物的“90 后”一代人来说,我们的梦想是看看远方、自由飞翔。但有些东西依然没变:我们的青春,还有我们的家乡,都和时代连在一起,被滚滚巨浪推 动着,一直在向更幸福的地方­奔去。

记得 年刚到上海读大学,当我带着点“小地方”人的自卑,怯生生地观察着校园

2009的一切时,却发现教室里的设备和­高中一样,顿时生出一丝温暖和骄­傲———原来就连我那小小的山­城也未曾落下追赶时代­的脚步。

从那以后,每次假期回家,我都更加留意这里一点­一滴的变化。如今,家长已经认识到,对孩子的教育早已成为­比收麦子重要的事, 父母的好几位同事还把­孩子送到美国、英国去读研。父母视“商品粮”为梦想的时代已远去,前几年搬新家,母亲执意要在客厅挂一­幅 《陋室铭》; 和父母一起参加亲戚、朋友的聚会,酒歇茶余间他们的讨论­从特朗普到马克龙,从马云、阿里巴巴到高校的专业­设置……话题之广、追热点之紧让我暗忖:“这还是小地方的人吗?” 我登上那座几年都没爬­的牛尾山顶, 山城风光尽在脚下。只见那里高楼林立,鳞次栉比,恍若还在我工作的上海……

然而,不管周围的一切在发生­怎样的变化,不管走到哪儿,父亲教导的两句话我始­终记得———

第一句是:“一代应该比一代强,我的使命已经完成,接下来看你的了。”

第二句是:“每个时代都不乏努力的­人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恰逢­伟大的时代。要感恩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