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90后”在主动“流动”中拔节成长

在改革开放时代长大的­我们同样远行,却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­权利和勇气

-

■本报记者 雷册渊

今日中国,每 个人中就有 个人正在“流动”。 6 1

有人说,改革开放 年,这个国家正经历着人类­历史上极大规模的人口­流动大潮。40然而,历史从来就不只是宏大­的叙事,它存在于现实之中, 安放着每个个体的人生­轨迹、悲欢日常。

年前, 我的祖辈颠沛流离;70 年后,在改革开放时代长大的­我同样离开家乡。看70似都是“流动”,实际却大不一样。今天的“流动”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权­利和勇气,新一代的我们正在“流动”中拔节成长。

“广东话”和“普通话”

年末, 我出生在西南小城四川­西昌。与所有不安分的“90 1990 后”一样,我也有一颗渴望独立的­内心。那时候,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,总想出去看看。在我高考的那一年,四川迎来恢复高考制度­以来最大的一项改革———实行一本平行志愿投档­录取。“第一志愿”从 个变成了个, 人生中第一次攥在手里­的选择权一下1子宽泛­了许多,而我却凭着“少不入川”的倔5强,全部填报了省外的大学,来到广东开始了四年的­大学时光。

那是 年的夏末初秋, 南国的风吹得人迷醉。歌里是这样唱的:“1979 2009 年,那是一个春天,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­海边画了一个圈……”30 多年前, 中国第一批经济特

区设立, 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­试验田;30多年后,开放、包容、敢为天下先是世人给予­这里的注脚。

记得那时,乘公交车从珠海校区到­拱北口岸只要 分钟,口岸对面是澳门,珠江口的另一边则是深­圳和香港。25

最富吸引力的是好像永­远逛不到尽头的口岸地­下商场:川流不息的人潮、最新一代的电子产品,还有各种热带水果、山珍海味,满目琳琅……一切都让穿行其间的我­倍感新奇。

记得那时,室友总是捧着那本《实用广东话教程》,一字一句地教我广东话。即便最后没能学会,印象最深的却是无论我­走到哪里,只要问一声“啊?”人们就会耐心地把先前­用粤语讲过的话用普通­话再讲一遍———后来我才知道,这是改革开放后,广东人接纳五湖四海的­人练就的必备素养。

“一挥手”和“一家人”

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,“流动” 是主动的, 它意味着更多选择和人­生新的可能性,青春的梦想总是在“流动”中发芽、疯长……

四年本科学习结束,通过保研,我来到上海继续深造学­习。至今,我还清晰记得第 一次站在校门口心中涌­起的神圣感,欢喜得意,却也因初来乍到难免心­生彷徨:偌大一个上海,真能接纳我吗?

直到开学后的一天,我照例在导师办公室阅­读期刊,有人前来拜访,我自然恭敬地起身告辞。谁知导师连忙挥手阻拦:“回避什么回避!都是一家人,没有什么不能听的。”就是这“一挥手”和“一家人”,一股暖流涌上心头,至今难忘。

留沪工作生活近两年,我对我所生活的这座城­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­和热爱。每天上下班通勤,穿越浦江,陆家嘴是必经之地。今天,在人们或急或徐的脚步­里,在每张朝气蓬勃的脸上,我似乎读懂了这座城市­为什么能承载如此之多­的希望:

这里海纳百川,又务实低调、大气谦和;重视规则,滋养着契约精神和公平­竞争的土壤;追求精致卓越,也不乏脉脉温情在街头­巷尾流淌……

个人命运和历史浪潮

从西昌到广州,再到上海,离家 年,踽踽独行时我常常想起­祖辈来时走过的9路———年前,淮海战役激战正酣,爷爷在山东负了伤。子弹击穿了他的右臂,无法继续70

战斗的他被送回老家重­庆 进入刚刚成立的西南人­民革命大学学习。彼时,自幼生长,于江南、家道中落的奶奶也逃难­于此,被街 道干部塞上了最后一辆­前往西南革大的班车 后来 他们一个成了班长 一个是重点帮扶对象,两人毕业后服从组织安­排,离乡

。 , 、背井来到西昌。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次探­亲、旅游,一生再也没有离开这座­大山深处的小城与颠沛­流离的他们相比,我们无疑是幸。

运的。

交通的便捷,让“流动”不再困难重重。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,回家对我来说真不是件­易事。没有网络购票的年代里,我每次都得提前算好火­车票发售时间,到代售点排队买票,常常没票不说,即使买到票,还要根据成都(或昆明)到西昌的火车时间来买­广州到成都(或昆明)的机票。回家的路途也总是辛苦,3小时飞机加上 小时火车,一番折腾下来,到家往往已是凌晨三四­点钟。

9变化发生在几年之间。现在,全国直飞西昌的城市已­经增至 个, 短短几个小时就能从上­海回到家中。

14让我感触更深的,是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勇­气。今天,个人命运不再淹没于颠­沛流离的历史浪潮,是新上海人、新广州人?是奔向北上广,还是逃离北上广?…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。

这样的底气, 来源于时代的给予。40 年前, 中国的人口流动大潮因­改革开放而兴,继而推动更深层次的改­革开放;40年后,“流动”中国别样精彩,依旧激情浩荡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