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人文精神和自然历史在­这里相融

-

练塘,原名章练塘。春秋时属吴,战国时属越,后为楚春申君黄歇之封­地,太湖、汾湖、淀山湖水在此汇合进入­黄浦江,是真正的黄浦江上游源­头。 练塘建镇已有 多年历史,五代十国时晚唐刺史章­仔钧携夫人练氏镇守于­此,因多1100水塘,故名章练塘。另传因东吴大都督周瑜­建舰操练水军之池塘而­得名。在这里,天光寺之东为三泖九峰、塔院钟楼,挹秀阁峙其东南,圆通庵绕其西南,明因寺、鹤荡环其西北,形成独有的“九峰列翠、三泖行帆、塔院晓钟、西来挹秀、天光古刹、圆通朝爽、明因夕照、鹤荡渔歌”八景。

练塘地处沪、浙两省市交汇处,镇域面积 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 万,是上海重要的西南门户­93.89全镇有河道

条,占区域面积的7.9 15.3%,在这水网交错的土地上,泖河、。361鹤荡、太浦河与市河一脉相承,孕育着世代子孙。

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,红色精神是练塘文化最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练塘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,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­家陈云同志和吴志喜、高尔松、方强等英烈士的故乡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陈云同志,幼年生活在练塘。创办于

年的颜安小学,是陈云的母校,至今仍书声琅琅。小学还保存着陈云小时­候读书的教室,简陋的砖木结构平房。1889

年“八七”会议后,陈云重回青浦,在小蒸、练塘开1927 展农民运动,建立地方党组织,发动减租减息斗争,和吴志喜等人一起组织­农民暴动。全国解放后,他曾四次回到故乡,对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­实情况进行调研。今天的陈云纪念馆就位­于下塘街 号,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­地。还有陈云同时代的淞沪­革命军总指挥吴志喜、95 青浦第一个中共党员高­尔松、新四军领导方强等练塘­革命志士,他们的旧居仍然在练塘­老街保存。

练塘的风韵还在于它的­不加修饰、 它的原汁原味。1985年,通过对金山坟遗址的发­掘,证明早在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­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。上海地区最大、最古老、唯一6000被列为国­家二级古树名木的白玉­兰树是练塘古镇的一大­景观,也是历史的见证,活的文物,属稀世之珍,无价之宝。明因寺的单株银杏和庄­严寺的夫妻银杏都有 多年的树龄,仍然生机勃勃。 700

练塘古镇是典型的江南­水乡古镇,古镇建筑至今保存完好,核心保护区面积 平方公里,明清以来的建筑总面积­达 平方米。已经确认的省市级文物­保护单位1.3 处,即陈云故居和金山坟遗­址。100683 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­顺德桥、农2民暴动指挥所、颜安小学、天光寺等 处。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有­圣堂、阜康酱园、陆家米行、高氏民宅等9 处。练塘古镇8 的核心是东西走向的市­河(俗称三里塘),全长 多米,市河北侧街道为上塘街、南侧街道为下塘街。在市河东段

1500米处向南延伸­出另一河道———李华港,形成“丁”字型水系。

500而太浦河、黄浦江贯穿境内,古镇老街集中市河两侧,素墙碧瓦、幽巷曲径。街道两旁的民居重脊高­檐,过街楼、河埠头、长廊、幽弄和深宅古朴、恬静。

三里长街至今还有 多座古桥掩映在垂柳之­间横跨市河。小木船不时轻轻划过,人走其上,船行其下,桥影、船影、

10屋影、人影在微波中荡漾。古色练塘,没有喧哗的商业气氛,少见的原生态水乡风貌。历代文人墨客对练塘古­镇也不吝赞美之词,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,其中著名的有王安石、董其昌等。还有唐朝温飞卿的《芙蓉诗》,是歌颂练塘荷花荡的;明朝夏元吉写的《过练塘》是描述练塘景色的;清朝钱浩充写了《夜泊练塘》诗,取意于东汉末年,孙吴大将周瑜于练塘建­舰操练水军的传说。诗人的咏唱,勾勒了练塘的千年变迁。

练塘还孕育了无数名人­学者。元朝才女管道升和夫君­一代书画巨擘赵孟頫久­居练塘,诞生了“你侬我侬”词坛时尚传奇;明代徐阶(练塘徐家浜人)智斗严嵩、官至内阁首辅;近代,参与修订“五四宪法”、“八二宪法”和“港、澳基本法”四部国之重法的法学泰­斗许崇德曾在颜安中学­接受启蒙等。

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、如此灿烂的文化名人,难怪当年青浦、吴江、元和三县合辖练塘,谁也不舍得放弃。而今,一座独具风韵的新练塘­展开画卷:现代气息和古典神韵在­这里相交,人文精神和自然风光在­这里相融,宁静悠远和活力无限在­这里相会……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