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提升城市能级为何要富­于创造

- 楚天骄■

近日,在上海市政协工作学习­讨论会上,市委书记李强指出,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­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­海重要讲话精神,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落­实抓推进,工作要有兴奋点、落实要有发力点、经济要有增长点、发展要有新亮点。富于创造,是市委基于全球技术、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和­上海在国民经济中的重­要地位作出的战略判断,对于上海发挥开路先锋、示范引领、突破攻坚的作用具有重­要意义,对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­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价­值。

第一,城市化进入后半期,创造性地提高城市精细­化管理水平迫在眉睫。

城市在人类未来经济社­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­重要。1950年,全世界大约65%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,35%的人口居住在城市。到年,这一比例刚好翻转过来,约70%的人口住在城市,约30%的人口住在农

2050村。按照联合国人口基金会­的预测,到年,全球将有近亿人口生活­在城市地区。

2050一方面,人口在城市的集中,使得城市

50在国民经济中的地­位不断提高。经营管理好城市成为一­个国家保持国民经济持­续增长的重要手段。另一方面,城市消耗了大量的资源,集中产生大量的废物,对环境造成更大压力。据统计,城市占地球陆地面积的­5%,却消耗了全球能源的6­0%至80%,贡献了70%的温室气体排放量。

在城市化过程中 对水 土地建筑材料、食物、污染控制措施和废物管­理的需求

,、、无休无止地增加。城市必须为新增加的人­口提供更多的能源、水、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医­疗、教育等公共服务,并满足市民对提高生活­品质的需要。

同时,大量人口在城市的高度­集中,使城市安全变得更加脆­弱。对于那些人口超过

万的特大城市来说,保证城市安全尤为重要,像“绣花”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成­为必2000然要求。由此,城市有必要创造性引入­新的 信息技术,以更智慧的方式对资源­进行更高效的利用,以满足城市化的需要。

此外,城市还需要创造性寻找­新的方法来面对和管理­新的挑战。例如,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改进­公共交通服务质量, 提高公共服务效率,将城市经济发展需求与­促进当地就业联系起来­等,从而创造“智慧城市”。

第二,信息化发展迅速,创造性地推动城市治理­转型势在必行。

信息化的发展,给城市公共管理部门带­来机遇,也对城市公共管理转型­带来压力。随着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­技术发展,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的­效率大幅度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能­终端获取信息、购物 支付、娱乐、社交乃至享受公共服务,社

,会生活数字化程度不断­加深。越来越多的市民

、不习惯于传统公共服务­的方式,甚至不愿意跑到政府部­门或办事大厅去排队、拿表格、挨个部门或窗口盖章、长时间等待反馈,转而希望获取更为触手­可得的公共服务。由此,政府部门转变公共管理­方式、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成为一大趋势和潮流。

城市管理方式转型,也是城市治理者自身发­展的需要。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­界,城市需要应对更为复杂­的挑战,如流动性、资源保护、社会包容、可负担的公共服务等。这些挑战越来越难以通­过传统途径加以解决,需要引入更多的智能技­术来帮助公共部门加以­应对。

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市­民参与城市治理提供可­能,也有助于汇聚公众智慧,推动用户创新、开放创新、大众创新、协同创新。在这方面,一些欧洲城市进行了积­极探索。例如,阿姆斯特丹的生活实验­室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就­在尝试通过新一代信息­技术应用让市民更好地­参与创新进程, 成为服务设计和创新的­主体,消弭需求与技术实现的­鸿沟。

第三,全球化程度加深,创造性地打造城市创新­生态圈刻不容缓。

由于生育率下降和人口­老龄化加剧,全球人口增长在放缓。在很多地区,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­移步伐正在变慢。据预测,从 年

2015 到 年,发达地区61%的大城市年轻人将减少,发展中地区47%的大城市年轻人会减少。2025

世界城市化历程已经进­入“后半场”,城市之间对人口的竞争­在加剧。为了保持经济持续繁荣,绝大多数城市需要设计­新的发展战略以吸引特­定的人口群体。

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­构调整,制造业所在区位吸引人­口的比例不断下降,服务业则具有跟随人口­的特征。一方面,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是服­务业的主要市场;另一方面,服务业企业选址高度依­赖于所需的特定人才,人才在哪里,服务业企业就跟到哪里。

同时,对创新型人才和企业的­竞争是全球性的。近年来,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­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。投资界将创立不超过 年、市值超过 亿美元的企业称为 “独角兽企业

10

截至 年 月 日,全球共有 家“独

10 ”。角兽企业”。 它们高度集中于少数创­新生态系

2017 6 30 252统发育程度高的­城市。

例如,2016 年,北京、上海、杭州和深圳四座城市集­中了 家独角兽企业,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­的 88%。这些代表新产业、新技术、

115新商业模式发展­方向的创新型企业,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创­新生态系统的完善,吸引更多的创新型要素­聚集。

打造和提升城市创新生­态圈,是吸引高素质人口和成­功企业的关键。相关城市必须努力对接­高素质人口和成功企业­的需要,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­和政府服务水平, 塑造开放、包容、创新的城市环境,为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­企业的不断涌现创造条­件。

总之, 当人类社会进入城市化­后半程,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已­经并将继续对城市产生­新的显著影响,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­理的转型,高等级要素的全球竞争­也在进一步凸显城市创­新生态圈的重要性。 通过激发一切劳动、知识、技术、管理和资本的活力,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­源泉充分涌现, 就能够集体想象、检验、选择和塑造城市最令人­向往的未来。

(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­院城市现代化研究中心­主任、教授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