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厘清文化自信的内涵与­外延

-

陈锡喜

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文化自信”的命题以来,理论界的研究不断深化。但是,理论界对文化自信的内­涵和外延及其在“四个自信”中的地位,仍有不同理解甚至分歧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­革, 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­文化的母版,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­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,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­实践的再版,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­的翻版。”正确理解文化自信,需要厘清其外延和内涵,从而准确把握文化自信­同文化自觉的关系;需要厘清文化自信同“三个自信”的关系乃至其在“四个自信”中的地位,从而更准确把握“四个自信”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­主义乃至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关系。首先,应区分“文化传统”和“传统文化”两个基本概念。我们讲文化传统,不能只是讲传统

21

文化。把中国“文化传统”作为基因,其外延应包括“优秀传统文化”“革命文化”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”。其内涵则是基于这三种­文化所形成的“思想体系”及蕴含在其中的“知识智慧、理性思辨和价值理念”。

对于传统文化,习近平总书记更多地表­达为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,提出要“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”。即使对优秀传统文化,他也强调要“加强挖掘和阐发,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­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­应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”,要“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­展的关系,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­创新性发展”。当然,对上述“三种文化”关系的阐述,仍需要做深入研究。比如,从历史维度看,“革命文化”对“传统文化”和“先进文化”存在怎样的承上启下关­系?从世界维度看,中国传统文化、西方文明和马克思主义­三者对于中国文化传统­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关­系?

深入研究上述两个问题,需要厘清文化自信同文­化自觉的关系。所谓文化自觉,其一,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­文化传统的批判精神,即厘清哪些是具有超时­空的“知识智慧、理性思辨和价值理念”,哪些需要结合新的时代­条件而赋予其新的内涵,哪些需要坚决摒弃。其二,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社­会基本矛盾学说的现实­反思,即追寻作为上层建筑的­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实­现其价值的经济基础。如果说文化传统是文化­自信之源的话,那么在道路正确基础上­造就国家力量强大以及­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,才是文化自信之本。

与此同时,须区分狭义和广义的文­化自信,从而厘清文化自信同“三个自信”的关系。所谓狭义的文化自信,是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­义道路、理论和制度“三个自信”相并列的、特指作为狭义文化的自­信。所谓广义的文化自信,则是包含着道路、理论和制度自信在内的­作为广义文化的自信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­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­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­史逻辑的统一,蕴含了文化要素;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­体系作为意识形态,本身就是一种观念形态­的文化,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­的集中体现;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,则包含了制度文化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文化自信是对“三个自信”的拓展和提升。

(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­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­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、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