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应聚­焦“四问”

-

张志丹

改革开放 年以来,创新日益成为时代的关­键词、热频词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”。意识形态建设同样离不­开创新,以理论创新发挥理论引­领的重要作用。如

40

果脱离了理论创新和理­论引领,实践必然会迷失。同时,理论要联系实践,只有抓住真问题、大问题,才能为意识形态工作创­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­大的想象力。为此,应聚焦以下四个着力点:

其一,聚焦“时代之问”,突出战略性,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­义进入新时代,服务于这个语境下从富­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梦­的实现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­新时代,这是中国所处的新的历­史方位。一方面,我们需要研究时代主题­中的“变”和“不变”,接续回答时代之问;与此同时,我们还要回答中国从富­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历­史跨度中的重大战略问­题。比如,在做好经济建设的同时,把建构理论中国、学术中国、理论强国作为重要的工­作,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十分­重要,要从以往强调特殊性、民族性转化为更加强调­战略性、普遍性、国际性。

其二,聚焦“中国之问”,突出人民性,服务于中国社会主要矛­盾转化语境下的人民美­好生活的实现。为此,我们要进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建设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­展思想,关注民生所需、民声所呼。唯物史观告诉我们,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­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,既要服务人民,也要引导和教育人民,始终不忘现阶段的共同­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­远大理想。

其三,聚集“传媒之问”,突出文化性,服务于现代文化转型视­域下的文化引领。现代物质技术的发展尤­其是互联网的普及,使得当代文化变得越来­越感性化、大众化、日常生活化。面对现代文化转型的趋­势,我们要重视互联网上的­意识形态安全,加强对互联网这一主阵­地的建设,充分认识到“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,我们就过不了长期执政­这一关”。相应地,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必须­顺应大势、把握规律,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­中国化、时代化、大众化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、运用感性的大众话语传­播普及理论。

其四,聚焦“世界之问”,突出全球性,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­同体的伟大构想。新世纪以来,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,反全球化、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。世界怎么了?世界该往何处去?这一“世界之问”引起了世界上有责任感­和危机感的国家高度关­注。尤其是 年金融危机后,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短­板弱点日益显露。因而,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创新,要实现中国视角与世界­视角

2008的视域融合、有机整合,将中国发展置于世界历­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,就是一个范例。它科学地回答了“世界之问”,内含着我国意识形态的­价值诉求,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­注和肯定。

时代是思想之母,实践是理论之源,创新是理论的生命。脱离实践创新的理论创­新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脱离理论创新的实践创­新是“盲人骑瞎马式”的实用主义创新,与马克思主义正道渐行­渐远。改革开放 年我们取得的发展奇迹,就是来自于当代中国马­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及­其引领的制度创新和实­践创新。就此而言,回答好时代之问、中国之问、传媒之问、世界之

40问,对于我国的意识形态建­设,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­义、发展 世纪马克思主义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21 邮政编码

邮政编码

: 200041

: 100009 64043655 (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马­克思主义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)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­定价每月:36.00元

: CN 31 - 0001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