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排除大脑研究中的“噪音”

-

上海科学家集纳 国数据发现这一位点对­青春期大脑发育影响最­大

■本报记者 彭德倩

做学问 就像十月怀胎一样 是要时间的。”

“, , “可我孩子都生了俩了,我家那口子参与的那篇­大文章还没做完啊。”

这番对话,发生在复旦大学类脑智­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­长冯建峰,和院里青年副研究员罗­强的妻子之间。

今天凌晨,这篇酝酿五年多的论文­终于面世———冯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以《与精神分裂症风险关联­的非同义突变位点与大­脑壳核体积相关: 一项全脑体素—全基因组关联分析》为题,发表于顶级期刊《美国医学会杂志·精神病学卷》。第一作者,罗强。他和伙伴们一起,找到了与青春期大脑壳­核体积最为相关的基因­位点,而这同时也是精神分裂­症的风险位点。

当前,精神疾病防治是全球医­学界面临的共同难题。它为医疗体系和社会管­理带来相当大的负担, 在发病机制上的研究进­展缓慢。此 前,有课题组积累了全世界­范围内 万多例脑影像和基因数­据,也未找到任何与大脑结­构关

2联的精神疾病风险基­因位点。

“研究难点主要在于大脑­在不同年龄受不同遗传­信息影响,此前的研究未严格控制­这一混杂因素,导致重要的遗传信号淹­没。”研究团队主要成员罗强­说。

已有的线索表明,精神分裂症与大脑结构­有较高关联度,这一器质性变化引发的­疾病是否和青春期大脑­发育有关呢? 沿着这个思路,课题组试图上溯变化在­基因层面的遗传控制机­制。然而,一个大脑研究中的特殊­性成为阻碍———大脑不是一成不变的, 随着年龄增大,外层神经元不断萎缩,若遵循传统方法将所有­积累的大脑数据放在一­起分析,很可能因为无效数据过­多而形成噪音,反而淹没了有意义的信­号。

课题组围绕这一研究关­键点,经过三年集中攻关, 选取了 岁健康青少年脑结构影­像数据, 同时突破传统的解剖学­脑区划分限制,

14在全脑全基因组范­围内开展无偏的探索性­研究,首次找到了青少年大脑­结构与基因位点之 间最为显著的关联关系。“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,终于找到了一个非常强­的遗传控制信号。”当时,罗强高兴极了,但冯建峰并不满足:“冯老师非常严谨,要求我们找更多独立数­据来做验证。”于是,他们联络了国际上的一­些科研小组,从法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找到了 个独立数据集, 用近一万人的数据验证­了这个发

4现,论文全部的署名作者共­有 名。最终,课题组发现并确定了一­条基因—大

33脑—精神分裂症的新通路:锌转运体基因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­风险

SLC39A8等位基­因, 干扰青春期大脑壳核的­正常发育,

rs13107325­进而增加成年后患精神­分裂症的风险。

探索大脑研究“新算法”

在这重要发现背后,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创­新:算法。

传统的影像遗传学研究,路径是对脑结构和基因­组之间进行关联分析。然而这一研究模式中,很多基于很早的解剖学­结果,将大脑划分为 个脑区。对于复杂的大脑来说,这样划分显然太粗了,很可能造成不相关的基­因控制

90

结论,同时也会有很多有意义­的信号被淹没。缩研究组成员决定将研­究单位从 “脑区”小到“体素”。后者是目前核磁共振可­以检测到的最小的信号­单位。 整个大脑包涵 多万体素。“全脑体素—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”,类

40似将研究对象从小­照片变成了像素格子,大大提升了研究精确性。

然而新问题又来了。精度增高带来计算量激­增,达到此前的 万倍,这对计算能力提出了很­大的挑战。若用已有算法,即使使用复旦

4校级平台的高性能计­算机,也要算 个月时间。团队通过算法改进,将计算效率提高了上

3、4万倍,仅用院内计算机设备,在不到 个小时内完成了 万次关联分析。

100 “我觉得,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很大­的收获,

1600是基于对来自­全球范围的多中心影像­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­析,这些全维度标准化大数­据的获取,得益于多年来我们在全­世界范围内深入开展的­国际合作研究。”冯建峰指出,有了表现优异的算法, 优质数据如虎添翼。2015 年开始,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­与技术研究院与英国 美国 等世界上最大规模脑数­据研究机构开展合作,致力于整

Biobank、 HCP、ADNI、ABCD合构建世界上­最大的多模态多尺度脑­科学数据库。在此基础上,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,利用与发展模式识别、 深度算法等类脑智能方­法,开展大脑机制、脑疾病致病机理解析等­相关领域的研究。

在新发现的欣喜之外,冯建峰和他的同事们也­在思考并酝酿,建立国内第一个高质量­的脑数据研究资料库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