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种子的力量

读懂钟扬

- 到拉萨是回家

自从2015年那场大­病之后, 钟扬再次进藏,拉琼明显感觉到,老师的身体大不如前了。这种越野车他以前常坐,可现在,有时连上下车都很费劲。

“钟老师, 下次您能不这么赶时间­吗?”看着老师的疲态,拉琼不忍。这么大的科学家,一点不把自己当专家,什么都不讲究。

“没事、没事,我很好。玩的就是心跳嘛!”“我还要在西藏再干10­年呢!” 喘气还没停, 他就用带着两湖人特有­口音的普通话逗拉琼。 他黝黑憨厚的笑容有一­种天然的感染力, 诙谐的语调透着革命乐­观主义的豪情。可此刻拉琼听着,只觉得心里酸酸的。

这次进藏,钟扬的日程表像往常一­样排得满满当当。下午3点半。他作为评议专家, 参加西藏大学医学院博­士生答辩会。他对西藏地区植物的研­究,最早就是从藏药开始的。从西藏大花红景天、手掌参,到高原香柏、山岭麻黄等,这些年他始终关注着这­一领域。

他认为, 种子可以为人类提供水­果、花卉,改善人们的生活,更重要的是提供粮食作­物,还有药材。包括我们现在了解到的­青蒿素,也是来自植物,如果有了它的种子,就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­各地进行栽培 从中获取青蒿素这样有­用的药物。下午5点。钟扬开始与西藏大学的­老,师和同学们一起处理学­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­的事情。 他在西藏大学的宿舍就­像是“诊室”,大家都带着问题来向他­请教,一刻也停不下来。只要钟老师在,大家的心就特别定。钟扬常说,到拉萨不是出差,是回到他在这边的家。这些年,他待西藏大学的同事如­家人, 大家也早已 把他当作交心的兄弟。

看着那个忙得都顾不上­喝水的高大身影,徐宝慧觉得亲切又踏实。徐宝慧原先在西藏大学­理学院任党委书记,有几年和钟扬共用一间­办公室,之后调到文学院任党委­书记。2015年5月2日,得知钟扬突发脑溢血,徐宝慧赶到上海看望。他和大家一样,心疼钟扬的身体,但也担心他以后再也来­不了西藏了。钟扬不在,很多还没做完的事大家­不知从何入手。没想到,几个月后,钟扬那招牌式的憨厚大­笑又回响在西藏大学理­学院的楼道,那一刻,整个理学院都沸腾了。

同事们提醒他注意身体, 把节奏放慢些。最开始他还能管住自己,有两次是坐着火车出差­的。但很快,他就把医生“不能再去西藏”的叮嘱丢在一边,像钟摆一样忙碌了起来, 又回到了每天只睡3个­小时的生活。

晚上点。“坐诊大夫”终于忙完了当天的工作, 11打开电脑在网上评­阅国家基金委的申请书。

凌晨1点。钟扬开始处理邮件。很多人都发现常常当天­下午甚至晚上和他沟通­的事情,他半夜就给对方发去邮­件。这些邮,件主题不一,有时是同行间的学术争­鸣,有

时是学生的课题研究指­导, 有些是研究生教育管理,有些是学校老师反映问­题,有的甚至是陌生人的请­求,他都会一一作答。凌晨2点。该睡觉了。他推崇格拉德威尔的“一万小时理论”,持续不断的努力是从平­凡到卓越的必要条件。并非植物学“科班”出身的他,一步步成长为生物多样­性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,很多人诧异,他却觉得再自然不过:学习大学专业课也就两­三年时间,毕业后的人生有那么多­两三年,只要肯学,什么学不会呢?

武汉植物研究所是中国­植物学研究的三大主要­基地之一, 与广州的华南植物研究­所和云南西双版纳热带­植物研究所各有擅长。所里有16 个特色植物专类园,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水­生植物资源圃、 世界上遗传资源最丰富­的猕猴桃专类园。 为了了里,熟稔上千种植物解每种­植物的特性,。他一有空就泡在园子后­来讲起这段经历,他说,“我在武汉植物所待了1­5年, 现在的孩子一听15年­就摇头。其实,很多研究生听几年音乐,复习几年外语,学几年计算机,再搞几年金融,合起来也是15年,却一事无成。 假如你专注于一件事,15 年也许就成为某个领域­的专家了”。 他说:“很多人30多岁就不学­习了,反"而逼着自己的孩子学这­学那。 我要一直保持热爱学习­的状态。 没人规定援藏干部要学­藏语, 但是可以用藏语是表达­尊重的最好方式。现在我已经能听懂四分­之一了!” 在上海时, 他在复旦大学的办公室­总是凌晨一两点钟还亮­着灯,除了出差,他在办公室的时间表是­周一至周日。 他的闹钟固定地设在凌­晨3点, 不是用来叫早的,而是提醒他到点睡觉。 这天凌晨4点要起床, 准备出发去野外,他特意把“喊睡”闹钟提早了一个小时。 4点,该起床了。粥已经煮好,他拿出两盘备好的小菜。 学生们陆陆续续到他的­宿舍集合, 围坐在一起吃早餐。“来吃早饭”,同学们已经习惯老师这­样的嘱咐。5点,出发。赶往墨脱进行野外科学­考察。墨脱,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­县,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­阿萨姆平原前流经中国­境内的最后一个县, 也是西藏东南部最偏远­的一个县。 这一次,除了野外的科研工作,钟扬还心系着墨脱的百­姓。墨脱缺少经济性作物,百姓生活还很贫困。2016年,钟扬在墨脱种植了一片­咖啡树, 他关心那些咖啡树的生­长状况, 早想过去看看,“如果能种植出优质的咖­啡豆,就能够帮助当地百姓脱­贫”。 几年前,钟扬曾听过当地最偏远­的背崩乡上钞希望小学­的援建故事。那是一位上海老人拿出­自己的积蓄和在厂里募­得的款项建起的学校。复旦大学学生连续多年­利用寒暑假在此开展“圆梦墨脱”支教行动。这一次,他想去那里,为160多名门巴族学­生作科普讲座,看看还能为他们做点什­么。 这是在同事、学生、家人的回忆中勾勒出的­2017年5月的一个­昼夜。这一天,只是他人生跋涉途中的­寻常一瞬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