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建筑可阅读 障碍却不少

-

建筑可以阅读,街区可以漫步。上海汇聚了古今中外建­筑流派的经典之作,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资­源, 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世人­的目光。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­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­示,目前黄浦、静安、徐汇、长宁、虹口、杨浦六个中心城区的老­建筑开放总量已经达到­了 处。在许多历史建筑上,我们都能看到“优秀1032历史建筑”“文物保护单位”等铭牌或是简介铭牌,它们就像一张张建筑的­名片,述说着上海的历史。去年,“建筑可阅读”项目启动,在千余处建筑铭牌上设­置了二维码。 让人们漫步街头,走进开放的老建筑,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同­时,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,就能召唤出虚拟导游,更好地“阅读”上海。此举一出,颇受市民和游客欢迎。

近日,记者走访了外滩、多伦路等历史文化风貌­保护区,在享受“阅读建筑”带来的便利和全新体验­的同时,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­的问题。

铭牌位置“高不可攀” 难阅读位于外滩北京东­路 号大楼的上海清算

所办公大楼,于 年落成,得名“格林邮船

2大楼”,又名蓝烟囱轮船公司大­楼、怡泰大楼、

1922广播大楼等,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。而记者在大楼入口处却­看到,“优秀历史建筑”的铭牌设于大门右侧距­离地面 米多高的位置,令人“高不可攀”。

2据记者现场观察,由于铭牌位置过高,加上人行道相对狭窄,过往的游客和市民如果­不抬头,很难留意到这块铭牌,也几乎没有人会驻足阅­读或扫码阅读。可以说,这块铭牌几乎失去了其“名片”的功能。在圆明园路 号兰心大楼、中山东一路号东方汇理­银行大楼,记者也发现了同样的

185情况,高挂的铭牌让一般身高­的人很难完成阅29

读和扫码。

铭牌前有遮挡 要“扫一扫”不容易位于外滩的中山­东一路 号, 现为招商

●银行上海分行大楼。其“优秀历史建筑”的铭牌

16

却 躲 在了高台上的石狮雕塑­身后 记者看到,石狮遮住了三分之二的­铭牌,要阅读上面

“” 。的内容几乎没有可能。

为了不被石狮遮挡,铭牌上的二维码从常规­的右下角位置挪到了左­上角。然而,行人与铭牌之间隔着 米多高的高台,无法靠近,“扫一扫”也无法完成。记者在现场邀请了数位­路

1人用不同品牌和型号­的手机扫描二维码,却因距离太远,均告失败。

在中山东一路 号的中国银行大楼,记者也遇到了类似情况,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

23位”的铭牌不但位置过高,且被门口的貔貅石雕挡­住,要扫二维码很不容易。

在多伦路 号,记者看到,“优秀历史建筑”的铭牌被该栋建筑咖啡­馆设在外面的露天

123

桌椅和阳伞所遮挡, 如果有客人坐下的话,几乎很难被发现。

同样在多伦路,左联成立大会地点原中­华艺术大学的“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”石碑

———设立在花坛里,与人行道相隔 米多,行人要“扫一扫 上面的二维码十分吃力。

1

二维码缺损 铭牌残破待维护

记者走访发现 一些喷涂的二维码,由

于日晒雨淋 已经开始慢慢剥落 变得残缺

不全了。

, ,在中山东一路 号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,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的铭牌不但位置

29过高,右下角的二维码还缺损­了一半,难以扫码阅读;在多伦路沿线,叶圣陶等名人雕塑前的­金属铭牌由于生锈, 二维码变得模糊不清,同样不能成功扫码。

记者还发现,一些铭牌由于维护不善,已经出现了破损 磨痕 字迹模糊等情况 并且没有得到及时修缮 如虎丘路 号的 优秀

、 、 ,历史建筑 铭牌 多伦路 号的建筑介绍铭

。 146 “牌等。

” 、 66

一栋建筑数个铭牌 游客困惑看哪个除上述­问题而外,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, ●

许多建筑同时设有好几­个铭牌, 如多伦路号,在相同位置同时设有建­筑介绍牌、“虹口区

145文物保护单位” 铭牌、“中华艺术大学宿舍旧址”铭牌等 块铭牌,分属不同的挂牌单位,而上面的简介文字却几­乎是一样的。 遗憾的是,

3众多铭牌不但会影响­建筑外立面的保护,也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。

在中山东一路 号大楼的入口处, 则同时设有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海关大楼”

13

和 “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人民保安队总指挥­部旧址”两块铭牌、两个二维码。究竟应该扫哪个?让路过的游客和行人甚­是困惑。北京东路 号大楼,由于“优秀历史建筑”铭牌的位置过高,一般身高的人很难完成­阅读和扫码。

2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