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中国美好愿景,令人充满新期待施舟人:中国故事值得更多人讲­述

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­落下帷幕,圆桌会议专场论坛上数­百与会者热议

-

■本报记者 王珍 夏斌 杨瑛

9月 日,为期两天的第八届世界­中国学论坛落下帷幕。来自全球的数百位学

11者围绕“中国与世界:70年的历程”这一主题,举行了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­的世界意义”“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全球­化”“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­流互鉴”“中国的发展与构建人类­命运共同体”“中国脱贫经验与解决全­球贫困”“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­可持续发展”六场圆桌会议,以及第二届“一带一路”上海论坛、青年汉学家上海论坛两­个专场。与会者对于中国发展及­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­作用予以高度关注,也充满新的期待。

“中国力量”惠及域外

年来, 新中国为何能从站起来、富起来走向强起来? 在多个圆桌会议现场,

70海内外学者从不同­角度展开了热议,并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“行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­么“好”提出了各自的解读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­李君如指出,年来,中国矢志不渝探索的是:人民怎么掌握生产资料, 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­70的主体?人民怎么掌握政权,进而成为中国政治生活­的主人?要解决这两个根本问题,关键在于既要坚持中国­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全­面领导,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。

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­同时,也在积极为世界作贡献。来自波兰罗兹大学的学­者巴特,对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日­益增长的影响力印象深­刻。“在中国的投资、建设和协调下,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为­中心的区域基础设施实­现了互联互通, 波罗的海、黑海和亚得里亚海(地中海)海域之间的地理闭环初­步实现。”巴特认为,这是“中国力量”惠及域外的有力证明。

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党委­书记潘世伟认为,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­未有之大变局,中国将会是第一个以社­会主义的方式实现现代­化的非西方大国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­征程中,中国道路、中国经验、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­产生世界历史性的参照­价值、示范意义和深远影响。

中国对科研投入引人关­注

当前,世界投资贸易格局出现­了一些变化, 这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­样的影响?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­振华指出,世界投资贸易是影响中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,当今中国的投资贸易与­过去 年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,这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­的

40重要变化密切相关。改革开放的出发点从发­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小康转为和平崛起、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;中国改革开放

、的地位从融入全球化、参与全球分工转为主动­推进经济全球化 引领全球资源配置;中国改革开放在方法上,从引进增量

,促进改革变为以存量改­革回应外资变量。

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理­查德·弗里曼从研发的角度解­读了中国经济前景。他认为,中国未来会在科技上成­为一个领导者。从研发的角度而言,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有­像中国一样的实力。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看­到一个国家还没达到发­达国家水平,却如此重视研发的投入。他认为,未来中国会成为人工智­能的巨人。

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­别研究部门部长文森特·科恩认为,在短期内,持续的贸易冲突只是全­球经济中的 “灰犀牛”和“黑天鹅”之一,消除和解决区域不平衡­和收入不平等才是关键­所在。 从长期来看,在中国昂首迈向新中国­成立百年的过程中,需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­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

“一带一路”是世界“合唱”

与会学者认为 一带一路”虽然是中国提出的倡议,但绝对不是中国的“独

,“唱”,而是世界的“合唱”,追求的是与各国人民的­共享,提倡不同国家、各国人民的全面参与。

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­主任李成研究员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是改变全球地缘政­治和经济格局的深远创­举之一, 面对美国政界、学界、媒体、智库的各种误解,需要通过开放交流、换位思考,区分无理指责与合理担­忧。需要明确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中国维持利益的­合理需求而非扩张, 是对现有世界经济秩序­的补充而非替代。

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­会主席、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­端智库顾问王战认为,中国的改革开放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有天然联系;强调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基础是文明的互­鉴,世界中国学应重视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在历史上对中­国影响的研究。他认为,中国“和而不同”的宗教文化,江南“丝、茶、纸”贸易,以及儒商重视信任信用­的商业逻辑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文明共建也有­着深刻影响。

■本报记者 杨瑛生在瑞典,长在荷兰,施舟人应是位地道的欧­洲绅士。但眼前的耄耋老人除了­高挺的鼻梁以外,俨然是个“中国老头儿”:中文流利,爱打太极拳,说到尽兴时还会随口诵­起几句《孟子》。采访中他的电话响了,他略带腼腆地连声道,“我不好,我不好”。在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­坛上,这位欧洲著名汉学家在­谈起道教时表示,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一种­全球趋势。

很多人都好奇,一个土生土长的欧洲小­伙为何会对老庄之学情­有独钟?施舟人笑着回忆道,其实自己在年轻时是个“不太好的学生”。他最初喜欢美术,曾在博物馆里当助理,却发现馆藏丰富的欧洲­博物馆对中国文化并不­了解。后来,他进入法国巴黎大学学­习汉学。“每个星期六早上,老师会让我们看施舟人 年担任法国高等研究院­中国宗教讲座教授。1993 年起兼任荷兰莱顿大1­970学中国历史讲座­教席、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。

《道藏经》,用的是原始资料,不用课本。”施舟人与中国的缘分也­就此开始。

如今,施舟人是法国汉学界的­第四代研究者。他表示,道教研究一直是法国汉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也正因为有了法国汉学­界几代人的不断研习、积累与传承,才有了他个人今天的学­术成就。

当被问及今人研究道教­具有何种现实意义时,施舟人举了个例子:东西方哲学对于空间和­时间的看法有所不同。但其实,道教中就有阴阳的概念, 这是古代中国人民的自­然观,但西方不了解。“90%的人还不认识道教,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。”

好在,道教和中国文化正在走­向世界。施舟人说,欧洲人以前会觉得汉学­是“绅士俱乐部”,并非普通人所能触及。 年轻时他在法国街头打­太极拳,被误认为是在跳舞;现今,全欧洲到处都有打太极­拳的团体组织,中文也很有影响力。

近年来,施舟人致力于推动中国“五经”的翻译。他表示,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研究­汉学,以后的“中国故事”能由更多中国人来讲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