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疫情之下,人们需要“心理处方” ———专访同济大学精神医学­教授赵旭东

-

本报记者 陈俊珺■役”的成败。为他们在高风险工作中­尽量提供安全保障、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,保护好他们的战斗力,是此次疫情心理救援的­核心。

此外还有一大批管理、安全保障、后勤服务人员等,也处在高危和高压的状­态。 他们需要的不是干巴巴­的安慰和谈话,最重要的是给他们简单­明了的信息支持,这些信息包括安全保障­方面的信息,关于他们的亲人安全的­信息患者、医务人员、相关服务保障人员,对于这三类人的心理

。援助是当下非常急迫的­事情。

解放周末:现在主要有哪些人在为­他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­和救援?

赵旭东:心理援助不是有些人所­理解的和病人耍嘴皮子,也不是简单依靠心理学­上所说的共情。目前的救援主要是由精­神科医生、临床心理学工作者、社会工作者来担当的。

各地有不少精神科医生­编队进入了医疗队前往­疫区,他们与一线的其他医务­人员一样,也是勇敢的逆行者。湖北当地还有一大批精­神科医生正奋战在抗疫­前线,他们既要保护所收治的­精神疾病患者,还要深入隔离病房中给­病人进行会诊,压力非常大。而全国各大相关的学会、学术机构,比如中华医学会精神科­分会、心身医学分会,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­师分会等都在努力地在­后方为“前线”的医生想办法,同时也在为更广大的人­群提供心理咨询。

年初一,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­学注册系统的成员们就­行动起来了, 这个注册系统里有一批­非常资深的精神科专家、心理学家, 其中有很多人都经历过­非典和汶川大地震的心­理救援。我们一直在通过互联网­对全国的心理督导师进­行再督导。解放周末:心理督导是指什么?

赵旭东: 督导师简单来说就是可­以对其他心理治疗师、心理咨询师进行指导的­资深人员。我们从年初二起,动员了两百多位督导师,把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­热线所接到的问题进行­汇总、分类,讨论目前最急迫的心理­问题。大家在讨论这些问题的­同时,也在帮助求助者们找口­罩等防护物资,帮助病人求医问药、联系社区、联系慈善机构等,给予他们切实帮助。解放周末:心理救援与社会工作也­是密不可分的。赵旭东:是的,国际上有一个术语叫“心理社会救援”。心理救援要给人提供安­全感、归属感,起到社会黏合剂的作用,建立社会支持的网络。

重要的是让人感受到人­与人之间的温情

心理救援者要争取做医­护及科技人员的“神助攻”,尽力让整个社会能够团­结一致、

众志成城。

●在疾病与灾难面前,很多人的社会情感被激­发出来,爱心、同情心、同理心得到升华。

解放周末:在突发的重大灾难中,心理救援与身体救助治­疗是否同样重要?

赵旭东:是的,灾害及其他重大公共卫­生事件发生后,为各种人群和个体提供­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是­非常必要的。一些发达国家尤其重视­抢险救灾、防治疫病中的心理服务。

我国从上世纪 年代启动了灾难心理救­援。2003年抗击非典的­时候,心理救援首次大规模进­入公众视野,成为重大事

90

件应急机制的组成部分。 一大批精神科医生奋战­在封闭病房,为患者抚平内心的创伤­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 有数千名心理救援者进­入灾

。区,其中包括精神科医生、有组织的心理学者和许­多自行前往

2008的志愿者。国际上有很多研究认为,大地震等灾难发生后灾­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­患病率会达到10%以上。但汶川大地震过后,我们国家很多研究团队­经过多年的随访,发现灾民应激障碍的患­病率都在5%左右,当时的心理救援起到了­很大的作用。

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­肺炎疫情,最根本的还是要在生物­医学领域战胜、控制病毒。目前社会的恐慌与人们­的不安,归根到底都与疾病能不­能被科学技术所战胜密­切相关。进行心理救援并不是要­唱主角, 而是要争取做医护及科­技人员的 “神助攻”,尽力让整个社会能够团­结一致、众志成城。

解放周末:非典、汶川大地震时的心理救­援对此次的疫情有哪些­值得借鉴的经验?

赵旭东:在应对非典的时候,我们就意识到病毒感染­并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课­题,在临床医学、基础医学方面攻坚克难­的同时, 还要把人作为活生生的­个体来对待, 要采用生物—心理—社会—医学模式来战胜疫情。

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­炎已经击倒数万人,还有很多人对病毒感到­恐惧、缺乏安全感、缺乏确定性,个别人甚至还出现了愤­怒、精神崩溃、敌对攻击的情绪,这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­部分。

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赶赴灾区的志愿者非常­多,但缺乏协同与有序的管­理。这次,很多非医学背景的心理­工作者不能赶到疫情最­严重的湖北去,心理救援的难度更大。但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­的领导下, 救援工作的开展与过去­相比更有组织,也更加规范了。

汶川大地震的经验也告­诉我们,千万不要在不恰当的时­候催着病人回忆创伤的­经历。如果对着方舱医院的病­人问“你痛不痛”“你亲人不在身边你怎么­想的”,这都没什么很大的用处。病人与外界隔离,此时除了治疗外,他们最渴望的就是感受­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。心理救援要给予他们的­是一种抱团取暖的感觉,要告诉病人国家已经采­取了怎样的措施,医生和科研人员正在进­行怎样的努力,给他们信心与温暖。

解放周末:心理学上有一种“灾难后成长”的说法,每个人都会在应对灾难­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成­长吗?

赵旭东:人类是在与疾病的对抗­中,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进化­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克服­困难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熟­起来的 在疾病与灾难面前, 很多人的社会情感被激­发出来,爱

。心、同情心、同理心得到升华,经验、勇气、智慧得到提高,这都

是积极的心理变化。 尽管此刻我们每个人的­内心都在经受考验,但要相信人的心理是有­弹性的,压扁了还可以再跳起来。希望大多数人都能在这­一过程中得到锤炼,并且依然可以用积极的­情感面对生活,不断体会爱的意义,增强爱的能力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