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通草画的呼喊

-

精致, 但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一­种特别反映,既有西洋油画的逼真写­实,也有传统中国画的审美­写意,是两种艺术的有机融合,难怪外国人喜欢得很。

观通草画,我一下子想到了南宋周­密的笔记 武林旧事》,那是一个南宋遗民对南­宋的美好回忆,多为条例或名词式的罗­列,

但正是新闻记者式的直­录 让人读到了一个鲜活而­真实的南宋。而我眼前这些画,如

周密的笔记一样,基本上是当时广州城的­市井百态。只是,它们是图像,零碎的,而外国人正是通过这些­形象的画面来认识当时­的中国。

《十三行文化遗产丛书》之通草画专册,记录了通草画的今世前­生。十三行博物馆所藏通草­画共有 幅,它们是当时广州通草画­产业的一个缩影。 清朝晚期的珠江两岸,

502

至少有 人从事通草画产业, 有一部分是中国画家、画师自己的创作,还有大量订

3000单来自海外。也就是说,通草画如那些瓷器、丝绸一样,都是国外的抢手货,订单源源不断,这就促进了一个产业的­发展。眼前的通草画,分线描画和水彩画两类,题材五花八门,主要有人物类、屋景类、海事类、生产类、风俗信仰类、市井行当类、戏剧表演类、刑罚类、花鸟虫鱼类等。

据介绍,馆里的线描画只有 幅,但相当珍贵, 是王恒花大价钱从国外­购得的。这

60是上色前的画稿,所绘均为市井行当,有人推测, 它极有可能是某个画行­的样板画,做门店广告用的,客户想要什么类型,指一指,他们就可以照单画出。行当,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生­产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,从它们的演变和消亡中, 可以读出当时社会的真­实。笔记里的各种行当,我一向感兴趣,眼前这

个行当,一一细看:捞鱼,卖竹笋,钓鱼,柴佬,剃头仔,西洋景,做锡器,卖什物,卖靴, 60

做白铜器,补瓷器,看风水,卖木鱼书,卖茶壶,凤阳婆,买办,卖梳篦,油漆,磨面,打铁,编竹箩 裁缝 卖席 烘烟干 掘茶地,落茶种,赖茶 择茶 摘茶,剪茶 茶饼 西茶,炒

, , , ,

茶,檡茶,看茶、舂茶……

, , , ,边看边议,大家七嘴八舌。200 多年后的今天,这些通草画所记录的行­当中差不多百分之八十­以上的, 还以各种方式存活着。因为这些行当, 大多连着人们的衣食住­行。捞鱼的,钓鱼的,挑着担卖新笋的,田园的,乡土的,泥土气息扑面;一群孩子伸着脖子,将西洋景围得紧紧的,这个洞眼里的景象太好­玩了;现在的一些古街古镇,打银打锡打铁,

卖靴卖壶卖席,什么都有,皆为手工精心制作;木鱼书,又叫摸鱼歌,是南方弹词,广东地区流行,就如浙江的绍兴戏,现在估计只有旧书摊上­才有可能见得到, 其实应该大力恢复倡导;凤阳婆,跑江湖的凤阳女子,谋生多么不容易呀。茶是一个完整的系列,挖茶地,选茶种,然后赖茶———看画里,是一个茶农拿着长勺在­施肥,旁边还有两只粪担,赖是依侍种茶为生吗?或者从茶中得到好处? 如果说赖茶是浇肥培养,那么择茶、摘茶,就是采摘它的成果了,然后是剪茶, 修剪茶树……最后两幅是看茶、舂茶, 前一幅中男子面对一簟­箩摊开的茶叶,手抓一把,正认真辨别;后一幅舂茶,男子双手握着长木杵,在石臼里捣茶,是按国外商人要求做成­茶饼吗?完全可能。想起来了,我去云南德宏州的瑞丽, 景颇族倒是有一个舂茶­的习俗,青年男女结婚时, 夫妇两个握紧木杵捣碎­茶叶,只捣十下,然后加入鸡蛋、姜蒜,冲泡成茶,寓意美好的生活。

彩色通草画给我们展示­的是一个光鲜而亮丽的­世界, 即便那些内容有明显的­时代特征,也都趣味横生。

年左右,广州怀远驿街,有一家叫“永泰兴”的

1870

画铺,应该是当时广州城规模­比较大且专业的通草画­行 它的一份广告上 标明了可以承接制作 种题材

。 ,的画作 比如 文武科举考

30

试, 外国人广州游指南,中

, ,国神话中的天使和先知,丝绸织造和养蚕, 中国戏剧,新年灯会 火灾 灭火器和救火方式,等等 看这些广

, 、

告内容 你就会发觉,人们

。对世界的认识,真是一件非

,常奇特的事,在此国习以为常的事,到了彼国就成了西洋景 而彼此双方 无论官员 士人还是百姓 都想看

, ,看对方,彼地到底有什么样

、 ,的景象?彼地的人们和我们一样­生活吗?古埃及的安东尼曾指责­那升起的太阳打扰到了­他的祈祷;而因纽特人在接触到大­批白人之前,客人来了

(油画)张曙光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