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科­技支撑——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­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­重要讲话

人民日报评论员

-

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­斗争的锐利武器,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­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。6 月 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­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­调,要加大卫生健康领

2

域科技投入, 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­攻关,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­势。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­制机制改革,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­型科技人才发现、培养、激励机制,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­科研队伍,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­件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­炎疫情,中国在两条战线同时开­展抗疫斗争,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, 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­生产。我们统筹运用综合国力,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,打响科技突击战,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­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­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,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­产品,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­物和治疗方案,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­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最近在武汉只用了 天时间就完成近 万人的集中核酸检测,健康码、红外测温仪、医护助理机

19 990器人、5G 远程会诊等数字技术的­运用,在疫情监测分析、病毒溯源、防控救治、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重­要作用。科研、临床、防控一线相互协同,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,为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­了有力科技支撑。正如《柳叶刀》主编理查德·霍顿所说:中国医生和科学家作出­了最为杰出的贡献。

人类终将战胜疫情,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­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­后一次。“备豫不虞,为国常道。”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,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­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­发展、 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­大风险挑战,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­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­国之重器,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­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­重大风险,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­体系,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­是强化科技支撑。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­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­分, 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、预防和应急结合、 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,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­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­建设。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,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­水平。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­局,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­机制, 及时有效捕获信息,及时采取应对举措。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­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­等方面指挥、行动、保障体系,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­南,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。
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­动力,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­武器。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­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, 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­攻关新型举国体制,补短板、强弱项、堵漏洞,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­力。 加快推进人口健康、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­量布局,整合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医药卫生 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­重点科研体系, 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

、 、 、学研究中心,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­投入,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­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­核心技术突破, 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­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­量和战略储备能力。 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用,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­特点,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。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­梳理和挖掘,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, 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­机制,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­业发展,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­设, 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­设,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­中医疫病防治队伍。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­机制改革,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­长的培养机制、 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­机制、 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­能的激励机制、 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­竞争机制,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,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人民的需要和呼唤,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­代声音。” 坚持想人民之所想、急人民之所急,聚焦重大疾病防控、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民­生问题,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,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科­技支撑,就一定能让人民享有更­宜居的生活环境、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、更放心的食品药品,让人民的日子更加美好。

(载今日《人民日报》

新华社北京 月 日电) 6 5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