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在上海就能看《日出·印象》真迹了!

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­作首次“远行”来到中国

-

■本报记者 李君娜昨天下午, 中山东一路 号人头攒动,人们都为同一个“明1 Bund One星 而来———印象派开山之作 莫奈的《日Art Museum

出·印象 这是 日出 光明 莫奈《日” 、出·印象》特展”的预展现场,也是这幅美术》。 “· ———史上的名作创作近 年以来首次来到中国展­出。

150展览由上海新华­发行集团有限公司、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­公司携手法国巴黎马摩­丹莫奈博物馆联合主办,今天起在中山东一路 号 三楼正式展出,展至 年 月 日。

1 Bund One Art Museum

2021 1 3

珍贵的印象派开山之作

昨天 时,“日出·光明———莫奈 《日出·印象》特展”的预展开启,等待已久的观

16众直奔名作。在《日出·印象》的展出橱窗前,参观者络绎不绝。“虽然在很多出版物上都­见过这幅画,但能够亲眼见到真迹,还是太震撼了。”观众沈女士告诉记者。

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­流派, 法国艺术家克劳德·莫奈的《日出·印象》 作为印象主义绘画的开­山之作,在他的作品乃至整个印­象派中都是无与伦比的。这幅虚幻风景画由莫奈­创作于年。和数量颇多的睡莲相比,因为仅此一件,

1872更显珍贵。

年 月, 莫奈下榻勒阿弗尔的拉­米劳特酒店。从他房间的窗口望出去,东南

1872 11外港的清晨景色跃­入眼帘。左右两侧是勒布瓦码头­和施工中的库尔贝码头­的朦胧轮廓,中间则是通向厄尔港池­的跨大西洋船闸所在地。起重机、烟囱和桅杆在秋日晨雾­中若隐若现。这幅画作,莫奈只花了几个小时就­完成了,他用灵活的处理方式将­稍纵即逝的景象留在了­画布上。

更难得的是,《日出 印象》 触碰了学院派的界限,推动了美术观念和绘画­技法的革

·新,也以其多重的意义成为­西方艺术史上划时代的­巨作。

疫情期间的艺术“接力赛”

此次展览的《日出·印象》来自于法国巴黎马摩丹­莫奈博物馆,这是全世界收藏莫奈《日出 印象》展出现场。·

作品最多的博物馆。作为镇馆之宝,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­物馆很少出借《日出·印象》。

为了能让它来到中国,拿策展方天协文化总经­理谢定伟的话说:“整整筹划了 年年,天协曾在上海举办过一­场莫奈展,“当

6 。”时,展览展出了包括《睡莲》在内的莫奈的其他20­14作品。由于作品的稀缺性,在世界范围内,莫奈展很少能展出《日出·印象》。但我一直希望能把它带­到中国展出。”

今年 月,原定和法国巴黎马摩丹­莫奈博物馆合作的“莫奈与印象派大师”展览由于疫情

3

而推迟到明年。“疫情之下, 法国各博物馆纷纷闭馆, 也包括马摩丹莫奈博物­馆。《日出·印象》因此出现了一个展期的­空档。” 谢定伟告诉记者,“馆方终于同意外借《日出·印象》。我们紧急策划了这场以《日出·印象》为主题的展览。”从 月正式启动工作,到 月 日正式展

4 9 17出,这样一场特展涉及的工­作量是巨大的,时间也捉襟见肘,只能日以继夜,“尤其是疫情期间,光是等策展人、馆长的签证就花了两三­个月。”

最艰难的,是《日出·印象》安全抵达上海的过程。“按照西方博物馆的普遍­要求,这种重量级的艺术品空­运时必须要押运员全程­押运。但疫情当下, 不可能为押运员单独申­请签证。特殊时期,法国馆方首次允许了在­飞机上没有押运员存在­的情况下让 《日出·印象》‘远行’。从法国运到卢森堡,再上飞机,拍照、编号,飞机上再指定专人来保­护看管, 然后落地上海,再拍照、确认,一路上,全靠机场人员、海关等保障,但大家心里其实都很慌。”

月 日 时, 法国馆方布展人员才结­束了隔离,距预展不过一天多时间,而能留给

9 15 11

布展的时间更少 包括布置灯光 挂画 贴牌等。9 月 日凌晨 时,布展终于完成。

, 、 、

16 4

 ?? 李君娜 摄 ??
李君娜 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