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以改革系统集成谋划新­举措

-

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­发开放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­中,充分肯定浦东 年开发开放所发挥的改­革开放“排头30兵”“先行者”作用,并对浦东在迈向高质量­发展新阶段和实30现­现代化建设新战略进程­中,打造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­领区”的新的建设目标,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。

浦东为制度型开放提供­样板和经验

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­显著的特征。 浦东因改革而生、因改革而兴。开放也是改革,通过开放主动融入经济­全球化潮流,引入国外技术资本和管­理做法,形成中国经济生活中资­本技术投入增量和经济­运行管理的参照,激发经济活动方式的多­样性,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。

浦东的开发开放,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体­制改革取得第一阶段成­功“开局”后作出的重大决策,以“新区”体制和工作模式为浦东­开发开放做出科学准确­的“定位”,要求浦东承担起改革开­放“先行者”“排头兵”的使命。也正是依托上海经济中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、 经济贸易产业等综合性­基础性能力,凭借“新区”体制的灵活性和探索性­以及积极进取的工作作­风,浦东出色地完成了中央­赋予的改革开放多项“先行先试”的工作任务。特别是 年 月后,浦东取得“综合配套改革”试点授权,由此强化了改革开放综­合推进的工作思维和

2005 6行动自觉,增强了改革任务内容的­协同配套,引入了对改革开放“综合”效果的工作评价标准。浦东 年开发开放创造了多个“第一”,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先行­先试,在中国经济从

30 “商品型”开放到“要素型”开放、再到“制度型”开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­要作用。

年 月 日,位于浦东的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­立,中央要求用三年时间“先行先试”,探索形成

2013 9 29张晖明

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。实际上,上海自贸试验区只用了­一年多的时间 就形成相对完整的自贸­区管理办法。年 月,我国第二批“自由贸易区”就顺利挂牌启动运

行, 表明浦东为我国全面进­入制度型对外开放提供­了样板2015 5

和经验。

如何加强改革系统集成

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­发开放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­中,指明了浦东新的历史方­位和使命,要求浦东在我国新

30

的发展征程中, 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­开放的开路先锋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­化国家的排头兵、彰显“四个自信”的实践范例。其中,他特别强调,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,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。以改革系统集成谋划新­举措,就要聚焦基础性和具有­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­措, 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、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、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,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­熟更加定型。

加强改革系统集成,要求我们在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中,深刻理解经济体制改革­的牵引作用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以经济发展作为我们工­作的“第一要务”,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作­为推进各项改革的物质­基础,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­作用,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协调­跟进,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、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­适应,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­发展。要特别注重加强对经济­体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­节改革任务的高度重视­和统筹推进,创造更加宽松的改革环­境和相关配套条件。

加强改革系统集成,要求我们在加快建设社­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­实践中,坚持市场化改革,特别是重视现代化经济­体系建设。要重视加快培育要素市­场,使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­动;结合“五大中心”建设,发挥好中心城市对于经­济运行中资源配置的作­用。浦东已经配置有各类要­素市场交易的平台机构,需要更多“自主改”的主动作为,以金融改革为先导,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流­动活力和要素配置效率。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的­互为“感知”和作用机制的互补,培育更加宽松的营商环­境,完善政企、政社之间的运行关系。

加强改革系统集成,需要重视现代产业体系­建设,着力加快实体经济、科技创新、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发­展等多层次内容的协调­共进。作为“第一生产力”,科学技术是实现大产业­体系的核心支撑因素,是产业体系发展的第一­动力和产业安全的第一­保障。因此,我们要立足既有的产业­发展基础,梳理产业链和价值链体­系,以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技­术进步,引导培育企业技术战略­联盟,及时发现短板,促进产业技术联合攻关,培育形成区域、产业集群之间的新型分­工合作关系,开创科技进步工作机制­的新局面。

加强改革系统集成,要求我们有更加开阔的­视野,准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­的国内国际环境,在制度型开放方面主动­对接国际经济运行的规­则、规制、管理和标准,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活­动中,积极参与规则、规制、管理和标准的制定和修­订。要以更加宽阔的胸怀拥­抱世界,善于用好国内国际两种­资源、两个市场,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国内­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­环。浦东处在制度型对外开­放的最前沿,更加需要以“系统集成”指导新的高水平对外开­放,主动承担新开放举措面­临的“压力测试”任务,促进制度型对外开放不­断深化推进。通过加强重大制度创新­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,放大改革综合效应,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。

加强改革系统集成,要求我们在思考谋划和­具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­工作中,从时间维度上,协调处理好当前与长远­发展的关系;从空间维度上,协调处理好长三角一体­化发展,以及在服务长江流域、服务全国发展中发挥好“龙头”作用的关系。结合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制定和实施,将区域空间城市功能发­展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­阶段的战略目标有机统­一,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­的国家战略,形成政策取向上的相互­配合,谋求区域合作共赢,开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­工作新局面。

(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特­色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­主任、教授)

创新能力并不现实,更不用说突破关键核心­技术、形成中国标准。

如何培育本土科技龙头­企业

坚持科技自立自强,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­力的本土科技龙头企业,是提升浦东新区自主创­新能力和科技创新策源­功能的重要路径。 要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­的本土科技龙头企业,浦东新区需要从以下几­个方面下功夫:

第一,要合理调整资源分配。一方面,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。自主创新绝对不是关起­门来自己创新,浦东新区要进一步利用“开放”这一最大优势,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,把关键、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­己手里。另一方面,要坚持以本土企业和创­新机构为主体,要着力壮大本土科技企­业规模,提高本土科技企业创新­能力 尽快扭转外资企业 投入占全市企业投入比­例过大的局面。 从长远来看, 应将本土企业

, R&D投入占比提高到70%左右,增强本土科技企业对全­球创新活动R&D R&D的主导性和掌控力。

第二,要更加注重激发民营企­业创新活力。培育本土引擎企业,要从小微企业抓起,给小微企业足够的生长­空间,给民营企业更多的优惠­政策。 要在提升创新环境的包­容性和创新政策的普惠­性两个方面下功夫,使创新政策更多体现公­平、普惠和实用的原则。要大力弘扬包容性的创­新文化精神,既要鼓励“精英创新”,更要激励“草根创新”,还要包容“草莽创新”。要更加重视民营科技企­业的发展, 抓紧制定加快民营企业­创新发展的相关激励措­施,使民营企业逐步成为本­市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­军。

第三,重塑上海城市文化,培育商业冒险精神。创新是一种冒险行为,敢于冒险是企业家最为­优秀和独特的品质,只有在充满冒险精神的­文化土壤中才能成就一­批伟大的创新型企业上­海需要博采国内外先进­商业文化之精华, 在继承精致主义、

。契约精神等传统价值基­础上,通过注入现代商业理念、精神动力、经营哲学、法律意识、道德审美观念等伦理精­神,把上海打造成当代创新­创业型“冒险家”的新乐园。

(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­授、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­院长,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