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社区民生事,在驿站就能得到解决

虹口市民驿站去年服务­七百多万人次,今年将全面实行全年无­休

-

■本报记者 周楠

不久前, 北外滩街道第一市民驿­站的“开门人”陶建华动迁了。原先老陶就住在市民驿­站隔壁 退休后的他把驿站当成­了“家”,每天 时 分来驿站开门。“搬远了, ,陶老师还会来吗?”驿站工作人员心里没谱。7 40没想到,第二天,他又准时来“上班”了。虹口区 个市民驿站, 像老陶这样的铁杆粉丝­不少。近两年来,市民驿站服务空35

间从 万平方米拓展到 万平方米。2019年, 虹口市民驿站服务人次­达

4.45 7.65万。目前全区已有 个驿站全年无休,其他726.57驿站也将在年底前­全面实行全年无休模式。25

志愿者高度自治管理

从 年北外滩街道第一市民­驿站开设以来,基本一天 个小时,陶建华都在驿2018­站“上班”。“退休了老在家待着没事­干,不如8发挥特长,来这里充实精神生活。”老陶说。市民驿站里有很多沙龙,如摄影、舞蹈、英语口语等。 由于市民驿站的老年学­校课程广受欢迎,且几乎费用全免,老年人报名上课就像年­轻人抢演唱会票似的 陶建华等一批学得好、 有教学能力的学员主动­挑。起大梁, 从活动参与者变成驿站­的 “蒲公英 志愿者 寓意 像蒲公英的种子撒出去­一样 从一棵变成一亩”。市民驿站还提出” , “

苗圃式培育志愿者 放风筝式管理志愿,者”,以一枚徽章、一本志愿者手册、一本证“、

书,调动大家的积极性。正因为北外滩第一市民­驿站是志愿者高

“蒲公英”志愿者在驿站授课。

度自治管理的,在今年年初,它成了虹口区第一个全­面推进全年无休模式的­市民驿站。 在虹口区各个市民驿站­里, 志愿者充分发挥 “熟人社会”的优势,有效实现互帮互助、自我管理。

白领、白发都乐在其中

在北外滩街道的市民驿­站,来得最多的是双白”人群:白发人群占六七成,年轻白领占三四成。“白发”能在驿站享受养生、理疗等养“

资料图片

老服务;白领也能在网红食堂享­受美食、在白玉兰市民驿站延伸­点享受就近社保服务等。

外滩茂悦酒店的德国高­管安卓雅,在市民驿站试点“周末不打烊”项目后,成了培训启用的第一批­外籍“蒲公英”,担任驿站周末轮值站长。“在驿站值班,非常新奇有趣,大家会和我讲老上海的­故事,我也会给他们介绍德国。”由于市民驿站的品牌活­动都有项目化推荐 “菜单”,企业点单,还能打包外送。安卓雅也给外滩茂悦酒­店带回不少资源。酒店在端午节引入包粽­子、做香囊等传统民俗活动。

一些驻区企业感动于市­民驿站提供的优化营商­环境服务,也发挥企业优势反哺社­区。来自上海大厦等 家星级酒店的大厨每季­度都会到北外滩社区,对社区食堂菜肴进行评­审,还会亲

8

自掌勺下厨; 上海雷允上北区诵芬堂­北号中医初级经营师、中药师柴俊,则带着他的中药泛丸“绝活”,成了驿站首批社区工匠。

驿站服务版图不断拓展

市民驿站受欢迎,还在于内容和形式不断­拓展。江湾镇街道第一市民驿­站位于市中心最大的保­障房基地彩虹湾内。针对老年人口比例高、骨关节疾病患病率高的­特点,虹口区卫健委和江湾镇­街道引入社会力量,成立“华山医院江湾社区第一­市民驿站骨科专家工作­室”。华山医院专家团队为居­民现场义诊。第四人民医院、江湾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区­内医疗资源也落户驿站, 定期为居民开展义诊咨­询、养生保健、疾病管控等服务。

市民驿站管理服务还向­辖区内的小区延伸。曲阳路街道市民驿站以­传统集市、夜市的形式,将生活服务、健康医疗等社区服务送­到居民家门口。 眼下, 虹口区家庭医生诊所、就业服务站、长者照护之家、白领服务站等社区内的­公益服务站点及服务项­目, 均已统一纳入市民驿站­服务版图。 虹口区民政局局长耿彧­说,市民驿站坚持以需求为­导向,目前全区

个市民驿站实现“养老顾问点”全覆盖,建成助餐点 个、助医点 个,社区群众牵挂35

的事,都可依托市民驿站就近­解决。

70 46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