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联合”掀起光辉一页,合作革命开创新局

党的三大·广州

- ■本报记者

张骏 顾杰广州越秀区恤孤院­路 号,党的三大会址所在地。记者到访时,三大会址纪念馆正在改­3扩建,工棚围起的长方形展示­坑内,有数十块斑驳的红阶砖,这是当年挖掘找到的三­大会址仅剩的建筑遗迹。“说来也巧,三大会址的考古挖掘还­是我主持的。”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­长朱海仁告诉记者,因为原建筑在抗战时被­日机炸毁,三大结束后将近半个世­纪,会址在哪成了未解之谜。上世纪 年代, 经调查初步确定了三大­会址范围,一直到 年才用考古学方法对会­址进行70了挖掘、考证,在此基础上做了保护展­示并修2006

建了纪念馆。

年 月 日至 日,党的三大在广州举行。一群共产党人在此作出­了影响中国革1923 6 12 20命进程的重要决定———国共合作。

票反对

党成立后,设中央局于上海。但自二大确立“民主的联合战线”方针后,共产国际已有意让中共­的工作重心迁到广州。

广州是孙中山领导的国­民党长期开展革命活动­的根据地,政治环境相对宽松。瞿秋白曾说:“我们要在广州刻一个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’的图章,就可以拿到广州街上去­刻;在上海我们就不能拿到­街上去刻。”

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给­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说: “我们在广州有充分的行­动自由, 而且只能在这里公开举­行党的代表大会和劳动­大会。” 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­研究馆员吴敏娜看来,中共中央南迁广州及三­大召开,马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­用。

此时,两党高层频繁接触。1922 年 月底,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­开特别会议,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

8党的问题。会后,李大钊赴上海拜访孙中­山。后来回忆

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。

马林、陈独秀提出“应该加入国民党”,因为中国无产阶级在数­量和质量上都非常幼稚,所以“要做工人运动只有加入­国民党”。对此,瞿秋白是赞成的。他说,“如果我们———作为唯一革命的无产阶­级,不去参加国民党,后者就势将寻求军阀、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­帮助。”

蔡和森、张国焘持反对意见。他们认为,那样做就会取消共产党­的独立性,并且“将工人置于国民党的旗­帜下”。邓中夏则明显不信任国­民党,认为“国民党是一个内部利益­迥异的政党,很难改造”。

党内高层领导人在会议­桌上的争论,也折射出此时多数普通­党员内心的困惑。最终,《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­问题的议决案》21 票赞成、16 票反对,仅以 票优势通过。这也反映出当时党内对­这一决议的真实态度。

5

大会还选出了 人组成的新一届中央执­行委员会。据瞿秋白笔记,陈独秀、蔡和森、李大钊

14得票最高。张国焘则落选中央执行­委员。随后,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 人组成中央局,毛泽东入选并担任秘书。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­党的领导核心层。

5

资料照片

当时情景 李大钊说达到了“畅谈不厌,几乎忘食”的地步。

1923,年 月,陈独秀到广州与孙中山­接触,不久后就出任大元帅府­宣传委员会委员长。 距三大会址不到

3米的春园,是当年中共中央机关办­公地,门前有一条小河静静流­过。朱海仁告诉记者,据说当年这条小河通2­00向珠江,孙中山经常从珠江乘船­来此,与陈独秀等人商谈两党­合作。

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三大­后,当时的北方、两湖、江浙和广东四区分别推­选代表参加,共有代表 多人。据三大代表徐梅坤回忆,他们从上海坐船到广州­开会,“船不

30能从上海直开广州,必须在香港停留一天”。三大召开年后,年近八旬的徐梅坤重访­旧地,辨认出附近的逵园,

49进而确认了三大会­址所在地。

一切准备就绪,三大的帷幕徐徐拉开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第­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共同­出席的党的全国代表大­会。

徐梅坤后来回忆,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­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­否加入国民党,这引起了激烈争论。

“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”

党的三大之后,国共合作步伐加快。1924 年 月,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,制定了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三大1政策,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­成。工人、农民、学生、妇女等革命群众运动迅­速发展。同年 月起,广州开办了六届农民运­动讲习所,先后由彭湃、阮啸仙、毛泽东主持,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­骨7干。由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­农讲所,学员来自全国近个省。在第六届学员名单上,两名崇明籍学员陆铁强­和20俞甫才的名字引­起了记者注意。陆俞二人是崇明最早的­党员,从广州农讲所回来后,在崇明领导农民运动。1927年 月,陆铁强在海门牺牲,时年 岁。俞甫才则因劳累过度于 年春逝世,时年 岁。

11 20国共合作的另一个“重要产物”是黄埔军校。走访位1934 28

于黄埔区长洲岛的陆军­军官学校旧址,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, 是两侧白墙上的孙中山­遗训: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须努力”。

周恩来后来回忆说:“当时黄埔军校有六百学­生,大部分是我党从各省秘­密活动来的革命青年,其中党团员五六十人,占学生的十分之一。”军校的政治教官几乎都­是中国共产党人,周恩来、包惠僧、熊雄先后任军校政治部­主任。军校苏联顾问曾说:“共产党人在军队教育方­面做了大量工作,保证了军队具有旺盛的­战斗力。”

对于共产党来说,从事军事活动正是从黄­埔军校开始的,并由此“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”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