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打通数据应用瓶颈激活­应用场景开发

-

楚天骄

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指­出,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­转型。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­征和趋势,把数字城市的框架搭好,把数据应用的瓶颈打通,把应用场景的开发激活,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­力的国际数字之都。

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个­全新课题、系统工程,涵盖城市生产、生活、生态方方面面,包括经济数字化、生活数字化、治理数字化等各个领域,要推进整体性转变、全方位赋能、革命性重塑在城市数字­化转型进程中 智慧城市以。

更好满足人民的需求为­出发点, 以动员更多

,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­为行动指南, 以推动数据合法、有序、充分、安全共享为基本路径,以运用大数据和数字技­术、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重­要特征, 致力于构筑城市发展战­略新优势。第一,凸显人民至上,用科技凝聚共识。智慧城市建设是落实 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重要理念的具体措施。

“为了更好地展开 十四五 时期智慧城市规

, ”

划建设 上海采取多种途径进行­了大规模的

“”

调研。

去年 月, 上海就通过注册用户超­千万的“随申办”开展智慧城市市民需求­大调研活

11

动,借助 市民热线及时发现市民­反应强烈的热点、难点问题。

12345

市委还进一步要求 搭建更多民意“直通车”、公众“议事厅”,坚持广纳群言、广集群

智 丰富有事好商量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­的制度化实践 为新一轮智慧城市规划­建

, 、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­主体力量打下了坚

实基础。

第二, 加强数字技术与城市基­础设施的融合 提高城市科学化 精细化 智能化管理水平。

, 、 、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数字­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的­融合 从而使智能应用得以落­地,并通过数据的跨行业 跨部门 跨地域整合共

享 建立起覆盖市域、联通区域的“数字中枢

、 、

神经网络”。

, 上海历来重视信息化建­设,公共数据整合共享近年­来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 年月,上海成立大数据中心,承担全市政务数据、

。2018 4行业数据、社会数据等各方数据归­集和应用融合工作,着力打造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和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。

常住人口超 万、市场主体 多万、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多公里、 电梯 万余

2400 270台、建筑总量 亿多平方米……面对全球罕

700 24有的超大城市管理­基数, 上海的城市生命体

13征更为复杂,城市精细化、智能化管理的难度更大,其成功实践无疑会吸引­全世界的目光。

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­报告 把上海“一网通办” 经验作为经典案例写入­报告,并《2020 》向世界各国推广。

第三,采用政府主导、社会共造的组织模式,强调人人参与、齐心协力。

智慧城市在理念上强调­人人参与、齐心协力,在实践中倡导政府身负­双重角色:一方面,需要亲自出马,部署某些智能解决方案;另一方面,也要退后协调,打造一个兼容并蓄的生­态圈实践证明, 政府不可能包办所有的­工作,

。有必要引入具有相关能­力的企业和机构,或者对外采购有潜力的­解决方案。政府可更多在居中协调­方面发挥独特优势, 如提供和跟踪数据、召集利益相关方、确保与合作者有效沟通­协调、处理意外后果等。

在上海,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­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创新­生态圈。电信、联通、华为、阿里巴巴、腾讯等全国信息行业巨­头积极参与上海智慧城­市建设;本地企业万达信息作为“一网通办 平台总集成、核心系统承建方和 运营方 帮助政府加快建设智慧­政府的进程;仪

” App电集团与大数据­中心在上海电子政务云、大数

,据治理与安全、政务网、人员交流互派等方面展­开深入合作, 助力提升政府管理的科­学化精细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
、第四 通过开放城市数据资源 让城市成为数字技术和­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赋­能

, ,

平台。

智慧城市建设生产和汇­集了海量数据,这些数据为城市发展数­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提供­了宝贵资源。企业通过发现城市需求,使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­能对数据资源加以开发­利用,创新性地开辟出各种应­用市场。

经过不懈努力,上海在公共数据开放方­面走在了世界前列,吸引企业落户、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的­巨大能量正在加速释放。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­究所发布的 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­指数》显示,上海综合指数得分

《2020高居榜首。

由于公共数据资源丰富、政府数据开放力度大, 上海吸引了大量的数字­技术企业和人工智能企­业。截至 年,上海拥有人工智能企业­数量占到全国的 20.3%;超过 的人

2019工智能人才集­中在上海 居全国第一 其中

1/3很多人工智能企业的­创始人为 后 和“

, 。 ,后”。一个年轻 高知 富有创业精神 具有国

“80 ” 90际视野的企业家群­体正在进一步融入城市­数

、 、 、字化转型之中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