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宝历二年是个怎样的年­代

-

相较于贞观、开元、天宝,唐敬宗的年号宝历在历­史上算不得有名。

黑石号上的“宝历二年”,实际上是唐敬宗即位的­第三年。这年二月,他任命裴度为同平章事,复知政事。

史书记载,唐敬宗在位期间,不亲政事,性好嬉游。《旧唐书》 把他贬得很低:“宝历不君,国统几绝,天未降丧,幸赖裴度,复任弼谐。彼狡童兮,夫何足议!”意思是说,他不像个皇帝的样子,要不是有裴度任宰相,国家可能真要没了。

从史书的记载来看 唐敬宗主要有两大问题:

,一个是耽于享乐,喜击球、打猎,“性好土木 自春至冬 兴作相继 即位后的第二个月,前一天到中和殿击球,第二天就转往飞龙

, , ”。院击球,第三天又到中和殿大摆­宴筵。史书记载 他还喜欢深夜猎捕狐狸 宫中谓之 打夜狐”。他一味追求享乐 似乎根本没把治国理

, , “政放在心上。

,另一个是迷信宗教。 宝历元年三月一日,他命兴唐观道士孙准入­翰林院待诏;七月,令供奉道士 人随浙西处士周息元入­内宫之山亭院,上问以道述;十一月,以太清宫道士赵归

20真充两街道门都教­授博士。此外,他也信佛,曾特意巡行兴福寺,观沙门文溆俗讲。

宝历二年十二月,唐敬宗夜猎还宫,与中官刘克明等打球,与军将苏佐明等人饮酒。“帝方酣,入室更衣,殿上烛忽灭,刘克明等同谋害帝,即时殂于室内”。

就这样, 年仅 岁的游乐皇帝离开了人­世。后人给他的尊号是 “敬宗睿武昭愍孝皇

18

帝”,看上去有点可怜兮兮。

南方经济处于上升期

黑石号上的文物有 件,大多是宝历二年制成的­瓷器。与政治上的低迷相比,宝历

67000年间的经济­处于怎样的水准呢?

从经济上说,唐敬宗承继了唐德宗、唐宪宗等中唐皇帝的经­济成果,就整个唐朝而言并不是­不值得一提的,至少南方经济处在一个­上升的时期。

我们通常称唐宪宗开创­了“元和中兴”,不但在军事上是中兴的,而且在财政上作了很多­改革,经济社会得到了恢复和­发展,农业、手工业、商业的发展水平超过唐­朝前期。

尤其是中唐以后,北方经济由于藩镇割据­和战乱呈下降趋势, 南方却得到了越来越多­的发展,长江流域的表现尤为突­出。《唐会要》记载 肃、代、德三朝,北方县升等 个,南方有个,宪宗至武宗年间,北方县升等 个,南方升等

54 71个。

; 8

这说明南方经济发展势­头更快、更猛,正所58谓“辇越而衣,漕吴而食”“当今赋出天下,江南居十九”“三吴者,国用半在焉”“江东诸州,赋出所资,漕挽所出,军国大计,仰于江淮”。

就宝历年间而言, 可以用一件事来说明:唐敬宗即位不久,就让浙西观察使李德裕“织定罗、纱袍段及可幅盘绦缭绫­一千匹”。李德裕说“绫纱等物,犹是本州所出,易于方圆”,不过“今所织

、千匹,费用至多,在臣愚诚,亦所未谕”。大意是,润州是有水平织这些丝­织品的,但皇帝不应该提这么高­的要求,“太浪费了”。

海内外商人东奔西走

黑石号里的不少瓷器从­形状到图案都有阿拉伯­的风格,可以说是外商定制品,或者说瓷器生产时就想­着外销。这与当时长江沿线的外­商经营活动大有关系。

一般认为,唐代的外商来源地较广,西域诸族及波斯、大食等商人沿着陆上和­海上丝绸之路纷纷东进。在长安,既有众多的突厥、回纥、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商­人,也有大量的波斯、大食、新罗等外国商人;在广州,主要是南方诸少数民族­商人以及狮子国、室利佛逝、诃陵、林邑等地商人。在长江一线 来自朝鲜半岛、日本列岛的商人占有交­通便利, ,因而数量较多。同时 也有不少阿拉伯商人 波斯商人。《旧唐书》,

讲 上元元年刘展之乱 江淮振动 淮南节度使、邓景山邀平卢都知兵马­使田神功南下 结果平, , 。卢兵到扬州后大肆掠夺­居民财产,“大食 波斯,等商旅死者数千人”。

、外商在长江沿线不仅采­购各种手工业产品,也带来了他们从家乡或­者半路收购的商品。这些物品一旦为唐朝人­喜欢,就会或多或少改变人们­的生活。

比如,《全唐诗 云 金钏越溪女 罗衣胡粉香”,说明外国香药在当时很­受越女的欢迎。事实》 “,

上,当时外国香药在贵族宦­门妇女、商女等人群中得到大量­使用,成为一时之风气。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, 南唐宫内还能看到外夷­所贡粉囊,共种。

当时, 人们所使用的香大多来­自东南亚地92区,部分来自阿拉伯地区。李德裕在润州甘露寺致­祭僧守亮云:“适有南海使送西国异香,公于龛前焚之。”《清异录》记载:“林邑、占城、阇婆、交趾,以杂出异香剂和而范之,气韵不凡,谓中国三匀四绝为‘乞儿香’。”这些香经过加工,被运到中原地区,在中上层很受欢迎。总之,宝历二年,海内外商人仍然在大唐­的疆土上东奔西走,长江流域更是呈现经济­向上发展的势头。黑石号这艘普通商船,既是经济的纽带,更是历史的见证。

(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­授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