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不能­只靠“严”字当头

-

■张磊

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复­杂的自然与社会偶合事­件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­应对中,应当发挥政治、法治、德治、自治、智治的“五治”合力,既要以卫生部门、防疫部门等为主要力量,建立快速预警机制和核­心指挥体系,也要充分调动公民个体、基层社区 社会组织 各类企业等社会力量,构建各负其责的社会治­理共同体

、 、就法治手段而言,要统筹组织、制度、行为

。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,坚持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

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,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­事

、件的法治保障,确保立法体系完善、执法能力过硬、司法保障有力。

立法体系完善

构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­防控法律体系是一个系­统工程。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需­要明确不同主体在突发­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权利­与义务以及应急状态下­的特殊行政程序,并对权利救济作出具体­规定

目前 我国有 余部与公共卫生防治体­系

。有关的法律法规,这些法律法规在此次新­冠肺炎

, 30疫情大考中经受了­重大考验、 发挥了积极作用,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­足。对不能有效适应风险防­控、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法律­制度,应该从优化立法规划、革新立法观念、注重权力与权利平衡等­角度予以优化和完善,并落实好法律制度新体­系的发展规划。

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基本­法。我国颁布实施了《传染病防治法》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》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­条例》等一系列应对突发公共­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, 但仍然缺少一部完整、权威的应对突发公共卫­生事件的基本法。 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对­公共卫生防疫工作提出­了更新,更高的要求,有必要对具有共通性和­基础性的内

、容一并作出法律规定。

完善传染病防治法。《传染病防治法》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已被­列入立法计划。建议统筹考察公共卫生­相关立法,对传染病防治的立法内­容进行全方位修改,明晰《传染病防治法》调整的基本内容。

完善公共卫生地方立法。《突发事件应对法》出台后, 部分省区市相继出台了­地方性法律规范 内容涉及信息发布、信息报送以及应急措施­等,但也日益呈现立法内容­单一化、立法时间跨

,度大等特征,难以有效满足新时代地­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­要。建议按照构建人类健康­共同体理念的发展要求,适时推进公共卫生地方­立法的节奏,不断提升地方公共卫生­立法质量。

执法能力过硬

随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­体理念的提出,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,应急管理的内涵和外延­不断变化,应急文化同样需要与时­俱进,既要满足人民群众自救、互救能力的需求,又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生­命和财产的安全需要。

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,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­应对中,虽然强调“严”字当头,但也必须注意主体适格、措施适度,注重柔性执法、说理执法,严禁过度执法、粗暴执法,真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­文明执法,警惕违背法治精神的执­法行为透支法治权威。

一要加强执法权限改革。 通过执法权力下沉,街道办事处、居委会、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社­区志愿者等协助参与行­政执法,进一步充实基层执法力­量。同时,构建投诉举报制度,调动公众积极性,促进违法信息更快速进­入执法视野。

二要构建行刑联动机制。比如,明确行政执法过程应该­包括移送涉嫌犯罪案件、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等­内容。

三要再造一线执法模式。通过重塑执法者的“释法”与“造法”能力,拉近法律制度与经济社­会发展现状的距离 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 在“释法”方面,行政机关可通过解释法­规,充分挖掘既

, 。有的制度空间;在“造法”方面,可根据法律原则和执法­需求对法律制度进行有­效延展。

四要树立依法执法原则。坚持发挥各级人大及其­常委会在疫情防控规范­创制方面的主导作用和­工作优势,在一线执法中更多体现­宽容与关怀。

司法保障有力

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­生后,由于当事人可能涉及不­同城市、不同国家等,因此需要构建便捷的登­记立案制度。

例如,推动诉讼规则、诉讼制度与互联网技术­深度融合,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­诉讼的网络化、智能化立案制度。

又如,允许立案申请人到就近­的人民法院立案庭递交­起诉材料,申请跨域立案;相关法院收到起诉材料­后, 将数据上传至跨域立案­系统,管辖法院的立案人员在­跨域立案系统内在线审­查。

同时, 还可积极探索替代性纠­纷解决机制使纠纷发生­后可以快速合理得到解­决。

,比如,引入“紧急仲裁员”模式。“紧急仲裁员” 模式是仲裁程序中一种­全新的仲裁形式,具备职能上的专门性、时间上的高效性、适用上的自动性、人员上的独立性等优势。在我国现行立法尚未引­入“紧急仲裁员”制度的前提下,申请仲裁保全和向法院­申请临时救济是替代“紧急仲裁员”模式相对较好的方式,可以快速实现财产保全、证据保全、行为保全等,避免纠纷事态扩大化和­复杂化又如,应用“区块链。仲裁模式。区块链仲裁平台突破传­统网上仲裁的瓶颈,

”通过去中心化、去信任化、去特权化、去风险化的信任机制,实现证据实时保全、电子送达、在线审理与裁决等,使纠纷解决机制与纠纷­本身演变保持同步。

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,通过邮寄立案、网上办案等形式,展开“一站式”仲裁服务,可以进一步提高案件处­理效率,避免各方当事人及仲裁­人员面对面接触,降低了协调各方开庭时­间的难度,极大地节省了仲裁成本。

(作者单位: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